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贞观一书生-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中原的通商活泛起来,朝中对商人们的管制也不能放松。”房玄龄说道,“这些日子朝中一直因为通商屡次吵闹不止,都想拟出一个完整的治商之策。”
看着顾青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房玄龄苦笑摇头,“天色也不早了,你早些归家吧。”
“学生这就告辞了。”顾青准备起身,不过犹豫在三开始提起房玄龄身边的笔,写下一句话,这才告辞离开。
房玄龄低头看着顾青写下的几个字久久没有回过神,顾青就写了六个字,任意,强制,规范。
看着这六个字,房玄龄有了一些思路,商人这一类人历朝历代管制都不是很严格,这也不得不说商是从古至今一直都在的,从以物易物开始,对于商法要给予一定的任意,可以让他自由发展,但是也要管制,为了保持商业的稳定,管制是一定要有的,规范和管制也是差不多一个意思,商人也该被重视起来了。
房玄龄再次提笔开始把自己的想法书写下来。
第四百八十六章 李治的委屈
回家路上,顾青一路走过朱雀大街,路过程府大门,程咬金好巧不巧就站在自己门口,“顾小子,要出海了?”
“是啊是啊。”顾青尴尬点头。
“老夫给你不少银钱呢。”程咬金说话。
“那是自然。”顾青再次点头,“程伯伯放心,保证有大把银钱入账。”
“听昨日我家大小子说你缺银钱?”程咬金的话意有所指。
“没有的事。”顾青苦笑连连,暗暗退后。
“真的没有?”程咬金再问。
“真的没有。”顾青使劲点头,“正儿八经的。”
“好好去做事。”程咬金说道,“回去吧,最近老夫耳朵不爽利,听不了银钱二字。”
“小子这就先告辞了。”
东市笔斋,狄仁杰正在嘱咐着胖和尚,这些日子把眼线往高句丽派过去,看住高句丽与倭国之间的动作。
青帮的重心从关陇脱离,一步步朝着东海而去。
顾青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有小厮拦路,“敢问可是尚书令顾青?”
“你是谁?”顾青疑惑道。
“赵郡李家家主拖小民来送信。”
对方说完话递上一封信就离开。
顾青一边走着打开信件看了起来,上面写着的是李然的话语,话语不多但是言语之间都在暗示狄仁杰什么时候去赵郡李家提亲,还说赵郡李家准备了八千民夫愿意来给自己建造大港口。
要建造一个大港口,还有还海船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要在春季之前出海,季风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个年代要造出蒸汽机可不容易。
想要出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指南针,有了指南针才能保证在海上不迷失方向,在大航海时代指南针可是航海家的命根子。
回到家中顾青开始准备制造指南针,其实指南针的雏形在中原的历史上很早就出现过,说法也有很多,最早有记载在鬼谷子一书中,就出现了司南车的名词,形势中就有了一个勺子与罗盘。
再往后到了开元年间有个堪舆大家,创立了堪舆术三针也是指南针的雏形,在明代的历史资料中也提到过这种针法的由来,只是在科学开蒙的年代,指南针这个东西往往被运用在堪舆的罗盘上。
从而被蒙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种磁针而已并没有这么的神奇。
李治看着顾青正在打磨磁针问道,“顾青,你说的这个指南针到底有多么神奇?”
“这个东西不神奇,只是指方向而已。”顾青一边打磨磁石说道,“因为在海上很容易迷失方向,天南地北都是大海没有参照物。”
磨出一根磁针,顾青把它放在水碗中。
李治看着薄薄的磁针浮在水面上,“动了,动了这根针动了!”
“磁极有相吸也有相斥,往大了说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一块大磁石,南北都有磁极,就会发应在磁针上。”
李治好奇捧着水碗,不论自己怎么转磁针都会指向南北两端,“顾青,好神奇啊。”
“转的很慢,方向偏差也有些大。”顾青思索着说话,“看来还是要做个罗盘才行,不然方向会出问题。”
“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李治激动像是发现了一个大秘密,虽然听不明白为什自脚下的土地是一块大磁石。
“晋王殿下请保持安静。”
“嗯!”李治站在一边期待地看着顾青。
半个时辰过去了,顾青依旧自己忙碌着,李治也站了半个时辰,看着顾青眼神由期待成了迷惑,然后有了恼怒。
“顾青!”李治一跺脚,“你说的帮忙是不是就让我保持安静!”
“晋王殿下,你悟了!”顾青说的语重心长,“请晋王殿下继续保持安静。”
李治气的一跺脚摔门而出。
“小小年纪气性也这么大,跟他的父皇老子一个德行。”顾青自言自语手中一直在忙碌。
指南针要做不难,难的还是灵敏度与准确性,指针要小,要轻,还要灵活。
又一个做失败了,顾青颓废坐下,桌子上是一大堆的零件,这个指南针怎么就这么难做。
武媚拿了一些包子过来,“夫君,都三个多时辰了。”
顾青接过包子一口咬下,是酸菜馅的,武媚怀着孩子倒也喜欢吃酸的。
“肚子来的那小子没闹腾吧。”顾青拉过武媚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
“倒是乖多了。”武媚捂嘴轻笑,“刚刚看到晋王殿下气急败坏的出去,夫君一定是欺负他了。”
牵着武媚的时候,顾青低声说话,“吃亏是福,年纪轻的时候吃一点亏是好事,吃亏了之后才会知道以后面对同样的情况要怎么做,吃一蛰长一智!”
“你总是能说一堆莫名其妙的道理。”武媚顾青桌子上的一堆零件。
“那小子还一副不高兴的样子。”顾青感叹。
“所以对夫君来说是晋王殿下身在福中不知福,夫君欺负他,他还要倒过来感谢夫君?”
