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7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训练不是最好的,则会死一批,而后编入海军,内使过来时船上摇桨的不是奴隶就是他们。”
  陈矩早就注意到前面引路的骑兵。
  在他们左右,有戴高帽穿红袍挎腰刀扛重火枪的步兵,前后则有全身覆盖在铁片锁环铠甲内的重骑,人马具装,威风赫赫。
  “信了西洋番教,能在奥斯曼当官?”
  面对陈矩的疑惑,戚继美很准确地点了点头,旋即带着点可惜道:“都是有学识、有能耐的人,不过他们也没内使想的那么好。”
  “这些西帕希相当于戍边小将,学成之时各给田地,打发到边疆或附庸速檀麾下,连年战事一茬一茬的就都死完了。”
  “速檀真正的自己人也是具装重骑,不过叫卡普库鲁,分兵六军为速檀亲率,四军主战、两军拱卫速檀——怎么了?”
  戚继美这边正说着,抬眼队伍已临近速檀居住的大炮之门,前面的骑兵已下马过来,向戚继美行礼后说了几句话。
  看上去说话的意思不太好,陈矩看见戚继美皱起眉头缓缓点头,转过身朝他道:“速檀之母说今日使者来的匆忙,要请内使先暂居宫外歇息一日,明日设宴款待大明使者。”
  陈矩的脸色也不好看,扯着嘴唇朝火炮之门皮笑肉不笑,心里非常后悔下船,道:“速檀之母,后宫干政?”
  “您还是先随我来吧,这边情况复杂得很,等去了别馆我跟内使细说,这儿可不止后宫干政。”
  听戚继美这么说,陈矩也只能作罢,这到底是大国之王,他的应付对策也不好像对付罗马祭司那样,只好跟着戚继美既来之则安之。
  等陈矩一行进了速檀给他们准备的庄园,各护卫旗军在庄园内广布岗哨,俩人相对而坐,戚继美拱起手来开门见山地问道:“还请内使告知此行除海上环行外可还有其他使命?”
  “我听说您还为东洋陈帅召集各路诸侯使者。”
  陈矩点头,这不算什么秘密。
  相反让他诧异的是:“奥斯曼速檀没跟你说?那将军是如何知我要来?”
  “没说,在下刚好在奥斯曼办事,被召来迎接使者,就连为东洋军府召集诸侯都是苏丹之母派人传口信给我。”
  陈矩道:“最大的使命就是这个,只是咱爷们不明白的是,这速檀之母想做什么,莫不是速檀不愿见天朝使节?”
  “倒不是速檀,速檀不管事,他母亲也是勉强支撑,这太乱了。”
  戚继美摇了摇头,苦大仇深,道:“这不但有后宫干政,还有宦官乱政、御林军作乱,官僚权力极大,当今速檀穆拉德三世归国继位时都想向丞相行礼,被拦住了,整个一曹操。”
  “如今权力掌握在后宫那位与亲兵军头手上,若内使只是要让速檀召集附庸国派遣使者去哈瓦那,只要见速檀之母就够了。”
  “毕竟万历舰在这,能不节外生枝就别闹别说了。”
  “那将军呢,将军过来又是什么公干?”
  提到自己的事,戚继美大为头痛的摇了摇头,道:“谈谈贸易,北洋大臣张阁老从国内发来书信,督促西洋军府在北方准备接应戚大帅,督办好粮草。”
  “萨菲波斯那边有张都督。”戚继美指了指自己,道:“我要想方设法让奥斯曼同意一支五千人的明军入境,购置粮食运往其北方边境……”
  说起这个他就头大,这怎么可能呢?
