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悍妇1949-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冬天,尿布就很容易晾不干,碰上阴天,天气不好,就更加如此,要是接连碰上几个阴雨天,屋里就到处挂满了湿尿布,这些尿布都是用各种旧的棉布衣服做的,花花绿绿挂在那儿,好像万国旗。晾不干,就只好想法子,一块一块放在小炉子上烘。
  晚间,田大花躺在床上休息,姜茂松就坐在外间烤尿布,石头和平安围着炉子团团坐,不知谁开的头,父子三个商量起了名字的事儿。
  老三叫什么?
  “叫三狗子。”平安笑嘻嘻地说,“谁叫他不是妹妹,现成的好名字他叫不上,怪谁?”
  “平安你是有多傻?”石头问他,“他是三狗子,那你是什么了?”
  “呃……“石头抓抓脑袋,还真不行,想想说:“那就叫三胖?三毛?再不然,三多?”
  “那你怎么不叫二多?”石头好笑又无奈,“等他长大了,一听就知道你嫌弃他。”
  兄弟俩商量了半天,也没个结果,姜茂松烤好一叠尿布,起身去交给床上的田大花,问她:“你说呢,叫什么?”
  “你们这几天不都是三娃、三娃地叫吗?”田大花说,“我看叫三娃就挺好,反正是小名儿,叫着挺顺口的。”
  三娃,姜三娃,平安笑嘻嘻跑去拿笔写下来,说这三个字放在一起还挺好看的。
  “妈妈,顺便给他起个大名算了,你看明东明南,从小就这么叫,多方便。”
  于是一家人又一番商量讨论,最终田大花拍板决定,姜明行。
  这孩子从怀孕就是个爱动的,希望他跟两个哥哥一样,明达睿智,知行合一,明白了道理要敢于去行动。
  老大老二对姜三娃目前充满了嫌弃,看见换尿布,也要撇着嘴逗他:“呀,你看看你,随地大小便。”或者是:“可真臭!臭蛋子。”
  还比如趴在床边看他,忽然来了句:“看看你,可真丑。”
  看见他吃奶,说不定也来上一句:“怎么又吃了?小肥猪,就知道吃。”
  田大花对此表示笑哭。
  嘴里各种嫌弃,其实又忍不住疼爱得很,他们自己可以嫌弃可以取笑,反正襁褓里的小毛头也听不懂,可别人要是说一个不好,两个当哥的绝对不高兴。听见三娃哭闹了,不用一会儿,肯定就会有人跑进来问:“怎么又哭了?”
  大冬天带孩子,冷啊,不好带,也不敢出门。满月后,七婶又在这儿帮了几天,看着大人孩子都好,家里也有人照顾,就回村去了。临走时姜茂松给她塞钱,不要,说什么也不肯要,说姜茂松没拿她当自家人。
  话说到这样,姜茂松和田大花也就没再坚持,七婶那个人实诚,再坚持,她恐怕真要恼了。她不要,过后想法子贴补给她家就是了。
  送走七婶,三娃子就归田大花自己了。
  这孩子从小看着就皮,从生下来,就脚蹬手刨地精力充沛,动啊动,饿了尿了,就放开嗓门大哭,那劲头可比他两个哥哥小时候,比明东小时候,可厉害多了,一听就是个有脾气的。
  一边坐月子,田大花就一边调动资源,张罗着给石头相亲,二十六了,有合适的赶紧给他找个对象。
  可这孩子似乎对相亲很是不喜欢,滑鲇鱼似的各种推脱,然后推到最后,探亲假都结束了,他也没相成。
  “你说,石头不会有喜欢的姑娘了吧?”田大花问姜茂松。
  要不然,怎么二十六的大小伙子了也不热衷找对象,还说什么没过老奶奶三年孝期,又不是现在要结婚,可以先订婚,等出了三年再结婚的好吧?
  “我也不知道。”姜茂松说,“他都没跟你讲,他能跟我承认?”


