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隋暴君传奇-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诚恳地要求些票和收藏,没有什么评比,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起码是对我的一种鼓励。谢谢!
第四十三章 突厥退兵
    先道个歉,昨天发生一单突发事件,全体同事通宵加班,因此第四十三章到现在才赶完。下周本书上三江推荐,将加快更新,争取每天2…3更,请大家继续支持。
    *************************************
    在壮丽的未央宫的左前殿,晋王杨广觐见了父皇杨坚。
    未央宫无疑是华夏历史中最出名的宫殿之一。它始建于汉代,位于长安城的西南角,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由汉丞相萧何监造,周围二十八里,利用龙首山的地势为台殿,高出长安城平面不少。
    传闻当时刘邦征战匈奴返回长安,见到未央宫工程十分浩大壮丽,心中颇为不快,质问萧何道:“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诏宫室过度也?!”但是萧何却微笑答道:“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于是刘邦默许。
    自此之后,未央宫均为历代帝王外朝及举行重大典礼之地,隋王朝亦不例外。若说长安乃是大隋国之中心,未央宫则是中心的中心。无数大隋的杰出俊秀、英雄豪士奋勇争先,无非只想有朝一日能身着官袍,在未央宫正殿拾级而上。
    隋文帝杨坚在此接见晋王杨广,倒不是特意安排,只是刚好大朝完毕,又召见了几个大臣议事,听闻晋王已经返京,便一并在此召见。因此当晋王杨广在内侍引领下,进入大殿之时,殿内除了隋文帝外,还有数名官员在。
    杨广见当中一人头顶冠珠,身着龙袍,是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面容隽秀,知道此人便是隋文帝杨坚。当即上前叩拜,道:“儿臣杨广叩见父皇!”
    隋文帝离座到了杨广跟前,亲手搀扶着他起身,笑道:“起来起来,让朕看看长成什么样了?”前后端详了一番,有些感慨地道:“呵,都这么高大了,好像还黑了不少,并州苍凉风烈,磨练一番还是有些变化。”
    杨广被他这么反复打量,初初有些汗毛直竖,此时见他眼中满怀慈爱,口气中更是满含着一个父亲对儿子成长的感慨与期许,却不禁有些感动起来,轻声道:“父皇,儿臣……”他本就继承了原来杨广的记忆,此时一感动,语气竟有些哽咽起来,只说了几个字便说不下去了。
    正在父子两人感慨交流离别之情的时候,旁边一人却长叹一口气道:“只顾着父皇,却忘了这边还有个皇兄,着实叫人心中不平,唉!”
    隋文帝杨坚哈哈一笑,也不说话,便放开了杨广,回到案后就座。杨广楞了一下神,定睛一看,却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眼中满怀笑意。杨广有些尴尬,赶紧上前见礼,唤道:“皇兄……”
    太子杨勇素来放犷,赶紧叫停,笑道:“阿麽这一去并州做了晋王,可真是长大了许多,只苦了我独自一人在京都,无人可以作伴……”
    隋文帝见他们兄弟二人言谈甚欢,心中很是高兴,却佯怒道:“勇儿,你弟弟已封王开府,不要再一口一个阿麽了!”
    杨勇唯唯称是,口中却一点没变,揽着杨广的肩膀道:“父皇您看,阿麽都跟我差不多高了,身子也健壮了不少,难怪竟能够领兵上阵,大破突厥阿波可汗,初时我还不信,想着阿麽离京之时,不过是个小孩子,怎么一下子就成了英武将军了,现在看来倒像是真的,哈哈……”
    杨广受原有历史影响,原本心目中一直暗暗将将太子杨勇当作潜在的对手,此时见他大大咧咧,言笑不禁,又感受到他对杨广的一片真挚兄弟之情,根本就是个没有什么心计的人,对他这种性格也感到十分可亲,一下子对他的印象好了许多。不过听了杨勇之言,心中却十分奇怪,因为并州大破突厥可汗一事尚未正式上报,刚好自己回长安,王韶等人写了一份奏折和军报,托自己带回京城,如今尚在身上,怎么听杨勇的口气,朝廷上下竟都知道此事了?
