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拼搏年代-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村口聚集了几百口子来看烟花,一个个烟花陆续登场,星星火火在空中绽放,给吕家村带来吉祥和喜庆。

    这也是吕家村近年来最大的一次烟花集中燃放。

    前些年一直古老沉寂的村庄,似乎一切都不同了。

    烟花八点前散场,很多人都去大队院子里看春晚,晚上天冷,却挡不住人心头的火热。

    但1999年的春晚,却让很多人笑不出来。

    总有人,大过年的,给全国人添堵。

    好在吕家村受到的影响不大,全村尽是些泥瓦匠和地里刨食的农民。

    公家厂子干活的少。

 第165章 头一天(求订阅)

    很多地方有大年夜守夜的习俗,吕家村这边也不例外,但随着时代发展,坚持守夜的人越来越少,吕冬放过零点爆仗就去睡觉,毕竟初一下午还有会要开。

    凌晨三点多,就有人开始放爆仗,噼里啪啦响声不断。

    吕冬熬到四点多,天寒地冻的,真不想离开被窝。

    斜对门建设叔家鞭炮响起来,院子里传来胡春兰吆喝声:“冬子,起床了!”

    大年初一,要起五更。

    吕冬爬起来,洗漱放鞭炮换新衣服,上午要出去拜年。

    胡春兰看到吕冬穿着新衣服出来,点点头:“长大了,啥时候领个媳妇回来?”

    吕冬这身装扮显成熟,板正的厚夹克,里面是圆领毛衣,下身一条合体的休闲裤,脚上穿着黑色皮鞋。

    头过年,他买了好几身衣服,大集上只要会还价敢还价,东西一般不贵。

    考虑到过完年,正式场合可能有不少,吕冬买的衣服都偏稳重。

    胡春兰穿上崭新呢子大衣,虽然是大集上的货,但吕冬专门挑的,质量还可以。

    吕冬说道:“妈,我才19,着啥急?咱得响应国家号召。”

    家里条件好了,胡春兰有底气,也不再担心找不上媳妇,说道:“行,由得你。”

    吕冬根本就没往这上面考虑,毕竟手头边要做的事一大摊子。

    胡春兰看看时间,说道:“去你大伯那吧。”

    “晓得。”吕冬应道。

    村里没出五福的兄弟姐妹,大年初一都是结伴拜年。

    去大伯家前,吕冬特地在大门口铺上两挂千响满地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后,门前多了一层红地毯。

    放完鞭炮,吕冬看到吕建设出门,笑着说道:“建设叔,过年好,起的早不?”

    “好!好!”吕建设笑:“四点就起了。”

    说了几句过年吉祥话,吕冬往南去,许多人家门前都有爆仗皮,放完的烟花筒子歪七扭八堆在路中间。

    按照老习俗,破五之前不能打扫爆仗烟花皮。

    拐上集街,几个五六岁的小孩穿着新衣服跑过去,嘴里还念叨着童谣。

    “大年初一头一天,俺和胖子去买烟,胖子抽俺就点,烧了胡子别怨俺。”

