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姑娘她戏多嘴甜-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翻开案卷,看到里头内容,皇上的脸色突然就暗了下来。

    狄察死了,这没什么,这人不自尽,自罪书送上之后,等待他的也是抄没砍头。

    偏偏,那份自罪书、或者说是遗书,不见了。

    明明曾研墨书写,那份东西呢?

    而且,狄察的家人,天一亮就出城了,不知道逃往何处去了。

    皇上的心中起伏不断。

    莫不是狄察的自罪书上写了些对沈家、对永寿长公主不利的内容,所以,那边赶在衙门之前,把自罪书拿走销毁了?

    听说,永寿昨儿夜里回京了。

    若是京城底下的密道没有曝光,也许狄察都不会死,沿着密道就跑出城了。

    思及此处,皇上按了按眉心,而后,抿了几口茶,借此平复心绪。

    “案卷放着,”皇上交代毕之安道,“你亲自带人,把狄家抄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东西。”

    毕之安应声退下。

    皇上靠着椅背,闭目想了一会儿,才又睁开了眼睛。

    沈家在朝中根基很深,哪怕他对沈家不满,也轻易动不得。

    此番,是杀鸡儆猴。

    只是,猴子还是不听话。

    那就得再添些制约。

    扎根不是一朝一夕,去根亦要讲究方法。

    “你让人去习渊殿,”皇上吩咐吴公公,“让几位殿下都过来一趟,光读书可不行,是时候让他们去衙门里转转了,添些长进。”

    吴公公垂头应下,暗暗想,前回,皇上与四公子提及要让殿下们往六部观政,原以为就是随口一提,即便实施,也会等到明后年,没想到,这就要开始了。

    狄察自尽的消息,在朝中传开。

    永寿长公主看着禀话的人,皱着眉道:“没有等到狄家的人?”

    底下人摇了摇头,继续硬着头皮道:“听说,顺天府没有在狄察的书房里找到自罪书。”

    永寿长公主猛得转头看向身边的书生。

    书生亦是愕然,道:“在下离开时,自罪书就在那儿,在下还留了人手,之后没有人进过书房。”

    永寿长公主冷笑一声:“那么,自罪书去哪里了?”

 第257章 五福临门

    书生汗涔涔的。

    他也不知道,那自罪书怎么就凭空消失了。

    除非是看守的人出了岔子。

    可一个大活人进书房又出来,若都看不到,这得有多瞎啊。

    书生没有办法给永寿长公主一个满意的答案,他只能垂着头请罪。

    永寿长公主眉头紧蹙。

    事出突然,她昨儿又是匆忙回京,又教训了皖阳了一通,后又当机立断、弃车保帅,一连串的动作下来,着实疲惫不堪。

    原以为狄察自尽就能把这事情暂时画个句点,却没有想到,又出了这种岔子。

    她按了按疲惫的眉心,想要缓解脑中一阵一阵的钝钝痛意。

    池嬷嬷见状,赶紧替她按压起来,又轻声道:“奴婢让厨房备一些天麻汤。”

    “没用,”长公主道,“母后在的时候,也受头痛困扰,天麻汤喝了不少,也没有成效。要不是这头痛病,母后的身体也不至于扛不住”

    这是他们这一支的顽疾了。

    不止是沈皇太后,永寿长公主的两位胞兄亦有这个毛病。

    虽然英年早逝是有其他病情,但头痛也确实让他们很难受。

    池嬷嬷道:“太医说,得放松些,莫要生气、着急。”

    永寿长公主哼了一声。

    她怎么能不生气?

    她被皖阳差点就气得厥过去了。

    她又怎么能不着急?

    没了自罪书,狄察自尽就变味了。

    永寿长公主很是了解皇上的性情,皇上会如何解读狄察的死,她一猜就能猜出来。

    逼狄察死,本来是为了不让他在牢中吐露出对沈家不利的事情。

    可失了自罪书,适得其反!

    偏偏,她连自罪书是怎么消失的,都毫无头绪!

    罢了。

    东西已经没有了,这会儿在纠结,也不可能去御书房里自白一番。

    只能是咽下这口黄连,自认棋差一招。

    永寿长公主眼皮子都没有抬,与那书生道:“想不明白就别想了,你去查查狄家人去哪儿了。”

    书生忙应下,退了出去,才又长松了一口气。

    这一桩事情,的确是他没有办好。

    不止是自罪书,还有狄家人。

    他看狄察上吊上得那么干脆,就放松了警惕,没想到那家伙给家里人留了其他路子

    一天出入京城的马车多着呢。

    离开了城门,天南海北,谁知道往哪里跑了。

    要找,还真不容易。

    狄家人若是不进其他城池,不过关口,只沿着路跑,最后寻个有熟人的庄子落脚,连路引都不需要。

    啧。

    书生在心里骂着。

    他原想着,柒大人被抓,自己就能顶替柒大人的位子,在长公主身边更上一层

    都怪狄察,死都不肯死得叫人安心。

    是了,今日去狄府查验的是温子甫,会不会是他“监守自盗”,偷走了自罪书?

    若真落在了温子甫手里,怕是已经被他烧了,再也寻不到了。

    事实上,那份自罪书,好好地收在桂老夫人床头的匣子里。

    没有人会想得到,那个信封被黑檀儿带走,更不会有人想到,温宴会交给桂老夫人保管。

    自罪书,在合适的时候,就会产生合适的作用。

    在狄察自尽的当天,它消失,对温宴最为有利。

    可也许有朝一日,这份东西出现,又能为温宴带来收益。

    若真的烧了、毁了,待需要它时,就遗憾了。

    而放在桂老夫人跟前,能确保自罪书的安全,精明如老夫人,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出岔子的。

    桂老夫人从木炕上起身,趿着鞋子走回床边,亲手把自罪书锁进了床头。

    “放在祖母这儿,你只管放一百个心,”桂老夫人又坐了回来,对温宴道,“现在,宴姐儿来给祖母解释解释,这狄侍郎自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文书又是怎么到了你的手里?”