    晋王杨广正欲说话,隋文帝杨坚笑道:“勇儿说得不错,广儿此次当真是立下了大功,广儿可能还不知道罢?突厥已经全部退兵了。长孙将军,你给晋王讲讲吧!”
    车骑将军长孙晟一直在殿内,只是见皇帝陛下和太子、晋王畅叙离别再聚之情,不敢出声。此时见圣上有令,赶紧上前与晋王见礼。他看过晋王杨广的《平戎论》,又因此而被隋文帝委以重任,心中一直暗暗感激,又将晋王杨广引为知己;晋王杨广也素知长孙晟乃是一代名将,又是一代杰出外交使臣,两人可谓是神交已久,此时见面,难免又是一番寒暄。从长孙晟之口,晋王杨广才知道了当前北面边境之形势。
    原来长孙晟自被隋文帝封为车骑将军之后,便谋划对突厥的一系列分化策略。除了军事上积极防御之外,长孙晟出黄龙道结交东面可汗处罗侯及所属契丹诸部,又遣太仆卿元晖出伊吾道,结交西面达头可汗,并赠给达头可汗一面狼头纛,有效分化了突厥内部。
    正在此时,恰好晋王杨广无意中大破突厥阿波可汗所部亲兵,原本就有异心的阿波可汗觉得损失惨重,逃回本部后不愿意再南下,立即引兵退还。
    而长孙晟恰好仍在突厥,听闻此消息后立即说服向来与隋友好的东部突厥处罗侯之子染干,向沙钵略谎报军情,称突厥所属铁勒部落造反,即将攻打沙钵略的牙帐。沙钵略大惊,赶紧回兵出塞,返回其大可汗牙帐去了,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其他可汗都不愿再出兵,沙钵略却也无力再拉上他们再来攻打隋国了。
    长孙晟又先于晋王杨广回到长安,因此不待杨广禀报,朝廷上下却都知道了晋王在并州大破突厥阿波所部,促成了突厥全面退兵。本来此事长孙晟居功甚伟,但他感激晋王杨广,不免将并州之战的作用夸大几分。不了解内情之人听来,倒似是晋王杨广大败突厥、使突厥全面败退一般。
第四十四章 四项请求(一)
    杨广未料到那次为了史万岁和王秉烈打赌一事而无意中引发的并州之战,竟然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效果,使得突厥全面退兵,这已经较大地加快了历史的进程——在原有时空中,突厥是骚扰了大隋足足一年时间的,而现在,从突厥起兵来袭,到退兵而回,竟只有短短数月时间。这无疑给大隋带来了更充分的休养备战期。
    当然杨广并不敢居功,反复说突厥退兵大部分应归功于长孙晟在突厥各部之间的周旋。隋文帝杨坚当着长孙晟的面,对此微笑不语,只觉得晋王立下如此大功仍能如此谦逊,甚感安慰。在他看来,杨广小小年纪,在突厥盛气凌人之际为大隋争了口气,实在令他这个当父亲的也脸上增光不少。就算长孙晟功劳也很大,但不也是晋王杨广举荐的么?长孙晟本就没有争功之念,听得晋王杨广为自己述功,感激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隋文帝等人对并州之战只是了解了个大概,于是晋王杨广再次发挥说书的本领,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遍。当然细节上又有些变化,变成是并州事先得知了军情,主动出击应战,取得辉煌战果,这是杨广在返京之前,早就与王韶等人商议好了的说法。
    隋文帝杨坚等人听得津津有味,待得晋王杨广讲述完毕,隋文帝杨坚笑道:“广儿立下如此大功,倒教朕有些为难,都不知道该赏赐些什么于你。还有那两员将领,一个是勇猛不可挡的史万岁,还有一个智计百出的王秉烈,也该好好赏赐才是。广儿你自己说吧,想要些什么赏赐?”他心情十分舒畅,这番话说出来实在是前所未有,换句话说几乎相当于杨广想要什么便赏赐什么的意思了。
    杨广心中大喜,顺风之时怎能不使尽帆力,脸上却不敢有半分表露,只平静地道:“儿臣多谢父皇。不过儿臣并不想要什么赏赐,只想求父皇四件事情……”
    太子杨勇在旁听得一愣,随即大笑道:“阿麽何时学得如此精明了?父皇只说给些赏赐,你竟一下子要满足四件事情,这个生意做得好!”又学着杨广的样子朝着隋文帝道:“父皇,儿臣亦不想要什么赏赐,只想求父皇一百件事情……”说完又是大笑。
    他倒没有什么恶意,只是生性如此,只觉得此事有些滑稽,便在此插科打诨,换个其他人亦不敢在隋文帝面前如此说话。即使如此,杨广也被他笑得甚是尴尬,想来自己还是高兴过头,话头转得太快,只得红了脸辩解道:“这四件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事,皇兄休得取笑!”
