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状元郎-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担叭讼蛏疲赝救ジ鞲淖诮萄妹鸥钦铝粲。缓细裾咧鸪龇鹈拧!
杨沂中指使几个手下,很快便提着抓着智乐等人,往山门外去。
刘新亭凑上前来,道:“少宰,接下来还有几个士绅,拒不交役钱很久了。”
“走,去收拾不遵纪守法土豪劣绅!”
第六百一十二章 洛水殇殇,葬于北邙
草长莺飞,花枝繁茂。
荥阳外,百官齐至,恭送越王杨霖继续西行。
杨霖弃了马车,骑在马上,朝后挥了挥手。
此次巡视天下第一站,成功地昭示了此行的决心,可以说是杀一儆百。
荥阳一片血光,死了许多想要抗拒新政,不交役钱的大户。
伴随着这果决的执法,是官府收缴的巨额役钱,同样让天下为之侧目。
通政司内,蔡京连连叫好,他是新政的奠基人,很多的政策是出自他的手笔。
当初自己执政的时候,为了赵佶、为了获得士大夫的支持,他做了很多的妥协。
即便如此,依旧是困难重重,政令出了开封府就很难推行开来。
这次荥阳的事,给了老蔡京很大的触动,不管是故去的老相王安石,还是后继者章惇,他们的手段都是好的,但是为了变法,他们也需要妥协太多。
瞻前顾后的变法,根本无法动摇这个社会的顽疾,那些盘踞在国家上吸血的既得利益者,会把变法击的粉碎。
马上通政司的人,就将荥阳的事,经过渲染放大,以邸报的形式传遍天下。
各地的官府都硬气了起来,有些和士绅勾结的,也都害怕被检举揭发,而惶惶不可终日。
一十三省的巡抚,受命到各府、各郡县设立巡查司,中书门下白时中已经下令,到年中时候,还没有彻底清查土地,收缴役钱的州府,为首的知州知府必被裁撤。
各省巡抚治下,有超过三个州府没有完成的,就撤掉巡抚、总督。
此时军政分离的好处尽显,各省总督和参将为了自己的官位,天天到衙门催促巡抚查案。
手下的兵马四处调动,来回拉练,震慑治下士绅。
而朝廷本来因为裁撤官员,而大幅削减官位,从而引起的太学取士缓慢,此时也有了一定的缓和。
新增设的衙署,已经由明堂内的宰相白时中定夺,命名为:典教司。
典教司隶属户部门下,主管天下民族、宗教和风俗。
从各地选派官吏,开府建衙,每一处寺庙道观以及其他庙宇外,都设有专门的吏目,收取信徒供奉的香火钱。
这些钱,由官府统一管理,抽取一部分分发给各寺庙、道观。
当然,和尚们也可以上报申请,寺内哪里坏了,由典教司衙门负责修葺,不用自己花钱。
若是做些法事,收取的钱财,除了抽税之外,是不用上缴的。
如此一来想要不事生产,在庙里念经,还要衣食无忧,显然是不可能的。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洛阳以东的北邙,是无数豪杰将相的埋骨之地,似乎所有的英杰,都希望死后葬于此地。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一眼望去,十分开阔,北邙山地势起伏平缓,高敞而空旷,中间高而四周低。
阳春三月,北邙山遍山野花竞相开放,如龙柏连翘、牡丹、杜鹃等。最显眼的,当然还是洛阳牡丹。
走了两天的脚程,在洛阳地面,杨霖已经看到很多次兵马擦肩而过的情形。
这一次在官道上,又遇到了大队的人马,杨霖终于忍不住,叫住了为首的一个将佐。
来到杨霖的马前,看着他身上的紫金官服,这个将领已经知道眼前的人的身份,不禁有些紧张。
“末将洛阳防御使郑桥,见过少宰。”
杨霖握着马缰,问道:“你们这来来回回,是在作甚?”
