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天武侠之旅-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权富贵、三千佳丽,与他何干?
“能于我长生吗?”李晏自问。
很显然,不能。反而占据了他大量时间,对他来说,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关乎汉蒙之争,他愿意舍弃自己的一些修炼时间,但之后……他却不愿意了。
坚定了意志,李晏忽地发觉,自己的心灵,变得愈发空灵,不萦万物。大胜的喜悦,依然还在胸间,却无适才那么浓烈了。
天水城中家家悬彩,户户腾欢。虽有父子兄弟在这一役中阵亡的,但大军得胜,陕西亦不日可平,悲戚之念也不免稍减。
这晚天水城中大张祝捷之宴,李晏当仁不让,坐了首席,其次是张三丰、灭绝师太、殷天正、杨逍、空闻方丈和常遇春,这才是张无忌、何太冲、宗维侠等。
厅上摆设盛筵,汉盟诸军将士,历经生死,即便参战前,便已有了死在沙场之心,但能捡回一条命,总觉高兴。何况汉盟反败为胜,杀灭鞑子大军,更感喜悦。
这时大酒大肉,开怀饱啖,高歌痛饮。
汉盟诸军将士、城中士绅、各派掌门豪侠纷纷来向李晏敬酒,极口赞誉其功略丰伟,武艺过人。
酒过三巡,李晏说道:“鞑子二十万大军,被咱们一战杀灭,至此,陕西、山西两省,再无阻隔。汉盟的将士们,胜仗打了,可不能骄傲,大好中原,咱们也只勉强收得五省,尚有几十个行省的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殷天正、常遇春等尽皆称是。
李晏又道:“汉盟今日得以大胜,多耐常将军和空闻方丈率军来援。不然,咱们在座的,大半可都战死沙场了,天水大战,也必然失败。两位可是大伙的救命英雄,来,大伙敬二位一杯酒!”
李晏再不喜酒,当此之时,也端了一碗烈酒,和众人站起身来,齐敬常遇春和空闻方丈等援军。
李晏叹道:“天水大战,汉盟死伤无数,将领、士兵、百姓,死伤之人,大约有七八万人。这个数字,嘴上说来轻松,细细思之,却触目惊心。”
各门各派,也都有同伴战死,想起逝世的老友、亲人、师长、弟子、同门,尽皆黯然。
李晏续道:“我决意兴建一座豪杰陵园,但凡因推翻暴元而牺牲之人,都可入此陵园,竖起石碑,供后人瞻仰。叫后人知道,这些勇敢的先辈们为了中原天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后人们绝对不可忘却!”
张三丰、殷天正等齐声赞同。
第七十章:天下大势
兴建豪杰陵园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同意。
不论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还是江湖武人,生活……不,在当世,甚至可以说生存之余,所想的是什么?
青史留名!
人终有一死,倘若死得有价值,能被后人悼念,便死而无憾了。
豪杰陵园的兴建,便满足了人们的这一个需求。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呢?今天我走运,没死在战场上,说不定那一天,也就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了。倘若留名于豪杰陵园,叫后人们知道,我来过这世间,亦做下过这等大事,此生便不枉了!”众人均是此想。
再思及前朝义军,死亡人数,何止七八万人。翻开史书,历朝历代改换之际,死去的人,几十万打不住,上百万,那也是轻轻松松,可留下姓名的,又有几人?
绝大部分人,只是史书上的一个数字罢了,和很多人一齐共用一个数字,出征数、死亡数。
没人想这样。
是晚众人直饮至深夜,大醉而散。
……
次日清晨,李晏派遣汉盟中军两万余,东至陕西,收复陕西一省。另有一万中军,划拨常遇春麾下,由常遇春统率,北攻山西。
天水大战,元廷西北、西南一带,兵力几乎尽墨,再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虽则两三万大军,却仍可攻陷一省。
而李晏和各门各派的掌门人、弟子,便在天水城外十余里处,修筑豪杰陵园,篆刻石碑。战死将士的名姓,也要花时间收集、雕刻,这不是一两天内就能完成的小事。
战事惨烈,死亡的元兵,被尽数焚化,就地掘坑掩埋。而战死的汉盟将士,也被火化,共葬于豪杰陵园之中。
天气逐渐炎热,死亡人数甚众,为了避免瘟疫爆发,只得火化。
这第一座豪杰陵园,李晏起名为“天水豪杰陵园”。
他不愿意名字花里胡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更好。人们一听、一看,便知这是当年天水大战时壮烈牺牲的豪杰们。
张三丰忽道:“盟主、各位,大伙谁有那个才干,可否提一句字词?篆刻于碑上,一来是大伙的一篇悼文,二来也是让后人们铭记。便如诗圣那一篇《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数百年来,历朝历代之民众,谁人不知呢?当然了,诸葛丞相之能,大伙是比不了的。”
殷天正、灭绝师太等齐声赞同,都道那一个有才华的,作一首诗词或写一篇文章,悼念阵亡将士。
杨逍、何太冲等,那也是有名文士,可目下却也作不出一部上乘之作来,心中念叨了几句,却不敢念诵出来,自觉不配这干豪杰。
人人冥思苦想。
李晏笑了一笑,说道:“各位,我这里有一句话,大伙听一听,品味品味,看看可不可以。”
张三丰等道:“盟主请说。”
李晏长声吟道:“百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这是明末大将袁崇焕的一首诗。
