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圣明决断,愚臣不敢枉测圣意,还请陛下明示。”

    “这里。”崇祯将一个小旗子放在杭州以东的海域,又将另一个棋子放在福建以东的海域,还有台湾附近,随后是广州,广西省的钦州。

    “在东南沿海,海盗势力猖獗,朕现在暂时不动他们,是因为国内尚未稳定,海军也尚未形成规模。”

    “一旦登莱海军形成规模,必须清扫东南沿海海盗。”

    “朕已经派遣秦良玉到钦州组建南部军区,届时收复安南,粮食走海陆,从安南的九龙口岸,一路北上,沿东南沿海航线可抵达杭州、登莱,分别为东南和北方输送大批粮食。”

    “如此,可大大缓解大明的粮食危机。”

    袁可立不禁内心震撼。

    没想到皇帝的战略竟然已经做到如此之远了。

    当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辽东的时候,皇帝其实谋划的是全局,辽东之事整个战略中的一环而已。

    袁可立深吸了一口气,激动得长袖中的双手都有些发抖了:“陛下圣明烛照四海,臣聆听陛下之教诲,胜读十年书。”

    “所以,海军之重要,不言而喻。”

    袁可立道:“陛下,那郑芝龙手中水师强大,朝廷自可以他为征虏将军,清剿东南海盗,以正乾坤。”

    “不不,朕需要你来统辖这大明未来的无敌战舰,所有不能臣服于朝廷的海盗,全部格杀勿论。”

    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是信不过郑芝龙。

    甚至未来可能在东南还会爆发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这话不能说出来,做臣子的自己去猜。

    “海军组建的速度要加快,兹事体大,登莱造船厂的规模要扩大,钱你不必担心,放心大胆提报预算。”

    “臣领旨!”

    袁可立离开之后不久,骆养性便前来求见。

    “陛下,冯英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当年跟您说。”

    “南京刑部尚书冯英?”

    崇祯忽然想起来,这些人在海路,被袁可立抓住了,这一次随袁可立进京,被一起押到了京师。

    傍晚,锦衣卫昭狱。

    南京刑部尚书冯英,被打得遍体鳞伤,皮开肉绽。

    崇祯走进了这里,他看到了冯英。

    冯英抬起头,看见了崇祯。

    “臣参见陛下,圣安。”

    “朕可受不起,你们连反都敢造,还在乎这点礼仪?”

    “陛下,臣有重要的事情要向陛下汇报。”

    “什么事?”

    “陛下先答应臣一个条件,臣便说。”

    崇祯笑了笑,显然是不打算跟冯英谈条件的:“来人,教教冯大人怎么做臣子。”

    立刻就有几个锦衣卫过来,将冯英架在木桩上。

    旁边烧红的铁块,灼热了空气,冯英吓得不停惨叫。

    那红烧的铁块迅速往冯英身上一杵,冯英立刻叫得撕心裂肺起来。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只要陛下饶臣一命,臣什么都说。”

    崇祯道:“骆养性,你们锦衣卫这手段不行啊,冯大人居然还不能认清自己的身份地位。”

 第264章 沿海之患(第二更)

    “陛下恕罪,是臣办事不利。”

    骆养性深吸了一口气,让人拿了一碗食用盐上来。

    然后让人将这些食用盐往冯英的伤口上撒。

    锦衣卫撒得很仔细,每一处伤口都撒。

    很快,冯英的惨叫几乎便得绝望起来,表情扭曲,痛苦万分。

    伤口撒盐这种事,别看描述得没啥,而且看起来似乎也没啥,但实际上是非常可怕的。

    食用盐可以大量吸收水分,破坏伤口细胞结构,导致局部水肿加剧,压迫神经。

    这个时候会感到疼痛加剧万倍,疼得让人想死。

    冯英就是这样。

    不知道能不能说冯英太幼稚,或者说他根本不了解皇帝。

    他现在什么身份,有资格谈条件?

    “陛下!饶了臣吧!臣都说!”

    崇祯示意了一下,锦衣卫才向冯英倒了几盆清水,将他伤口处的盐都冲干净。

    很快,疼痛感开始慢慢减弱。

    崇祯就在一边喝茶,一边看袁可立汇报上来的关于当时抓获冯英等人的报告。

    等冯英的疼痛感大大减弱之后,整个人近乎虚脱,面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

    “燧发枪是从哪里得到的?”崇祯冷着脸,压低声音问道。

    “是刘建德托人从北京买的。”

    “买的?找谁买?”

    “臣不得而知。”

    崇祯看着骆养性:“刘建德呢?”

    “在隔壁监狱。”

    “带过来。”

    “是!”

    不多时,刘建德就被带了过去。

    刘建德被打得更惨,像一条死狗趴在那里。

    崇祯也不多废话:“燧发枪找谁买的?”

    刘建德沉默片刻,道:“草民也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是对方找到的草民。”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问到这里,意味着线索已经断了。

    他一只手放在椅子的手把上,五根手指来回敲打着。

    所有人沉默,没有人敢说话。

    “你们是打算将燧发枪和图纸带到辽东建奴那里去?”

    继续沉默,冯英不敢说话,刘建德也不敢说话。

    “说!”

    冯英颤颤惊惊道:“陛下,臣等……”

    “是拿着燧发枪和图纸,去找皇太极博个官?”

    冯英依然沉默,他吓得不敢发声。

    崇祯面带微笑,语气平和起来:“你难道不知道,皇太极已经拿到燧发枪的图纸了?”

