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广东那边的人说这样几年就坏了,不过等平定缅甸,还需要这关,再修也无妨。”
  杨应龙的城关比起南洋炮庙是绝对的偷工减料之作,城关主体依然是圆木栅,所以造得快,实以水泥也只是稍加坚固,远不如南洋炮庙。
  “陈都督在南洋造的工事就算重炮也轰不破,神护关差得多,但在这够用了。”
  南洋军府。
  罗汝芳记下了,他心道:这年月只要瞧见什么好东西,往南洋军府身上想是准没错,怪不得张居正那死心眼也待见陈沐呢。
  “等战事结束,云南正是大兴水利的时候,到时问问陈帅能不能购置一些。”
  罗汝芳嘴上说着,不过其实心里也没当回事,他从随同吏员身上拿出书信递给杨应龙道:“陇川兵也动了,莽应龙的先头军队应当已近孟养。”
  “要开战了。”
  杨应龙抓着一把碎石的手一顿,石头洒在地上,接着紧攥成拳,咬牙道:“能帮思古的,我都帮了,这场仗他只能自己打,生死有命。”
  “还望副使告知,陇川动兵几何,我能传信向思古示警。”
  神护关在孟养东、腾冲卫北,腾冲卫西面则是陇川,他们所处的地方是真正的西南边陲,实际上杨应龙已经出境了,只不过他的兵站在哪,国境就在哪。
  这种时候,孟养根本不会在乎有几十里山道被杨应龙占据。
  “陇川百姓大多不愿随岳凤出战,仅募到两千兵力,还停在陇川。”罗汝芳吩咐吏员将间谍传信交给杨应龙,这才带着小土司走到一边,问道:“我听说,你私下里给思古送了千副战甲、千柄战刀?”
  仆人端来银盆,杨应龙洗净了手,以绢布擦拭着点头应道:“是,还想给他鸟铳来着,不过他的人不会用,现在练也来不及。”
  别说思古的人不会用,就是杨应龙,先前看见鸟铳也发愁,这东西是好用,但他的苗人武士更喜毒弩长标,也就临着备战,练了一支百人铳队。
  现阶段发展完备的火绳鸟铳,威力上只比苗人双人操持的大毒弩稍弱,但更快也更好训练,毫无疑问那是最好的兵器。
  但杨应龙一时半会也不愿意让部下用,因为一千个刚熟悉鸟铳仨月的苗人武士,在战斗中使用鸟铳的表现肯定不如操持一辈子的大弩长标熟练。
  杨应龙说着一愣,突然反应过来对罗汝芳问道:“大人,在下这是……违律了?”
  “不违律,朝廷约束三宣六慰的律法本就不多,虽止官军私贩军械,但杨将军这不算私贩。”
  罗汝芳拢着胡须轻笑,说实话他也不知道这到底违不违律,杨应龙干这事本就是模棱两可之间,反正也没人想追究他,他说道:“是金腾地方兵备副使与云南都司指挥佥事,你供给军械的事由卫军报到都司,他们找上老夫。”
  “杨将军若有多余兵甲,可否供云南军兵使用?”罗汝芳摇摇头道:“云南地方军兵甲械不齐久已,一卫能有千户被甲已属难得啊。”
  要不随便平个乱都得动兵四五万甚至十万,广东以前平乱,别管海贼山贼,一下大警就落到要集结全省兵力的田地,还不是因为兵不中用。
  一卫满旗军拉出去,五千军兵干的实际是民夫的活儿,就那五百个正规军勉强能上阵,战力还低得令人发指。
  整体风气是那样,就算有五百个精兵,又能精锐到什么地步?
  卫军革弊后,现在广东依然是不是闹匪乱,临近卫所随便派个千户出去,旗军衣甲明亮扛鸟铳拉着火炮就去了,什么山寨打不破?
