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第一状元郎-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真贵族都有撤兵之意,阿骨打也已经熬够了,对面的长城兵团就跟一块沼泽地一样,让人深陷其中无所下手。
 再勇武的将士,也没法和这些人周旋,他们并不和你决战,而是据守反击。
 但凡有一丝被歼灭的风险,他们就会缩在坚固的工事内防守,只要能用弓箭解决的,绝对不会短兵相接。
 各种稀奇古怪的火药,或有毒烟,或猛烈燃烧,或四散溅射伤人。
 纵使如今的女真勇士,还有当年掀翻大辽之勇,面对如此防线也是无可奈何。
 大军出征日久,身后的上京中京府都时常告急,西边草原更是行将变天。
 谁都知道,雪化之时,对女真来说就要面临一场狂风暴雨的进攻。
 如此时候,再在此地耗费钱粮兵马,属实不智。
 完颜阿骨打有意撤回黄龙府,修整兵马,等待决战。
 这一提议刚说出来,大帐内就纷纷附议,女真人对疆域并不热衷,反正是刚刚抢来的,也不是很心疼。
 谁都不想再在此地,和对面的宋军耗下去了,大帐外精骑四出,前往各营寨下达命令。
 完颜娄室没有资格参与大帐会议,收到命令之后,也开始整装准备后撤。
 几个将佐不甘心地道:“娄室,宗翰的仇不报了么?”
 娄室叹了口气,低头道:“当初俺们打败了契丹,士气到了顶峰,本该一鼓作气南下,彻底击败羸弱的宋人。可惜错失了机会,现在宋人回过神来,这些年是越打越强,南下已经无望了,还是守住如今的疆域更要紧。”
 “你们这些年顺风顺水,或许已经忘了,俺们女真能够存活下来,比勇武更重要的是隐忍。当初辽狗怎么欺辱俺们的,还不是咬着牙忍了过来,时机到了就将他们踩在脚下。”
 “如今又到了俺们隐忍一段的时候了,老皇帝的决定十分英明,奉命撤兵就是。不过宋人的哨探,比地上的雪花还多,撤兵再怎么掩饰也瞒不住他们。都虎,你和俺带人殿后,准备伏击前来追击的宋人。”
 金兵营中,早就归心似箭的女真谋克们,听到撤兵的命令,全都喜形于色。
 至于那些幸存的附庸军,更是盼星星盼月亮,等着撤兵那一天。
 宋军就像是一块狗皮膏药,打没法打,躲没法躲,慢慢往你身上黏,越来越紧。最后被勒住脖子,难免要被活活耗死。
 金兵撤军,并没有过多的掩饰,现在他们不是畏战,而是求战不得。
 如果宋人冲出堡寨和工事,选择和他们野战,在这样冰天雪地的天气里,女真人高兴还来不及。
 白屿河对岸,宗泽看着撤退的女真兵马,直接摆手道:“准备渡过白屿河,开始在河对岸修建堡寨。”
 “别去追击么?”王禀疑问道。
 吴玠笑道:“完颜娄室乃是女真大将,岂会不防备我们追击,若是贸然追击,有可能会功亏一篑,被人反冲白屿河。我们就慢慢推进,像是秦陇蚕食西夏一样,当可保万无一失。”
 杨可世还是不以为然,站起身道:“若是顾忌娄室之勇,末将愿为先锋,摧折敌军殿后人马。”
 姚平仲按住他的肩膀,摇了摇头,道:“少宰三令五申,不可在冬日贸然北上,就按诸位将军的主意,慢慢推进就是。你是西军老人了,怎么这点耐心都没有,当年花费几十年拿下横山,可曾见先辈有一丝的莽撞。”
 杨可世叹了口气,坐下身子,不再言语。
 女真人安然撤回辽东黄龙府,姚平仲所部和宗泽、王禀、吴玠、杨可世人马纷纷踏过白屿河,接管大片土地。
 这些地方的百姓,已经被女真兵马杀得十不存一,遍地狼藉尸体铺满了道路。
 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瘟疫,宋军开始焚烧尸体,足足烧了三天也没有处理完。
 长城一带,韩世忠也终于松了口气,开始派零星人马,越过长城将防线往北推。
 双方在檀州以北两百里汇合,阵前一片欢腾,挥舞着武器示意。
