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公家的战国-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见其有话说,景光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便听佐野昌纲说道:“在下觉得此时着眼下野国为时过早,虽然来自武藏国的进犯能以唐泽山城抵挡,但足利郡以西根本无险可守,如果有敌人自上野国从足利郡进入本家领内,本家根本没有防守余地,即使殿下不担心北条家,横濑家可是在这个方向,虽然其疲于应付北条家在上野国的攻略,但家底是很厚的。此时其又与本家已经有了过节,一旦有机会领兵袭击,很容易就能拿下没有重要城池以供防守的足利郡,届时本家就被动了。”
第二十九章 名分
 景光也明白领地西侧防御薄弱的问题,但是却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足利郡以西,也就是上野国东部,除了横濑家便是其他一些附属于关东管领的小豪族,景光与其没有什么很深的接触,而且上野国的乱局景光实在是不想掺合,在军神大人关东出阵之前,这一局面不会改观,自己也不必要螳臂当车。
 见景光对自己的提议并不怎么上心,佐野昌纲继续说道:“山田郡的桐生家,曾经作为我佐野一族的一门。”
 “哦?”景光倒是没有听说过,顿时来了兴趣,示意其继续说。
 “桐生家与本家一样均是出身藤原北家,为藤原秀乡之后的足利家(藤原氏足利家,与清和源氏足利家不是一回事)分支,本身血脉就比较近。在几代之前,由于桐生家绝嗣,我佐野家直系亲族过继了过去,是为桐生丰纲,自此桐生家一直与本家共进退。也就是这些年,当代家督桐生佐渡守助纲大人即位后,才与本家有所疏远。”佐野昌纲介绍道。
 “你有把握说服他归附本家?”景光明白了他的意思。
 “在北条家出兵上野国以前,横濑家与桐生家经常有摩擦,主要是桐生佐渡守大人即位后,不断的稳定山田郡形势,并积极对外扩张,与横濑家冲突很大,横濑雅乐助大人(横濑成繁)甚至多次领兵围困桐生城,两家的矛盾很大。即使不能说服桐生家归附,亦可以与之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横濑家。”佐野昌纲建议道。
 山田郡虽然算不上是大郡,但是石高起码三四万石左右,和自己手头的两郡之地的总产出相当,桐生家又有桐生城这一山城重镇,景光觉得只要桐生助纲不是大脑萎缩了,是不大可能归附自己的。不过,与之结成同盟还是很可行的,同意佐野昌纲去接触一下对方试试。
 虽然提议只被采纳了一半,但佐野昌纲也不气馁,知道自己处境敏感,只能表现的积极一点,以搏得景光的信任。
 “那么本家下一阶段的攻略重点不变,仍然放在下野国,加藤头领跟大家说说目前的情况吧。”景光维持了原定战略。
 下野国内现今的局势是很混乱的,宇都宫家作为守护家族出现了危机。前代家督,有中兴之主气象的宇都宫尚纲因领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之命,于天文十八年亲率家中重臣多功长朝、横田纲雄等二千五百骑攻向盘踞于国内那须郡东部的那须家。不想被那须家于郡内要道五月女坂埋伏,宇都宫尚纲及宇都宫家一门的横田纲雄等人意外战死。
 事出突然,虽然宇都宫尚纲四岁的儿子伊势津丸在家中重臣芳贺高定监护下就任宇都宫家主,但由于过于年幼,引来了诸位家臣的不服,特别是位于下野国都贺郡南部的壬生家谋反了,一举夺去了包括宇都宫城在内的河内郡以及都贺郡北部大片的原主家领地。
