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造车-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益于规模分摊成本,单华夏之光二代一款车型就收入34亿,利润2个亿,处于国内绝对领先水平。
至于披着微客6字头目录但实际属于微轿的qq,销量也是一路长红,自上市以来就供不应求,尤其在天京、沪江等一线城市,抢占了夏利、奥拓的市场份额。
从年初排放风波导致夏利和奥拓退出一线城市以来,qq立即填补了它们退出的空缺,就算在下半年对方改款车型“金夏利”和奥拓的“都市贝贝”上市,都无法挽回市场颓势。
得发动机者得天下,依靠1。2l电喷发动机,和出众的外观表现,和同比丰富的配置,qq和华夏之光二代一样,丝毫没有给予其他竞争对手机会。
至于另外的贵汽云雀、东风af小王子、悦达普莱特两厢、松花江百利等因销量和市场影响力有限,无法跟前三者抗衡。
虽然夏利凭借6。2万辆位居榜首,但和去年相比8。3万相比下降了25%,减少的市场份额都让位居次席的qq抢走。
qq年销量达到辆5。8万,收入35。6亿,扣除成本净利2。4亿,单车利润达到4000元。
长安奥拓以2。7万辆排行第三,销量同比也下降了28%,无论是微客还是微轿,市场份额急剧下跌,怪不得长安汽车老总前段时间要赴日求援。
华夏汽车12万辆产能基本就被华夏之光二代和qq瓜分完毕,销售总收入达到近70亿元,上交税收6。4个亿,利润4。4亿。正式继华夏摩托之后,成为中华集团又一个主打产业。
唯一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地方就是微车利润有限,跟轿车高溢价相比,尽管卖得非常红火,但挣到的钱相对不多。
中华汽车旗下的中华“秦”卖出去了4000多辆,盈余高达8000多万,无不显示轿车市场才是真正的金矿。
依靠滚动式发展,边建边卖,一方面前期成本投入不高,另一方面抢占时间节点争夺市场,中华“秦”把成本控制得很紧,取得很不错的开局。
按照国家调研得出的权威结果,以一辆车售价10万计算,达到20万辆总销量时,产品开发成本在不同模式下,会有着惊人的成本差距。
技术引进模式最昂贵,引进开发费用在10——20亿之间,好比上汽大众引进桑塔纳,广汽本田引进雅阁,单车开发成本需要分摊5000——10000元。
其次是委托开发模式,需要花费4——5亿元成本。典型例子就是华晨企业委托意大利公司全程开发的m1正道轿车,分摊下来单车成本在2000——2500元。
再次便是自主研发,一款车型的成本费用在1——2亿元,分摊下来单车需要承担500——1000元。
最后就是模拟仿制模式,直接把国外车型复制到国内,只需要投入3000——4000万,单车成本仅为150——200元。
后两种模式就是现在中华集团常用的方法,参考国外的成熟车型,然后拿到国内做进一步开发。探究到底,完全自主研发和一味模仿都谈不上,属于两者之间的模式,因此单车成本相对来说很低。
为何中华集团旗下汽车产品能以低价入市,就跟较少研发成本有关。跟引进车型需要缴纳大笔引进费不同,省去的这些成本都化成了利润。
要看到上述成本计算是建立在20万辆销量成本分摊之下,如果达不到这个规模,那么单车要承受的成本更加高昂。
在摩托车领域,华夏摩托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再次蝉联销量第一的桂冠。得益于国家开始刺激经济发展,实行鼓励消费的政策,中国摩托车产量再次突破千万台,创纪录达到了1126万台,相比1998年增长了28。2%。
华夏摩托销量也突破了200万台,超过第二名轻骑和第三名嘉陵摩托将近110万台规模,换而言之就是第二、第三名两家企业,合起来的销量还比不上华夏摩托。
第四名居然是钱江摩托,前年经过华夏摩托在困境中拉了一把,向其提供“荣耀”发动机,度过了艰苦时光。1999年10月,钱江摩托终于登陆a股,募集资金4。2亿元,成为又一家摩托上市公司。
依靠向华夏摩托再次采购的20万“荣耀”系列发动机,钱江摩托销量见长,1999年全年销量达到52万。得益于浙海省发达的摩托产业配套集群,钱江摩托得以大规模降低成本,依靠低价抢占市场。
反观之前的豪强建设摩托,销量一路下滑,已经被大长江摩托、金城摩托、广汽五羊超过,销量徘徊在30万台出头。
尽管轻骑摩托位居第二,但轻骑集团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大量坏账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炒股内幕交易被调查,已经宣布轻骑没有未来。
反倒是大长江集团,依靠豪爵铃木开始抢占市场,积累口碑;还有就是广汽五羊,凭借五羊本田发力,在高端车领域占据主动。
这两家是最可能挑战华夏摩托霸权的企业之一,但已经站稳的脚跟的韩皓不会给他们太多机会。因为无论是研发还是规模,华夏摩托都远超过任何一个竞争对手。
华夏摩托完成了206万台的销售规模,销售收入达到117亿元,利润在5。7亿。
跟去年相比,销量在增加,但收入增幅不高,利润还下降了。这个情况透露出中国摩托车市场竞争激烈,进入市场目录的摩托车企业现在只有107家,跟1997年行业巅峰的143家相比减少了36家,这36家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单车售价降低,利润降低,中国的摩托车行业面临着出工挣吆喝不赚钱的困境。期待2000年,国家能对一刀切的10%消费税进行改革,返利给摩托车企业,能让大家喘口气。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摩托车行业开始面临天花板,韩皓把重心投向汽车行业恰如其分,正好踩在汽车市场即将爆发的风口之上。