“回少宰,上面下令,兵马需三日过一县,驻扎一天。若有当地官府需要调遣,好及时配合。”
杨霖暗暗点头,看来这次杀一儆百的力度很大,效果已经出来了。
只要持续施压,让各地衙门如此重视,过上个三五年,就成了常态。
这样的变法才能长久,才会彻底根除害民的徭役法,让国家的根本制度为之一改。
杨霖问道:“你们是刚从洛阳出来么?”
“回少宰,我等奉命,从洛阳去往河阳,驻守三天。”
挥了挥手,杨霖示意他可以离开了,洛阳是河南府的中心,也是一个大城。
虽然如今落寞了,但是人家以前可是真的阔过,无数的豪门落户于此,所以洛阳也是改革的一块硬骨头。
宋江这厮给自己安排的路线,现在想来就是先难后易,若是按照自己原本的打算,去往河北、幽燕那些地方,都是新政改革推广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这些地方长期远离中枢,被视为边陲之地,不受重视,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士绅势力。
而且那里长年累月驻扎着几十万的兵马,没有几个人敢像江南那样硬抗朝廷政令。
如今走洛阳到秦陇,秦陇是个更复杂的地带,这里的将门世家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自己打压了府谷折家和麟州杨家,扶持了姚家,算是削弱了种家,四大将门的势力重新划分,对军队的掌控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但是在地方上,这些世家的根基依旧十分牢固,就怕他们为了家族利益,抗拒新政。
又走了半个时辰,已经下了北邙山,靠近了洛阳城。
陆谦笑着道:“少宰,你看前面,那就是洛水。”
大宋的东京是开封府,西京就是河南府,洛阳是除了汴梁之外,另一个繁华的所在。
高耸的城墙,虽然不如汴梁的雄伟,但是在中原也算是大城了。
暮春之际,无数的游人选择出来踏青野营,洛水旁人群熙熙攘攘。
当年武则天这妖妇想要做皇帝,到处搞神迹,于是洛水中就突然有人打捞出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四个大字。
洛水出现了“神迹”,武后一高兴,投桃报李之下,便下旨禁止在洛水里渔钓,这可苦了居住在洛河左右的渔家,他们要么放弃祖祖辈辈从事的捕鱼之业,要么就得迁离洛河,到他处捕鱼为生。
渔户大量迁走,或者改从其它行业,倒使得洛水两岸一片清幽,成为达官贵人们踏秋散心的一个好地方。
到了如今,这时候的洛水,已经不复当初的模样,虽然它还是浩渺无际的一条大泽,但是更多的是客商们的赚钱通道,漕船络绎,驶于河心,帆樯林立,遮天蔽日。
商船从洛水直下汴河,就是一条贯通东西的海商金钱之路,日夜不停的商船,不知道要创造多少的财富。
杨霖指着洛阳城道:“今天再城中歇息一天,先前已经知会河南府的官员了?”
