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8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生是泉州人,知晓沿海那些年的倭乱,那西夷葡夷屠城灭国霸占商路,时常侵入沿海,夺货烧屋、掠卖女子无恶不作。”
  “夷商开军船炮舰,船员负盔甲持火器,寻常商贾不得其争利;而海上有力之人,亦是倭寇俱在陆地叫官府杀了,这份航船一趟,十倍百倍的利润,便叫其占去。”
  “大帅是沿海旗官出身,靠着平倭任了指挥使,深知海运之利,更知朝廷才是百姓出海经商的靠山。”
  “设立海外军府,是为竞争,也为谋利,其实让大帅自己说,他会说就是为了个饼子。”
  “噢?”
  李贽前面听着缓缓点头,这些关于陈沐的事,他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但总的来说其实到东洋来,就是冲着陈沐来的。
  不过他确实不知道关于饼子的故事,问道:“陈帅出海,是为了饼子?”
  金饼子?
  面对李贽的满面不解,马车里的赵士桢闭上眼睛陷入追忆,不知不觉,那已经是很遥远的故事了。
  “那时先帝在位,赵某还是太学生,说是游学京中,其实也不过是为谋个出路,靠给人题字、编写报纸赚些银钱,生计艰难,年轻,什么都有,就是没钱。”
  赵士桢这话,让李贽深以为然,他也惨得很,而且不像赵士桢,他是整个前半生都惨得很。
  李贽出身家里穷,父亲是教书先生,二十六岁那年整个家族凑了些钱,才让他有了考举人的盘缠,考上举人却再没钱进京赶考,家里也急需他的收入养家糊口,只能去参加工作。
  他这个官,是靠亲族资助,才有财力考上的。
  受了别人的好处,自然要履行义务,否则就是忘本……要以微末之职的俸禄与手上那点微小权力,担负起整个家族的生活与光耀。
  干了几年教谕、升任国子监博士,没几年赶上父亲过世回乡丁忧,回家没来得及守孝,就赶上了倭寇围城,率领宗族投入守卫泉州的战斗。
  守孝三年再去北京,没过多久祖父又去世,他的俸禄微薄,奔丧又断了收入来源,只好把家搬到曾经当老师的河南,给妻子买了几亩田,让她带着女儿过日子,自己请假回原籍泉州奔丧。
  他离开辉县那三年,正赶上辉县旱灾,几亩地只能收上来几斛粮食,两个女儿因为病饿相继死去。
  如果不是李贽的朋友邓石阳接济二两银子,并跟好友们写信募到点钱,李贽的妻子都熬不过去。
  这样穷困的岁月一直到他当了姚安知府,有了各种常例与灰色收入,这才终于让生活的环境好了一点。
  可也仅仅是一点,当年家族倾囊相助,为的就是今日,族人纷沓而来,讨钱讨物,令他纠葛两难,最终只能闹个不欢而散。
  为躲避亲朋,他寄身蒸汽局主事周思敬家,又被周思敬推荐到东洋军府——其实为的就是给他谋个能安心做学问的地方。
  还有比陈沐所在的东洋亚州,更适合做学问的地方么?
  这片土地对人们毫无约束,任何人来了都能有所得,正好李贽还有个学生袁自章在东洋军府当参将,老头就自己过来了。
  船是周思敬给找的,一应钱财都留给自己家人,李贽就带了两箱子书,只身登船漂洋渡海。
  但李贽的经历痛彻骨髓,让他无法像赵士桢提起过去露出忆苦思甜的满足神情,那太痛了,痛到他想不起丝毫快乐。
  更无法轻松地把这些事说出来,这些东西永远都会是他心里的疙瘩。
  “陈帅在先帝大阅露脸,受封镇朔将军,是先帝眼前的红人,报纸上也多有他的事,我便是写了编排陈帅的文章,反教他瞧上入了眼,招入幕府。”
  “陈帅说他力主开海,是因为先帝太过克己,内廷贪渎的事他没能力管,只想在朝廷大局上在海外多赚些收入,让先帝吃个饼子、吃个驴肠。”
  赵士桢说着在马车里一拍手:“现在好了,四洋军府,全天下都调动起来,没人能置身事外,就连老先生您不也来了这东洋?”