不过在迎接新千年到来之时,韩皓却面临一件相对尴尬的事情,就是他的身家在不断缩水。
第一百八十七章 吉利地产
在中美达成wto双边协议后的第二天,内地股市中的汽车股便开始纷纷下跌,当天上汽领跌了8。9%,一汽跌了7。9%,华夏工业同样下挫5%。
没想到股票下行的趋势自此一路走低,由上汽、一汽和东风三大汽车集团领头,汽车股开启了为期2个月的下行模式。
显示出市场对处于垄断地位汽车企业表现的担心,一是害怕外部进口车大规模进来冲击市场,二是国家放开汽车管理目录对内开闸放水。
汽车股本来都是中国股市的权重指数股,伴随它们的下跌,大盘指数也随之应声而下。
由于华夏工业有摩托车业务支撑,所以相对上汽、一汽、东风跌去将近25%的市值,损失16%身家的韩皓只能是冷暖自知。
中国股市的波动实在太过厉害,幸好之前华夏工业连续吃了几个涨停板,现在是真实价值回归。
之前是名符其实的百亿富豪,但现在股价缩水又回到了90亿出头,动辄以亿为单位计算,平均下来每天要减少2000万,放到一般人身上早已承受不了。但韩皓早就明白数字财富的意义,对他来说有一千万就足够一辈子花销了,现在这些都是纸面财富。
“三年后,我要正式登陆香港h股上市,让吉利地产成为中国最出名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香港能凭借长实集团出了一个李首富,将来大陆也会因为一个吉利集团再出一个李首富!”
坐在韩皓面前,身材开始发胖的李树富立下豪言壮志。
伴随在沪江和天京分别拿下新的开发项目,李树富身上充满了自信,当年他曾在琼南省房地产泡沫中败走麦城差点把底裤赔掉,现在终于找到了一雪前耻证明自己的机会。
房地产未来会是中国的暴利产业,李树富前去香港考察了一番,再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得出了上述结论。
在韩皓面前,李树富非常放松,跟这个合作伙伴一起,感觉终于可以把心底的话拿到台面上聊一聊。
“小心国家调控,届时你们这帮房地产大亨又要裸泳跑路了!”
韩皓免不了调侃说道。
“放心吧,房地产行业已经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被写入了政府报告,每天《新闻联播》我都会看,这点绝对错不了。跟着国家政策走,才能吃上肉。现在不是老提拉动内需嘛,国家不分房老百姓还不得乖乖买房住。一套房子透支未来十年二十年收入,这内需不就有了嘛!你看香港,就是以百万计的市民辛辛苦苦为一套房奋斗一辈子。”
要说对中国国家政策大政方针最关心的人,不外乎官员,便是商人,普通老百姓就当看个乐子吹吹牛。但春江水暖鸭先知,要说最先探知风向的人群还是商人一族,只有跑在大多数人的前面他们才能有钱挣。
虽然真实学历只有高中水平,但走南闯北还曾在大学旁听了一年课程的李树富对待机会的把握灵敏性不比韩皓差。
“要是你成了首富,我也好在你背后借借光!今年胡润再找来,我向他推荐采访采访你!”
吉利主营业务就是房地产,李树富经过兼并重组,正式把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改名为吉利,寓意大吉大利之意。
在新公司中,李树富占据了51%的股权,韩皓位居第二拥有35%股权,剩余是其他中小股东。
依照公司现在30亿的估值,李树富也算是能上富豪榜的人物。
得益于李树富出众的经营能力,现在吉利地产在巩固沪江市场同时,很快打开了天京市场,一举成为国内有名的行业新贵。在其他房地产企业还据守一方时,他很敏锐抓住了异地扩张的机会。
为何李树富说要在三年后在香港上市,就因为他现在已经引入了金融投资者,开始为公司上市而准备。一连在国内最大两个城市拿下新项目,参考房地产行业标杆万科地产的市值,吉利地产在投行眼中估值为30亿。
“不不,这个榜单太过高调,在中国做生意这是大忌!当然像你这样的幸运儿除外,谁屁股上不沾半点屎,一查一个准!有些事情在现在不好说,也说不准,你看健力宝的老李,现在就麻烦大了!”
曾经身为中国民族企业的标杆之一,健力宝是许多人儿时渴望喝上一罐的“东方神水”,一度是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支柱。直至今日,依旧在街头上演层出不穷的健力宝拉环中奖骗局,就可知健力宝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第32位的李敬威,作为健力宝的创始人,把一家乡镇饮料厂创办成全国闻名且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的大企业,他身上有着太多传奇故事可以讲述。
但现在,他正面临着产权划分的难题,尽管胡润把其列入身家接近过亿的富豪,但李敬威现在年满60岁,正面临着退休的大考。
从产权上说,健力宝属于当地政府所有,但不能否认李敬威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现在mbo之风正盛,因此李敬威打算趁机明确产权,提出用4。5亿来将健力宝收购,成为管理层控股的企业。
李敬威和健力宝品牌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个企业强人往往就是品牌的代言人。
可惜由于之前李敬威过于强势,跟地方政府关系相处不好,尤其在全国各地兴建分厂,还先斩后奏在省会耗费巨资修建总部大厦,让地方政府冒出李敬威想把健力宝转移掏空离开当地的感觉。
一个企业一座城,健力宝支撑起当地的经济,要是其离开,地方政府日子就不用过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