“都通知到了。”
第六百一十三章 赤阳祖师,驾临洛阳
洛阳城外,旗幡招展,伞盖云集,身着号衣的鼓吹乐手与当军卒队伍分列两边,气势煊赫。
周边百姓和行脚客商不晓得要来什么大人物,畏惧不已纷纷绕道进城。
当先的红罗镶边罩伞下,几名盘领乌纱的绿袍官员聚在一处窃窃私语。
尤其是河南知府王守正,用宽袖擦拭着额头汗渍,冲着驿道尽头翘首以盼,颇有些望眼欲穿的意思。
远处出现七八精骑,身着赤红色锦袍,应该是先行缇骑。
杨少宰有一支万岁营,虽然一直不显山不露水,但是一直护卫在其左右,从未轻离。官员们一见这赤红色锦袍,便知道是少宰到了,纷纷抬脚迎了上来。
先行的缇骑散开,后面大队人马赶来,除了八百亲卫,其他人照例在城外扎营。
这一趟下来,顶得上他们这几年的训练,毕竟在外和在校场还是有不同。
打起仗来,行军是重要的一项,安营扎寨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亲卫们簇拥着杨霖,从中间骑马赶来,为首的河南府知府王守正。
他迎上来之后,远远地就对着杨霖作揖行礼,身后的官员也都是一副兴高采烈地模样。
杨少宰来了,官府的靠山就来了,往日里管不了的刺头,一个个排着队交钱。
府上的吏目,深夜里被敲门声乱醒,打开门一看全是大户人家派来交钱的下人。
差役们更是高兴,这些钱不是别的,正是他们的工资。
老百姓给官府打工,跑腿受累不说,还得背黑锅,出了事全是这群临时工的过错。最关键的是,一分钱不给,连饭都不管。
撇下家中的妻子老娘,跑来受这份罪,家里娃饿的呱呱叫,媳妇面黄肌瘦,米缸空空如也。
这就是大部分轮到值徭役的百姓,家中普遍现状,如今则大不一样。
这份工作自己想做都未见得能留下了,只有表现好的,才有机会。
如今这些差役,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官府中的职位,虽然不是官,但是小吏也比平头百姓强不是,关键役钱不低。
这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改变,念谁的好,还的是咱们杨少宰,所以大家都是一副喜庆盈盈地模样,前来迎接杨霖。
这份热情,让杨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在众人地簇拥下进了洛阳城。
路上杨霖问道:“哪个是知府?”
王守正笑呵呵地道:“回少宰,下官便是。”
“把公文拿来,有什么作奸犯科,与官府对抗的,知会城外禁军便是。”
王守正捻须笑道:“少宰放心,下官治下,没有一个人敢对抗国法!”
你得意什么?杨霖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那是你的功劳么,那不是人家郑州府杀出来的威风么。
不过杨霖倒是乐得清闲,来到洛阳为他准备的钦差行辕内,杨霖翻了翻公文,确实不错,没有什么难啃得骨头了。
这些账本,墨迹很多都是新的,纸质甚至有些发软,有的干脆就是昨夜补得。
不过既然交了,杨霖也就不再追究,反正问责制会一直持续下去,自然有各地的总督,为了军中的财政和自己的官位,使劲督促巡抚衙门秉公收取徭役钱。
河南府看来是没有必要继续严打了,此地靠近开封,又有郑州荥阳的前车之鉴,相信没有人敢顶风作案,和官府对着干了。
到了秦陇,又是一块硬骨头,那才是让人头疼的时候。
洛阳府的行辕,也是当地一个大户人间腾出的院子,一溜儿的青砖门楼,乌漆大门与四边粉墙似乎新修葺过,门上铜环在日光下闪闪发亮。
居中一个小院内,牡丹花开的正艳,在院内摆了一张小桌,杨霖此时坐在桌前,一边吃饭一边听王守正汇报河南府的情况。
青翠的香椿芽配着炒得金黄的鸡蛋,黑脆桑耳,新鲜嫩豆腐丁调和着香葱末、肉臊子配成的鲜汤,齐齐浇在刚出锅的面上,香气扑鼻。
王守正一边笑着汇报,一边在心底感叹,这名满天下的杨少宰可真好打发。。。
“少宰放心,典教司的人已经在路上了,不久之后,洛阳各寺庙道观,都将纳入其管辖之内。”
杨霖点了点头,吞了一口面,道:“在管制大教大派的同时,也别忘了一些小门小派。江南荆楚等地的邪教危害,你们也看到了,若是有苗头,要及时掐断,更要防患于未然,加强宣教。”
王守正弯着腰道:“少宰放心,下官都记住了。”
院子的小门处,陆谦探了探头,见他没有在商议正事,便大声道:“少宰,北邙山翠微峰上清宫的张道长求见。”
上清宫是洛阳第一大观,号称是道教第一观,号称道教之源。
唐玄宗时,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