第105章 矛盾
  从田大花自己来说; 她对三娃这个老儿子心里难免也有遗憾,可一来早就心里猜到了,二来她自己觉得; 子女无非是缘分; 天意如此,也就不强求了吧。
  最能理解她的大概就是姚青竹了。当姚青竹在电话里听说大嫂又生了个老儿子; 简直笑得不行,电话里只听到她一阵阵绷不住的笑声。
  “大嫂,你就认命吧; 他们老姜家; 看来这一辈是不指望有女儿了。”姚青竹憋不住地笑着说:“我反正是不想再来一个了。这两个儿子皮的,茂林早就说可不想再要了。”
  “我也没想要三胎啊; 哪里是我想的。”田大花打趣道,“青竹啊; 你可别说嘴; 有时候还真不是你想不想要的; 说不定你家也得再来个老三。”
  “大嫂,你可别吓我。我自己把他们两个带大,以前在家还有你帮一把; 随军以后我整天一个人带俩,可真够累的了。”
  其实这年代一家三五个孩子是常态; 可就算在这年代,田大花这三个儿子的年龄差距也太大了。
  她跟姚青竹打完电话,出去一看; 平安正抱着襁褓里的小弟弟,一脸嫌弃地给他换尿布。换完了把襁褓包好,指着小婴儿讲道理:“你呀你,无齿之徒,随地大小便,是不是该打屁股?”
  田大花摇头好笑,自己抱过老儿子,叫平安去看看书。
  “妈,我不想看书。”平安说,“我高中的课本都差不多学完了,可是你看,高中根本都不招生,我现在整天看书写字,有什么用呀。”
  这孩子从夏天初中毕业,光荣加入了老三届行列,到现在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大概心里也烦躁。
  田大花只好安慰他:“平安,人不管什么时候,看书学习都不会是坏事,吃不了亏。”
  “现在不想看书。我还是帮你抱弟弟吧。”平安摇头。
  晚上夫妻两个说话,田大花就跟姜茂松说,他们平安,看着年纪小整天嘻嘻哈哈的,可这孩子啥事心里都有数,这阵子他心情其实很迷茫。
  十五岁之前,平安受到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学习,好好习武练拳,初中他其实才读了一年多,就遇上了这个时代,他想考高中,想读大学,结果连高中也不招生了。似乎,他现在也只能在家闲着,迷惘,不知能怎么办。
  大概在父母眼里,十五岁的平安还是个孩子,可在他自己心里,自己已经长大了,面临着人生的第一道十字路口。
  石头临到回部队前,兄弟两个认真谈过一回话,石头说,平安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你本身就比别人拥有了更多,你衣食无忧,你还可以自己选择,还有爸妈给你遮风挡雨,许多跟你同龄的人,根本就没有自己思考和选择的机会。
  石头跟他说:“平安你已经十五了,你有自己的想法,你自己想好了就跟爸妈去说,我们家的父母,已经是非常开明了。”
  石头只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假期一结束,他就背上背包返回部队,姜茂松去送他,路上就把他好一通数落。
  姜茂松说:“你小子二十六了,终身大事是你的个人问题,所以我跟你妈都尊重你,我们自己觉得我们也算是开明的父母了,可你这个年龄,父母没法不管你,你自己做的什么打算,总该跟你妈交流一下,好歹让她心里有个底,你这个样子,给你介绍对象你就一个劲儿推脱,除了推脱你也没个动静没个章程,不是更让你妈操心吗?”