  李贽听了连忙摆手,老爷子脸上甚至露出害怕的情绪,颇有难以启齿的意思道:“书记有所不知,老夫尤其不受约束,难免与上官结怨。”
  “当教谕得罪了知县与提学;在太学,五个祭酒、司业得罪了五个;在礼部,又得罪了高尚书、殷尚书、王侍郎、万侍郎。”
  “到了姚安,又与云南王巡抚做对,因而有不情之请。”
  李贽的脸上万分难过,后面的话似乎因太难以启齿而无法说出口。
  却不料赵士桢全然没当回事,摆手道:“没事,老先生不要多虑,等去了幕宾别馆您自然就知道东洋军府是什么环境,幕府恐怕唯一能跟您吵架的就我了。”


第293章 幕宾
  赵士桢嘴上说的是没事,可心里还是挺怵这老头的战斗力。
  一个人在一个单位,跟上司、同僚相处不来是很正常的事。
  即使跟所有同僚都相处不来也很正常,但一个人在所有单位都和上司、同僚相处不来就有问题了。
  尤其是,李贽说他在礼部时,得罪了高尚书、殷尚书、王侍郎、万侍郎。
  这四个人是谁,赵士桢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整个礼部的大领导就这正职副职四个人,李贽居然能全得罪个遍。
  “卓吾先生,幕宾别馆到了。”
  幕宾别馆,是东洋军府在墨西哥大改造时顺道修盖的第二批建筑群,在城东郊的一片小湖旁依山而建。
  赵士桢边走边介绍:“这原本是亚州土民之国阿兹特克的国都,过去这是一片泽国,就连那边的县城都在湖中心。”
  “西夷占领此地后,不能像土民那样游刃有余地造湖田,以至多次爆发洪水淹城,只好将湖水排干,如今只剩下东北、东南还剩下几处小湖。”
  赵士桢说着,狡黠笑道:“都是西夷记载,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在下怀疑以西夷之低能,如何能将湖排干。”
  “他们还记载阿国最后的国王死于内乱,可当地百姓都说国王是被西夷杀死的——他们的记载,学生只信一半。”
  李贽感觉非常明显,赵士桢说这话时就是浓重的鄙视。
  甚至让李贽怀疑,赵士桢所说之低能很可能跟西班牙人治理湖泊的能力没半分关系,只是因为他们打了多次败仗而已。
  因为打了败仗,所以国力不行;因为国力不行,所以哪儿都不行,就连治个水都不行。
  其实李贽到东洋前也去过南洋,还在那见过西班牙人,老老实实的当个小地主,跟当地人通婚,没事出门理个发,普普通通。
  既没有过去传说的那么凶神恶煞,也不至于赵士桢这样轻蔑。
  但他难得抑制住了自己的辩论欲望,因为不远处的幕宾别馆已映入眼前。
  山门牌坊修得尤其宏伟雄壮,石柱下雕刻武士执剑,压着两只长翅膀的小人儿,牌坊上书幕宾山三字,是赵士桢骨肉腾飞的笔迹。
  虽是依山而建,道路却并不陡峭,唯一美中不足是道路两侧郁郁葱葱的棕榈林每隔数十步便有两只充满异域风格的石人雕塑,让李贽觉得不太舒服。
  这种风格不像进入哪个街坊,倒像是走上了神道。
  所谓神道,是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整个幕宾山在李贽眼中越看越像一座大坟茔。
  而且还是规格很高的陵墓。
  赵士桢牵马边走边道:“这些石人是土民雕刻,由我移民工匠雕琢,手上提灯内里中空,每月逢七自背部添油,因其虹吸,昼夜长明可燃一月。”
  “不过白日点灯太过浪费,故夜明日熄。”
