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丢冰箱里冷藏吧。”

    “对了,家里有媳妇的可别丢卧室衣柜里啊,听说这玩意儿对女生有些影响。”

    一群人珍而重之的点头。

    李君阁又说道:“麝香酒的作用并不是用本身的香味吸引鱼类,这原理弄懂了才知道用法。它的作用是作为定香剂和穿透剂,一是让饵料的香味被定得比较持久久,不会短期内消散或者变化;二是作为饵料香味的载体,可以将香味在水中送出很远。这才是麝香酒钓鱼能有奇效的原因所在。”

    “所以相应的,纯麝香酒泡粮食,效果肯定不如在带有香型的饵料中加入些许麝香酒效果好;而用麝香酒炮制麦粒和玉米,肯定也要加入带其它香型的中草药,这才是麝香酒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是使用不得法,那就真真白瞎了好材料了。”

    一群人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么些说道,转念一想又却是有道理。在香水行业中,麝香确实是作为定香剂和穿透剂使用的。

    李君阁又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了十瓶麝香酒,十几个人一人一瓶,高兴得眉开眼笑。

    这时刘三娃已经将菜做好了,两桌人,一桌半个剁椒鱼头,一大盆冷锅鱼。

    剁椒鱼头本是一道湘菜,不过用茶籽油本地糟辣椒做出来的,有多了一些李家沟自己的风味。

    冷锅鱼就更有说道了,据说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发明的。

    当时,苏东坡去渝洲拜访好友名士王道矩,王道矩请他在一江舫上打算吃热锅子。

    那时一般渝州巴人吃的热锅子,里面烫的主要是动物的内脏,也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川菜“火锅”的起源。

    而达官贵人他们吃的主要则是在江里刚打上来的鱼。

    但是苏东坡觉得普通的火锅太燥,就吩咐船上厨子用火锅料做佐料,将鱼通过爆、炒、纹、熬等工序弄好,再连鱼带料装入厚铁锅享用,端上桌时,鱼是烹熟了的,锅却还是冷的。

    这就是“冷锅鱼的”由来。

    冷锅鱼吃完后,再点上火,烫上些土豆青笋豆芽金针菇之类的素菜,这冷锅又变成火锅了。

    当年郭沫若在渝州吃过冷锅鱼后,不由得赋诗一首:“二人之,金口内,软玉披红霞,醇酿换宿醉,冷锅鱼,巴国第一味。”

    所谓二人之,合起来是一个“冷”字。所谓金口内,合起来是一个“锅”字,又算另一桩名人轶事了。

    众人吃得心满意足,吃完了又开始收刮农家乐的存货。腊肉也要,油肉也要,豆豉也要,红豆腐也要,甚至连剁椒鱼头的糟辣椒也不放过。当然回去讨好自家媳妇女友的皂角米,桃胶,无患子洗发水等,更是围着赶来送行的阿音讨要不休。

 第一百七十九章 开渠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开渠了

    等到一群人闹哄哄地上了船,玉莲嫂子才长吁了一口气说道:“这哪里是客人哟,简直就是蝗虫啊,连糟海椒都不放过,这不成了‘强盗进屋,灰都抓把走’了喔?”

    李君阁哈哈大笑说道:“这说明玉莲嫂子你手艺好啊,看来这城里人的口味喜好还值得分析啊,之前谁能想到,糟辣椒也可以加入‘李嘎婆’系列?”

    当天晚上,聊天室里又热闹起来,因为洗榜大军到家了。

    菜头在那里得意洋洋:“大家都到家了吧?快去看大鱼榜,哈哈哈二皮真的消失了。”

    切尔西席:“哈哈哈,看到了看到了,活动的贴子也出来了,阿音动作可真快,你们说沟主现在在干啥?”

    白条也是鱼:“还能干啥?画圈圈诅咒我们呗,这天气眼看就要冷下来了,鱼也越来越难钓了,这个榜我们应该能保持到明年了吧?”

    黑龙真水:“想着沟主要憋到明年,我怎么就这么开心呢?”