    集街上人多,一路过去,吕冬不停跟人打招呼,说过年好。

    吕冬在大伯家汇合吕春和吕夏,开始满村转悠着拜年。

    大年初一街上走。

    叔伯辈的,爷爷辈的,都得去。

    好在吕家村不算很大的村,那种三千多人的村里,初一跑一天很正常。

    就算是这样,一上午下来也得五公里。

    关系较为近的都得进去坐坐,说几句过年吉祥话,喝杯水拉上几句。

    村里老一辈的,比如二爷爷这样的,没事还在街上转悠,看看各家贴的对联,时不时把街上遇到的人提留出来说两句。

    主要上下联贴反的太多。

    这种情况越来越常见,年轻一辈的都闷着头往上贴,根本不管上下联。

    老一辈对这些很讲究,比如拜年这事,谁来可能记不住,谁没来记得一清二楚。

    今年过年,拜年除了吉祥话,说得最多的就是村里的食品公司。

    新创,起步稳,村民享受到实惠。

    比拉链没拉好的美国总统值得讨论多了。

    所以,吕冬这个提议做卤煮,并且拿出一系列实地建议的人,也成为老一辈们夸奖的重点。

    吕冬则默默观察,不难通过双眼双耳得出一个结论,本就比较团结的吕家村,在村集体有钱以后,凝聚力更强了。

    谁也无法否认,金钱会衍生出各种问题。

    但更不能否认,金钱能带来很多积极因素。

    像吕家村这种积弱积贫的村庄,没钱啥事都做不了。

    孩子们都得在危房教室里挨冻上课。

    满村里转一圈回来,不到十一点,吕冬去大队打电话,主要给有手机的打。

    先是大学城管委会的杨文烈和赵干事,公安系统的陆所和张队,工商上的老魏,县团委的王铮等等。

    还有大伊万、杜小兵、赵娟娟、钱锐、秦雅、牛哥和唐维等等。

    有过比较多的人际交往,又有手机的,吕冬全都挨着打了一遍电话拜年。

    礼多人不怪,何况是满嘴吉祥话的拜年。

    打完电话,吕冬从大队办公室往外走,想着下一步他个人要花钱的地方,首先就是手机和驾照。

    随着结识的人越来越多,业务来往越发繁忙,手机正在成为他的必需品。

    1999年了,估计手机入网费该降了。

    驾照的话,这不是以后驾校遍地开花,全青照就俩地方能学驾照,其中一个是交通技校,已经搬到了大学城南边,隔着中心路口不算远。

    吕冬专门问了下吕春:“听说能买到驾照?”

    “是,能买到。”严格算起来,也是一个系统的,吕春有所了解:“总有做事不规矩的人。”

    吕夏说道:“没有系统学习,就乱开,很危险。”

    吕冬开玩笑:“二哥,我又不去开飞机。”

    吕春明白吕冬问这话的意思,强调道:“你别去买,学车就认认真真学,上路无小事!不考试就拿到驾照,万一将来某天算总账,给你弄个终身禁驾,你哭都没地方哭。”

    吕冬说道:“我安安稳稳去考。”

    他会开车,曾经从来没跟别人碰过,新手期倒是自个碰过几次,比如小胡同拐弯蹭到墙上,倒车入库后视镜磕下来之类的。

    但过了新手期,技术也算可以。

    不过,会开车和驾考两码事,跑十万公里安全无事故的老司机,未必能过得了驾考。

    到时报名去熟悉下这年头的驾考很有必要。

    吕兰兰从南边蹦蹦跳跳过来,喊了吕春和吕夏,跳到吕冬面前:“冬哥,过年好!”

    比起吕春吕夏,她跟吕冬熟多了,拜年的同时还伸出来一只手。

    吕冬掏掏口袋,摸出块巧克力,放在吕兰兰手上:“早知道你就得这样,准备好了。”

    吕兰兰看到长方形的巧克力,眉毛都笑弯了:“谢谢冬哥,冬哥最好了。”

    中午都要去老街上老宅子里吃饭,三个人一起去老屋帮忙。

    酒菜都现成的,做起来很快。

    兄弟仨拉开八仙桌,边擦桌子搬凳子,边聊天。

    基本上吕冬和吕春在说,吕夏在听。

    话题很快转到吕春的个人问题上,吕冬问道:“大哥,过完年你哪天去方姐那?”

    吕春说道:“过了十五。还没走开,头十五不好去。”

    吕冬想到在白云大集上的所见所闻,问道:“方姐家里干啥的?有弟弟?妹妹?”

