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智囊全集-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译文】
宋朝时河西首领赵元昊反叛。
皇帝问起边境上的守备情形,辅佐的大臣都回答不出来。第二天,枢密院四个人都被罢了官,王鬷被贬到虢州。翰林学士苏公仪与王鬷交情很好,出城送别他。
王鬷对苏公仪说:“我这次贬官之行,十年前就有人预言过。”
苏公仪说:“那是江湖术士的胡说吧?”
王鬷说:“不是的。我从前担任三司盐铁副使,到河北判决囚犯。当时曹玮(字宝臣)从陕西贬官到河北担任定州主帅。我办完事以后,曹玮对我说:“公事已经办完了,要回去了。希望您明天再多留一天,我有话要和您说。”
我既爱惜他的雄才,又听他说有话要讲,就留了下来。
第二天,他准备简单的饭菜。吃完后,屏退左右的人,说:“您生有一副权贵的相貌,日后不是当枢密使就是当边帅。有人说您会当宰相,我看不可能。然而不到十年,一定在这里总揽军事。那时西方有外敌,您应为边境的守备作好预备,广征人才,不然事到临头无法应付。”
我说:“边境上的事,只有您最清楚,请问有何指教?”曹玮说:“我在陕西的时候,河西的首领赵德明曾经派使者带着马匹来中国交易,因为生气使者所得的利润微薄,而要杀他,没有人可以劝止此事。德明有一个儿子,年纪才十多岁,极力地劝谏,认为用马匹去资助邻国,已是失策,现在更要为钱杀守边人,那以后还有谁肯受我们效力?我听了他的话,心想这个孩子想善用自己的族人,一定有不凡的心志。听说他常往来于市集,我很想认识他,一再派人诱使他来都没有办法做到,就找个擅长画像的人去画他的容貌,画好拿回来一看,真是英挺的人物。这个孩子一定成为我们的边患,算一算时节,正是您主持政务的时期,希望您好好注意。”
“我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才知道,他所画的人就是赵元昊。”
[李温陵说]
对王鬷谈兵事,好像对假道学的人谈学问,对着他的耳朵讲都听不进去,更何况在掌管军队以后呢。贬官之后才想起以前的话来,像这种人天下多的是。
232、高欢
【原文】
齐神武自洛阳还,倾产结客。亲友怪问之,答曰:“吾至洛阳,宿卫羽林相率焚领军张彝宅,朝廷惧乱而不问。为政若此,事可知也。财物岂可常守耶?”自是有澄清天下之志。
[冯述评]
莽杀子灭后家,而三纲绝;魏不治宿卫羽林之乱,而五刑隳。退则为梅福之挂冠浮海,进则为神武之散财结客。
【译文】
北齐神武帝高欢未登基前从洛阳回来,用尽自己的家产去结交朋友。亲友都奇怪地问他,他说:“我这次到洛阳,宫中的禁军相率放火烧领军张彝的住宅,朝廷怕乱事扩大而不管。”处理事情如果到这种地步,未来如何,可想而知。财物靠守,难道守得住吗?”从此,高欢便立下了澄清天下的理想。
[冯评译文]
王莽杀死儿子、诛灭皇后的家族,却没有人敢讲话,于是三纲断绝;宋朝天子不管宫中禁军之乱,于是五刑败坏。消极的就要做梅福(汉·寿春人,字子真,弃官隐居九江),积极的就要做神武,散尽家财广交朋友。
233、任文公
【原文】
王莽居摄。巴郡任文公善占,知大乱将作,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疾走,日数十回。人莫知其故。后四方兵起,逃亡鲜脱者,唯文公大小负粮捷步,悉得免。
[冯述评]
张樱滩碳叶ё撸敬恕
【译文】
王莽摄政时,巴郡有个任文公善于占卜,知道将要发生大乱,就督促家人都背负一百斤重的物品,绕着房舍跑,每天做几十次,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后来各地发生战争,逃亡者能脱险的很少。只有任文公一家大小背负粮食逃跑,全都幸免于难。
[冯评译文]
张樱ㄋ巍じV萑耍秩嶂保┙滩叹┑淖拥苎懿剑瓉硎钦飧鲇靡狻
234、东院主者
【原文】
唐末,岐、梁争长。东院主者知其将乱,日以菽粟作粉,为土墼,附而墁之,增其屋木。一院笑以为狂。乱既作,食尽樵绝。民所窖藏为李氏所夺,皆饿死;主沃粟为糜,毁木为薪,以免。陇右有富人,预为夹壁,视食之可藏者,干之,贮壁间,亦免。
【译文】
唐朝末年,岐王李茂贞与梁王朱全忠互争短长。
东院主者预知将有乱事发生,就每天将豆类、粟米磨成粉,作成砖块,叠成墙,然后用粘土抹在墙面上掩盖;又增加屋里的梁木。全院的人都笑他疯了。
后来果然发生战乱,粮食吃完了,木柴也烧尽了,人民地窖中所收藏的东西被李氏抢掠一尽,都饿死了;东院主者把他的粟米砖拿出来煮粥,把梁木砍下来当柴烧,因而免于饿死。
陇右有个富翁,预先做夹层墙壁,把可以收藏的食物晒干存在墙壁间,也因而免祸。
235、第五伦 魏相
【原文】
诸马既得罪,窦氏益贵盛,皇后兄宪、弟笃喜交通宾客。第五伦上疏曰:“宪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闼,骄佚所自生也。议者以贵戚废锢,当复以贵戚浣濯之,犹解酲当以酒也,愿陛下防其未萌,令宪永保福禄。”宪果以骄纵败。
[冯述评]
永元[和帝年号]初,何敞上封事,亦言及此。但在夺沁水公主田园及杀都乡侯畅之后,跋扈已著,未若伦疏之先见也。
魏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自后世以来,禄去王室,政由冢宰。今霍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任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封”。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
[冯述评]
茂陵徐福“曲突徙薪”之谋,魏相已用之早矣。