  这就好比说俺答让大明把粮草堆放在长城外,万一起个坏心眼,战争眨眼就会从边境上爆发,这事就算他巧舌如簧,也很难做到。
  更别说朝廷还要西洋军府提供军事支援,向东打通道路,军队入境又会让事情难度有所提升。
  这是强人所难。
  戚继美叹了口气,道:“我也不知道兄长什么时候会过来,眼下把持朝政的速檀亲卫我已经试过了,说不通。”
  “干政的速檀之母倒是开明,但她无意经营北方,那边都是突厥、契丹、蒙古大汗的天下,只要速檀一征召,他们就骑上马儿拿起弓箭出去抢钱抢女人,奥斯曼对他们再没有别的要求。”
  “如今能让我再试试的只有一个人,就是速檀。”
  陈矩紧紧抿着嘴,听着大停顿挑动眉毛:“嗯,怎么试?”
  “我也想知道怎么使,所以我劝内使,要是见不到速檀就别见了,他不能出宫门,御林军威胁他,只要速檀敢踏出宫门一步,他们就把他罢黜,另立速檀。”
  陈矩微张着嘴,眼神呆滞。
  这是谁的御林军,是这个大炮之门的御林军吧:“是不是咱爷们儿理解错了,速檀的御林军要废立速檀?”


第181章 奥斯曼
  后宫干政,普遍认为是一件坏事,但后宫干政有个前提。
  首先要皇帝软弱,其次干政者能力超群、势力庞大。
  穆拉德三世的母亲努尔巴努速檀能干政同样也不例外,她本名西西莉亚·威尼亚·巴佛,出身威尼斯贵族,与威尼斯总督赛巴斯提阿诺·维涅尔有血缘关系。
  九岁就在战争里被奥斯曼掳至君堡,深得塞利姆二世喜爱,生下穆拉德三世。
  塞利姆二世死后,努尔巴努秘不发丧,直至儿子穆拉德从马尼萨赶回君堡继位。
  在那之后,她便开始了与宰相索库鲁·穆罕默德帕夏大权独揽的时代,宰相处理朝政,她则管理外交,使用亲威尼斯的策略,始终保持着与法兰西的王太后凯瑟琳通信。
  渎圣同盟,就是这俩王太后搞出来的。
  相应的,努尔巴努对明军登陆波尔多、同西班牙联盟的事也门儿清,因此当明军找上门,她始终报以极大慎重。
  不过好笑的是努尔巴努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南边的明军和西边来访的明船联系到一起。
  就她对西洋军府漫长的观察来看,西洋军府是安全的,他们力主在海上进行贸易,以中国兵船对航道进行保护,只要不死人,通常不会进行战争。
  但关于大明的神话传说也不少。
  比方说葡萄牙人会说,因为一点儿小误会偷了几头牛,皇帝就和长得一样的西班牙人开战了。
  莫卧儿的突厥化蒙古人也会说,因为一点儿小误会杀了几个和尚,皇帝就和莫卧儿开战了。
  法兰西人的事则更加奇怪,凯瑟琳一直认为自己没招惹大明,好像就因为有些人出海当海盗抢了大明的船,结果他们就在波尔多登陆了。
  努尔巴努在日渐交往中总结出一套与明军交往的经验。
  大明在她眼中就像个浑身力气没处使的巨人,带着除了自己没人能看懂的目的在世间走来走去,谁要是不小心招惹到他,一挥手就放出数以十万计的人,可止小儿夜哭。
  努尔巴努的经验就一个,别管大明想干啥,合自己心意就好吃好喝供着;不合自己心意,就也好吃好喝供着,不跟他事儿就完了。
  得罪他们一点都不可怕。
  一旦冒犯到他们,别犹豫,直接道歉,书面信息从西洋军府满地乱跑的将军开始向上追溯,道歉信写他个十封八封,追到西洋大臣都不算完,在往上追到内阁辅臣与皇帝。
  如此一来,非但相安无事,有时候还能利用这位巨人的力量来办自己的事。
  努尔巴努很需要大明的力量,她在争取一场战争的胜利,他们在和波斯打仗,这场仗已经打很久了,奥斯曼占据优势拿下了大不里士,但战线太长、战况胶着让人看不见胜利的希望。
  对她来说,保持如今的局势就是胜利,而最简单的取胜手段有一个,恭维好大明。
  大明在同时与两个国家交往,所以她必须恭维好大明,退一万步说只要大明两不相帮,奥斯曼就赢了。
  往前进一步,大明要是帮帮忙,这仗赢的更顺利。
  但五千明军借道的事,不好办。
  因为没别的路走,要想让西洋军府的部队北上,必须借道君士坦丁堡入黑海,而且还得奥斯曼准备船,把他们送到克里木汗国的土地上。
  君士坦丁堡才多少军队?
