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拼搏年代-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领导挨个握手,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这在青照县也算开了先河,貌似以前给荣誉证书也给奖金的,只有每年的大葱状元。

    有荣誉,有物质激励,普通人做起好人好事,底气会更足。

    主席台下面,晚报记者们所在的区域,方燕扶了下眼镜,确定没有看错。

    也不会错,刚宣布的表彰名单,就有一个名字叫吕冬!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公交车上见义勇为、敢于向媒体揭露古董骗局的少年,还是青照县五十年一遇洪水的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方燕凭借职业素养,嗅到了大新闻的味道。

    这吕冬真是处处给人惊喜!

    方燕对青照县宣传口的人说道:“会后我能不能见见吕冬。”

    “你认识吕冬?”这人问道。

    方燕简单解释:“吕冬在一篇新闻报道中帮过我。”

    不是私底下跑过来搞突然袭击,而是配合县里宣传,当然不会拒绝:“我带你过去。”

    从主席台一侧退场,吕冬把奖金塞进兜里,算上昨天卖的东西,个人资产涨到了1900多块。

    县里很给力,很大方,不错

    资金一步步增长,本钱也越来越厚实。

    吕春从后面过来,问道:“感觉咋样?”

    吕冬正儿八经说道:“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让我更有动力了。”

    有奖金当然就有动力。

    突然有声音叫他:“吕冬。”

    听到有点熟悉的女声,吕冬见到了熟人,有些意外:“方记者?”

    方燕笑着说道:“我来报道这次表彰会。”她指指周围的人:“咱们找个安静点的地方聊?”

    吕冬看向走廊尽头:“那边人少。”

    吕春看看吕冬,再看看挂着吊牌的女记者,搞不明白怎么回事,担心吕冬吃亏,跟了过去。

    方燕看向吕春,警服绶带,客气问道:“你是”

    吕冬介绍:“我大哥吕春。大哥,这是方燕,晚报记者。”

    “你好。”吕春颇为客气的打了招呼。

    方燕笑着回应,不动声色打量过吕春,警服加绶带,上面也有先进个人,这一家子不简单?

    长廊尽头,有风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新鲜空气驱散闷热。

    “几天没见,吕冬,你成先进个人了。”方燕看着吕冬身上的绶带。

    吕冬笑了笑:“前段时间老家发洪水,其实也没干啥。”

    “插句话。”吕春看向方燕:“你们怎么认识?”

    在他认知里,记者都很难缠,吕冬别叫人当枪使了。

    吕冬也不隐瞒,快速说了一下,吕春仿佛才认识他一般:“前两天在泉南开会,系统内传有个少年高手驱使毒虫抓贼,还起了个奇虫少年的名号,没想到是你!”

    “奇虫少年?”方燕接话:“这名字不错。”

    吕冬不好意思的笑:“我怕有危险,把手里的虫子和蚂蟥,全扔贼头上了。”

    方燕插话道:“吕冬,你提供的新闻线索奖金申请下来了。”

    吕冬立即来了兴趣,追问:“多少?”

    方燕的皮包没带:“100。我皮包在车里,一会拿给你。”

    吕冬难免失望:“才100。”

    “因为新闻重大才有100。”方燕简单解释:“普通新闻线索钱很少。”

    吕春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关注点与吕冬不同,问道:“你调查清楚了?要登报?”

    方燕说道:“今天登报了,相关部门正在处理。”

    像晚报这样的媒体,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报道重要事件必须考虑全局。

    吕冬没看报纸,但听方燕说,也放下心来,既然把群骗子卖给报社,当然不想看到他们有好下场。

    虽然100块钱少了点,但他只是动了下嘴皮子。

    关键今天有600块钱入账!

    方燕跟吕春说了会话,主要是古董骗局的事,又转回吕冬身上。

    这篇古董骗局报道,方燕获益匪浅,尤其直接打压老竞争对手太东周刊,让报社上层也注意到了她。

    虽然报道今天见报,但她已经获得更多自主权,能独当一面。

    “吕冬,你见义勇为抓扒手,提供线索揭露骗局,又是抗洪先进个人。”方燕很有诚意邀请:“接受晚报采访,我专门为你写一篇报道,怎么样?”

    当着吕春面,吕冬不好意思问有没有报酬,而且知道可能牵扯到镇上H县里,不能随便答应。

    正好,瞥见有宣传口的人带着杨烈过来,当即提高声音,说道:“方记者,采访这种事,我得先请示一下我们镇长”

    这话全部落在正走过来的杨烈耳朵里,除了学习成绩,杨烈对吕冬其他方面印象一直挺好,这下更觉得他识大体。

    “方记者,你好,你好。”杨烈上前与方燕握手:“怎么在这里?我们换个地方谈?”

    方燕看了眼吕冬,这人果然油滑油滑的。

    杨烈很热情,邀请完方燕,又跟吕春握手,连带着夸了几句吕家村,不愧是大机关待过的人,处理人际关系一套一套的。

    县里宣传口的一位副职人也来了,吕冬很自觉,自动靠边站。

    方燕被宣传口的人和杨烈单独请进一个房间里,方燕将之前的事说了一下,又描述了遍认识吕冬以来的事。

    杨烈有点发愣,原本因为高考成绩放下的想法,又涌了上来。

    成绩不好,单独一件事可能没说服力,但再加上两件呢?

    镇上能出个典型人物,也是他的成绩!

    老梁就快到点了,但老梁退休,他这个外来户一定能接班?

