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悍妇1949-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弟弟,贴补弟弟一家。
  剩下三个女儿可就未必敢了,她们不像姚青竹,姚青竹随军在外地,不必经常生活在姚母身边。她们离得近,根本也不敢得罪姚母,不然以姚母那个做派,大概就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闹到她们家里去,在她们邻居同事熟人面前哭诉女儿多么多么不孝。外人不知里人事,搞得亲生女儿名声都臭了。
  就算姚青竹回来探家,姚母却也不敢来找姚青竹闹,姚青竹回来以后就住在部队大院,姚母在田大花手上不是没吃过亏,惹不起,加上对“大干部”那种天然畏惧,她哪里敢跑到部队大院来闹。
  所以在姚母眼里,姚青竹这个嫁得最好的三女儿,就是最可恶最不孝的。明明她过得好,茂林已经是副团长了,她条件好,有身份有地位,却不帮娘家,不帮弟弟,简直不配做姚家的女儿。
  可剩下的三个女儿就只能叫苦不迭了。这年月,哪家日子都不好过,姚母以一种无理难缠的姿态,让三个女儿负责伺候病重的父亲,负责养活年迈的老母亲,还要负责贴补弟弟,养活弟弟一家,这么一来,搞得姚家三个女儿日子窘迫,自己家庭肯定也出矛盾。试问这样捉襟见肘的年月,哪个婆家能忍受媳妇无限制地帮着娘家?
  连带着三个姐妹也对姚青竹有了意见,凭什么我们这样狼狈,你却一个人过得好好的。


第106章 决裂
  这样的结果; 就是在姚父病逝后的葬礼上,姚母带着三个女儿一起对姚青竹发难,诸如“没人情”、“白眼狼”、“忘本”之类的的词语都来了; 甚至姚母竟然说; 当初就不该答应姚青竹嫁给茂林。
  “本来相亲的就是你二姐,你二姐性格长相哪一点不比你强?你当初; 还不知背地里使了什么招数呢,你要是没勾引他,姜家怎么会指名要你?当初要是你二姐嫁到姜家; 她一准知道帮助娘家; 可不会像你这样白眼狼。”
  她当姜家是面捏的?纸糊的?是冤大头软柿子?没有姚青竹茂林就会娶姚墨兰?
  那一刻姚青竹真的很想发笑。
  姚母这样的想法,不知道其他姐妹会不会有; 尤其姚墨兰,姚墨兰每每盯着她的目光都像刀子。
  姚墨兰结婚后因为强势精明却又小肚鸡肠; 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斤斤计较; 早就跟公婆小姑子交恶了; 日子久了,夫妻两个就老吵架,从吵架发展到打架; 姚墨兰抓花过男人的脸,男人也动手扇过她的脸; 谁也不让谁,日子闹得过不下去了。这年代离婚可没那么随便,因为孩子小; 两个人还勉强凑合着,怨气冲天,一家子鸡犬不宁。
  可再看姚青竹,夫妻恩爱,妯娌和睦,两个儿子懂事听话,她男人都已经是副团长了,大伯子更是高级别干部,这一家子门头高不说,在这个年代,生活更是难得的稳定顺畅。
  有的人不知为什么,总是对比她过得好的人充满嫉妒。看看姚青竹,再看看姚墨兰,姚墨兰眼睛里的刀子都要实体化射出来了。
  不过无所谓了,反正早在几年前,姚青竹跟姚墨兰就因为“生男生女”之类的话题闹翻了。当时姚墨兰刚生了女儿,姚青竹去看望,只因为夸了句小女娃真好,说她也想要个女儿,就被姚墨兰无端的一通攻击,说姚青竹故意笑话她没生出儿子来。
  反正别人要是觉得你错了,你怎么都是错的,呼吸都不对了。
  姚父的葬礼,茂林没能回来,作为军人,在某些状态下即便亲父母过世都未必能请假奔丧,何况岳父母呢,茂林只好打了电话来,好好安慰了姚青竹一番,说人有生来病死,岳父既然去世了,你就别那么伤心了,往后多照顾照顾岳母。
  可姚母,却在姚父的葬礼上指着姚青竹谩骂诬陷。
  姚青竹跟茂林说:“我父亲生病,我没少花钱,自从我回来后有一半医药费是我出的,包括他的身后事,这些年我对这个家没少尽责尽心。我妈骂我白眼狼,反正我就算再怎么做她也未必满意,随她去吧。我做我该做的。”
  她到底要怎么照顾娘家,姚母才会满意?她给姚父看病花钱,给姚父葬礼花钱,结果姚母却说她只顾死人,都不顾活人了,不顾亲妈和弟弟,逼着姚青竹给她拿一笔“养老钱。”
  在姚母甚至姚家那几个姐妹看来,姚父反正是病重要死的,远没有活人重要,即便人还在医院的时候,就不舍得给“死人”花钱了,姚母口口声声要先顾着活人。等到姚父去世,寿衣铺盖全都是姚青竹自己出钱给父亲置办的。想想父亲辛苦工作养活一家人,姚青竹很想问一句,到底谁是白眼狼?
