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一九八二-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停产,净胡说,就是一时的减产。”金明天还在嘴硬。
  常红心撇撇嘴,却没有跟金明天争论。
  舒雅惊讶道:“怎么会这样,之前不是好好的吗?”
  金明天也想不通,“是啊,以前好好的,一车车来拉货的,都说销路特别好,有多少要多少。可是从去年开始,一下子就不行了。”
  生产的货堆在仓库里,却没人来提货。到了今年,来提货的车更少了。按现在的量,仓库里的货够提个三五年的,还有什么生产的必要。
  生产是需要物料的,需要物料就是需要投入,可是缝纫机卖不掉,没有钱拿什么投入。
  勉强维持到今年下半年,从慢慢的减产,到后来直接停产。
  “之前还能正常拿工资,只是少了奖金和福利。停产之后,只能拿百分之五十的工资,这叫人怎么活啊。”常红心快人快语。
  舒雅一直在旁边叹气,不敢相信加感慨,缝纫机厂不仅是舅舅的工作单位,也是他们的父母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从她记事以来,记得的都是缝纫机厂的辉煌,甚至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样的辉煌能持续一辈子。
  哪怕她听说现在外头有些工厂停产,她也从未将这件事和缝纫机厂联系到一起过。这会儿乍然听到,实在无法接受。
  全程只有舒雨没说话,因为这本来就是历史的必然。之前金明天自己都说过,现在的家庭已经没多少人会自己做衣服了,都是直接购买成品。
  而这种风潮会越演越烈,连改个裤腿收个边,都是直接拿到外头花钱让裁缝做。再过些年,不合适的衣服宁愿闲置起来不穿,也懒得拿去改。
  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家用缝纫机退出家庭,几乎成为必然的事情。
  “小雨啊。”常红心看向舒雨,神色扭捏,大家都不知道她想说什么。金明天还以为她想借钱,气得一口气差点没提起来,一挺腰就要站起来制止。
  就听她继续说道:“幸好你教会我,学出一门手艺,不是这门手艺还能赚到一点钱,怕是连阳阳的学费都交不起。”
  这话夸张了,但也不夸张,因为宿舍区里一个人养全家的家庭,这两个月不知道出了多少事。不管口角还是动手,归根到底都是没钱闹的。孩子要上学,全家人要吃穿,老人要看病,哪一头也抹不掉。
  从这两个月的危机里,常红心深刻的感受到,如果不是自己有门手艺,一直在赚钱,厂子一倒,全家都得跟着倒。
  现在嘛,至少东方不亮西方亮。
  金明天听她是说这个,刚直起来的腰板,又靠回了椅背。
  “我早说过,自家人还能害你。谁都不能信,信小雨的一定没错。”金明天得得瑟瑟的说道。
  常红心等舒雨回来已经等了很久了,有些想问的话,一刻都不想等下去。
  “那你说,我自己开家店怎么样?”
  “胡闹。”说胡闹的是金明天,“厂子里的领导都在想办法,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得相信国家,相信厂子。”
  常红心拿话堵他,“我问小雨,又没问你。不是你自己说的,听小雨的准没错。”
  女人通常都是比较务实的,他们能够更加敏锐的察觉到危机。就好像在大部分家庭里,强烈建议买房子的通常是女人,而男人更多的会相信房价一定会跌。
  不等舒雨说话,常红心又自己解释道:“我之前一直替人做衣裳,不过我没门店,好多人不知道,不认识的人也不愿意找我。”
  总之有各种不便,常红心早就存了这个心思,但开店需要成本,所以厂子里没有变故的时候,她也就是想想而已。现在厂子里有了变故,总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吧。
  所以开店的愿望越发强烈,但她也知道金明天不会答应,就想问问舒雨怎么看。如果舒雨也反对,她就放弃,如果舒雨赞成,她无论如何也要争取一下。
  “这是好事。”舒雨一下就替常红心定了性。
  原以为这种事,她得替他们提出来,甚至还得苦口婆心做工作,没想到常红心会自己提,这倒是给她省事了。
  金明天忍不住道:“这不是胡闹吗?还没到活不下去的时候吧,以前我没进厂的时候,不是照样过的很好。大不了回去种地,也饿不着你。”
  常红心终于忍不住了,“你知不知道现在物价涨成什么样,一个月一个样,听说还要涨,国家说这叫价格闯关。你那点工资连饭都要吃不起了,你还安稳坐着呢。你想回去种地你自己去,阳阳以后要当城里人,绝对不会回去种地。”
  农村人才知道种地有多苦,能够走出去的,就是当最苦最累的泥瓦匠,建筑工,都不愿意回去种地。
  常红心想的是,让她干什么都可以,但一定要留在城里,让阳阳在城市里长大,做一个真正的城里人。
  金明天觉得种地是退路,常红心眼里根本没有这条退路。
  可是在金明天的老观念里,始终觉得正经人,就不该出去做生意,“这不就是投机倒靶吗?”
  “舅舅,这我可得说您了,裁缝是投机倒靶吗?明明是靠手艺吃饭吧。就跟您靠劳动吃饭是一个道理,不过您在国营厂工作,国家发您工资。裁缝给自己干活,给自己发工资。”
  有些人虽然别扭吧,只要听得进道理,还是可以沟通的。
  金明天就被这句靠手艺吃饭给打动了,听起来,好像是跟投机倒靶不一样,“那你觉得真行?”
  “真行。”
  “行。”


第113章 杀熟
  金明天答应下来,常红心笑的合不拢嘴。 嚷嚷着; 过完年就去找门面。
  舒雨朝舒雅使了一个眼色; 舒雅才后知后觉的想起; 自己还有一套带门面的房子呢。想到这里先愣了一下; 难道妹妹当年就有先见之明; 所以才会买一套带门面的房子吗?