    白金钩:“才拿了别人的麝香酒,转眼就把别人踢下去,嘿嘿嘿,我们是不是有点不厚道啊?”

    懒鱼:“哈哈哈,什么不厚道,你忘了当时二皮那嚣张嘴脸了?不管我们说啥,他就那一句‘不服,来战’给我们怼回来!”

    杨疯子说道:“就是就是,当时肺都给气炸了,还以为多了不得呢,结果成了:一战,就怂!哈哈哈!”

    接下来就是相互吹捧了,尤其是菜头跟老鬼,一个拿下大青鱼,一个拿下大花鲢,在洗榜活动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于是大家都起哄,要求来一场庆功宴,一个管酒一个管饭,搞得跟完成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似的。

    正闹得乌烟瘴气之际,突然“叮叮叮叮”十几声连响。

    “黄辣丁,……钓获者:李君阁”

    “三角峰,……钓获者:李君阁”

    “牛尾子,……钓获者:李君阁”

    “石爬子,……钓获者:李君阁”

    “江团,……钓获者:李君阁”

    ……

    聊天室里突然雅雀无声,好一阵子没人发话。

    突然有人开口。

    “我靠暴击伤害一万点!”

    “呃……各位兄弟,我们这次洗榜,有谁用过蚯蚓?”

    “?”

    “我用的沟主给的麦子。”

    “我用的沟主给的玉米。”

    “我靠,麝香麦子这么给力,谁还用蚯蚓啊?”

    “我倒是用了田螺,问题是那玩意儿专杀青鱼啊……”

    “妈蛋你们这群笨蛋要了亲命了!怎么就没人想到钓钓荤饵呢?”

    “你还好意思说我们!你自己用了吗?”

    “……”

    “左蹬又蹬,越陷越深!”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噗……沟主可真能忍,把这些鱼埋伏在这时候,然后诱惑我们在李家沟用麦子!”

    “我的个去!菜头,真不是我们不给力啊,这敌人太狡猾了!”

    “套路啊,层出不穷的套路啊!”

    “怕啥!大不了我们再洗它一次!”

    “不好吧?这出钓频率太频繁,媳妇那关不好过啊!”

    “艾玛,白光你这个耙耳朵!大不了再给媳妇带点皂角米桃胶蜂蜜就可以了嘛!”

    “就是,肺都气炸了,刚回家这屁股还没坐热呢!他又溜榜上来了!下周再去给他刷下去!”

    “哥哥们你们都气傻了吧?你们都没看看那死二皮刷上来的是啥鱼种?即使用上荤饵,现在都不大开口了喔!”

    “真的呢……这些鱼都要桃花汛后才好钓……艾玛气死我了,这下不是一口老血要憋到明年四月份?!”

    “何止啊!死二皮说了……李家沟三到六月休渔……”

    “噗……”

    ……

    李君阁可没时间管聊天室里的怨气冲天乌云盖顶,猎户叔可是说了,明天水渠就修通了,山塘的水也蓄得差不多了,正好又是吉日,赶紧把开渠仪式搞过,就可以放水了。

    去盘鳌乡集市买了只七斤重的大红公鸡,几刀毛纸,几把香烛,一万响的鞭炮,一个大猪头,家里糖果花生水果还有,都准备好。

    当然还有酒,还必须是好酒。

    第二天一早,大伯,猎户叔领头,李君阁挑着东西,参与修建水渠的乡亲们也跟着,浩浩荡荡地沿着水渠边的窄窄的石梯往山塘走。

    水渠已经有小股的水流了,渠底已经变得湿湿的。

    俩好奇的国际友人也跟着,alice手里还拿着一个单反,一路走一路拍。

    来到山塘边的大石旁边,李君阁开始打量着周围。

    山塘的石坎由红砂石条和水泥垒成,像一个平躺的阿拉伯数字3,开口的那边向着上游,将溶洞中流出的水蓄了起来,整个山溪变成了一汪清塘,清塘一直向上延伸,估摸着水面能延伸到蛤蟆洞口。

    水色淡碧,如同一块大玻璃。

    山塘的小坝上面垒着一些四方的石头,使小坝看起来更像一片城墙,泉水从一个个垛口流出来,如同一条条小瀑布。

    人还可以顺着这些石头垛子走到山塘对面去。

    山塘和沟渠的交界处,立着一个粗糙的石头雕像,有半人高,大水桶那么粗,大致能看出来像一个人,粗眉大眼,塌鼻大嘴。

    李君阁一看就乐了:“哟,吞口菩萨!”