 ………
 汴梁,杨霖捧着战报,说不上多么开心。
 女真人若是继续留在这里和自己耗,才是他最想看到的,如此一来女真主力又得已保全,将来决战难度有所增加。
 阿骨打这次撤兵,回到的不是会宁府,而是黄龙府。
 他的目的昭然若揭,肯定是要就近收拾兵马,整顿后方,伺机再战。
 幸亏前线的将士,谨遵自己的命令,没有头脑发热追杀上去。
 不然的话,一个回头枪个,就可能杀得宋军由胜转败。
 高柄兴冲冲地冲了进来,大声道:“少宰,我军将士杀退女真鞑子,一举收复失地几百里,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杨霖楞了一下,随机笑了笑,道:“没错,让文教司出一份邸报,通告天下。”
 高柄乐呵呵地带着捷报去了文教司,他是殿帅,文教司的人不敢怠慢,将他请到了蔡京的署司。
 蔡京听了他的来意,马上笑了笑道:“这是文渊的主意么?”
 “太师放心,此事虽是高柄想出的主意,但是少宰那里是点头认可了的。”
 捷报这东西,要看需要大捷还是不需要,有时候一味地告捷也不好。
 既然是杨霖首肯了,蔡京也就不再犹豫,懒得再去想利弊,直接口述让刀笔吏记下。
 不一会,一份邸报就新鲜出炉,通过京城的驿站,传遍整个大宋。
 这一场金人的撤兵,被文教司称之为“元旦大捷”。
 洋洋洒洒的万字赞歌,详尽地描述了宋军如何击溃女真兵马,然后一举杀出长城,完成了盛唐之后再也没有过的壮举。
 慷慨激昂,感人肺腑,就是亲身经历过这等血战的人,也写不出这么壮阔的文章。
 杨霖捧着邸报,差点看哭了,要是不知道这是假的,估计自己要浮一大白了。
 杨霖知道事情的原委,但是天下大部分人却不知道,一时间举国欢腾起来。
 这个新年,在一个“元旦大捷”中,拉开了序幕。
第六百九十三章 行路之难
 幽燕大地上,百姓们陆续从蓟州、燕州一带,往北迁徙。
 燕州府设为陪都,首先扩建是肯定的,然后就是各个衙门搬入城中。
 如此一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刚从难民营出来的幽燕百姓,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他们可以选择留在燕州府,官府开放八个堂口,办理入籍燕州府。
 不过毕竟是故土难离,很多人还是选择回到故乡,檀州城内逐渐热闹起来。
 朝廷在元旦大捷的邸报中,信誓旦旦承诺百姓,幽燕将不复成为战场。
 宋军将士会把战线往北推移,一直到完全击溃北虏,这要是以前肯定没有人相信,但是如今的朝廷公信力实在太强了。
 杨霖几次紧要关头,朝廷缺钱的时候,宁愿发行国债,都没有加征苛捐杂税,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新政,朝廷说出的诏令,连续几次被严格执行,让百姓们渐渐选择相信这个朝廷。
 北境这几年发生的转变,让人瞠目结舌,几年之前河北是边陲之地,时常被异族袭扰打草谷。
 第一次幽燕大战之后,河北成了内地,幽燕顶上去成了边陲之地。
 朝廷为了防止女真鞑子掠夺生口,坚壁清野,将大量百姓迁徙到蓟州一带,将檀州和景州打造成为军镇。
 如今边境北移了几百里,幽燕都有了一道厚厚的屏藩,北地和中原的关系也原来越紧密了。
 至于北地汉儿,之所以和中原王朝离心离德,是因为分离太久了,大家本来就是同宗同族,挽回北地汉儿的忠心,其实不算难。
 汴梁城中,许多人都在酒肆中聚饮庆祝,大宋这些年来打的胜仗,比以往加起来都多。
 就算是开国时候,连灭江南几个割据国家,也没有如今这般风光。
 汴梁城郊,一伙人正准备离开,他们便是契丹使团。
 因为耶律大石在西边保住了大辽国祚,今年和往常一样,派遣了使团前来汴梁贺岁。
