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状元郎-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幅增多。
不过朝廷垄断盐茶的下场,就是让民间深受其害,许多偏远地方的百姓,一粒盐难求。
而且官方晒得盐,因为没有竞争,常常是掺杂一半以上的沙土。
扬州的钦差行辕,就设在杨霖的府邸,回到这里之后,所有的下人都凑了上来,喜滋滋地欢迎自家少爷。
回到自己住处,杨霖心情十分舒畅,让人准备热水和衣物。徐月奴笑着上前问道:“这就是你以前住的地方,还蛮不错的。”
杨家就是再有钱,当然也不如走私大户徐家庄,但是黄玄芝和灵云就十分满意了,在小院里这看看那摸摸,完全闲不住。
杨霖漫步来到书房,摆在上面的,都是些杂七杂八的书籍。
本来的经史子义,反倒不知道扔到哪去了,想到这里不禁一笑。
翻出一块墨来,自己轻轻研磨好了之后,提笔给蔡京又写了一封信。
关于开设多门考试,分别取士的事,事实上已经动摇了几千年来的选拔制度。
这种科考,已经从选官变为了选吏,也把精简官员,落到实处这一项,进行到了极致。
通过这次新政,杨霖也了解到了,这个官场生态已经成熟到不能再成熟。
有时候想要循序渐进,反倒不行,必须快打斩乱麻,一步到位。
再用强势的武力,压制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弹,过去几年大家反倒拥护起这个政策来。
想到这里,杨霖轻笑一声,现在自己站在这个位置,要做的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大势在我,顺我者即为正义,逆我者就是阻碍大势,死不足惜,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
这次变革的重要性,实则关乎未来的民族发展,能否从这个已经成熟到不能再成熟的体系中获得一次升华。在世界之巅,再领风骚千年。
与之相比,什么仁慈、正义、善恶都是微不足道之事。
秦始皇杀再多人、建阿旁宫、奢靡无度、焚书坑儒,他也是千古一帝,值得万世赞颂。
如今最怕的,就是自己出了什么不测,那么绝对是人死政消,没有第二种可能。
旧势力需要自己一直压制,直到新的秩序成型,有了自己的守卫着和拥护者。
思绪万千之际,这封信也写完了,不知道蔡京能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陆谦。”
外面的侍卫推门而进,笑道:“少宰,陆虞侯歇息去了,如今是属下当值。”
杨霖点了点头,道:“你派人去一趟驿站,把这封信交到汴梁文教司蔡京手中,另外去扬州衙署,让知府召集扬州从五品以上官员,来这里见我。”
亲卫出去之后,杨霖指挥着几个侍女,搬起小凳子,在院子里整齐排列出来。
不一会,扬州高官们兴高采烈前来拜见,一见满院的小椅子,纷纷愣在原地。
直到杨霖出来,笑着道:“诸君,各自入座。”
诸位官员哭笑不得地按资排座,一一落座之后,杨霖道:“今天把你们叫来,不为别的,专为淮扬盐榷。”
这可真是半句废话也没有,少宰雷厉风行,果然是名不虚传。
淮扬扬榷,就是当地的重中之重,因为蔡京的改革,让淮扬一带怨声载道,繁荣程度一落千丈。
当时他为了得到赵佶的宠信,为朝廷急剧敛财,把地方上给坑苦了。
而且今后历代的统治者,都看到了这个敛财妙招的厉害,无不有样学样,从此汉人普通百姓吃盐就是个老大难问题。
杨霖自问不需要这样的敛财手段,来为朝廷增加财政收入,便有意彻底革除此举。
废除盐榷、盐引,让民间自己经营,让市场来取优汰劣,既可以让百姓买到平价盐,也可以增加地方官府的税收。
因为杨霖是先控制了朝廷中央,再来地方推行新政,所以朝中的压力很小。即使有人不同意,也不敢抵触杨霖的政令。
所以这一项看起来很难的举措,实际上很容易就完成了,最怕的就是彻底放开之后,自由市场的这一段时期,形成了不好的风气或者出现巨头垄断盐业,坐地起价的形势。
所以杨霖打算,限制盐井的开发,不允许一个人占据太多的盐厂,不允许跨地域户籍地开采晒盐。
如此一来,就能彻底根除地方上的私盐贩子,因为你可以光明正大地做盐的生意,谁还要偷偷摸摸。
在场的扬州官员,全都被杨霖讲的兴奋不已,没想到这种好事都能出现。
朝廷终于不再压榨地方了,一旦盐榷废除,开始和陶瓷、粮食、布匹一样,改由私人经营了,那么地方上不知道要多收多少的税。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无数的盐贩子,就会成为良民,成为正儿八经的客商。
靖绥地方治安的压力也骤降,不用随时担心被凶恶的盐贩子灭门了,能够光明正大做生意,谁愿意去刀头舔血。
第六百三十六章 还有心思吃饭?