  真是养老钱她可以出,别的姐妹和弟弟出多少她出多少,可是,如果这养老钱一转脸就变成了弟弟一家的日常花销,凭什么?
  姚青竹把父亲送下地,就默默跟娘家决裂了。
  她没吵也没闹,姚父丧礼过后,姚青竹就带着两个孩子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太伤心失望了。
  姚青竹觉得她的人生真是一个怪圈,本该最亲的亲妈和亲姐妹闹得断绝往来,本没有血缘的妯娌,她跟大嫂却远比亲姐妹更亲。
  算了,反正她也不经常在家,以后索性就别来往吧,大约除了姚母过世,别的事情姚青竹是不打算再往来了。
  即便她那三个姐妹,因为娘家的事情闹得夫妻交恶,闹得婆媳不和,闹得到了离婚的边缘了,姚母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只要她那三个姐妹能忍受,还振振有词骂她“自私”,那随便吧,随她们伟大无私去吧。
  姚青竹是庆幸的,她十七岁认识茂林,十八岁就嫁给了他,然后就一直跟在田大花和茂林身边。如果她也像大姐二姐和五妹那样,一直在娘家的范围内生活,她现在该是什么样子?
  ☆☆☆☆☆☆☆☆
  姚青竹带着明东明南,留在老家过了春节,田大花带着个小婴孩儿,姚青竹就几乎包揽了忙年的所有活儿,煮肉炖菜炸丸子,蒸馒头包饺子,空出手来还抢着抱三娃,说等走了就抱不到了。
  “看看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可别闲着,这是专门回来帮我当保姆干活来了。”田大花打趣她。
  “大嫂,我跟你在一块儿,我心里痛快,你说你为我们一个个辛苦受累的,我就想帮你干点活儿,干什么活心里都舒畅。”
  “瞧见没,你二婶就是个傻不愣登的。”田大花指着她对平安开玩笑。
  春节过后,茂林就打电话来问:“你们娘儿仨啥时候回来呀?”
  姚青竹说:“急什么,我们又不是你,探个亲还有固定时间,还得按时归队,我们在大嫂这儿玩得高兴着呢,俩猴孩子更不想走,再玩一阵子。”
  茂林一听就说:“你们倒是玩高兴了,我一个人在家里孤孤单单可怜了,知道不?你们都去了两个多月了,也该回来了吧。”
  姚青竹舍不得大嫂,可是更舍不得让男人可怜,就跟俩玩疯了的儿子商量,说咱们回去吧,再不回去,你爸该哀怨了。
  姚青竹正月底回去的。出了正月,外头的街道上便时常响起欢送的锣鼓声,街道上组织了一些精神抖擞的老大妈,敲锣打鼓把一群群知青送上了下乡插队的卡车。
  卡车开去火车站,上了火车,这些年轻人便去了另一个广袤天地。
  平安其实按照政策,也应该下乡插队,可是田大花总不放心,不是她惯孩子,平安这孩子也不是没在乡下生活过,实在是十五岁的平安在她眼里还是个半大的孩子。
  田大花不舍得,她不点头,平安一时就去不成。他们这样的家庭,一个个都去当兵了,政策上本来就该照顾一下,不管上山下乡怎么安排,田大花在丈夫和大儿子都在部队的情况下,要求把二儿子留在身边,也合情合理。
  可是这天田大花抱着老儿子正在散步的时候,平安从外头回来却主动跟她说,他也想下乡插队。
  “我刚才去送几个同学,他们去西北农村插队了。”平安说,“我也想去。”
  “为啥突然这么想?”田大花说,“我跟你爸商量,还是想过几年等你够了年龄,送你参军。”
  “那我就先去插队,等到了年龄再说。”平安低头说,“妈妈,我也舍不得家,舍不得你和爸爸,就连老三我整天嫌他臭嫌他哭闹,我也舍不得他呢。可是……我到年龄够了能参军,至少还得等三年,这三年里我干什么?”