    “这……”

    “你们以为把燧发枪给皇太极,他就能庇护你们?”

    “五年,朕最多只需要五年,五年朕就能平了辽东!”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臣等都是一时糊涂,臣等有重要的事情要跟陛下说!”

    “哦,对了,你刚才说有重要的事情跟朕说,是何事?”

    “是黄锦和许宏纲的去处。”

    崇祯立刻就来了兴趣。

    “他们二人现在何处?”

    “他们二人现在杭州,与周可言一起。”

    崇祯道:“这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卢象升已经进入浙江省,两个月之内,浙江省将会彻底平息。”

    “陛下,周可言有红夷大炮。”

    崇祯沉默片刻,没错,这一点的确说到他的心坎儿上了。

    在卢象升和洪承畴的战报里都提到了当晚的情况。

    叛军突然出现红夷大炮,差点打得天雄军措手不及。

    红夷大炮的威力自不必多说。

    而红夷大炮来自葡萄牙人。

    “说下去。”

    “周可言出身福建,福建沿海海盗猖獗,周可言与诸多海盗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红夷大炮就是海盗从弗朗机人手中购买,大肆铸造而来。”

    “继续。”

    “这些年,周可言不仅仅与海盗关系密切,与日本人和西夷人来往甚密,在台湾一带甚至有大量的走私生意,陛下当立刻抓住周可言,否则他必然会逃出海,届时陛下便无法再抓到此人。”

    “他背后还有谁?”

    “与东南郑家也有往来。”

    崇祯沉默片刻,才站起来,随后突然笑起来:“你以为你如此便可以挑拨朕与郑芝龙的关系?”

    “郑芝龙投效朝廷,并无二心,朕对他是绝对信任的!”

    “来人!”崇祯历喝一声,“将这些反贼收押起来,明日拖到城外凌迟!”

    “陛下!陛下饶命!陛下……”

    说完,崇祯转身便离开。

    郑芝龙在历史上,虽然算不上忠臣,最后投降了满清,但他在崇祯元年投效朝廷后,绝对没有叛乱。

    他也绝对不会叛乱。

    郑芝龙有野心,但他的野心仅限于升官加爵。

    不过,他作为东南海上枭雄,手中势力极大,对地方的影响也非常大。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郑芝龙是东方海域的霸主。

    他在海上的影响力,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无论是日本人还是葡萄牙人,甚至荷兰人,都和他有着很深的关系。

    而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在东南沿海一带做生意,也都是要和他搞好关系的。

    崇祯肯定是要对郑芝龙动手的,朝廷怎么会允许在东南沿海有如此强大的一个势力,脱离于朝廷的掌控呢?

    但是郑芝龙现在毕竟是朝廷命官,还是崇祯亲自加封的。

    要动他,自然不是杀,而是让他乖乖交出手里的一切,以后老老实实做大明朝的一个官员。

    现在,正好有一个理由。

    先直接解决周可言,以周可言为切入点。

    离开镇抚司衙门后,崇祯一路回了乾清宫。

    第二日,冯英等人便被拖到北京城外,开始凌迟。

    十天后,考察完整个顺天府新学实情的孔贞运,回到了北京,并且进宫面见了皇帝,并且上了一份奏疏,阐明了他对新学在南直隶实际执行的一些看法。

    崇祯认认真真看完后,就说了一句话:“大胆去做,你需要多少人,从北京抽调过去,按照正常流程调人便是,朕全力支持你。”

    “陛下,臣还有一事。”

    “什么事?”

    “陛下所说的文言文和白话文,臣倒是以为读书人,当全部以文言文为主,白话文实乃等大雅之堂。”

    其实古代没有所谓的文言文和白话文这种说法,这是五四运动之后的区分。

    这种概念是张凡在他的新学战略里提出来的,并且汇编成了《中华之才》一本书。

    这本书里明确就提到了之前所有的文章都归类到文言文里,而以后,新学会逐步开放白话文。

    所谓的白话文,即以平时说话的方式写出来的文章。

    崇祯道:“你记住一件事,教育之本,在于育德育才,这个才,不仅仅只是文章写得好就是才,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教育需要有包容性。”

 第265章 宣郑芝龙进京(第三更)

    孔贞运在八月底南下南京,他从北京带了一批人。

    他去南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皇帝在新学的计划,告诉给温体仁和洪承畴。

    因为他需要这两个人的支持。

    当孔贞运进入南直隶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初了。

    南直隶的树叶也全部变成金黄色,秋风一起,漫天飞舞。

    有几分萧条,但又有几分清淡。

    不过,他发现此时的南直隶却是与他过去认识的有很大的区别。

    孔贞运是南直隶池州府人,他当初的科考考场就在南京。

    他怎么会对南直隶不熟呢?

    在经历了今年的动荡之后,北京城的大部分官员都认为南直隶现在应该是人心惶惶的。

    但孔贞运一路上看到的并不是这样。

    他在田野上看到不少人正在兴高采烈收割着庄稼,还有人在唱歌,小孩子在田野里奔跑欢笑。

    农民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他们比过去更有干劲。

    他还特意下车去询问了一些,得到的答案都是在歌颂朝廷新政,歌颂当今陛下圣明仁德。

    孔贞运不得不感慨道:看来新政的确是民心所向啊,陛下说得对,北京城某些官老爷应该下来听听老百姓的声音了。

    如此,他便又联想起新学来。

    新农政如此受老百姓的拥戴,新学日后必然也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戴吧。

    九月五日,北京城,夕阳染红了半边天。

    崇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