    隋文帝哈哈笑道:“勇儿不要胡闹。广儿无需理会,只管说来听听,只要朕能做到的,便都满足于你。”
    “谢父皇!”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杨广自然不会客气,心中倒真有些后悔怎么不多说几件事情,“儿臣想说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关于史万岁,他现在仍是待罪之身,望父皇能免去其罪责。”当下将史万岁的一些情况说了。
    隋文帝道:“这个史万岁朕也有些印象,似乎与当日尔朱绩谋反一事有些关联,不过关系不大,此次又立下大功。此乃小事,朕准了,待会便着人催刑部办理就是。你且说第二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便是关于史万岁和王秉烈两人赏赐一事。”杨广续道,“儿臣在并州推行府兵合一之事,深感当前府兵战力仍然偏弱,儿臣设想于府兵之中,招募精干勇猛之士卒,重新组成一支近卫军,强化训练,装备精良,以成虎狼之师,扬我大隋国威。并请父皇提升史万岁与王秉烈之军职,作为此近卫军的正副统领。”他知道涉及军权较为敏感,便详细讲述了一番自己的打算,将近卫军的规模、朝廷如何掌控诸事作了解释。
    “广儿的意思是这批士卒今后便不事生产,专事训练?”杨广虽然没有将“职业军人”一词说出,隋文帝杨坚还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颇感兴趣地又追问了许多问题,彻底了解清楚后沉吟不语,干脆起身踱步,脑中反复思索此事利弊。
    要知道成立并州近卫军一事虽然不大,但此事却涉及到整个府兵制的变化,像杨广所说并州近卫军组成之模式,已经是一种招募制,完全超出原来隋文帝设想的在府兵制基础上的一些修补。虽然范围很小,但对今后军制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却令人难以意料。而且府兵与募兵孰优孰劣,亦不是一时半刻便可想通想透的。
    杨广见隋文帝杨坚来回踱步,久久不语,心中便有些后悔起来,其实此时大可不将话题扯得太大,只说组成一支近卫军便显得事情小很多,至于近卫军士卒是府兵还是募兵,大可慢慢处理。正想着怎么换个说法弥补一番,却见隋文帝杨坚停下了脚步,沉声道:“广儿此番想法颇有新意,值得深思。府兵与募兵哪个更佳,此时讨论似乎也言之过早,反正这支近卫军规模也不是很大,干脆便试上一试,看看效果如何再说。不过此事不宜声张,此支近卫军亦要严格控制规模,不得擅自扩编。广儿对此要切记。此事也准了,史万岁和王秉烈提职任近卫军统领一事,交由兵部去办便是。”
    杨广心头一松,道:“第三件事情则是关于乡兵。儿臣在并州见到乡兵众多,用得好能够保家卫国,但用不好亦不利于朝廷管制地方。因此,儿臣提请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