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7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往下是村,不过村是帐为单位,一帐就是一户,由长老管理。
  其国内武力充盈,每帐必须备有马刀、弓箭、骨朵、长矛与斧头五种兵器,参加集会要全副武装,换句话说是一户一兵甚至一户多兵。
  不好惹。
  但他们强大并不是让戚继光诧异的根本原因,戚大帅诧异的主要原因:“他们凭什么?”
  二话不说,上来就动手。
  戚继光单纯觉得这很奇怪。
  他是谁?
  他是登州戚继光,嘉靖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参将,自练兵束伍大成,转战浙江、福建、广东、蓟辽、塞北、漠北、西北,未尝一败。
  从来只有他收拾别人的份儿,什么时候轮得到别人打他了?
  但戚继光不是陈沐,没那么小心眼也没那么大的报复心理,他年岁已经很长了,知道年轻人容易犯错误,年轻人犯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
  戚继光没别的意思,他很清楚作为征西军的中枢,他还没收集到足够的情报、斥候们也还没有回来、吐蕃的火药还没送到,他们的兵器零件、火药储备只能支撑两场大战。
  作为大将,不能在准备不充分时让士兵仓促出战。
  所以他派人告诉朱钰,出了晶河西岸的部队撤回来。
  让他在当地找个头人过去让白帐汗国的继承者再好好想想,千万别后悔。
  只要想明白了,发公文道歉、遣使进贡、为天军筹备粮草、为战死士兵准备厚葬棺材,戚继光远道而来,没必要一见面就用刀枪说话,可以原谅他们一次。
  与此同时,今年已有五十五岁的戚爷爷两手在舆图上一划拉,兵分四路,车臣汗为先锋、炒花为援军、董长昂押辎重、董一元携炮队,改编后的四十个千户部用了半天时间传递消息、半天时间收兵整备,随后向天山路齐齐前进,移师还叫净海的赛里木湖。
  他把选择权留给对方,因为他的士兵早就准备好投入一场新的战争,就连他这个主将也在适应新加入部队的大量不需要军饷只要赏赐的士兵。
  对他们来说,休养生息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们想要的一切敌人那都有。
  而对于大明,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也未必是坏事。
  他们这支军队快要离开大中华影响力的圈子了,西边的风物习俗,中原不知道;中原的英雄豪杰,西边也没听说过。
  需要互相见识见识。
  退一万步说,三十万带甲控弦又怎样嘛。
  南倭北虏土蛮大汗哪个弱了,还不都在地上好好躺着?


第188章 来临
  戚继光希望哈萨克汗国向天子上表称臣、遣使进贡的愿望落空。
  倒不是他激怒了塔武凯勒汗,因为送信的使者压根就没办法把信送给萨莱楚克的塔武凯勒汗。
  远征杀死巴拜汗后,塔武凯勒汗忙着在萨莱楚克收拢乌拉尔河上的哥萨克,而对于东边的土地,他所有的只是好奇罢了,根本没空去管,一切都由大玉兹汗管理。
  哥萨克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个民族,指的是自由人,他们自斯拉夫、鞑靼、突厥等族群之中逃出,自由结伙,也和战马没什么关系,与他们相似的是外东北生活的野人女真,是精于野外求生的不法之徒。
  他们熟悉能在河流中行进的小船,不论他们是什么人,只要脱离部落、城市,加入到野外的强盗之中,就会被称为哥萨克。
  生活习惯基本上和水浒传里面写的差不多。
  而大玉兹汗也不顾上东边,近年来对诺盖汗国与巴拜汗的远征让许多部落贵族死去,乌克兰草原上为继承部落,各地再度大打出手,贵族们相互劫掠、相互仇杀,极大干扰了汗国正常的通讯网络。
  朱钰从当地招募的使者进入汗国还没走多远,整支队伍都被草原上横行的强盗杀得一干二净。
  战争导火索的始作俑者,突骑施部的首领在突袭朱钰没能取得战果后向西撤退,途中进入阿勒班部的土地,在招待这群伤残人士时有部众说了不好听的话,旋即触发两部火并,打杀起来只有少数人逃回部中。
  谁还顾得上在东边遭遇一次失败的抢劫呢?