  “舅妈找什么店面,我一会儿跟那家租客说一声,过完年就把房子收回来,您直接拿去用就好。”
  省得她在外头被人骗了; 舅舅家底薄; 可吃不得泄药。
  “真的,这感情好; 要不怎么说是一家人呢,关键时候还得看自家人的啊。”常红心没口子的感谢舒雅,又表示该交的房租一分不会少。
  舒雅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在作秀,但很大方的免了她的房租,“就当是帮我看房子了。”
  舅舅的收入眼看没有着落; 这个时候舅妈肯站出来承担赚钱的责任; 舒雅也不想再计较她以前做的事。更何况,他们出了店面,日后舅妈赚了钱,只要能少唠叨几句舅舅,房租就免得千值万值。
  这么大的事,几个女人七嘴八舌定下来; 还连门面都准备好了。金明天能说什么呢,失落有之,伤心有之,不甘更有之。
  “你们这是笃定我翻不了身,要靠老婆养了呗。”心里哽着这句话,死活没说出来。
  回下溪村过年之前,舒雨有很多人要见,程燕,王露,都是早就说好了,等她回来得聚一聚。
  程燕回吴县实习,同事上级都是看着她长大的叔叔阿姨,都拿她当自家孩子看,日子不过要的太惬意。别的同学钻天打洞想留在省城,她半点这方面的想法都没有。
  王露在北方一所学校读专科,这次回来,一个劲跟他们描述那边有多冷,总算见识到了什么叫鹅毛大雪。
  “咱们这学历可真有意思,中专,专科和本科,跟上台阶似的。我个头最矮,没想到学历也最低。”程燕拿自己打趣。
  “你怎么不说你最早上班拿工资,不用像我们一样,还得苦哈哈等好几年。到时候是个什么章程,谁知道啊。”专科的分配不如本科,王露有时候想想觉得后悔,自己该不该复读一年,直接考个本科比较好。可是复读的话,身边没有舒雨,万一连专科都考不上怎么办?
  “对了,盖萍回县里开店了,你们知道吗?”程燕也是认识盖萍的,还去她店里逛过。
  “衣服倒是挺时髦的,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反正不太适合我。”程燕说完,大家都来了兴致,提议一起去逛逛。
  舒雨也很感兴趣,“她怎么会回吴县开店,我还以为会在省城开店呢。”
  “你不知道现在的物价涨的有多凶,特别是店铺的租金,现在还开始流行什么转让费。反正盖萍在省城是开不起的,最后算了算,回家最省钱。”程燕待在吴县,象这样的消息,知道的最为清楚。
  等逛去盖萍的店里,舒雨才知道程燕说的什么意思,盖萍拿货拿的很花哨。就是摆在店里吧,一看就很时髦,进来逛的人很多。
  客人逛的时候都说这件好看,那件也好看。但试的多,买的少。
  盖萍看到他们也很高兴,也没拿他们当外人,在同学面前抱怨,“我真不该回吴县,这里的人都是穷鬼,根本买不起,也不知道什么叫时髦,都喜欢些老土的东西。”
  舒雨拎着一件棉服道:“正好我回来没带多少衣服,来一件。”
  盖萍说给她一个成本价,然后收了六十块。
  既然来看,就是准备照顾她的生意,舒雨买了另外两个人终于不用再挑选。
  三个人出门,王露率先道:“我倒是真心想买,结果一件都挑不出来。大过年的,卖白色棉服,她到底怎么想的。”
  “没听她说吗?红色俗气,白的才好看。”程燕学着她的语气。
  “小雨,你觉得她这家店能开的长吗?”程燕直接扭头问舒雨。
  “算了吧,大过年的,别咒人家了。”不想说就代表了她的想法,这家店八成要黄。
  所有的衣服,都带着一种浮夸的华丽,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中看不中用。他们这里还是属于冬天比较冷的地方,冬天的衣服,大衣得有质感和挡风,棉服得厚实和暖和。
  毛衣得是高领,不光为了保暖,还得挡住里头的秋衣。
  那么大个鸡心领的毛衣,里头光着?按当地的温度没法穿。
  里头穿着,那露出半截秋衣算什么?
  现在又不是后世,出入坐车,到处都是空调暖气。你穿夏天的裙子,外头裹件大衣都成。
  这个时候的人,讲究的是实用。哪怕她觉得冬天露脖子穿鸡心领毛衣可以打一百的时尚分,但真叫她花钱,她最后还是会选高领保暖样子简单易搭的厚实毛衣,哪怕时尚分只有六十。
  更别提那些短的恨不得露腰,贴的恨不得掐腰的时尚。衣服是需要搭配的,人家单买一件,和以前的衣服一件都搭不上,那人家就不会买。
  盖萍太相信自己的审美眼光,完全用自己的审美来挑货。殊不知,服装行业里头,越这样死的越快。
  不是她的审美不好,也不是她穿的不够时尚不够美。是她不知道,开服装店需要照顾的是中间那一部分,代表最多人口的审美。普通人的普通审美才是你服务的对象。
  否则就是将自己的店做成小众,你去京城当小众,人口基数放在那儿,说不定还能成为特色。在小县城做小众,什么下场还用说吗?
  但盖萍不仅意识不到这个问题,还不停的抱怨是顾客不懂欣赏。如果做生意的人,是这么看问题的,那么不管做什么生意,关门歇业都只是时间问题。
  舒雨挑出来的棉服,已经是她店里少有的兼具时尚和保暖的款式,偏偏又是极不耐脏的白色。
  回去之后,舒雨裁了几条红布,一边三条,从肩膀一直缝到袖子。她倒是不在意一身素白,只是觉得有点单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