    吞口菩萨是老时间里夹川乡间常见的物事,总体就是一个粗糙勉强能看出人形的石像,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占地半个平方的半人高小房,里头有的有泥像,有的干脆连泥像都没有,贴一副小像完事儿,一般安置在大水田的旁边,乡间石板路的交叉口,或者集市外头不远的路边,是乡民们自发供奉的地方神。

    主要职务类似于土地城隍,不过级别比他们还低,李君阁自己胡猜,其在神仙中的地位,应该跟历史上的“亭长”那一行政级别差不多。

    能管五里地。

    溪边这个吞口菩萨有一个大下巴,鼓眼睛,乡亲们把它凿成这样,总让李君阁莫名其妙地想起传说中白米洞里的那位。

    猎户叔给吞口菩萨批上红布,在它脚下摆上猪头果品,李君阁将万响大鞭挂到旁边的青冈树上。

    大伯看了看日头,说道:“差不多了,开始吧。”

    在吞口菩萨前面浇了三杯酒,又将杯子盛满。

    然后领着大家鞠躬,口里念到:“多谢菩萨,山塘修成,还请保佑日后清泉不断,李家沟鱼肥虾美,五谷丰登。”

    然后对李君阁点了点头,李君阁将鞭炮点燃,噼噼啪啪爆响起来,惊得一沟的鸟儿都飞了起来。

    大伯在鞭炮声中点燃了香烛毛纸,猎户叔举着大公鸡对吞口菩萨拜了三拜,抽出插子割开公鸡的喉咙,将鸡血淋到了吞口菩萨周围。

    淋完之后,又拔下一些鸡毛,沾些血贴到吞口菩萨身侧,就表示菩萨接受供奉了。

    然后几人开始给菩萨烧毛纸。

    毛纸上凿着些弧线,大致在纸上就是三个铜钱的图案,这就是最原始的“纸钱”。

    烧完毛纸,猎户叔跟李君阁来到渠口。

    渠口有一个石槽,槽中插着几块厚木方。

    泉水正从木缝里汩汩而出,不过水量不大。

    木方两头都有孔,猎户叔扔给李君阁一个钢钩,两人分别将钢钩插进孔里,对着渠下高喊:“呦呦呦!开渠了!”

    水渠两边站着的乡亲也跟着吆喝:“呦呦呦!开渠了!”

    这既是一个仪式,其实也是通知下头,还在渠底晃荡的赶紧出来,免得被水冲着。

    水压还挺大,以猎户叔跟李君阁的力气,也费了半天劲才将第一块木板起了出来。

    清澈的泉水立刻哗哗向水渠中奔涌,第一个浪头就像脱缰的野马,在渠道中左右冲撞着,向山下奔去。

    老乡们一边牵着自家娃子,生怕他们掉进去,一边蹲下身子用手迎接浪头,娃子们在旁边只是跳:“接头道水了!”

    老人们接到了水,便将手里的水往娃子们头上脸上直拍,边拍边说:“福气娃,福气娃!”

    拦着渠口的木头一共有三块,等三块取完,渠里的水量一下就大了。

    清泉流到了李家沟附近半山上那个小方塘里,很快将方塘积满,然后从方塘另一头的几个渠口流入到几条支渠中去了。

    几条支渠,分别通向鱼塘,猪场,菜地。

    仪式结束了,乡亲们开始陆陆续续往山下走。

    大伯将猪头公鸡等贡品先挑下山去,菩萨敬过了就该人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