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诸天修史书-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牛贺洲的土灵分成了两支,也是按照出身来分,土壤、岩石和金属各成一派,土石所化身材高大,金属所化矮小而精。
高大的土石生命称自己为巨人,矮小的金属生命称自己为矮人。两方互相攻打,巨人们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畜牧技术,后勤供应强一些,而矮人们则有了初步的锻造技术,正面战场更厉害。
按照这个趋势,要不了多长时间,巨人就会被矮人吞并,毕竟武器上的代差,可不是身材能弥补的——更何况矮人的力量也不小,而且因为是金属所化,更加坚硬一些。
他们和精灵一样,也能够通过生殖来扩充族群,但是目前生育率低,大部分还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他们的文明进步速度比精灵快一些,已经快到了五帝时代,大量松散的部族即将拥有一个共同的盟主。
北俱芦洲的恐龙还要更进一步,毕竟“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比起精灵和矮人、巨人,恐龙们在进化成智慧生物前就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身体组织。
他们甚至组成了议会,以三种食肉恐龙为领导者,王就从这三族里选拔,又放出了七八个有话语权的位置,用来安抚那些进化成智慧生物的食草恐龙。
而那些没进化成功的恐龙和其他猛兽成了他们的敌人,虽然两者有许多渊源,但就如人类不会把猿类当成同类一样,恐龙人也不会把恐龙当成同类。
因为物资贫乏,他们的技术发展并不先进,体制却发展的很迅速,进化成功的十几种恐龙各个都是一方诸侯,而食肉恐龙中选拔出来的王是天下宗伯,所有人的族长。
这已经类似于商周的制度了,只不过维系这个恐龙国度的纽带还很脆弱,既不想殷商以鬼神为纽带,也不像宗周以礼法为纽带——他们集合到一起,只是为了对付北俱芦洲糟糕的自然环境和生猛的动物。
还有海族,这个地盘最大的智慧生命已经迈入了中央集权时代,社会分工开始细化,不过很粗糙。而且因为海底发展技术最不方便,他们很多的知识无法传承,只能靠以老带新,把经验传下去。
因为如此,他们中央集权的区域也小,往往一个君主带着臣僚占据一片海域之后便无法扩张,因为管理不过来。哪怕是章鱼和乌贼这样有潜力的大脑,又通过信息量大的光信号交流,也不行。
生物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虽然海族在一代代进化,希望增强自身的记忆力,或是找到一种能在海洋中传承知识的方法,需要的时间还很漫长。
再次之前,海族没有能力取得巨大的发展。而且他们还有一个更大的劣势,那就是司马良创造世界的时候,海洋的位置并没有放置神器。
这就意味着他们获得超凡力量的途径比恐龙、精灵、土灵这些都困难的多。
恐龙们已经会粗浅的战吼技能,土灵们也能掌握一些神圣法术,精灵们虽然差一点,但也比只能放牧大型海兽的海族要强。
当然,这四种智慧种族的发展速度都比人族要快,无论是东胜神洲还是南瞻部洲,人类的发展都还处在结绳记事、抛网射猎的初步氏族时代。
这其实是情理之中,人类在诸天万界的发展壮大,是由一个个先贤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用无数的生命得来的经验,才能把那些先天强大的生命干掉,自己坐上万界霸主的宝座。
而司马良这个世界创造时间还短,无法体现人类的优势。
所以,司马良决定亲自下场,再做一回人族先贤。
'493。第492章 东方神山'
在东胜神洲,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神山,方圆上万里,从底下看不到顶上。虽然广大高耸,却也没有什么太过陡峭的高峰,好像松果,一层层的山峰堆叠上去,只是爬不到顶上。
这神山除了高以外,倒有几个好处,第一是没什么猛兽靠近,最能打的就是住在山上的金雕,对人类构不成威胁;
第二是神山周围一直风调雨顺,四季分明,春夏秋冬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不会干旱也不会有大风,没有太恶劣的天气,附近的人族多赖神山庇护。
方圆万里的一座神山,光是大河就发源了好几条,足有数百万人、几百个部落在附近居住。
这其中,有八个大姓,张李赵刘,陈杨周黄,也不知是这以姓氏定血脉的习俗是谁传播出来的,反正第一个有姓氏的部落出来后,周围的人都会效仿,提升凝聚力。
这边上的人都知道,在五百前,出了一个无名无姓的大贤者,把大家口中的话语转换成了文字,还教给了他们农林牧渔许多手艺。
这才让神山周围无比繁盛,要不然空有好气象,没有生发的手段,也是白搭。
这八个大姓,就是传说中那个大贤者追随者的后人。
姓张的,学习了大贤者制造弓箭的技术,自己又有所阐发,把制弓的技艺规范了下来,所以叫做弓长张。以张姓为首的部落最为广大,大家都谢他改良弓箭,抵御野兽,所以嫁给他们部落的女子最多。
姓李的,学习了大贤者辨认植物的本领,能从无边林莽中找出能让人类利用的植物,木材、草药、吃的甚至是毒药,姓李的都能认出来。他们有这个本事,所以取了大贤者第一个教他们辨认的植物为姓,李树的李为姓。
姓赵的,学习了大贤者牧马的技术;姓刘的,能从蓝绿色石头里提取出金属来,打造刀剑;姓杨的,能把木头造成房子和各种工具。