 而位于安苏郡内,在传统上一直支持主家的皆川家此次按兵不动,大田原家、那须家、小山家等传统敌对势力更是乐得看笑话。迫于无奈的贺芳高定带着幼主逃出了下野国,推测是逃去了常陆国,因为近期常陆国佐竹家和江户家频繁接触下野国人。
 待加藤段藏大体介绍了下野国中的情况,景光开口道:“诸位已经听明白了吧,目前下野国中群龙无首,仅是一群宵小作祟,这正是本家开展攻略的良机。”
 “殿下,本家出兵讨伐,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吧,”甘粕景持顾虑道,“下野国与关东管领大人的直领封国上野国毕竟不同,理论上是作为古河公方大人的领地,本家作为管领大人的臣属,去干预公方大人的领国事宜,总归是师出无名。”
 斋藤朝信仍受失城之责影响,最近精神不太好,没有参与这个话题讨论。三好政胜由于对东国的很多情况不太了解,所以也闭口不言。至于柿崎晴家,则是完全没什么头绪样子。
 “殿下,讨伐小山家倒是有些办法,”佐野昌纲表现的依然积极,向在座众人解释道,“小山家所在的安苏郡东部,在多代以前本是我佐野家的领地,讨伐小山家倒是可以用这个借口。”
 看着室内正在皱眉思索佐野昌纲话语的众人,景光呵呵一笑,从怀中取出一份白色手札,说道:“其实现在也不必隐瞒大家了,在前年我于山城国时,蒙义藤将军大人看重,授予了白伞袋和毛毡鞍覆的使用权,准予本家作为幕府直臣平定下野一国。”
 甘粕景持等人以前确实是不曾听说过这个事,主要是景光也没想到自己真能用上这份任命,所以一直未将手札公布。
 甘粕景持先是走到景光面前躬身行礼,随即接过景光手中的任命文书翻看,看到手札中赫然写着,将军大人因不满宇都宫家无力平定下野国,改命景光为下野国守护,平定国中战乱云云,在最左侧盖有代表幕府的官印,与长尾景虎那份委任状形制一致,确实是真货。
 “本来将军大人给在下这道任命,更多是拉拢使用,我最初是很犹豫如何使用的,没想到宇都宫嫡脉竟是被家臣直接赶出了国内,却是为本家昭告国内,名正言顺接任守护提供了契机。”景光说道。
 “这是漫天神佛在保佑殿下!”一直不出声的柿崎晴家,却是突然蹦出句谄媚的话,景光抄起面前的木碟朝他丢去,后者哈哈一笑也不躲闪,任由碟子砸在他身上。
 “甘粕近江守大人,”既然大家战略可行,景光便开始着手准备,“仍然比照军阵比例,再招募一批常备足轻上来,组建第二阵,训练事宜要跟上。明年开春,本家将以守护名义先行通告与本家相邻的安苏郡皆川家和小山家,如果对方不归附,本家最晚于明年五月前出兵讨伐。”
 “是!”甘粕景持有了上一次训练士兵经验,这次也算轻车熟路了。
 “斋藤新九郎大人,”景光继续命令道,“新组建常备所需要的兵刃装备,特别是铁炮,要抓紧购置,贵一点没关系,你报一个计划直接给阿鹤。还有,提前跟领内各村地头打好招呼,本家明年出兵时,要从农人中征募临时足轻和民夫,让他们做好准备。”
 景光以前很少这么正式称呼斋藤朝信,倒不是说现在疏远他,毕竟其已经是本家侍大将的身份,直接称呼其名有些不合适了,斋藤朝信领命,没有说多余的话。
 “源五郎,你去一趟古河城面见公方大人,将义藤将军的委任通报给他,并希望能得到由其下达的,授权本家征伐下野国的准状,作为交换,本家将尝试为其与北条家从中斡旋。”
 景光还在下达命令,房门却被敲响了,值夜的武士送进来一封信,为足利学校的九华庠主所写,竟是告诉景光有明国使节来到了足利郡内。
第三十章 国客
 第二日一早,景光出城赶往足利郡,大和尚定光院莲信陪同,在路上从足利学校派来送信的僧人口中得知了前因后果。
