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天武侠之旅-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兄教训得是。”右首那老僧道。
那不空道:“善无畏师叔,咱们远离故土,东渡大唐,只为传播密宗经义,些许艰难险阻,又怕得什么?迎难而上,方为我辈真理。”
右首那老僧,名唤善无畏,闻言苦笑,双手合十,口宣一声佛号。
禅房中这三僧,分别名:金刚智、善无畏和不空,正是盛唐年间,久负盛名的开元三大士!也即密宗祖师!
开元初年,三大士分陆路、水路,自天竺出发,东至大唐。
善无畏经陆路,过陇右道,以至长安。金刚智、不空师徒,则经水路,于广州登岸,盘桓数月,建立密宗道场,方才北上,赶到长安,面谒唐玄宗,金刚智以其大能,折服唐玄宗,获封大唐国师。
如此,密宗方在大唐境内,站稳了脚跟。
“密宗初立,虽有皇帝陛下的认可,百姓们,却不明晰,休说与数百年历史的禅宗、净土宗、天台宗三脉相比,便是隋末唐初年间,方才创立的法相宗、华严宗二脉,也要远逊。善无畏师弟、不空,咱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啊。”金刚智叹道。
“师弟(徒儿)省得。”善无畏、不空齐道,适才之言,只是多方面考虑,退缩、畏惧之意,他们怎会有着?
须知,三僧远离故土,便意味着他们的决心,坚不可摧,除死无大事,辩论佛学,讲求经义,正是求之不得之事,否则,何以告知世人,密宗教义呢?
不求得胜,打平收场,也可接受。
“不知道……禅宗、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四脉,是否收到了邀请函?”不空笑道。
善无畏摇头道:“那便是法相宗的事了,与咱们无关。”
金刚智一笑,淡淡的道:“距离法相宗大典之日,尚有一月之期,这一个月的时间,咱们便好好闭关,研习佛法,共参本宗经义,做好万全准备。”
善无畏、不空二僧点了点头。
……
华严寺。
“师父,法相宗大典,便定在一个月后,我们去吗?”
殿外,进来一人,一面走,一面说话。
那人,乃是一名十二三岁的小和尚,相貌俊秀,唇红齿白,眼珠灵动,面色却颇稳重,少年老成。
殿中上首,有一老僧,微合眼眸,枯坐于文殊菩萨佛像之下,敲着木鱼,低诵佛经,闻听此言,不由得一顿,睁开了眼睛,微微一笑,脸颊上已满是褶子,显见极老。
那老僧道:“去!法相宗诚邀,为何不去?澄观,,打小时候起,你便一直在寺中修行,从未外出,这一次,便是你扬名之机。”
那名为澄观的小和尚,不由得一呆,有些犹豫。
“呵呵,莫要怕。”
那老僧不曾转身,背后像长了一双眼睛般,瞧见澄观的神情,安慰道:“届时,为师也会随你同去。为师已老,年近双百,不日便将魂归黄泉,倘若能登上西天,侍奉佛祖,那自是更好。澄观,你也快年满十三周岁,到了登上台前的时候,以后的华严宗,便要靠你了。”
“师父,你请放心,弟子必竭尽全力,不负所托。”澄观掷地有声。
那老僧又即闭目,脸露微笑,诚如他之所言,自己已老,活了近两百年,什么世面,他没见过?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尊者一手创立的华严宗。
澄观虽较年幼,才只一十三岁,却已后天大成,日后内景有望,可承继华严宗衣钵。
“帝心尊者,传道授业之恩,老衲一百多载的光阴,已然还却,再无亏欠。华严宗的未来,便是后辈子弟的能耐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老衲垂暮之人,培养澄观一人,便已耗尽心力,实是……再无余力了。”
那老僧悠悠叹了口气。
……
法相宗大典,除了皇族中出家为道的万安公主,收到了请柬,佛门密宗、华严宗,也已商议停妥,余者如禅宗、天台宗、净土宗等,亦然收到如理禅师的邀请函。
各宗各派的反应,自不一致,却均打定主意,法相宗大典之日,上门祝贺之余,却要辩论佛学,研讨武艺。
连带新一代弟子上位,通告各派,扬名天下,都已做好了打算。
……
三日后,午后。
李晏盘坐于床上,闭合眼眸,搬运内力,依循着他所知晓的三五门或后天或先天级别的淬体秘法,淬炼肉身,以求更进一步,满足洞破泥丸宫的条件。
可惜,他已先天圆满,纵然《三炼真身诀》,这一门先天级别的武学,也无明显作用,只是聊胜于无,左右无事,便努力修炼了。
咚咚!
