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贞观一书生-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现在顾青几乎脱离的书院,只是遥领和给钱,但要说经营太子依旧比不上顾青。
“顾青这些日子在做什么。”李二站起身,这些日子坚持晨练身体比往日舒坦了许多。
“尚书令这些日子一直在家中,闭门不出。”王钦笑着回答。
“朕封他的县公,他什么反应。”
“一点反应也没有。”王钦老实说道。
李二:“……”
第四百八十四章 还想辞官
看来顾青根本不搭理自己给他的爵位,褚遂良的奏章上还提到顾青杀了关陇百姓的好多鸡,奏章之中言语口诛笔伐,顾青不好好安抚百姓,还到处作乱,一副纨绔姿态。
有这么一个不按套路的顾青,李二有些头疼,“把顾青召来。”
“是!”王钦点头。
家中,顾青正在和上官仪商量着山海关港口的建设,一旁的李治也听的很认真。
“你说要建造一个大港口,要多大?”上官仪疑惑着开口。
“一个大城,一座非常非常大城!”顾青画着图纸说道,“要有很高的堤岸,而且船舶一进一出要有出入口,只能有一个出入口。”
上官仪看着图纸一脸疑惑,听着顾青的话又是云里雾里。
“你放心,我会让阎立本带出来的学子去跟着你监造大港,人手我也会给你。”顾青说着话。
“那我在门下省的差事怎么办?”上官仪有些不乐意,自己好好做着官,去海边建什么港。
“上官仪,本王告诉你,这个海港很重要,比一个门下省还重要。”李治说着话,“你要是不想去,我去!”
顾青没有搭理李治,李二的儿子可不能随便安排,对上官仪再次说着话,“你若是去建造海港,来日我赐你一番锦绣前程,我保证这个海港可以传承数百年之久,而且会是将来中原的贸易的重要出口。”
上官仪陷入了犹豫。
“你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官,还是要做一个建造大港史册留名的人!”
“真的可以史册留名?”上官仪摇摆不定。
“三年时间,只要三年时间你就会知道!”顾青再次说着话。
犹豫再三,上官仪点头,“就三年!”
“好!”
正要敲定事情,家中的侍女走来禀报,“家主,外面有个人说是陛下召见家主。”
“八成就是王钦。”李治小声说着话。
“就这样吧,什么时候出发,你给我一个信!”上官仪也起身,“到时候我们一起合计合计。”
送着上官仪,顾青对港口的建设心里有数,海贸有着一笔巨大的财富,谁先占得先机谁就能吃到最肥美的那一口。
王钦果然就侯在门外,见到顾青出来,“尚书令,陛下召见。”
翻身上马,顾青问着王钦,“陛下找我什么事?”
“顾……”
“好了,别说了,我知道你要说什么。”顾青慢悠悠骑着马。
王钦也苦笑连连。
离开村子就到了长安城,走入城中路过朱雀大街,就看到程家的大门敞开,远远就看到大门里面程咬金正在舞动着他的两板子宣花大斧。
顾青下意识加快脚步路过这个龙潭虎穴。
一直来到皇城下,还回头看了看。
“尚书令,这是怎么了?”王钦看着顾青的一副做了亏心事的样子。
“没什么,最近有些神经过敏。”
“请吧。”王钦笑着说话。
熟门熟路走入皇宫,这里没有太大的变化,王钦见到顾青在打量皇宫,这里确实没有什么变化,哪里像顾青家这么豪气,墙上是玛瑙,窗户上是琉璃,据说连洗脚洗脸都是两个大池子,整个长安最富有的除了当今陛下就是顾青,也有人说顾青都可以富可敌国了。
来到甘露殿中,李二喝下一口茶汤,看着站在外面的顾青正要行礼,说话道,“免了,进来吧。”
“多谢陛下。”顾青拱拱手走入甘露殿。
“多日不见,你倒是有些瘦了。”李二看着顾青,“从小你来到长安,朕也算看着你长大,你小子性格乖张,却又知道人情世故,你平定了关陇为何又要杀人家的鸡。”
“其实臣是个好人。”顾青一脸深沉。
“呵呵。”李二一声冷笑。
做个人已经很艰难了,最个好人更艰难,顾青再次说道,“其实平定关陇的不是臣,是苏定方,安抚关陇的不是臣,是褚遂良,臣除了吃饭睡觉,看看风景真的什么都没干,陛下要相信臣,臣是个好人。”
“呵呵。”李二再次冷笑。
“陛下,今日天气真不错,要不我们去嗮嗮太阳。”顾青转移话题。
李二走出甘露殿带着顾青走在宫里的花园中,“顾青,朕知道你在关陇做了很多事情,有些事情诛心,有些事情阴暗,不论好的坏的都是为了达到目的,但是也要心存良知,闲着没事也不要杀人家的鸡。”
“陛下,你能别提这茬了吗?”顾青说道,“臣下次杀鹅行吗?不杀鸡了。”
“你!”李二指着顾青一阵语窒。
气氛尴尬了好久,李二低声说着话,“顾青,你就不能改改吗?朕感觉和你说话很累。”
“臣知罪。”顾青站在李二的身边认真点头。
“你还真是……”李二再次无语,“朕第一次见到有人知罪还能这么的理直气壮。”
“陛下,臣想要向陛下要个人。”顾青对李二说话。
“谁?你要做什么?”李二看向顾青。
“上官仪。”顾青看着东方,“臣想要造船出海做海贸,陛下放心!只要陛下给臣上官仪,以后海贸之税占利润的三成内都会上交。”
“海上除了荒岛不是什么都没有吗?”李二疑惑。
顾青看向李二,“莫非陛下派人去看过?”