    因着是说要紧事儿,青珠她们都被打发出去了,只黄嬷嬷守着中屋。

    桂老夫人甚至连窗户都阖了大半,压着声儿和温宴交流。

    前世那些纠葛,温宴自不能与桂老夫人说。

    她准备了一套说辞:“那狄侍郎背后靠的是沈家、尤其是永寿长公主,若不是平西侯府出事,这位子也轮不到他。

    皖阳郡主算计大哥,我们不能光吃亏,四公子去御书房告状,告的是沈家对皇子不利。

    二殿下中毒本就是一比糊涂账,十之八九与沈家脱不了干系,干脆这一次一块甩过去。

    皇上盛怒,昨儿在大朝会上喝斥狄侍郎,让他自罪,这是杀鸡儆猴。

    我琢磨着,以长公主的脾气,狄侍郎凶多吉少,就让黑檀儿去了狄府。

    果不其然,狄察留下这封自罪书后自尽,又安排家人出京。

    黑檀儿取了自罪书回来,皇上见不过自罪书,会越发怀疑长公主”

    桂老夫人从头听下来,当即就明白了其中的逻辑。

    她上下打量着温宴。

    宴姐儿这孩子,岁数不大,办法一套又一套的。

    这事情办得漂亮呀。

    桂老夫人突然就想起了黄嬷嬷,还在临安时,黄嬷嬷那挖坑拔高追打、一气呵成,让顺平伯府叫苦不迭。

    宴姐儿学到了精髓。

    就皖阳郡主算计温辞那手段,一看就是年轻人的“小打小闹”,欠斟酌,根本没有沈家和长公主的影子在其中,但温宴愣是给搭着梯子给串上了。

    长公主与郡主母女之间必有矛盾,皇上对长公主起了疑心,狄察这个沈家棋子被拔起,明明是断尾求生、却没有求到,这之后,那些靠着沈家的官员必定会起些波澜念头

    那天温宴说要“传福气”,桂老夫人着实思考了一番,想这福气得怎么传。

    是了,只传给皖阳郡主,那传得太小了。

    就该跟现在这样,传他个五福临门!

    至于沈家那儿

    皇上对沈家在官场上的枝繁叶茂本就不满,温宴此举顺应皇上心意,那就不会出错。

    噗通、噗通!

    桂老夫人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

    沉沉而有力。

    她这把年纪,竟然还会有这么激动的时候,这可真不容易。

    她太喜欢自己胸口里的这个声音了。

    这说明,她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对以后充满了信心。

    每一天的脚踏实地、以及对将来的殷切期盼,就是她的长寿之道。

    哎呀,今儿实在太高兴了。

 第258章 家书

    正屋的这窗子外头,对着的就是家中用来养鱼的水缸。

    昨儿下午才添过一回,黑檀儿此时正站在水缸边沿,垂着脑袋看里头肥硕的鱼儿。

    曹氏从前头过来。

    黑檀儿看见了她,重重喵了一声。

    屋里的桂老夫人和温宴都听见了。

    老夫人示意温宴推开窗户,她看了看黑猫。

    不得不说,心情好的时候,连不喜欢的猫猫狗狗,看在眼里都可爱极了。

    何况,自家这猫儿有官职,昨晚上还干了一件大事。

    桂老夫人又看向曹氏。

    曹氏冲着里头,笑着道:“老夫人,临安送了家书来,我这就给您拿进去。”

    桂老夫人坐直了身子。

    家书,是个极其顺耳的词。

    这把岁数的人了,家乡、故土是刻在骨子里的,若非为了自家前程与荣耀,桂老夫人绝对不会离开临安。

    远在千里之外,人会越发想念故里,桂老夫人也不例外。

    当然,她还是不喜欢安氏。

    不过是一南一北,老夫人懒得惦记。

    家书的主笔自然是安氏。

    桂老夫人不想看安氏的那手字。

    端正是端正,缺少灵气,字体又偏小,看起来伤眼睛。

    桂老夫人交代温宴,道:“宴姐儿念给祖母听。”

    温宴拆了火漆,粗粗扫了一遍,这才念了起来。

    信里说的都是些家常小事,但家人分隔两地,也就是这样的小事越发叫人挂心。

    温子览的公务一切顺利,而家中事务,大体都是温鸢在打理。

    温鸢管家还挺有些办法的,这几个月,与城中各处的人情往来也都和从前一样,没有怠慢,亦没有出错。

    最让人欣喜的是温章和温珉两个哥儿。

    玉泉书院的学生,其实课业差距拉得很大。

    倒不是先生们不会授课,而是书院里有真正来念书的,也有打发日子的勋贵子弟。

    温珉属于中游,这么念下去,走仕途差点意思,家里若有本事让他蒙阴,出去也不至于丢人。

    可那是之前。

    现在,在温章的督促和指点下,温珉开窍了,进步颇大。

    连山长方大儒都说,只要温珉能继续保持劲头,等他成年之时,亦能有一番成绩。

    温章自是不用说了,那就是块读书的料子。

    兄弟两人,上次月考,一个名列前茅,一个前进了好些名次。

    又说,前回京中去信叮嘱,让哥儿们练好骑射,府中不敢疏忽,除了书院里日常的武科,也给哥儿请了骑射师父。

    比起家中其他琐事,哥儿们的课业是最让安氏高兴的,与哥儿相关的事宜,她写了很多。

    桂老夫人听得也算津津有味。

    好事儿,谁不喜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