  “云南都司,老大人您让他们找南洋军府吧,那什么都能换军械,金银铜铁、大衫老松,对了,您稍等。”
  杨应龙话说一半,开口派仆人跑到远处新搭的别院取来一册薄本奉上,道:“这里有南洋军器局出产各式军械介绍,姐夫叫参数。”
  “云南都司想要什么、自己有什么,列个单子,派人去广州府问价,这些事我说了也不算。”


第66章 兵书
  缅甸与孟养的战事开始之初,对参战急不可待的杨应龙一度怀疑,他派去寻找刘显要调令的仆人是因为要不到调令逃跑了。
  枕戈待旦的夜里,他挺后悔对那个亲随武士说出‘拿不到调令别回来’这样的话。
  他太急了,孟养战局远远超出他对战争的预料。
  莽应龙先锋军不足万人,道路难行还以分兵齐进的方式进入孟养地界,趾高气扬得很。
  孟养宣慰司的思古早有准备,在孟养地方南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嘎撒,以伏击将其击退,那时候思古还派人骑着滇马来给杨应龙报信呢。
  称赞他赠的刀甲真好用。
  杨应龙还挺高兴,思古胆子大本领高,有这样的朋友挺不赖。
  但他低估了思古的胆量。
  仅仅间隔数日,神护关上架烤炉,听着女婢唱曲儿的杨应龙便又见到另一来自孟养的骑手。
  “敌军退到哪儿了,说说吧。”
  小土司轻松地说着,继续向肉香四溢的烤架上洒南洋香料与西北青白精盐。
  末了还抬起沾着盐粒儿的手指对仆人发号施令:“取孟养图来。”
  杨应龙之所以轻松,全赖他将门土司对战局的判断。
  不过几日,莽应龙先锋军被击败后虽被小挫,也不至于引大军溃退,他们肯定要撤出孟养来等待后续部队。
  现在思古派人来报信,应当是有了敌踪。
  “敌军已退往阿瓦河下游北面驻营。”
  传口信的是思古身边少有比较机灵的小伙子,同时也是其部下一个小头目,行礼后说道:“首领将率三千最精锐的孟养兵将撤至神护关西北四十里河谷,孟养百姓还请将军妥善照顾。”
  阿瓦河下游,那退了至少三十里,正逢仆人送来图卷,杨应龙在把烤肉翻面后抬手在图上找着,突然手上动作一停,抬头道:“他率精锐退到神护关西北做什么?”
  这,这逻辑不对啊!
  从图上看,神护关西北四十里,到阿瓦河下游至少七十里,思古退到这来,那还有什么好打的,“这不是将整个孟养都交给莽应龙了?”
  传信骑手既不敢点头也不敢摇头,再度行礼道:“首领说,莽应龙下次大军来袭,孟养兵将区区万人不可抵挡,索性让缅甸军来抢孟养吧。”
  “首领派遣我们最英勇的七名大头目由马禄喇送将军率领,一万一千军队由阿瓦河南岸去往下游。”
  阿瓦河南岸,那有一部分已经进入陇川地界了。
  这是兜了个大圈子,杨应龙皱起眉头,尽力去猜测思古的目的,最终猜到一个有些疯狂的想法上,瞪圆眼睛问道:“他想包抄莽应龙?莽应龙大军有多少?”
  虽说莽应龙号称动兵十万,但号称归号称,实际动员兵力和号称大多时候是两码事。
  “先锋来攻的是蛮莫土司思哲,莽应龙与岳凤和罕拔等土司会盟,兵力近二十万。”
  杨应龙吓得赶紧吃了口烤肉,他头一次见号称比实际兵力少的。
  “二十万,思古要用一万四千兵,包围这二十万?”
  杨应龙都没心情说笑话,搓搓手缓缓吐出一口气,不是因为烤肉好吃,是因为莽应龙的兵力很强。
  他一直以为杨氏播州是天下第一宣慰司来着,根本看不上缅甸宣慰司同样也看不上莽应龙,尤其对陈沐重视莽应龙嗤之以鼻。
  咋不见姐夫那么重视自己?