改革盐政,是让百姓吃上盐,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所以杨霖选择在扬州施行,这里远离中枢,让大家都清楚明白地知道,这是杨少宰的仁政。
杨霖坐镇扬州城,又细细参研一番,和扬州府官员们排订了一些细节和实施的时间,主持这项大事从扬州开始落实。
地方衙署可以把治内的盐井承包,也可以彻底卖出,公私同时经营,互相竞争,以免形成垄断。
杨霖铁了心,不再从升斗小民们每天都离不了的盐上,给朝廷赚钱,让大家的日子不至于如此淡而无味。
“两淮承宣使、观察,负责淮北一带;扬州知府、通判,去高邮,负责淮南一带六个盐井的外包。派出厢兵维持治安,核查各个商户的资质,发放经营许可。”
“有何变动,要随时派人前来汇报!”
“下官领命。”
堂内的官员同时起身,手里都有厚厚的公文和资料,三五成群一边商讨一边退出大堂。
一番紧锣密鼓地筹备之后,早就放出风声的盐政正式实施,淮扬一带无数盐商和晒盐之民翘首以待。
衙署内,人流散去,百官都出去忙碌,室内寂寂,杨霖坐回椅中,阖上双目将今日的事又细细回味了一番。
自古以来,盐都太贵了,其实广袤的海岸线,让汉王朝不缺少晒盐之地。
如今毕竟受限于时代,物资相对匮乏,烹饪食物所用到的调味料,排在首位的便是“盐”,所以食盐一直有着“百味之王”的美称。
做饭时其他的调味料都可以缺乏,唯独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盐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要求,而且是人体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物质。
人如果长期不吃盐,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眩晕乃至于更严重的情况,也就是说,长期不吃盐的人已经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在这个时代,人们可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唯独盐无法生产,只能购买。
到了汉武帝初年,朝廷推行了“盐铁官营”的政策,自此以后,只有官府才能够卖盐,盐业被官府一手垄断,此后封建王朝都沿用这一制度,并且不断细化,极端之时,一个国家的一半的税收,都是来自于食盐。
这种做法因为是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所以被长期巩固,现在自己就要打破这个规矩。
让百姓有充足的盐,就要放开这个限制,这样晒盐的技术也会日新月异地发展,而不是守旧不前。
百姓都能摄入足够的盐,也能够提高整个民族的体质,长远看来好处无穷大,远非那些税收财政能够比拟的。
不过此例一开,可以想象,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自古改革就要流血,就是因为旧制往往养肥了一大批的人,这些人世代豪富,祖辈收益,自然不肯放出这些到手的利益。
自己一定要挺住,也要好生琢磨,稍有不慎就会彻底崩盘,像是王莽那样,过犹不及,到时候就可能搞得天怒人怨,好心办坏事,他又怎敢不再三权衡,轴轴斟酌。
鼻端忽嗅到一阵淡淡请香,随即肩头一松,一双温暖的小手正在轻柔地为他按摩。
杨霖深深一嗅,已经知道来的是谁,笑着问道:“早上月儿不是说带你门去逛脂粉店,怎么没出去?”