  在籍新军一万六千九百零五,预备役学徒男孩九千二百二十。
  别说就这点儿人,大明京军三十万,能让五千别国军队借道京师?
  谁都有冗兵的毛病,大明九边过去占赋税收入三成,奥斯曼更奇特。
  他们的货币叫阿克切,八十四阿克切相当于一杜卡特、金一钱。
  去年总收入一亿三千四百九十万阿克切,等于一百六十万杜卡特,金十六万两,而给所有在籍新军的支出就有四千四百七十九万阿克切。
  奥斯曼整个国家财政收入只有大明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并不是因为奥斯曼穷,恰恰相反,这玩意贼有钱,只是高门穷罢了,也就是呆在大炮之门里的速檀穷。
  他们领军的帕夏出去打四年仗,卖出三千多士兵身份,收的贿赂就能跟奥斯曼一年财政相当。
  税收之于国家,本质上是一门生意,难题在于如何以最少的代价收上最多的税。
  像大明的收税方法,一些难题是绝对无法避免的。
  地方长官有没有瞒报人口、有没有瞒报产量、有没有谎报灾情、朝廷下派检察官员有没有和地方长官相互结构?
  大明除了没谎报灾情,另外仨都有。
  中原王朝地方官一直有瞒报人口的举动,十万人口之大县,向朝廷报告本地百姓九千,这事发生太多了。
  大明王朝紧邻漕运的一府之地,一年上缴商税五两,这事也多的数不胜数。
  但很多官员的出发点并不是把钱贪了,就好像没有谎报灾情的情况一样,因为这种事一个官员是骗不了人的,要所有官员联合起来一起才能骗朝廷。
  闲着没事说闹灾,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好官儿,为了点官声赔上政绩,没人愿意这么干。
  但十万人的县收一万人的税,朝廷的税是一个价,他在县里收的是另一个价,自个儿就给百姓把税务免了,那百姓说他什么?县太爷是好官儿。
  大明的土地连在一起,中央王朝权力集中,地方官充其量骗骗人。
  奥斯曼不一样,他土地绕着地中海大半圈,各地全是总督,苏丹本身就是类似总督的意思。
  要是施行像大明一样的税法,可能一年连十六万两黄金都收不上来。
  那是真的就被地方总督塞腰包了。
  他们住在君堡的速檀比起皇帝更像个大汗,跟法兰西国王一个样。
  所谓的新军,也基本上快变成君堡的包税人阶层,所有事都不是速檀一个人说了算。
  根本不会有人同意能让五千明军借道君士坦丁堡北上的要求。
  努尔巴努在宫廷里想了又想,最终决定先见一见陈矩,再说戚继美要求的事。
  说实话,但凡能被提出来的要求,都不好办。
  对她而言,召集所有速檀派出使者去跟陈沐开会,也是个不情愿的事。


第182章 武装讨饭
  戚继美奉旨前去同奥斯曼帝国请求开放一支军队进入黑海,以接应西征的戚继光,并不是因为戚继光走得快。
  而是戚继光回不去了。
  戚继光像在上坡时推着巨大的雪球滚动,滚动到只能向前不能卸力,一旦卸去力量,这个雪球就会把他压得粉身碎骨。
  自吐蕃平定,戚继光的大部队也在天山北麓的轮台集结、修养。
  他们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一处能够让部队休息放牧的地方,本该皆大欢喜,为了消耗各个归附部落旺盛精力,戚继光甚至哄着马背上的汉子们修轮台旧城,许诺跟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