“朕也是听说。”李二难得脸红,又迅速恢复正常说话道,“顾青,你接下来还打算做什么,你平定了关陇朕自然要赏你。”
“什么都可以吗?”顾青笑了。
李二收了收袖口,“朕能办到的自然可以。”
“这件事陛下一定能办到。”顾青喜出望外。
“说!”李二也是爽快说道。
“臣要辞官!”
……
“滚!”李二黑着脸大喝。
真是的,说急眼就急眼,顾青气急败坏走在皇宫中,一走到承天门前,见到程处默正在带兵巡逻,看着程处默脸上的淤青,“果然不出所料。”
程处默停下脚步机械般回头,面无表情,“顾青,你是不是早就知道。”
“对,我想拦着你来着,可你听到银矿就红了眼。”顾青安慰道,“没事,你老程家皮厚。”
第四百八十五章 看望房玄龄
“最近我总觉得自己是不是交友不慎现在想想是真的。”程处默一脸悲怆,“顾青,我上辈子是造了多大的孽才认识了你。”
“不。”顾青语重心长说道:“你被你家老货揍了,和我有什么关系,处默啊,锅是不能乱甩滴。”
程处默深思一想,顾青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是自己招呼到家里要钱被揍的,好像真和顾青没什么关系,“下次我一定可以打过那老货。”
所以症结不是自己也不是程处默,在程处默这个杀才心中已经把锅归结给自己的身手不够好,输给了程咬金,脑回路之诡异让人叹服。
“处默啊……”顾青长叹一口气。
“怎么了?”
“没什么。”顾青无可奈何一笑,“你接着巡逻吧。”
程处默认真点头。
走出皇宫,顾青转头就走入了房玄龄的家中,房家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安静,熟门熟路走在房家。
“顾青?”房夫人笑呵呵说道,“你来啦?”
“师母。”顾青向房夫人礼貌行礼,“师母最近身子可好。”
“好着呢,还是你懂事。”房夫人笑着说话,“就家里的大小两儿子,成家之后也不来走动,倒是你有心,老货就在书房里,去看看他吧。”
“师母我先去看老师。”顾青笑呵呵说话。
房夫人越看顾青越觉得这小子成长的很快,从十三岁到现在的二十岁,短短七年时间,大唐年轻一辈顾青是走的最快的,不靠祖辈,没有家世,一个人从一个布衣,坐到如今的尚书令,更是新贵县公。
顾青来到书房外,房玄龄还是老样子的看书。
“进来吧,早就听到你来了。”房玄龄平淡说着话。
房玄龄放下书卷,“这一次关陇之行,还顺利吗?”
“磕磕碰碰总算把事情给办成了。”顾青走进书房泡下一杯茶。
“这件事陛下没有太多的话语,门阀的倒下对于朝中来说其实也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你们成功,陛下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也是压着不能大展旗鼓的宣扬,你可明白?”
“学生明白,得了便宜最好别卖乖。”顾青笑呵呵给房玄龄递上茶水,又从怀中拿出一张字条,“学生在关陇发现一些东西想要请老师看一眼。”
看着这张字条上的文字,房玄龄眯眼看了许久,“这东西你是从何得来。”
“有个怪老头交给我,老师可识得这些字?”
“不认识。”房玄龄摇头放下字条,“不过老夫在一卷古籍之中见过类似这种文字,已经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你不妨去看看屈原的天问,看看会不会有线索。”
“屈原写的天问?”顾青孤疑说话,“老师的意思是说,这个文字与天问有关?”
“相传也是很久远的事情了,老夫虽然看过不少的古籍,但也比不过孔颖达,你不妨去问问他,或许会有什么启发。”房玄龄把字条还给顾青。
“不说这个了。”顾青把字条放在一边,“老师这些日子身子可好。”
“呵呵呵。”房玄龄笑道:“好着呢,倒是你师父,年纪已经这么大了。”
“他身子骨好着呢。”顾青盘腿而坐,“老师最近高句丽和倭国的动静怎么样了。”
房玄龄思量道,“高句丽的动作很多,已经再准备进军倭国了,陛下给了高句丽不少的粮秣辎重,只是倭国倒是和我们少了联系,也不知道现在倭国的形势如何?”
“最近这些日子学生打算要下海了,等过几天长安筹备好之后,学生会让上官仪去东海边上修建港口,造大船。”
“东海的战事你还是要插手,朝中一定会有声音弹劾你。”
“我知道。”顾青早就有心理准备,“我做我做,他们弹劾他们的,反正学生已经在朝中树敌无数,多几个又何妨,反正虱子多了不怕咬。”
“你这叫破罐子破摔,你就不会为自己留一个好名声。”房玄龄用责骂的语气说话,“早就听说你要做海贸,造大船,还要建你所谓的港口,若不是你不动朝中一文一物,光是劳民你都会被的弹劾的体无完肤。”
“学生有钱,学生也知道分寸老师放心。”顾青微笑。
“你的港口是不是和你的工厂一样?”
“差不多一个意思,也是为了百姓们可以通过劳作得到更多的银钱。”顾青接着说话,“当初的工厂只是一个小作坊,如今工厂大了,工人多了,百姓们即使不用靠种田,也能在工厂挣钱来得到温饱,学生想过与其让财富放在自己家里囤灰,不如让它流动起来。”
“确实这些年朝中的商税也越来越富裕了。”房玄龄很认同顾青的这个想法,“户部已经好几次扩编都是因为那巨大的商税,朝中的税收多了,朝中官员更加的忙碌了。”
想着房玄龄的话,顾青心中暗暗想着,李二不厚道!国库更加充盈了,也该加工资了。
“如今中原的通商活泛起来,朝中对商人们的管制也不能放松。”房玄龄说道,“这些日子朝中一直因为通商屡次吵闹不止,都想拟出一个完整的治商之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