黄玄芝嘿嘿一笑,道:“去逛街这个主意还是人家想的,让她们出去,人家再说肚子疼,这样才好和表哥单独相处哩。”
杨霖哑然失笑,将她拽到前面,坐在自己大腿上,笑骂道:“就你花样多,这里是大堂,岂是你随便来的地方,看见那些杀威棒没有,小心本官把你裙子撩起来,打你板子。”
黄玄芝乌溜溜的眼珠儿一转,纤细地胳膊伸着,双手搂住杨霖的脖子,笑嘻嘻地道:“这板子比人家屁股还大,表哥要罚,用手好不好。”
这小丫头人小鬼大,眼波盈盈,神态半羞半喜,说话十分大胆。
剪裁合体的衫裙,腰间一条洁白的腰带,勒得那小蛮腰儿细细的,更加显得娇小玲珑,稚嫩可爱。
杨霖被这痴缠的小丫头撩的有些意动,这时候一阵脚步声传来,杨霖赶紧将她往下一按,藏到了大堂的桌案下面。
陆谦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看见杨霖抱拳道:“少宰,江南巡抚兼任总督宇文虚中派人来报,说是知晓少宰要在淮扬实施新的盐政,故渡江前来,以便早日在江南铺展。”
杨霖闻言眼神一亮,突然他下面一阵清凉,神色有些古怪。
不过杨霖马上调整过来,轻咳一声道:“叔通乃本官的得意门生,让他来了之后,帮我参谋一番,也是极好的。”
陆谦往前走了几步,杨霖屁股不安地一动,双腿压在一个小小肩膀上,聚力往前一按。
他伸手到桌下,像是在挠大腿的痒一般,陆谦也没有在意。实则轻轻拽住一把青丝,慢慢缠在手中,掌控方向。
陆谦上前,轻声道:“少宰,宇文巡抚到扬州,我们还用去杭城么?若是省下江南一站,或可直接入海,乘船到福州。”
杨霖眯着眼,做深思状,点了点头道:“江南有叔通,我有什么不放心的,就直接去福州好了。大理的方七佛传来消息,交趾已经做好了准备,到了福州我们马上将交趾收入国土,此行便圆满了一半。”
陆谦也有些激动,收复交趾之后,就离最后一步越来越近了。
从龙之功,好像已经在向少宰麾下所有的心腹挥手,这些人甚至比杨霖还要激动。
其实杨霖如今已经是隐皇帝,大权在握乾纲独断,满朝文武悉听调遣,过得比皇帝还自在。
他又是如此年轻,并不急着称帝,真正急的是手下的一干心腹。
到了这个地步,杨霖一日不称帝,他们就一日难以安宁。
一旦杨霖出点什么事,就算是病死了,这些心腹也会被清算。
因为杨霖还没有合格的成熟的继承人,他们也不可能再推举出一个服众的来,掌握这偌大的势力了。
一旦新的势力集团把持了朝政,取代了杨霖,他的这些心腹大部分会死的很惨。
看着眼前陆谦傻傻站在那里,神思不属,不知道想些什么,杨霖没好气地问道:“你还有事么?”
陆谦回过神来,道:“少宰,已经到了正午,今天在哪用膳?还有您一直挠痒,是不是害了什么虫子,要不要属下看一看。我们跟着老盐王走南闯北,什么毒虫都略知一二。”
杨霖的脸色有些红,语气有些急促,道:“不需要,现在是什么时候?改革盐政,如此重大,我哪有心思吃饭。等过去一刻钟,你再来问吧,让我缓缓。”
第六百三十七章 怒斩节奏狗
扬州城外,一辆马车上,杨天宁跟着宇文虚中,并骑而行。
杨天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