  播州有半个贵州那么大的土地,南北两千里,民众近百万,四川没有哪年不靠他们补给粮草、也没有哪次叛乱不靠他们平乱的。
  可他就是拉上所有人,也就能凑出七八万兵。
  要是穷兵黩武,兴许还能再拉七八万,但这种情况哪怕提前做足准备,坚持不到两年播州就散架了。
  缅甸宣慰司还没播州大,收拢周边土司,凑出如此之巨的兵力,说实话……他现在有点偏向云南巡抚王凝的主张了,这么个玩意,惹他干嘛。
  反正有险要地利在那摆着,腾冲一线,莽应龙绝无可能击败明军。
  “包围他们,首领说了,莽应龙兵力甚重,不能将二十万军队都投入孟养,否则粮草不济老巢不保,他只动用三万兵力就可攻入孟养,到时孟养无兵,他一定会纵兵大掠。”
  “他分兵,首领埋伏在后的军队就能集中兵力断其粮道破其退路,待其士气大溃后前后夹击,逐个击破,首领说这叫曹孟德兖州战吕布,是古代兵书中的大智大勇!”
  曹孟德,兖州,战吕布?
  杨应龙坐于藤椅,身子微微向后侧着,神情诧异至极,“你,你家首领看的是什么兵书?”
  传信的小伙子提起兵书时骄傲极了,说名字却叫不上来,苦思冥想才有些尴尬地说道:“三,三什么义,我不认识。”
  杨应龙接不上话,半晌才揉了把脸,起身拍拍传令的小伙子道:“那是今人兵书,叫三国演义,好好学汉文,以后去播州找我,送你一册。”
  “回去吧,告诉思古,打不过就撤到城关,妻儿家眷我会好生照顾,他们已在两关之间设芦结舍,曹操赢了,他也能赢!”
  说罢杨应龙也不管传信骑手,仰头甩着袖子仰头大笑登上城关。
  也不知道是话本被称作古代兵书好笑,还是思古无比大胆的战略令他愉悦。
  “来人,再点派骑手,一骑不回来就发十骑,十骑不回来老子就发百骑!去安南,给我面见刘都督,告知其孟养战况,莽贼兵力已达二十万之众,务必把调令拿回来!”
  莽应龙诸部联盟尚未牢靠,此时是朝廷发兵的最好时机,更何况朝廷怎么想,对杨应龙来说并不重要,他更在乎自己,更在乎播州。
  有这样的敌人在缅甸做大,从今往后他播州别想安安稳稳在家做买卖,只怕年年要向云南提供兵役支粮米。
  他既不想支粮米,也不想给云南连年兵役。
  办法只有一个,加入这场战争,干死他。
  “刘都督大军南下,不会走得太远,总不至于现在就到升龙了,你们快去快回!”
  可是,你猜怎么着?
  刘显真的就在升龙!


第67章 包围
  刘、俞、陈,明军西南三路,除了陈沐另外两军都已汇至升龙城,方圆三十里陈兵八万,只等北朝皇帝退位。
  俞大猷在谅山一带初遭小败,受地势所阻,后白元洁率船队开入红河,炮轰江东海阳府金城,截断北朝军兵退路,俞大猷纵兵杀出,三战三捷,成为三军中首路兵临升龙城下的部队。
  刘显稍慢,北路行军艰险,又在宣光等武公纪集结兵马耗费时日,但升龙兵力皆为俞大猷所困,不能向北支援,反倒成为行军最顺利的军队。
  刘、武两军出宣光十四日疾驱四百里,沿途未经任何战事,长驱直入升龙城下。
  “陈帅呢?”
  刘大刀他爹老当益壮,本以为在升龙城下还能赶上与北朝兵将一场大作,却不料俞大猷分兵五哨将升龙城围得水泄不通,老帅派人过来告诉他来得正好,俞军撤了河西布防,回镇河东。
  “本以为能见到神交已久的陈帅,想不到他竟迟了。”
  安南京北大营,俞大猷军驻地,刘显携其子刘綎等部将入营,与前来迎接的邓铨等广西军部将相互行礼,鼓励邓铨两句,同俞大猷并肩而行,道:“这是安南总兵使庆阳候武公纪,这位想必就是白帅了。”
  放兵出马,分责一路皆可称帅,白元洁也是一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