姓黄的原本和姓张的是一家,都是从弓箭上发轫而来,不过两姓分家之后,张姓精于制作弓箭的技术,而黄姓则保留着更高明的射箭技术。
他们有一种东西,叫做靶子,在最中央涂上黄点,能射中黄点的孩子才算成年,这也是黄姓的来源。
还有两家,张、黄两家差不多,都是从一件事件上得的姓,后来又分了家。
周姓和陈姓,都是当初跟随大贤者学习耕种的人的后裔,周姓更擅长耕作,“周”的本义就是方方正正的田地;而陈姓则保留了保存和烹饪食物的方法,是几个部落中人数最少、也是最不可缺少的部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姓,依附在这几个大姓上边,比如会纺织的褚,会烧窑的陶,擅长交易的钱,擅长酿酒的曲。
还有一些从神山覆盖范围之外来投的,他们本来没有姓,到了这里为了融入社会,也给自己起了姓氏。
其中大多数,都是以曾经居住的地方的地方为姓,比如江、河、山、谷,居住在唐山的唐姓,居住在姚水的姚姓。
还有一些,是带来了小部落特有的技术,也以此为姓,比如羊、牛、池、桑,就是带来了养牛羊、挖掘池塘、种植桑树的技术。
经过几百年的变迁,这些姓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管几个大部落之间都连绵征战,但至今没有一个姓氏消失,也没有一样技术失传,更没有一个字被人遗忘。
这是大贤者留下的教诲,兴亡国,继绝嗣,传承是最重要的东西,哪怕是如今最无用的东西,再将来也有可能焕发出光彩。
大贤者鼓励他们开拓进取,不要被他创造的东西束缚住。他特意没留下姓名,就是要告诉大家,他也只是个普通的人族,他能做到的,其他人也能做到。
所以到了现在,许多技术都被改进,许多字也变了意思。比如陈,原本是有成熟作物的田地,因为陈姓部落一代代的改进,粮食能保存的越来越久,所以陈这个字,现在大多数指保存的时间长。
还有黄这个字,原本是靶子上的黄点,但有一代人把这种染料用到了衣服上,用到了地图上,用到了房子上,黄就变成了颜色的代名词。
最有趣的要数投奔神山比较早的荀姓,他们原本会用一种香草驱除虫豸,荀就是指这种草,但神山附近并没有这类植物,李姓就找了替代品来与大家分享。所以到了今天,荀这个字,就只剩下了姓氏的意义。
除了这些教诲,大贤者还给他们留下了一个预言:“登上神山一千米的人,将得到使人族更加强大的方式;登上神山两千米的人,将成为第二个贤者,并创造出更多的字和姓氏;登上神山顶端的人,会人族走出这片大陆。”
这条预言一直在周围流传,但因为新来投奔的人族越来越多,几大部落的精力都放在对外开拓上了——那些来投奔的部落,往往熟悉原本居住地的地形地势,张黄两家就会派出弓手去驻扎,周陈两家会去开垦,杨李刘赵也会去建造房屋、勘探矿物、辨识植物、驯化野兽。
虽然那些地方大多不如神山附近风调雨顺,但经过几大部落改造,也能养活不少人——娃越生越多,光靠神山附近的土地可养活不起,这是几大部落的共识。
人族目前的制度,在部落中是双头制,有武力的族长、掌握知识的巫共同领导部落;而在整个神山文化圈,则是几大部落轮流当话事人。
当然并不是刻板的轮流,而是八个部落推举盟主,哪一家的子孙最聪明,最有贡献,就由他来当话事人。
这一任的话事人源自周部落,他叫周勇,勇者,力田,他是周部落耕种技术最好的一个,在新的居住地推广了防止蝗虫灾害的方法,所以大家都推举他做盟主。
他原本以为,他的儿子做不上盟主,因为赵部落的年轻人在他推广灭蝗的基础上驯化了一种新的禽类,叫做鸭子,能和鸡一样下蛋,同样能捕食蝗虫。
而他的儿子聪明是聪明,却性格跳脱,喜欢钻研强健体魄的方式,贡献不如赵部落大,到时候公推,恐怕竞争不过人家。
直到一个新部落到来,他们给自己起的姓氏,是海。
'494。第493章 部族大会'
这一日,神山附近的春天走到了尽头、配种、播种、采药这些工作完成的差不多了,周勇把大大小小的族长和巫叫了过来,开会。
这种大会,历届盟主都不会轻易召开,各个部族的族长和巫对部族都很重要,再加上如今人族的活动范围不小,如果路上出了差错,对盟主的威信打击太大了。
除非是有一种需要散播的新技术,或是需要整个人族来合作的大事,才会有这种会。不然盟主想做什么事情,只需要找相应的姓氏就可以了,比如要试验一种作物能不能种植,请李、陈两家来,就能完美的做好。
各个部族的族长和巫骑着赵部落驯化的动物,或是坐着水部落打造的竹筏,赶到了这座庇护人族的神山。来这里开会倒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迷路,只要是在开阔地,都能看到这座山。
“最近有一个海部落来投靠,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周勇看到人来齐了,直接开始说来意。
这个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以简约为上,更何况有的人路途遥远,族长和巫来开一次会,可能会导致部落半年没有人来主持。
“海部落给我们带来了三样东西。”周勇看着其他氏族首领的神色,“第一,是更多种类的食物,主要是海中的生物。鱼部落的巫要去一趟,陈部落也要派人去,看看这种食物的获取、储存和烹饪方式。”
四人起身应下,脸上都充满了兴奋,一种新的食物来源,代表着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存活,代表着人口可以进一步的扩张。
而且此时的人族已经有了初步的、争权夺利的意识,他们深知,要争夺部落盟主的位置,最重要的就是对各个部落的贡献,而新东西是最容易出贡献的地方。
“第二,是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