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姑娘她戏多嘴甜-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愣是让我在榻子上躺了一个多月才缓过来。

    岁数大了,不比从前了,躺再久都是养病,不是调理,这破身子也调理不到哪里去了。

    给你一句经验话,有气就得撒,跟晚辈们是计较不了了,你才刚起了头,就能吓得咚咚咚跪一屋子,还撒什么气!

    就我们几个老太婆,谁还不知道谁底细?

    关起门来,你跟我们吵得面红耳赤,也没人敢乱掺和。

    赶紧的,撒气不撒气啊?”

    桂老夫人这一连串的话,连大气都没有喘,别说武昌伯老夫人愣了,连武安侯夫人都颇为诧异。

    她们有很多年,没有听过这样的语气了。

    当媳妇时,对祖母婆母毕恭毕敬,语气需得谦和温顺,等熬成了婆,做了侯府伯府里最尊贵的女主人,年纪也大了,说话做事,需得沉稳,有当家老夫人的涵养与底气。

    顶多,阴阳怪气几句。

    她们习惯这样了,桂老夫人现在反其道而行,把曾经闺中当姑娘时的直来直去搬了出来。

    是啊。

    在晚辈跟前再慈祥、再和善,亦或是严肃让人不敢亲近,可她们在与对方相处时,还是从前的那几个人呐。

    没道理闺阁里吵吵闹闹,现在高高在上了,就连直白地撒气都不会了。

    武昌伯老夫人一口把茶盏里的水闷了。

    她算是看出来了。

    桂老夫人是故意怎么难听怎么说,激将法,为的是让她气头上多说几句。

    两家立场不同。

    定安侯府毫无疑问向着四公子,他们武昌伯府却跟着沈家。

    桂老夫人大抵是想试探什么,但同时,她也想试探对方。

    尤其是,沈家那条船到底能不能上岸,她心里没底!

    这也是她应下今日让两位侯夫人登门的原因。

    搁在以前,她才不想见桂老夫人呢!

    就知道这老家伙会拿没有去吃喜酒说事!

    实在是,此一时、彼一时,她前几天在长公主那儿吃了闭门羹,而她连缘由都没有弄明白。

    正好,看看是她会被桂老夫人套去了话,还是她能从对方口中挖到讯息。

    她不信她会输!

 第524章 牢骚

    伺候茶水的小丫鬟被打发出去了,只留下一个老嬷嬷。

    这位嬷嬷在武昌伯老夫人身边几十年了,从二等丫鬟一路熬到了现在,颇为得脸。

    作为有那么多年交情的两位侯夫人,自然也是认得她的。

    当年闺中吵吵闹闹,跟前伺候的,就有这人了。

    没有了年轻人,武昌伯老夫人也不用再端着。

    “别人来找我吵,我还不理,你要吵,我要说的可就多了,”武昌伯老夫人气恼着道,“你还好意思说在街上厥过去,你厥是厥了,但你们家明显算计郡主呢!你什么岁数,郡主什么年纪,都不是一辈人,你至于嘛!”

    桂老夫人撇嘴。

    她确实以大欺小,就是欺负皖阳郡主了。

    可是,即便没有她,只同辈人比试高低,郡主难道就能从宴姐儿手中占便宜?

    不可能!

    宴姐儿的小戏本子,一套一套的。

    欺负欺负皖阳郡主,轻而易举。

    再说了,定安侯府做这些,都是反击。

    新仇旧恨,海了去了!

    桂老夫人冷哼:“我至于啊!敢算计我儿孙,我有什么豁不出去的!

    你别站直了说话不腰疼,我是死了个儿子的人了,长子、最最出色的儿子!

    我要继续老老实实地叫人谋算,不拼把劲儿,我都怕自己蹬脚了没有孝子贤孙给我抬棺材、捧牌位!

    到时候,你儿子孙子借我,替我哭丧吗?”