    吕春随口说道:“跟咱这边条件差不多,她爸中学里面当老师,她妈在家务农,有个妹妹念高中。”

    “你去过之后,要不要找个中间人?”吕冬又说道:“听说那边自谈的,也兴找个媒人。”

    有些事找个中间人去谈最好,双方家长面对面谈往往是最差的,一个说不好,连缓和的余地都没有。

    吕春摆好椅子,说道:“去完第一趟再说。”

    吕冬觉得,当老师的家庭,应该会好一些,虽然这年代拖欠老师工资属于普遍现象,但当老师的家庭条件一般不会差。

    家庭条件不差,尤其有个妹妹而不是弟弟,会少很多麻烦。

    北河和青照北部很多家庭,也不是完全不讲理,而是所谓的习俗逼的,家里有个弟弟,姐姐嫁出去时不多要点东西,弟弟结婚时咋办?

    估计不少家长都这样的想法。

    最终演变成恶性循环,要的多的地方越要越多,男的越来越难取媳妇。

    吕建国到后,一大家子开始上桌吃饭,虽然很多人都从初一醉到十五,但吕夏不喝酒,吕冬和吕建国下午要去村委开会,也不喝酒,吕春吃完饭去值班,干脆就没动酒。

    吃过饭,吕夏要去同学那里,吕春回大学城,吕建国先去了村委大院。

    吕冬帮着胡春兰和大伯母收拾一番,才出家门。

    刚到街上,七婶从北边过来,后边跟着的钉子,拿个放完的响天雷长筒子当大宝剑在舞划。

    吕冬问道:“七叔呢?”

    七婶叹口气:“从昨晚上就喝,到今中午连着喝四顿了,喝醉了,我把他锁家……”

    “我爸过来了!”钉子手里的长筒指北边。

    吕冬和七婶转过头去看,吕建仁穿着身新衣裳,晃晃悠悠从北边走过来。

    七婶气的牙根子疼:“又翻墙跳出来!”

    吕冬知道,一般的院墙,哪能挡得住七叔。

    吕建仁是海量,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酒,走路都不稳当,中午头正是化冻的时候,老街水泥路不好走。

    他脚底下一滑,人扑通摔在地上,还是摔在路中间。

    村里大街上的老式水泥路,中间都有排水的浅沟,中午大化冻,沟里全是泥巴。

    吕冬没去管,七婶站着不动,钉子兴致勃勃的看好戏。

    吕建仁爬起来,脸上手上身上衣服上,沾满黑泥巴。

    七婶是真无奈:“大年初一就这样,这一年啥时候是个头。”

    “七叔好多了。”吕冬帮吕建仁说好话:“人转变总得有个过程。”

    七婶回头想想,认真干了小半年活,拿到县里表彰,赚了几万块钱,比往年长进太多了。

    “冬子,多亏了你。”七婶不迷糊。

    吕冬说道:“咱先把七叔送回去,来回晃荡也不是办法。”

 第166章 两个家庭(求订阅求月票)

    大队办公室里烟雾缭绕,以吕振林和吕建国为首,烟抽了一根又一根,这年头没人注意吸烟的问题,但凡开会必然变成人间仙境。

    其余的,每人抓着瓜子嗑。

    这场集合了吕家食品有限公司所有股东和骨干的会,愣是开出了茶话会的感觉。

    吕冬靠近窗户,悄悄开条缝,多少能呼吸到一点新鲜空气。

    会议一项接一项的讨论,吕冬偶尔也会发表意见,说下曾经见识和看过的成功模式,以供吕振林参考。

    吕家食品公司第一步成功了,但这只是开始。

    企业想要做大,必须正规化和规模化发展,这也是今天讨论的首要问题。

    厂房需要建立起来,引进合适的生产线,制定标准化生产流程,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所谓的纯手工卤煮,无法成为卖点。

    卤煮也不是高端食物,走适合大众口味的路线,走量才是关键。

    吕振林正月十五过后就会带人出去参观,通过县里联系到几家企业,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规模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继续开店。

    以吕家村的位置和公路网的运输情况,货物能直接覆盖泉南、平城和临淄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