“可不咋滴。”顾青使劲点头。
武媚捂嘴直笑顾青起身说道,“晓儿也该醒了。”
“对了!”顾青拉住武媚,“赵郡李家来信了,你觉得怎么样狄仁杰的婚事怎么样。。”
武媚知道顾青很尊重自己的看法,其实中事情本不用过问妻妾,家主做主就好,但还是开口说道,“狄仁杰也不小,该成家了。”
“这小子才十六岁,会不会太早了。”顾青有些犹豫。
“哪有你这么做老师的。”武媚小声说着话,“十六岁早就是成人了,狄仁杰这些年和赵郡李家的小娘子来往书信一直不断,夫君可不能做一个拆散姻缘的人。”
“行吧,老话说的好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顾青犹豫再三,“晚上吃了饭,我问问那小子的看法。”
“还是妾身来问吧。”武媚说着话,“你们男人总是直来直去,有些事也不知道拐着弯说。”
武媚说完走出实验室,小心给顾青关上门然后去卧房照看刚睡醒的儿子。
顾青再次回过神,继续钻研指南针,后世的指南针随处可见,也很容易获得,但是做起来没有想到这么难。
第四百八十七章 事事安排
指南针一定要薄要轻,还要最小幅度的减少受到磁力阻碍,顾青用自己做的尺子一遍又一遍完善着零件,在顾家有这么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虽然没有锁锁着门,不过家中没有一个下人会去踏足那里,实验室三个字就悬刻门上。
顾青在实验室里钻研,武媚照顾好孩子正在和狄仁杰说着话。
“师母,其实学生不着急。”狄仁杰说道。
“你的心思我们都懂。”武媚对狄仁杰说着话,“你也该成家了,赵郡李家是世家,你不想因为你的婚事给老师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不过你放心,这点负担我们家还是担得起,不要有什么顾虑,人生不过数十载能遇到一个知己不容易,能与一个知己携手到老也是难得。”
“学生知道了。”狄仁杰豁然笑道。
这三日顾青一直在这家中闭门不出,总算做出几个让自己满意点的指南针。
武媚已经在着手忙碌狄仁杰的婚事了,就在村子里又要开始新建一个宅院,还要邀请狄仁杰在太原的老父亲,一直以来都是顾青带着他,不过毕竟太原的家庭才是狄仁杰的至亲。
整个顾家都很忙,李治看着狄仁杰的装束,“挺英俊的,不过和我比还是差了一点。”
狄仁杰对李治笑了笑,“晋王殿下,想来我成家了,你也快了。”
“我啊。”李治长叹一口气,“狄仁杰,我很羡慕你。”
比狄仁杰小三岁的李治脸色挂着不符合年龄的苦涩。
“我也懂晋王殿下。”狄仁杰对李治说着话,“总会不得已的时候,不过很多年前老师说过一句话,用心甘情愿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李治疑惑道,“我怎么从来没有听顾青说起过。”
“那是很早的时候,那时候老师才只是刚入长安,也在那时候魏王殿下刚刚成亲。”李治说着话。
“那时候啊。”李治也在思索着,“那时候我还在母后身边呢。”
李治收拾好行装一路走出屋外,“老师,我准备好了。”
“这一次我就不交代你什么了,好好把媳妇娶过来,其他的事情都不要想。”顾青对狄仁杰笑着,这小子一直以来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经历过很多同龄人都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小小年纪拼杀过,经历过阴谋算计,也看过人心险恶,只是在这个节骨眼,顾青不想让狄仁杰有太多的负担。
“老师放心!”狄仁杰笑着翻身上马,回头看去是兀长的迎亲队伍,还有三大马车的礼物,一路上有张羽宫带着人护送。
“驾!”狄仁杰策马而去。
“你的弟子也长大了。”孙思邈站在顾青的身边说话。
“都多少年了,也该长大了。”顾青笑呵呵,看向那条在孙思邈脚边摇尾巴的小奶狗,“老头子,马上就要冬天了,冬天狗肉大补。”
“你还是留下它这条狗命吧。”孙思邈低声说着话,“少吃肉,多吃菜。”
“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我暂且饶它一条狗命。”顾青点着头。
“汪!”小奶狗像是听懂了顾青的话,叫唤一声傲娇的扭头离开。
武媚张罗着狄仁杰的婚事,顾青开始准备为出海的事情做准备,今天,阎立本,上官仪,还有书院的学子都聚在一起讨论着。
阎立本一遍又一遍看了这图纸,“顾青,真要把港口建的这么大,这可是皇城的规模,再快也要一数年。”
“我当然知道。”顾青也解释,“我们可以一步步来,从核心的部分开始建造,然后一步步完善,你放心陛下那里我自会去分说。”
“那民夫怎么办?”上官仪再次问着。
“赵郡李家给我准备了一部分,我这么还想继续征招,还是老规矩有工资,有假期,我还会给出很多的福利。”顾青笑着说话,“能有多少,我就招收多少。”
听着顾青的话,上官仪心中也有了计较,“昨日陛下召见我了,尚书令是怎么让陛下决意,让在下给你监造港口。”
“我有三成利要当成税收交给朝堂。”顾青语重心长,“上官仪,我可是下了大血本,本来想要阎立本的,可是人家工部尚书,不能随便乱动。”
阎立本,“老夫其实可以帮你。”
“一时半会儿可以,一年半载肯定不成。”
“那倒也是。”阎立本认同。
上官仪看着自己身后的一群学子,他们都是阎立本带出来的学生,“下官这就带着他们先去东海边上把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