    武安侯夫人撇过头去。

    道理是这个道理,难听也是真难听。

    她一个边上陪坐的,都听得浑身不自在了,更别说那个被逮着怼的武昌伯老夫人了。

    果不其然,武昌伯老夫人气得连翻了几个白眼。

    桂老夫人继续道:“我也真是服了你了,长公主府的事儿,你跟着心急什么?知道的,是你记挂着皇太后娘娘当年的好,你对长公主恭谨,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武昌伯府也跟着做了什么歹事,怕被算账。”

    武昌伯老夫人的眸子倏地一紧,她沉沉看着桂老夫人:“我怎么听着,你话里有话啊?”

    “不是吧?”桂老夫人低呼了一声,“你们与沈家凑了这么多年,真就一点儿‘好事’都没轮到过?那你们这也太亏了。”

    武昌伯老夫人:“……”

    这话怎么接?

    接不了。

    她只能忿忿道:“你也别阴阳怪气了。我就跟你说一句,你家大郎出事,我们武昌伯府确实没有帮忙,但也绝对没有落井下石。”

    桂老夫人睨她。

    武昌伯老夫人又指着武安侯夫人道:“她也没帮。不是什么敢不敢出头的事儿,平西侯府的案情,明面上的证据都齐全,你家大郎又硬气,跟着夏太傅一块,说什么都不低头,我们想保也保不了。”

    桂老夫人听了,笑了笑。

    她心里都有数,真有心帮忙的,当时多少会关照一下宴姐儿与章哥儿。

    事实上,两家都没有。

    定安侯府远在临安,家里挤干了也就那么些银子,自家有心无力,两个孩子能全须全尾地回到临安,全靠成安公主、四公子与夏太傅那一些好心的学生们。

    只是,桂老夫人不愿在这事儿上与这两人掰扯。

    今日来意,只有永寿长公主的状况。

    捡芝麻丢西瓜的事儿,她怎么会犯蠢!

    何况,牵扯到一整个伯府、侯府的立场,岂是老太婆们之间那点儿“手帕交情”能掰扯对错的。

    她不犯蠢,也不天真。

    “你有你的难处,你和长公主走得近,当时站出来作保,极其不合适,”桂老夫人道,“我们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点儿道理,都是懂的。”

    武昌伯老夫人突然得了个台阶,一时微怔。

    桂老夫人压低了声音,道:“不过,我还是劝你一句,该下船时就下船,不然船沉了,别怪老婆子不从水里捞人。”

    武昌伯老夫人和武安侯夫人一下子谨慎起来。

    两人最关心的就是这个,见桂老夫人漏了口风,彼此打着眼神官司,想多套些话。

    桂老夫人道:“我琢磨的,要不然,长公主能病倒了吗?”

    “殿下那是老毛病了……”武昌伯老夫人道。

    桂老夫人道:“老毛病犯了也好,一时气急攻心也罢,肯定得是情绪波动大了,才会倒下的吧?

    我记得外头说的是,前脚从沈家回来,后脚就招太医了,八成是在沈家那儿说事。

    分析来分析去,都找不到让沈家全身而退的可能,这才……

    是吧?”

    武昌伯老夫人下意识地,跟着这个“是吧”点了两下头。

    很快又反应过来,神情尴尬。

    “前回长公主头痛病犯了,还是皇太后薨逝的时候吧?”桂老夫人只当没有看出来,说了一半,又故意转头问武安侯夫人,“是了,那天是说,扎了满脑袋的针?”

    武安侯夫人便问武昌伯老夫人:“对对对,我还是听你说的,你当时给我一形容,把我都吓了一跳。”

    这么一说,武昌伯老夫人也有了印象。

    “是扎了一脑袋,我当时跟着嬷嬷进去,险些给我吓趴下。”武昌伯老夫人叹了声。

    她原本没有打算说这些,只是话匣子打开了,又是些陈年旧事,说出来也无妨,就没有特特收住。

    再者,她的确憋得慌,吵嘴也好,发牢骚倒苦水也罢,总得出口。

    若不然,真和桂老夫人说的一样,得憋坏人了。

    “我要没记错,差不多是皇太后薨逝的那一年的夏天,”武昌伯老夫人道,“那年,长公主整个人精神都不好,我差不多一个月去请一次安。

    春天时只觉得气色不好,我那时就想,夏天指不定会越发难捱。

    还真叫我想对了!

