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造车-第4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把中华集团四个字抹掉,换上大众品牌的车标,那么售价可以翻上3万块!”
一位专家在看完整车后,由衷地说出带有黑色幽默的假设。
尽管以中华集团为首的自主品牌在不断发力,但国产轿车和合资品牌之间,还存在着3万以上的溢价差距。尤其在15万以上市场,国产轿车还没有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样的国产魔咒,许多有志气的消费者都希望由中华集团来打破。虽然一汽一直在宣传将推出“奔腾”品牌打入15万市场,但没什么人能相信一汽有这个实力来破除该魔咒。
奔腾还未上市,就迎来了一片看衰之声,惹得一汽方面满肚子不高兴。可能是广大国人对这个共和国长子,在中华集团对照下,挥霍了太多资源却造不出自主国产好车的一种抗议。
整个上市典礼,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新车价格公布时刻,配置有高有低,只要价格到位那么一切都好说。
好比经典桑塔纳现在还卖15万,一群人大骂没良心。倘若一旦只卖8万块,那大家就会说超值性价比,合资良心车了。
分为手动和自动挡两大类,“明”的售价开始公布在现场大屏幕上。
首先是最低配的手动MT车型,售价6。48万!
“哇——”
现场一片哗然,大家都预计可能跟小型SUV“宋”售价差不多,没想到“明”的售价还要低上4000元。
这得感谢中华集团力推的平台化计划,让旗下车型都大部分通用零部件,进而可以明显降低采购成本。
MT车型一共有3款,售价跨度为6。48—7。28—7。98万。
其中手动主推应该是7。28万的车型,这个价格在当前市场很有竞争力。
随后CVT自动挡售价也开始公布,有了前面价格做铺垫,大家心知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8。28—8。78—9。28万!”
三款CVT车型的售价得到了大家一致掌声,超性价比的“明”又具备了爆款车的潜质。
很明显看出,“明”以6—9万的价格区间,填补了QQ和“秦”之间的市场空隙,打通了消费者购车预算3万到15万的轿车选择范围,形成了一条龙的协同效应。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句话说了多少年。就我所见,自主品牌中只有中华集团做到了这点。
将心比心,‘明’这样优秀的产品确实出乎我的意料,真要在同级别车中选择,我肯定毫不犹豫选择它。
这样一看,国内其他汽车企业跟中华集团对比,不单是我们之前认为的研发水平落后,更是全方位一体化的落后。产品、员工、经销商、管理以及资金等方面,全都处于下风。
也许中国自主品牌的胜负,早在这一刻已经奠定了决出输赢的关键。用不了几年时间,我们就将见证新的历史。”
一位坐在台下的专家如此感叹,这趟江州之旅算是真正认识了中华集团的强大。
“是啊,我也有同感!
其他国有汽车企业还在走外援型发展之路,眼巴巴依靠合资企业给以技术支持。中华集团已经完成了内扩型改造,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来跟合资品牌对抗,还不落下风。
再有时日,说不定中国的国际汽车巨头就在江州诞生了。”
另一位同伴心有戚戚附和道,他也感觉中华集团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
要实现销量破百万的目标,没有各大细分车型支撑不可能做到,在A00、A0、A级别中华集团都实现了战略布局,可以预见的未来必将会在B级车市场有所作为。
因此,在典礼接近尾声之际,当主持人宣布今天还会有一辆神秘嘉宾亮相时,许多人都对其充满了期待,不知道到底是哪一款新车将跟大家见面。
第五章 品牌升级
当有新产品亮相的消息一公布,台下经销商们纷纷伸长了脖子,他们是最为关注的人群,因为每多一款新车他们就能获得多一项收入增长点。
“该不会是B级中型车吧,中华集团布局了那么久,只剩B级车没有涉及了!”
“我猜也是,B级车利润更高,不过难度挑战更大,消费者目前还很难接受国产B级车。”
……
底下人**头接耳,似乎都认准了新产品将是一款B级新车型。
奇瑞有东方之子,华晨有尊驰,一汽准备推出奔腾,这些都是自主品牌B级车。作为国产新龙头的中华集团,如果没有B级车坐镇,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生产B级中级车容易,但是要卖得出去让市场接受就很难,因为手握足够预算的消费者在这个价位上基本选择合资品牌。
这也是一直困扰国产轿车的15万魔咒,看得到却无法打破!