  似乎察觉到李贽有点不舒服,赵士桢笑道:“先生勿忧,这幕宾山确实是以陵墓修建,不过非是葬人,大帅说这葬的是欧罗夷之国运。”
  稍顿,赵士桢面色肃然,道:“我辈亲手斩断之国运。”
  “东洋守土,守的不单单是朝廷富贵,亦为不教西国群丑窃据东州。”
  赵士桢的言语中的地理不易让人明白,但同为大明人的李贽听得懂。
  这个世界上地图只有一种划分方式,那便是河南居于天下舆图之正中。
  世界的最东端是东洋军府下辖大西港,世界的最西端也是东洋军府下辖之大西港。
  那是世界最边鄙之地,它即是起点、也是终点。
  因此,亚州是东州,隔辽阔大海另一边的欧罗巴则是西国。
  而且还有一根很有意思的零度经线。
  经过北京、凤阳府、潮州府、婆罗洲断手河、新明岛杨来湾的零度经线。
  北京小小的、不受重视的钦天监议一议。
  大明皇帝朱翊钧觉得行、北洋大臣叶梦熊觉得行。
  所以大明顺义王乞庆哈、朝鲜王李昖、日本王足利义昭觉得行。
  然后南洋大臣陈璘觉得行。
  所以吕宋王朱莱曼,苏禄东王、西王、峒王,琉球王尚永、婆罗洲总兵官与爪哇四十七国主、亚齐王、占城王、暹罗王等觉得行。
  西洋大臣殷正茂觉得行。
  所以狮子国王没意见,奥斯曼伊斯坦布尔王宫里的努尔巴努和穆拉德速檀看了看宫内的戚继美也点了头。
  萨菲波斯骂骂咧咧地看了看隔壁跑来的蒙兀儿难民,又用笑脸迎着来家门口收商船税的林阿凤,毫不犹豫地对殷正茂的建议表示赞同。
  蒙兀儿的阿克巴听着印度一千四百六十庙僧众、十八万僧兵跟随天时方丈齐呼阿弥陀佛,眼看疆域线朝着自己大步而来,低着头保留了自己的意见。
  东洋大臣陈沐觉得行。
  “只有艾兰的晓恩王爷与西方顺义王费老二同意,先生可别误会,皇帝没册封过费老二,只是咱东洋好这么叫。”
  李贽都乐了,前边哪个军府都有一大堆拥趸,只有到了东洋军府这,就俩人。
  “因为咱这儿都是本土啊,设县官治理的,百姓拥戴皇帝,这是四洋军府为陛下收复最广阔的土地。”
  赵士桢提到这个极为自信:“就算说起戚帅新打下的土地,也不如东洋亚洲大,咱这还没那么冷。”
  李贽问道:“那欧罗夷呢?”
  “欧罗夷?费老二说他们不配。”赵士桢回答得轻描淡写:“以前不配跟西班牙聊罗马祭司子午线,现在也不配跟大明聊经纬线的事。”
  “普遍来讲,按照明西两国共识,欧罗巴分东欧与西欧,最北端是丹挪等岛夷小国,最南端是比邻牛腮山,也叫牛塞山。”
  “伊比利亚半岛,按陈帅跟费老二的意思,应该是另一个叫菲利普州的地方,跟北边的穷鬼不一样——先生,这是幕宾别馆一号,徐先生的酬画堂,那边二号是赵某的酬字堂,三号就是您的了。”
  “幕宾别馆所有号堂内里都一样,二百三十亩大院,三十九间悬山顶大房,有从国内移的竹林、果园,想的话也可以修个池塘。”
  “陈帅每月给徐先生配酒三十坛,南方的清酒浊酒、北方的白酒,海里的朗姆西边的葡萄,样样都有,您要是有需要也管够。”
  “徐先生就修了个池塘,我嫌蚊子多就没修,先带您去看房,一会去他那吃鱼,正好瞧瞧大帅给他谈的亲事怎么样了,说起来……徐先生烧菜可是一绝啊。”


第294章 新三角贸易
  李贽、徐渭与赵士桢在幕宾别馆吃上清蒸鱼的同时,十四里外的东洋军府内,陈沐在看地图。
  覆盖整整三面墙的地图。
  西墙的地图,最南端是露出尖尖的牧野、大西港与里约卫,大面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