    我那天过去,眼睛一抬,就见长公主躺在窗边榻子上,一脑袋都是针,人瘦了一圈。

    后来那几个月,我还碰上了两回施针,不是我运气好,听说是几乎天天扎针,想不碰见都难。

    等秋末了,长公主看起来才稍稍长回了一些肉,能起来走动了,让我陪着在院子里走了两圈。

    可再怎么长肉,还是瘦,等换上了冬衣,看着依旧弱不禁风。

    等过了皇太后元月时的一周年忌,才算是好起来了。

    这回啊,我也想去请安,结果,花厅里坐了会儿就被劝回来了,说是长公主很不舒服,不想见我。

    我越想越不踏实,以前病成那样都没有拦我,怎么这一次……”

 第525章 今儿这一趟

    武昌伯老夫人长吁短叹。

    在边上听着的两位侯夫人,各有各的心思。

    武安侯夫人在想,沈家大抵是真要跌狠了,桂老夫人说得是,若不是操心沈家,长公主不会突然病倒。

    夹带铁器之事,四公子有功,皇上事后论功行赏,哪怕不顺势把儿子认了,赏赐总少不了。

    不说平西侯府的案子翻不翻,定安侯府肯定能拿到实质性的好处。

    不过,定安侯府好与坏,他们武安侯府管不住。

    眼下能做的,就是在沈家倒下去的时候,替自家子弟多谋划谋划。

    今日这一趟不算白来,她总算摸到准信了。

    桂老夫人在想永寿长公主。

    元月忌日,长公主不可能缺席,她出现在了所有人跟前,若揣了个孩子,谁会看不出来?

    出了一周年忌之后,长公主正常在京中生活,她没有时机再去显怀、生产、坐月子。

    若那个儿子是长公主亲生的,最迟,在皇太后忌日前也得落地了,她还得拖着月子里虚弱的身体祭祀皇太后。

    即便如此,秋末之时,那肚子也该鼓起来了。

    武昌伯老夫人陪着长公主在院子里走动两圈,得多瞎的眼才会看不到长公主有了身子!

    她能说得如此坦然,没有丝毫的迟疑,由此可见,长公主当时的肚子扁平扁平的。

    怎么算时间,永寿长公主都不可能亲自生一个儿子出来。

    桂老夫人暗暗点头,她先前猜得没错。

    就算长公主养着一个男孩儿,但没有亲眼见她怀孕,亲眼见她临盆,就不能说那男孩儿就是长公主的儿子!

    现在,得了武昌伯老夫人的证言,排除了错误的预设方向,她们就能沿着正确的路子去推了。

    今儿这一趟,真不算白来。

    桂老夫人心里有底了,便道:“长公主是个什么想法,我是猜不中,只是我也没有想到,你与她走得这么近。她现在肯定恼着我们定安侯府,我这么过来,会不会给你添麻烦?”

    这话说得颇为马后炮。

    武昌伯老夫人摆了摆手。

    她应承下两位侯夫人登门,就已经想过这一桩了。

    比起惹长公主不满,她更希望从桂老夫人这儿打听消息。

    何况,那位殿下已经不满了,没多少差别。

    虽然还是搞不懂长公主此次不满的缘由,但好歹,一通吵吵闹闹的,她心中郁气发泄出来了,也知道沈家恐靠不住了,是个收获。

    今儿这一趟,没有白白应下。

    三人各怀心思,说到了最后,各个还都挺满意了。

    因而,从一开始的拌嘴吵架,到最后告辞时,还颇有些主客尽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