 第36章 好人吕冬

    作为一名社会时事类记者,方燕不缺乏正义心,否则也不会冒着风险探求正大公司背后的真相。

    但记者对新闻往往有执著追求。

    当一个拥有正面社会意义的新闻摆在面前时,方燕不会无动于衷。

    “王部长,杨镇长。”方燕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不知道你们听说了没有?今年市团委联合晚报,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十大杰出团员,吕冬抗洪救灾,就很有代表意义。公交车面对扒手见义勇为,提供线索揭发古董骗局,这些集中在一人身上,全市都罕见。”

    宣传口的人是排行靠后的副职,并不搭话,他在这里更多起到监督作用,晚报方面做的事要对青照县有正面效果。

    起码不能抹黑。

    杨烈接话道:“吕冬这孩子确实不错,抗洪时的很多事,都是我亲眼所见,镇上也拍过一些照片。”

    方燕笑着说道:“这样更好,更有说服力。”

    杨烈有疑虑:“但吕冬今年高考,成绩很不理想,品学兼优这项”

    “吕冬已经毕业了。”方燕所做的工作,带来更为灵活的思考方式:“就当他是社会青年。杨镇长,王部长,你们比我更清楚,政府正在大力整顿社会秩序,吕冬所做的事,符合社会大势,报社一旦报道出来,影响广泛”

    “你确定能见报?”杨烈追求实际。

    能上报,真正成为典型,才能作为成绩。

    宁秀镇在他任上,出一个全市典型,有莫大好处。

    杨烈想做事,必须去到做事的位置上。

    方燕说道:“我有一定自主权,也跟主编和总编电话沟通过了。”

    严打形势明确,这点非常容易判断,杨烈与宣传口的人很快达成一致。

    向上面请示,这对青照也是好事,自然获得通过。

    大会结束吕冬被留下来,直接去宁秀镇政府,宣传口的人已经在与晚报方面协商采访和报道方案了。

    那位副部长和杨烈与吕冬进行了积极友好深入的交谈,作为一件有利于县里、镇上和个人的事,吕冬保证自个就是颗螺丝钉!

    虽然没有报酬,但上报不会少块肉,万一真评上十大杰出团员,短期内也能当个护身符。

    到了这种时候,吕冬看得非常清楚,有进无退。

    会议室里面,杨烈看着面前的少年郎,说道:“吕冬,你做了这些好人好事,应该大力宣传,上报这件事,是镇上交给你的政治任务,你要配合方记者。”

    吕冬知道反对无效,干脆说道:“我听领导安排。”

    县官不如现管,对人对己都有利的事,再拒绝就是缺心眼了。

    在宁秀镇这一亩三分地上,与杨烈打好关系没坏处。

    杨烈暗自点头,吕冬这孩子,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大局观,有正义感,推上一把也是应该的。

    如果社会上这种人多点,治安形势也不至于严峻成现在这样。

    可惜,学习成绩

    刚他问了吕冬高考成绩,一阵头疼,只能说人无完人。

    杨烈由学习成绩想到忽略的一件事:“吕冬,你入团了吧?”

    这要不是团员,还来得及?

    吕冬挠挠头,略显不好意思说道:“初三入的。”

    杨烈有种不出所料的感觉,不用仔细问,肯定初中最后一批入团的。

    看学习成绩下菜,学校的传统。

    午饭在镇里吃的,吃饭前,方燕让吕冬签收了那100块钱。

    吃完饭,采访开始。

    杨烈有很多工作处理,不可能盯着,身边那位干事,跟县里宣传口的一个人,一直陪同吕冬坐在会议室里。

    采访不像后来那么正式,吕冬与方燕本身也算熟人,基本以谈话聊天的形式进行,放虫抓贼和向媒体揭露古董骗局,方燕基本都清楚,抗洪救灾那么多人看到,吕冬自然实话实说。

    吕冬也帮过方燕,方燕想要的是正面宣传,不会故意弄语言陷阱坑人。

    “抗洪过程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让你觉得很感动?”方燕偶尔的问题也特正面。

    “部队!他们以血肉之躯阻挡洪水。”吕冬描述一番当时的情景,想到杨烈,继续实话实说:“还有杨镇长,他不但亲临一线指挥,还跟我们吕家村的人一样,扛沙袋堵口子,我记得特别清楚,杨镇长穿了一件白衬衣,堵完一个口子从堤上下来,白衬衣变成了黑衬衣。”

    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虽然杨烈不在,但吕冬相信这些话会传到杨烈耳朵里。

    那位干事接话道:“对!我也在现场!”他变魔术式的掏出一叠照片:“这是吕家村抗洪救灾的照片。”

    方燕拿起来看,最上面几张全是杨烈,扛着沙袋往岸上跑,身上那件黑乎乎的衬衣,证明这不是扛一袋子作作秀。

    再往后,都是抗洪一线的照片,方燕看到了吕冬在洪水中抡大锤砸桥护栏,看到了吕冬腰上拴着绳子往回爬,看到了吕冬用打火机烧蚂蟥

    上次,方燕听到吕冬和杜小兵议论烧蚂蟥,以为调侃俩贼,没想到都是真的!

    一张张照片看过去,少年郎赤着上身,露出精壮的肌肉,上面吸着一条条虫子,拿火机自己烧自己

    方燕忽然鼻子发酸,眼睛也不太舒服,泉南和青照为什么在五十年一遇的大水中安然无恙?因为有这样的人堵在前面!

    她快速扫了吕冬一眼,这人或许油滑,或许市侩,却是个真真正正的好人!

    方燕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份报道见报!

    追求新闻的同时,宣传好人好事,弘扬正气,这不是记者的职责吗?

    这次采访进行到最后,方燕让同来的摄影师分别给吕冬和杨烈拍照,吕冬又戴上绶带,拿起荣誉证书。

    吕冬也不再考虑有的没的,这不是信息时代,即便上了报,对他日常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