 近些年,天朝东南沿海一带倭寇作乱开始加剧,大明朝廷震怒,嘉靖帝命兵部侍郎杨博派遣使臣传谕岛国,命其管束倭人,释放被掠虏的天朝国民。杨博派出去的使者名叫郑舜功,于年初时抵达了九州岛,由一直以来作为对天朝贸易主力的丰后国大友家接待,由于听闻天朝此次有重开勘合贸易的意向,大友家家督大友义镇,及其入嗣大内家的兄弟大内义长,对明朝庭所有提议自然无不应允。
 “勘合”实际上是一种以朝贡为名义的外贸,此时的大明朝作为天朝上国,在面上自然是不能放下身段来和各国平等贸易的,所以想出了这么个主意,东亚、东南亚各国以朝贡名义将商品运往天朝,明朝廷以赏赐的名义将本地产品交予“朝贡”国,算是完成一次堪和贸易。
 最初,大明建立时,岛国并没有勘合的权力,到了明成祖年间,明庭为让岛国帮助约束海上倭寇,于宁波开埠,设立了市舶司,准许岛国十年一贡。但随着岛国进入战国时期,室町幕府集权体系崩塌,沿海的各家大名纷纷打着勘合的名义到宁波贸易,本来这些是都属于“无证经营”的,但当地官员及市舶司主管太监拿了好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变局发生于大永三年,也就是天朝嘉靖二年,岛内各家朝贡团因“争贡”问题在宁波发生流血冲突,有大明武官死在了乱局中,明庭下令剥夺了岛国勘合的资格。而随着岛国失去了朝贡贸易权,大批天朝和岛国海商铤而走险,转型成了走私商人或是海盗,严重影响了沿海安全,明廷也多次出兵清剿。
 天文十六年(天朝嘉靖二十六年),退休大学士谢迁家族被倭寇洗劫,明廷才下决心清倭,但平倭大将走马轮替,效果并不理想。深受嘉靖帝器重的兵部右侍郎杨博经人举荐,选择了“徽商”家族出身郑舜功,允准其以“以大明国客之名”随谕RB,看来是特地质问岛国朝廷不作为的。
 在完成完成“传谕”任务后,郑舜功却并未接着返回,而是以国客的身份于丰后国住下,派遣自己的手下到平安京拜会将军足利义辉,并在当地僧侣的陪同下巡览岛国风貌。
 来到足利郡的这位名叫沈孟纲,便是郑舜臣的手下,于年中觐见足利义辉后便进入东山道来到此处,其自然不是来拜会景光的,毕竟到了国家这个层面,没谁知道足利长尾家这个内陆小豪族,其主要还是奔着岛国目前的汉学圣地足利学校而来的。
 当然出于礼节,足利学校的九华庠主还是通知了景光,让他视情况接见一下。这就像后世小国听说有美帝代表来访一样,还不得抓紧供奉起来。
 赶到足利学校时还不到中午,景光又差遣随行武士去城下町传话,安排梅居小一郎准备些精致的和食作为午餐送来。
 岛国目前主流仍是一日两餐,一般仅仅在军队战时可能加个午餐,无他,穷尔。景光来到这也是十多年了,多少算是适应了。但天朝自汉以后,由于国力强盛、日趋富足,即使是一般人家也是三餐或四餐。让小一郎准备午饭,主要还是为了接待沈孟纲。
 景光和莲信和尚被学校中僧人引入茶室,见一士子打扮中年人正与九华庠主饮茶谈笑,便是沈孟纲。此人方脸微胖,头上戴着个平顶布帽,应当只是个秀才,景光也理解,毕竟有正经功名的天朝士子,也没谁稀罕到国外的去的。
 沈孟纲见到一身浅蓝色直衣袍服、头戴垂缨冠的景光进来,对一旁的九华庠主笑道:“看到这位少年进来,在下真是有些梦回唐宋之感啊!”
 沈孟纲的下江官话带有些口音,但得益于其语速不快,景光还是听懂了,未等九华和尚开口,直接说道:“沈大人如此大惊小怪,不曾听闻高祖年我国使臣所作诗文吗?国比中原国,人如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沈孟纲听到景光虽然不甚标准,但很流利的官话,又对九华和尚赞叹道:“这位少年官话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