 不过大宋只是由西域都护府,派遣人去复辽城走了个形势,并没有从汴梁派人出使。道路实在太远了,等到了复辽城,估计都得半年之后了。
 高柄站在城郊,笑着摆手,也几个结义兄弟挥手告别。
 看得出他的眼角有一丝的难过,高柄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不然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朋友。
 不管是以前的禁军,还是出使契丹,亦或是后来执掌京营新军,都有许多人和他相交莫逆。
 这其中有秦桧、白时中这样的文臣;还有耶律木洵、虞世南这样的契丹少壮贵族;也不乏宋江、花荣这样的遮奢汉子。。。
 别的不说,至少交友公关能力,高衙内是点满了的。
 契丹人捧着几十份“元旦大捷”的邸报,踏上了回程的道路,这次大宋竟然真的把女真人赶出了长城以外两百里,让辽人刮目相看。
 虞世卿已经打定主意,回去之后,就把弟弟关起来,千万不能让他成功撺弄陛下东进。
 契丹儿郎远避西方,就是为了躲开灭族的危险,为契丹保留血脉。
 若是放着如今的大好局面不要,强行东进,简直是对不起祖宗。
 虞世卿转头一看,三弟面色难看,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三郎,我们即将回到大辽,你却愁眉不展,所为何事?”
 虞世南叹了口气,一脸的落寞,心灰意冷地说道:“不管是幽燕还是阿骨打退回的黄龙府,这都是咱们大辽的土地,曾经属于强盛的辽帝国。”
 “现在却成为了宋金角逐的战场,怎地不叫人心碎。”
 此言一出,他身边几个义兄义弟感同身受,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这份爱国情怀,本来是十分感人的,但是契丹使团中的其他人,却都有一种将他们赶走,让他们自生自明的冲动。
 这七个祸害,要是到了复辽城,指不定惹出什么风浪来。
 汴梁城下,一直到契丹使团卷起的烟尘不见了,高柄才转身往城中去。
 刚到门口,就见一群人呜呜泱泱向城门涌来,仔细一看还有万岁营的亲兵。
 万岁营亲兵既然带甲出现,肯定是少宰亲至,高柄仔细一看,果然人群中就有和少宰形影不离的陆谦吕望哥俩。
 他带着人迎了上去,陆谦见到他,笑道:“衙内,好巧!”
 高柄懒得纠正他的叫法了,反正自己也认命了,问道:“少宰可在?”
 “就在车中。”陆谦笑道:“少宰自己的几十个徒孙,前去汴梁城郊看一看传说中的轨道马车。”
 高柄眼珠一转,说道:“左右我也没事,就跟少宰一起去好了。”
 这时候车帘掀开,杨霖的大弟子,吏部的吴敏露头道:“殿帅,恩师请您上来同行。”
 高柄马上弃了自己的马,上了杨霖的马车,里面都是些熟人。
 马扩和高柄的关系很是亲近,拍了拍自己身边的蒲团,道:“三哥,来这边。”
 杨霖的跟前,是轨道马车的图纸,由设计此法的广州校舍提供。
 这件事的提出,本来是为了解决地震的赈灾问题,虽然没有派上任何用场,但是杨霖却十分重视。
 幅员辽阔的帝国,交通若是一直这么不便利,管理起来千难万难。
 出了京畿省,就算得上山高皇帝远了,因为等闲进京就要按月为单位。
 而且道路颠簸,这一点杨霖深有体会,每一次出巡都要他半条小命,浑身骨头散一次架。
 难怪古人说行路难,受限于这个时代的交通和道路,出一趟远门简直是难上加难。
 高柄凑上前看了一圈,完全看不懂一星半点,只是觉得轨道马车,应该会节省一些力气。
 杨霖和几个徒孙辈的人,却讨论的兴致勃勃,他越来越发现这个时代汉人的智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