袁崇焕本意,是为了送别亲友返乡之作,李晏借花献佛,盗用到此处。现在才只元朝末年,朱元璋尚未建立明朝,距离这首诗真正现世的时间,还早了三百余年。
边塞诗中,此诗别出机杼,不写缠绵、悲戚,而是将自己的满腔抱负,江海河流般倾述出来。这首诗可谓慷慨激昂,气势磅礴。
众人轻声诵念,均觉此诗,既抒发了胸臆,又表明了决心,实乃上佳之选。
于是杨逍挥毫泼墨,写就了一张白纸,交于雕刻匠人,嘱咐务必刻于石碑之上。匠人们齐声应是。
说是石碑,其实是一面厚重山壁,上架悬梯,匠人们登高上下。
众人当即返回天水城中。
……
却如李晏所料,陕西、山西两省,二十多天,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被汉盟两军攻克。
至此,元廷已丢失了五省统治权。
天下情形,已几乎明朗。
占据鄂、湘、赣三地的徐寿辉,乃明教五行旗老人,宣称听受汉盟调令。至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纷争不断,徐寿辉亦有大将攻城掠地,配合汉盟及当地江湖门派,在元军大力抽调各地支援的情况之下,一如囊中之物,说取便取。
江南之地,则是各路义军盘根错节,朱元璋、刘福通、张士诚等,自鲁、豫往南,有苏、浙、皖、闽、粤,其中徐寿辉亦插了一脚。
朱元璋是明教洪水旗下,上书称受汉盟命令,眼见汉盟势大,刘福通、张士诚等,亦遣使上书,表明愿听汉盟号令,攻克北方。
李晏也知道,这些人所谓的听命,只是一种策略,攻打北方,谁先打下了大都城,谁就占有最大的名望。
汉盟虽则势大,徐寿辉、朱元璋名义上,也是汉盟的属下。
但汉盟内部的情况,所有人心知肚明。只待元廷一灭,汉盟势必四分五裂。李晏的盟主之位,他说的话,份量自然还是有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汉盟成立的基础是汉蒙之争,但成立的手段,却是李晏绝顶的武功。
这可是能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的绝顶高手!
不过,要所有人尊李晏为皇,再立新朝,说实话,不单单是那些个反王,便是各大门派,包括明教、天鹰教等,没一个会真愿意。
当然,他们的想法,李晏并不在乎。
只要在北伐这一条路上,他们和自己站在一个阵营,那就由得他们去。如果不在一个阵营,那就先灭了他们。
李晏的判断,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至于称皇称帝,李晏自从明了了本心之后,再无一丝渴望和冲动。
“成皇称帝,不过是浪费时间,智者所不取也。我又岂会如此不智?”李晏暗想。
他转念又想:“唔,北伐之期,已近在咫尺,只待西南、华南两地,全部平定之后,便可率兵北伐。大概也就半年之内。”
半年的时间,说短也不短了。
“西南和华南的攻克,用不着我再亲自出马。这半年可不能浪费了,须专注修炼,尽量提升自己的内力。”李晏自语道。
“唉!先天之境,却不知何时才能破开那道天地玄关?”李晏慨然一叹。
第七十一章:祸起萧墙
三个月后,天水豪杰陵园建成,少林寺僧众诵经恭送。不论何人,总有亲人故友,于此役之中丧生,谁也不免掉下泪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晏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暗暗祷祝:“李晏有生之日,定当尽心竭力,北伐暴元,不负了诸位的牺牲。”
武当派、少林寺、峨眉派、昆仑派、崆峒派等,径和李晏作别,便即离开。他们也要返回山门驻地了。
杨逍、殷天正等,亦随军出征,攻打川、黔、滇等省份,他们还无法歇息。
李晏独留天水城中。
……
“无忌哥哥,我也想到海外去瞧瞧满海冰山的风光。”杨不悔道。
张无忌微微一笑,想起了数年前护送杨不悔从皖北西去昆仑时,一路上她缠着自己要说故事,自己曾将冰火岛上诸般奇景,以及白熊、海豹、怪鱼等各种珍异动物说给她听,这当口她便想亲自去看看了。
不过他还是笑道:“不悔妹妹,这我可做不了主,你向杨左使求去。”杨不悔撅起了嘴,却不作声。
杨逍道:“不悔,你既想要去,有无忌陪同,为父也可放心你的安危。你想去就去吧。”
原来张无忌思念义父金毛狮王谢逊,便向殷天正、杨逍告辞,不便和他们同去川黔,问起缘由,张无忌说自己要去海外迎归谢逊。杨不悔缠着要一起去。
小昭忽道:“公子,我陪你一起去。”小昭突然发言,实是出乎众人预料,不由得大为讶异。
原来战场之上,小昭屡遭生命危机,全奈张无忌从旁相助,才得以活了下来,不被葬在豪杰陵园之中,一颗芳心已暗许了张无忌。
见众人目光看来,小昭脸上一红,却不在说话,显是打定了主意。
张无忌道:“小昭,大海之中,波涛连天,我是不得不去,但你去冒此奇险,殊是无益。”
小昭涨红了脸,说道:“只要在你身边,什么危险我都不在乎,公子,你带我去吧?”说了两句话,已急得眼中泪水盈盈。
杨不悔笑道:“无忌哥哥,你就带上小昭吧。”
张无忌听她言辞中忱忱之诚,不禁感激,笑道:“好,便带你一起去,大海中晕起船来,可不许叫苦。”
小昭大喜,连声答应。
殷天正忽道:“无忌,你和不悔、小昭三人去海外,你的武功虽高,但外公不太放心。这样吧,就让殷无寿、殷无福、殷无辂禄他们三个陪你们一起去。”
张无忌摇手道:“不用了,外公。孩儿有一身武艺,他们三个还是跟着你,护卫你的安全,你去打仗,太危险了。”他坚决不受。
一旁,张三丰捋须一笑,说道:“无忌,你何必这么慌忙?自从你离开武当以后,我和你的叔伯们,都一直盼望着你平安归来。前些日子,才只见得一面,便赶赴战场杀敌,不及叙述离别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