  石头被姜茂松说得低头不语,半天说道:“爸,我知道了,我让妈妈操心了,我一定认真考虑这个事情。”
  回到部队以后,石头给田大花写信时还真主动说起“个人问题”,说妈你别操心,我主要是没遇上投缘的,这不是太奶奶的孝期还有两年吗,我争取两年内给您找到个喜欢的儿媳妇回去。
  石头前脚走,后脚姚青竹带着明东明南回来探亲了,茂林却没能陪他们回来,说部队里忙走不开。
  茂林这时候已经是副团级,他又属于边防部队,作为家人,也完全能理解。
  明东明南一回来,平安似乎就一下子来了精神,跟两个堂弟每天混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暂时把前途啊去向啊这些迷茫无力的问题先放到一边了。
  三个大的一波,剩下刘晋和三娃两个小的,每天倒是好伙伴。姚青竹回来探亲以后,和福妞姑嫂三个,惯常每天在一起带孩子聊天。
  姚青竹对这个顶小的三侄子却格外喜欢,大冬天,三娃裹成了个棉花包,姚青竹自从回来,就喜欢抱着这个棉花包在屋里走来走去地哄。
  小东西脾气厉害,动不动哭闹,起初田大花和姜茂松抱着哄。哄啊哄,姜茂松就没了耐心,你说这个老儿子怎么这么讨人嫌,平安小时候可很少这么哭闹,于是姜茂松把老儿子往床上一放:“给他哭,哭累了他就睡觉了。”
  没几分钟,姚青竹就跑进来了,一看这父子俩大眼瞪小眼在那儿斗法呢,床上的小东西憋足了力气哭,哭得小脸通红,姚青竹赶紧抱起来,屋里外头晃啊晃地哄,还哭,好吧,她干脆把襁褓抱在肩膀上,小心地竖起来,拍着哼唱着哄。
  “青竹你别抱他,给他哭一会儿好了,治治他这个小脾气,医生说哭一会儿锻炼身体。”田大花这个亲妈淡定以对。
  姚青竹这趟回家乡,不光是探亲过年,彼时她父亲已经病得很重了。
  姚父是中学老师,这几年的背景下,他其实已经退休了,可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学生折腾过。
  姚父一生为人也找不到什么历史污点,安贫乐教谨小慎微,也就是学生批一批折腾一番,没什么大的罪名。后来姜茂松和茂林知道后,看在姚青竹份上也多方帮他想法子,把这老爷子送进医院养病,加以保护,总算是躲过了一阵子。
  然而终究是年纪大了,再一折腾,结果就真的病倒了。
  姚母自己也年纪大了,教书匠的姚父一辈子靠着不多的工资收入养活五个子女,也没有多少积蓄。现在两个老人需要养老了,姚母自己却偏心的不像话了。
  姚母说,家里的房子家产全都是儿子姚子俊的,女儿都已经出嫁了,当然没资格来争。对此四个女儿倒也没说什么,反正在这个年代,家产给儿子被视为理所当然,作为姚家女儿也没有争家产的想法。
  可姚母却要求四个女儿出钱给姚父治病,大约担心姚父不行了,还要求女儿每家出一些钱,留着给她自己养老。
  至于儿子,不光不要求出钱,她还想趁机从女儿那儿弄点钱来贴补一下,理由是她只有一个儿子,不能让儿子负担太重了。
  晚年的姚母越发不讲理,在她看来,老头子都快死了,病了还要花钱,以后帮不上儿子了,而她有四个女儿,不能白养了,四个女儿,怎么就不能贴补一下她儿子?
  而姚子俊作为一个普通的二级工人,工人有八个级别,级别越小工资越少,他在工人群体里大概也就是收入最低的。要养家要糊口,要想过舒服日子,姚子俊也就对姚母的做法默默接受了。
  姚青竹对此满心无奈,可又不能眼睁睁看着病床上行将就木的老父亲不管,她回来以后,几乎每天都会去医院,一去就呆上半天,陪陪老父亲,给他弄点儿吃的喝的。
  姚青竹脾性温和,却以她温和的方式,倔强地抗拒着姚母那种偏心不讲理,她可以给姚父花钱,给他买吃的喝的,给他买药,买身体面的衣服,钱从她自己手里花出去,也只往姚父身上花。姚母说什么,也别想从她手里要到一分钱。
  因为姚青竹太清楚了,钱进了姚母手里,根本不会花在她父亲身上,姚母自己也舍不得用的,一转手就交给了她弟弟,贴补弟弟一家。
  剩下三个女儿可就未必敢了,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