忽听得房门被敲响,门外有人低声道:“荡魔拳圣当面,咱家高力士,奉陛下圣令,请拳圣阁下,入宫一行。”
第一百一十章:面谒唐玄宗
李晏豁然开眼,心绪微一起伏,转眼平复。
他进入长安,入住客店,光明正大,用的是本名,以朝廷的情报网,得知讯息,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毫不费力。
“进来。”
房门闻声而动,吱呀一声开了,他才缓缓下床,衣服是早就穿好的,盘膝打坐,吐纳练功而已,未曾脱衣。
“荡魔拳圣!”
房门口,二人站立,其中一人正是客店的掌柜,李晏认得。另一人,约莫四十来岁,穿的服色甚是古怪,面色蜡黄,微弓腰背,脸露微笑。
“咱家高力士,拳圣阁下,不知可否同意否?”那太监高力士尖声尖气的道,也不进门,只拱了拱手,以示尊敬。
李晏寻思:“大唐内部,武林中各宗各派,纷争不断。唐玄宗的谋划,已快人尽皆知。他既然邀请,便去看一看,那位唐明皇,是何等样人物?”
他也是艺高人胆大,皇宫大内,高手无数,单是他已知的,便有内景高手公孙大娘坐镇,余者如先天境,自不必多言。
李晏自忖武艺高强,便是内景境,亦然做过一场,更何况,他有照空灯和清宁羽衣,这两件宝兵护身,寻常人物,岂是敌手?
纵然不敌,也能造成极大的损伤。
有了底气,便自无惧。
忽见隔壁房间,出来一人,正是王三,说道:“东家……”
“这位便是苗疆高手,王三王大侠么?”高力士眯着眼笑道,他既已知道李晏,没理由不知王三。
王三游历天下五十余年,《金斑蛇蛊功》大成,先天圆满,功力高深,名声也自不小。
王三知眼前这太监,是深受皇帝信任的高力士,不至于怠慢,回了一礼。
李晏向王三道:“王三,你随我一起进宫,面见陛下。”向高力士道:“高公公,不知是否同意?”
高力士道:“两位高手入宫,陛下开心得很哩,哪会拒绝?二位,请吧。”
李晏出门,顺手掩上房门,三人下楼。
客店中,有一些旅客,用饭的食客,瞧见高力士,均较尊敬。
高力士含笑,领着李晏和王三,离开客栈。
店外,有五名小太监,恭候一旁,见着三人,先行一礼。
“走吧。”高力士道,又向李晏两人歉然道:“拳圣阁下,王三大侠,劳烦二位,步行入宫。”
李晏和王三不置可否,跟着高力士,一路行去,那五名小太监,则在最后面。
他们临时暂住的客店,距离皇宫,不甚遥远,走了一阵,便即抵达皇宫,上书“兴庆宫”三个大字。
“高公公。”
守卫皇宫大内的禁军兵士们,自然认识高力士,仍依循着职责,上前问询。
高力士也不为难禁军将士,一一回答。
有高力士在所谓问话,只是走一个过场,禁军放行。
“二位,这边请。”高力士头前领路,李晏两人步伐缓慢,跨度却极大,任高力士多快的速度,仍坠在后面。
那五名小太监,进了皇宫,便自离开,不再随行。
沿途的宫女太监,见着高力士,均极敬畏,连忙闪在路旁,让他先过,眼角余光瞧见李晏和王三,心头疑惑,不知这是谁来。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其貌不扬,组合甚怪,怎值得高总管如此重视?竟显得恭敬?