  毕竟讲道理,我作为一个抢劫者,客户一点儿都不尊重我的职业素养,把我打跑了,还想怎么样呢?
  在他们看来这事已经结了。
  可是对明军这边来说,这事远远还没到可以了结的时候。
  伊犁河谷的百姓看热闹不嫌事大,成日盼着明军继续西征,因为天军来,对他们来说就是好日子来了。
  号令之下,伯克贵族们都得花钱找他们买粮食,价钱还不能商量,统一按天军规定的价格来,各种消息在伊犁河谷上空盘旋,人们说再等一年,连钱都会换成天子的万历通宝。
  百姓是靠着这次收购粮食赚够了能让他们一年吃穿不愁的钱,商人们就更高兴了,赚的盆满钵满。
  唯一苦的就是伯克老爷们,天军过来不光收买粮食要他们花钱,还得让他们出兵——或者说是先出兵再收粮,要不然各个村子攥着数十上百个欺负农奴百姓的精壮之士,让他们出钱这不是给自己找叛乱的麻烦么。
  直接被釜底抽薪了。
  正赶上朝廷的消息送到伊犁都指挥使司,书信能让戚继光看出万历皇帝那把胸脯拍得震天响的模样,大包大揽地告诉他继续西征,说他已知会西洋军府,部队在西边会得到粮草补给与支援。
  同时还告诉他别忘了往北方开拓,东洋军府那边传送回朝廷的消息说,上好的毛皮在欧洲卖价极高,东北的李成梁已经组织女真爷们儿往北沿河走了,朝廷设立了努尔干都司,主要就是成立官市。
  皆用官定价格采买毛皮,他这边的伊犁都司也可以成立官市,向北方收购毛皮。
  伊犁的第一批猎人,就是伯克老爷们的护院,一时间上百支猎队被登记,依依不舍地辞别伯克老爷,拿着伊犁都指挥使司发给的地契,在腰间拴着印章的骑手率领下偕老扶幼开向北方。
  给山给地,划定猎场,肉食分文不取,毛皮全有官方定价,卖力点一年能赚上三十两银子,还有商队会往北方贩酒贩粮,为啥不去?
  当然最主要还是他们去的北方并不太远,要跟着商队穿越戈壁有一定危险性但也不算九死一生,只要能到阿尔泰山下就行,至于再北方的土地,戚继光也没想过。
  总要等那边的猎场都占完才会再向北延伸。
  如今坐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伯克老爷真成了乡中三老,人被逼到这份儿上,不全心全意为百姓考虑也不行了,毕竟哪个农夫伯伯一生气提着锄头冲进大院弄不好就给他收拾了。
  农民伯伯都鸟枪换炮,木锄头换铁头。
  商贾是最乐得等天军西征的人物,只要天军西征,后勤补给线肯定还得买粮,到时候他们又能大赚一笔。
  军队方面自不必说,遭受袭击的主要原因是朱钰轻敌,没想到一渡过晶河就被盯上,长途跋涉所向披靡的战况让他太轻松,以至于前军千户部连斥候都没布设太远。
  这是奇耻大辱,让他一直摩拳擦掌地要打回去,只等戚继光下令了。
  此时此刻,尽管后续辎重还在运送的路上,伊犁都司也没有出战命令,但小规模战斗一直没有停止。
  在边境最前线,从艾比湖到净海沿晶河一线五十四个千户部最擅长长途行军的数千轻骑斥候深入晶河西岸,最远甚至一路走出伊犁河谷,与周边的瓦剌小部、阿勒班诸部的土地上进行接触。
  有时有冲突、有时则能探查到不少情报。
  意在摸清沿途地理、环境、水源、天气、村庄、部落的情况。
  只是苦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瓦剌诸部。
  他们在这可太难了,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瓦剌大军时不时从东方呼啸而来,他们便跟着进攻。