  这也是田大花和姜茂松这阵子一直操心的事情,平安这孩子,已经在家里闲了这几个月,甚至原本他最喜欢的练毛笔字,练拳,这阵子都有些提不起精神了,今天他去送同学下乡插队,他爬上卡车跟着送到火车站,那几个同学上火车前不无羡慕地跟他说,你送我们到这儿就回去吧,你跟我们不一样。
  “妈妈你看,不上学,不工作,我就在家里呆着吃闲饭,我知道我们家里也不缺饭吃,可是我这么一直闲着怪别扭的。我那些同学几乎都去插队了,没有道理我非得跟他们不一样,我知道插队要吃苦,可既然同龄人都去经历了,我也应该去经历,没有道理逃避躲开。”
  孩子长大了,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让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闲在家无所事事,真怕他养的荒废了。
  田大花考虑了一下就说:“等晚上你爸回来,我跟他商量一下的吧。”
  姜茂松晚上回来,头一件事就忙着抱抱老儿子,这父子三人一个样,嘴里各种嫌弃老三,口嫌体正直,一进家门先得找。
  “小臭蛋呢,我看看,今天没讹人吧?”
  “没讹人。”田大花淡定地说,“上午哭闹发脾气,我给他丢在小车里,放在院子里晒了会儿太阳,晒着晒着他就睡了。”
  他来之前田大花在炉子上煮了粥,等他回来,他照看三娃,田大花就去简单弄个菜,蒜泥菠菜,清炒油菜,鲜嫩鲜嫩的小油菜副食品店可买不到,是她在大院花坛里自己种的。
  她做菜,姜茂松就抱着他口中的“小臭蛋”在旁边逗弄,几个月大的孩子,逗一逗就咧着嘴笑了,笑得高兴了两条小腿就使劲儿踢,我踢我踢我踢,姜茂松就把手抵着他两只小脚丫,跟他一踢一挡推着玩儿。
  “有个事情,平安想去插队。”田大花说。


第107章 父母心
  “他想去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潮流如此。”
  姜茂松跟石头和平安父子三个私下里都讨论过; 其实看法差不多; 不是狂热也不是想得太简单,下乡插队肯定要吃苦; 可就像平安自己说的,潮流如此,他作为同龄人,没必要去逃避。
  看着同龄人纷纷离开城市; 背起行囊奔赴遥远的农村,他却躺在家里游手好闲,不是几天,不是几个月,最少也要这样好几年; 这让平安总有一种别扭的感觉,似乎自己装了孬种似的。
  可是之前他们谁也没敢跟田大花这么说,田大花那个明显的态度就是; 不行。在他们家; 父子三个加起来; 也当不了田大花的家。
  “大花你别太担心他。你说他年纪小; 才十五岁; 我一个老战友的女儿,还没满十五,其实才十四岁,也是跟他一样初中刚毕业; 最近打算要下乡插队了。那小姑娘自己也很清楚,下乡就是吃苦的,谁也不愿意离开家,可是他们家四个孩子,大姐身体有病,弟弟妹妹更小还在读初中,按照政策,他们家总得有人去插队,当父母的也是没办法,原本该大女儿去,可是让病弱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