众人心中大奇,却知一点,那两人,不是自己等人,可以得罪、冒犯的。
过了一会,到了一处宫殿,李晏和王三目力过人,瞧见那宫殿上头,悬挂一块牌匾,写着“南熏殿”三字。
南熏殿中,有悠扬的歌声、乐器声、舞动声,飘将出来。
“二位,到了。”高力士微笑,低声的道,“陛下面前,还望二位尊敬些。”害怕李晏两人江湖脾性,一言不合,便即拔刀相向,届时,就算皇宫之中,高手尽出,击毙了二人,惊扰圣驾之罪,却是跑不了了。
要是陛下有个伤势,那更是不得了,一大批人,都要掉脑袋。
“高公公放心,我们省得。”李晏回答。
高力士放下心来,跨前两步,高声道:“陛下,荡魔拳圣到啦!”声音虽高,却不刺耳,偏生压过了殿中的一众响声,送入每一人耳中。
高力士的武功,也自不俗。
李晏不觉稀奇,他早已察觉,高力士,大约是先天小成之境。
南熏殿中,歌声、乐声,一霎沉寂,只听得悉悉索索的响声,转瞬归于安静,再无异响,但听得一道惊喜之音“快请,快请!”
“二位,请。”高力士躬身道。
李晏登上台阶,迈步进殿,入目极广,少说也有七八百个平米,殿中上首,坐了一人,中年模样,穿着赤黄色的常服,气质稳重,眸光沉敛,脸上神情颇为喜悦,显见是唐玄宗了。
而下首,则有两排,左首坐了一个美貌妇人,紧挨着她的,是一个容颜清丽的少女,正是公孙大娘和万安公主。右首坐的人多些,尽是男子,二老二少。
而大殿两侧,数十名舞女、乐官等,笼着衣袖,乐器置于脚旁,默然站立,不敢随意出声。
“陛下。”李晏拱了拱手,以表礼节,却未下跪。除了父母长辈,逝去亲友,生养万物之天地,余者,他皆不跪。
王三亦然。
忽听得一声怒斥:“大胆!陛下面前,竟如此狂妄?!”右边一老人,面色愤怒,怒视着李晏和王三。
李晏转眼一扫,便即不去理会,区区一个普通人,毫无内力,不值得他重视。
殿中,值得他重视的,只有两人,左边第一个座位的那美貌妇女,右边最后排的一个执笔作画的老人,根据他的感应,这两人,最起码,也不弱于他。
余者,不足为虑。
“张说,休得胡言!”上首那中年人呵呵笑道,“荡魔拳圣,乃朕亲封,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一如公孙一般。”
李晏重视的二人之一,左边那丽人微微一笑,媚态横生,艳丽无匹,李晏亦觉惊艳。
他心念电转:“公孙?皇宫之中,修为如此强大,犹胜于我,还得唐玄宗尊重,又姓公孙之女,除了那位内景境的‘唐宫第一舞人’公孙大娘,焉有别人?”
第一百一十一章:灭魔之议
唐玄宗向高力士使了一个眼色,不知李晏身旁那人,究竟是谁,为何请来?
高力士察颜观色,说道:“陛下,这位是王三王大侠。”
广州城之乱,李晏、王三、万春容等人之名姓,唐玄宗均曾过目,自然知晓,登时了然。
他亦听闻,王三先天圆满,却甘当李晏的追随者。
唐玄宗道:“荡魔拳圣,你荡平魔宗,终结广州城之乱,实有大功,来人,赐座!”
有太监抬着方桌板凳,小心翼翼地进入殿中,动作又极迅捷,于左边下首,布置了两个位置,在公孙大娘和万安公主之后。
“谢过陛下。”
李晏和王三分别落座。
随后有酒菜上来。
唐玄宗道:“来来来,荡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