伴随红布掀开,被大家寄予厚望的新车终于亮相在人们面前。
“哇——”
“唉——”
……
两种不同的论调同时激荡在会场上空碰撞,看来新车没有获得满堂喝彩,却有一正一反的看待。
传说中的B级车没有现身,而是一款两厢车型——“秦”的两厢版本。
虽然两厢车在中国市场并未大受欢迎,但依旧存在一定的细分市场。这款车是中华集团正式推出的第一款自主设计两厢轿车,可以说完成度非常高,缺少了屁股的两厢车依旧整体看上去很协调。
QQ虽然也可以归属为两厢微轿,但基本架构还是借鉴于大宇汽车原有设计。而两厢“秦”却是由中华集团自主平台独立打造,在三厢车的设计上改进而来,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技术突破。
跟三厢版本稳重相比,两厢“秦”显得更加运动,目标人群也定在了喜欢张扬个性的年轻人身上。他们更愿意接受新事物,也更容易购买与众不同的产品。
中华“秦”作为市场上A级轿车的当红炸子鸡,多了两厢版本势必会如虎添翼,更加巩固自己的市场霸主地位。
虽然没有大惊喜,但两厢“秦”也带来了小期待,至少多了一款可以售卖的车型,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细分要求,经销商们还是报以热烈掌声欢迎它的面世。
众所周知,中华集团旗下有两大汽车经销体系,一个是销售中华品牌的经销商4S店队伍,另一个是专营华夏品牌的经销商大军。
在集团定位中,中华品牌要高于华夏品牌。从对应车型就可以得知,轿车、SUV都放在了中华牌之下,而华夏牌只运营微轿、微面、皮卡和国产跨界MPV。
在今年“宋”和“明”接连亮相在中华4S店上市销售,华夏经销商们却一直未能迎来新的明星车型。
对此,他们也一肚子牢骚,希望韩皓不能厚此薄彼,忘记了自己赖以发家的功勋之臣。为此,他们集体上书要求中华集团倾斜更多的资源到华夏品牌身上,甚至喊出了希望能推出华夏牌轿车和SUV的愿望。
在今晚上市仪式正式结束之前,主持人宣布在半个月后将举办“华夏之夜”,公布华夏品牌新的发展战略,同时推出新款车型。
这点燃了一直冷眼旁观的华夏经销商们热情,除了新车型公布外,他们更关心的是华夏品牌发展战略问题。
到底华夏牌能否涉足轿车和SUV这两大当红领域,进而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
这确实是摆在韩皓面前的一大难题。
对华夏品牌如何定位?
韩皓一直都有所考虑,就是跟中华牌错位发展,相互不干涉对方领域,从而集中力量各自发展。
但现在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华夏品牌的运营团队,都有强烈的冲动要求废除不能进入轿车和SUV的限制,希望能进入更广泛的发展领域。
“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能更好发挥大家的积极性,还能一定程度联合御敌,共同迎战外来竞争对手。”
凌云智支持华夏品牌拥有更多的独立自主权,他认为不应该压制品牌的发展动力。
“你别忘了,当年国家严禁我们进入轿车行业,实质上人为阻碍了汽车行业的正常竞争,已经证明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现在华夏品牌已经自我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说厚积薄发到了更上一层楼的边缘。如果你再人为干涉,实质上跟国家把控一样,也许扼杀了将来一大帮手!”
这番话,凌云智说得有一定道理。
但韩皓担心华夏品牌介入的话,容易跟中华品牌正面竞争,从而形成内耗,反而拖累了整个集团的发展。
多生孩子好打架,但可能也会兄弟闹矛盾先把家给掀飞了!
“中华品牌还处于低端价位,没能形成足够溢价拉高品牌形象。要是华夏品牌进入,很容易两者之间会处于重合位置,形成同室操戈的局面。
我原本想等到中华品牌拥有一定溢价实力提升售价后,再考虑用华夏品牌填补其低端位置,从而实现升级换代的愿望。
在两大品牌产品线没有补齐前,贸然让两者重合会有一定风险。”
韩皓做事越发谨慎,他害怕贸然行事会搅乱现有的大好局面。
“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处于群雄混战情况,我们的策略应该是尽量抢占市场份额,广积粮高筑墙。
韩国现代汽车为何发展迅速,就是因为实行了现代和起亚双品牌发展战略,作为后来追赶者有时候不得不用这样的非常规发展手段。大众汽车为何在中国傲视群雄,就因为他们聪明地实行了南北大众战略。
按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达到100万销量后很快会陷入增长乏力的情况,因为我们的明星车型销量已经到达了天花板。一个月2万多辆‘秦’不可能立马变成5万辆,必须要有兄弟车型来分担它的压力。
今后要向200万目标冲击,从现在起必须开源!”
凌云智对双品牌驱动发展的战略还是很乐观,他从韩国现代和南北大众的角度出发,举例说明此方案的好处。
作为中华集团这艘巨轮的掌舵者,韩皓考虑的事情更多。首先不能引发两大品牌内耗,其次是集团内部资源的分配问题,还有就是未来两大品牌如何共存定位的问题。
“就先试点,让消费者用脚投票来说话吧!”
韩皓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得到的经验,先在集团内部开展试点,效果好再全范围推广。
轿车是市场主流,SUV是市场新贵,韩皓打算从竞争相对较少的SUV入手,同意华夏品牌在SUV领域扩张。至于轿车,依旧还是中华品牌独占,将来视情况再做定夺。
这样的决策对华夏品牌团队来说不亚于大地春雷,他们从挤出门缝的一道光,看到了朝气蓬勃的发展前景。
可以说,每个汽车人心中都有一个轿车梦!
以前是韩皓带领中华集团实现了这个梦想,现在轮到中华集团内部的其他人希望能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会复制‘唐’的神话,重新打造出一款适合广大中国老百姓的国民SUV,不辱使命般证明自己的实力!”
华夏品牌主设计师马晓飞踌躇满志地说道,“烽火长城”设计主题已经取得不错的认同感,他将继续把其复制到华夏首台SUV身上。
对华夏SUV项目,韩皓批复了211计划,即投入2个亿研发资金,1个SUV“唐”的平台移植,1000个研发人员名额。
在华夏品牌历史中,这是最大力度投入的一次,也让该团队的所有人明白,只能成功不允许失败。
如果新车没有取得一炮而红的效果,那么今后华夏品牌只能困于微面、皮卡这类低端车型。
这款华夏SUV到底定位如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