  等到攻势受阻,大军呼啸而退,他们便成了哈萨克汗国东进路上第一个要被摧毁的敌人,只能望风而降。
  等哈萨克大军退回,又把他们丢给瓦剌人。
  每一次战争的过程中,都会有一批部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而这一次明军西征,再一次将他们推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地步,有些人选择向大玉兹汗通风报信,带着部落西迁;有些人则选择相信瓦剌盟主和硕部哈尼诺汗,举族追随明军。
  更多部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听天由命。
  实际上不管怎么选,对没有资格得到全局情报的小势力来说都是听天由命,这是棋子的宿命。
  很快,蒙兀儿斯坦草原上有所人都知道,就像过去他们每年所经历的那些一样,战争就要来了。


第189章 银箱
  消息最终还是通过非官方渠道传进塔武凯勒汗的耳朵里。
  一切还得从发生在巴尔喀什湖畔的酒宴说起,突骑施部的几百个残兵败将拖着疲惫身躯来到这里,进入阿勒班部的土地,阿勒班的首领照例招待。
  可酒宴中喝了大酒,大家就相互嘲笑起来。
  阿勒班部嘲笑黄头乌孙连瓦剌人都打不过,偷袭还被杀了一半人;黄头乌孙则辩驳说那些人不是瓦剌,里面有汉人,你们不也打不过汉人。
  这一下就戳到了阿勒班人的痛处,说实话哈萨克汗国这片生活的部落都是苦命人。
  不是突骑施这种乌孙后裔从古代就生活在这的很少,毕竟历史长河里,北非、中东是没办法,除此之外没人专门往沙漠戈壁这样的倒霉地方窜。
  乌孙人一直是大玉兹的主体,康里部是康居国的后裔;突骑施是乌孙国的后裔;其次是突厥人,咄陆后裔杜拉特部、可萨部。
  外来者通常都在巴尔喀什湖西北的中玉兹,是人口最多、力量最强的部分,钦察人克普恰克部,塞种人后裔克尔、别斯、波尔、卡尔四个塞克部,此外就都和蒙古人有关。
  王罕被成吉思汗击败后,西迁的克烈部;太阳汗被成吉思汗杀死后,西逃的乃蛮部;还有被蒙古人打败的篾儿乞惕部;跟随蒙古西征留在这的弘吉剌惕部。
  大玉兹只有阿勒班这一个跟东方有关系的部落,他们是北匈奴的后裔,祖上分别被汉代甘延寿、陈汤、窦宪、耿秉、耿夔、班勇等人收拾过,从漠北打到西北再打到西域。
  跑得动的继续往西跑,跑不动的老弱病残留在这建立了悦般国,阿勒班部就是悦般国的后裔。
  平时乌孙人高高在上也就罢了,这节骨眼上他们在阿勒班部落里头说话还这么横,结果就又挨了揍。
  阿勒班部揍完他们自己心里也害怕,寻思着黄头乌孙如果去大玉兹汗那告状也没他们好果子吃,就想到了个反制措施,决定先向大玉兹汗告状,说突骑施部惹了东边的明军。
  鬼才信东边有明军呢,他们离大明有数千里远,中间隔着叶尔羌和没完没了的蒙古人,大明人怎么过来?
  但先这么告状准没错,等大汗探查完东边的情况肯定心里就消气了,只要大汗不裁决,经受重创的突骑施部打击报复根本不可怕。
  他们整个部落才六七千帐,一下折损六百多战士,死了近一成的战斗力,绝对不敢擅自兴兵。
  却没想到大玉兹汗真挺重视这事,在各部落纷乱仇杀的虚弱时期别说只在传闻中出现的大明国部队,就算是瓦剌人在东边集结都能把他吓一跳。
  派人过去查探,送回来的结果更是让人心里发毛。
  晶河两岸到处是驻扎的帐篷与马队,粗略一看沿河陈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