〈隽不疑传〉云: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病免。
〈刘德传〉云:大将军欲以妇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后免为庶人,屏居田间。
霍光皆欲以女归二公而二公不受,当炙手炎炎之际,乃能避远权势,甘心摈弃,非有高识,孰能及此?观范明友之祸,益信二公之见为不可及。
【译文】
东汉时,外戚马防(字江平)兄弟被判罪之后,窦氏一家更为显贵。皇后的哥哥窦宪(平陵人,字伯度)、弟弟窦笃更喜欢交往宾客。
第五伦(长陵人,字伯鱼)上疏说:“窦宪是皇后的亲戚,掌管禁军,可以随意出入宫廷,骄纵荒逸自此而生。议论的人认为应废锢马氏兄弟等权贵,而以其他贵戚的良好表现来洗刷这种耻辱,这岂不是拿酒来解醉?希望陛下在事情未发生前加以防范,使窦宪能够永保福禄。”
窦宪后来果然因骄纵而亡。
[冯评译文]
汉和帝永元初年,何敞(字文高)密奏也谈及此事,但这是在窦宪抢夺沁水公主的田园,及杀都阳侯畅的事之后,跋扈的情况已经显著,不如第五伦的先见之明。
汉朝人魏相(济阴定陶人,字弱翁)因平恩侯许广汉上奏事议论道:“春秋时代,人们议讽世袭的卿大夫,厌恶宋国三世连任大夫,及鲁国季孙的专权,因为这些都是乱及国家的行为。后世以来,禄位远离王室,政权归于宰相。现在霍光(字子孟,平阳人)死了,他的儿子又当大将军,哥哥的儿子掌管枢密院,兄弟及女婿都位居权势、掌管兵权,骄奢放纵,霍光夫人依然显贵,女儿们都登录在长信宫的簿籍中,有时夜间也有诏令进出。臣恐怕以后霍氏一族会逐渐不能控制。应该裁减他们的权势,破坏他们的阴谋,以巩固王室万世的基业,同时又保全功臣的后代。”
另外,朝廷规定上奏议的人必须写两份,封成两封,其中一封写着“副封”的字样。领尚书者先拆副封,如果所提的事他认为不好,就除去不予奏报。
魏相又建议平恩侯说:“去掉副封,以防止谏诤的管道蔽塞不通。”
宣帝知道后认为很好,于是下诏任命魏相为给事中,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正因为这样,霍氏杀许后的阴谋才能传报宣帝。于是罢去霍氏侯爵之位,亲属也都调往他地任职。
[冯评译文]
徐福(汉·茂陵人)预防灾祸、防患未然的谋略,魏相早已使用了。
《隽不疑(汉·渤海人,字曼倩)传》说过,大将军霍光想把女儿嫁给他,不疑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不久就因病免官。
《刘德(字路叔)传》也说,大将军想把女儿嫁给他,德不敢接受,怕过分显贵,后来免官,成为平民,住在乡间。
霍光想把女儿嫁给这两人,他们都不接受。在对方地位显贵的时候,还能避免接近权势,甘心放弃富贵荣华,不是有高远的见识,谁能做得到?
236、马援
【原文】
建武中,诸王皆在京师,竞修名誉,招游士。马援谓吕种曰:“国家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宾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后果有告诸王宾客生乱,帝诏捕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数千。种亦与祸,叹曰:“马将军神人也。”
援又尝谓梁松、窦固曰:“凡人为贵,当可使贱,如卿等当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松后果以贵满致灾,固亦几不免。
【译文】
汉光武建武年间,一些王爷都到京师,竞相争取名誉,招请游士。
马援(茂陵人,字文渊)对吕种说:“王室的子弟都争相壮大自己势力,朝廷却没有预立任何防患的措施。如果诸王爷与宾客的交往日益繁频,朝廷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案件,您要加以小心警戒。”
后来果然有人秘告诸王爷的宾客作乱。光武帝下诏捕捉宾客,互相牵连,死亡的有数千人。吕种也受波及,因而感叹说:“马将军真是神人!”
马援又曾对梁松(字伯孙)、窦固(字孟孙)说:“凡人可以显贵,也应当可以处于卑贱的地位。你们却没有办法再过卑贱的日子,希望自己能高居不下。请好好想一想我的话吧!”
梁松后来果然因为显贵而招来祸害,窦固也几乎不保。
237、申屠蟠
【原文】
申屠蟠生于汉末。时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彗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砀山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唯蟠超然免于疑论。
[冯述评]
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复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居局内者常留不尽可加之地,则伸缩在我,此持世之善术也。
【译文】
申屠蟠(陈留人,字子龙)出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游士汝南人范滂(字孟博)等人自命清高,攻讦朝政,自公卿以下都折节下交,太学生也争相追赶这股痛议时政的风潮,认为文学将再度兴盛起来,文士又可以受到重用。
只有申屠蟠感叹说:“从前战国时代,处士到处大发议论,列国的君主也争着迎接、尊敬他们,最后却惹来焚书坑儒的灾祸。现在的情形就是这样。”
于是隐居到梁砀山之间,以树木作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