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高衙内的幸福生活-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务必把这个交给崔姑娘,这首词能帮她反败为胜。”高强把一卷纸塞到小丫鬟手中,认真的叮嘱道。

    说完之后,他便挤入人群中,消失不见。

    哥们做好事不留名,何其伟大!

    他如此安慰自己。

    小丫鬟愣了一下,她只是出来透透气而已,没想到竟然接到一个如此重要的任务,这家伙不是糊弄人的吧!

    此时画舫内的气氛颇为沉闷,崔念奴虽然表面上无所谓,但被李师师压制的感觉并不好,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可谁让李师师和周邦彦关系好呢,她也请了几个词坛大家助阵,结果还是被打的没有还手之力。

    小丫鬟悄悄的走进画舫,打量着自家姑娘的神色,掂量着要不要把这卷纸递给小姐,往日里也有人通过她给小姐送东西,就是些爱慕的话语,没什么大不了,可今晚小姐的情绪明显不好,实在不宜添乱了。

    “你鬼鬼祟祟的做什么?”崔念奴皱眉道。

    “就是有人给小姐送东西,还说,还说能帮小姐反败为胜。”小丫鬟吞吞吐吐的说道,还把那卷纸递交了上去。

    崔念奴不以为意,接过来看了看,纸上只有不到一百个字,她翻来覆去的看了三遍,神色从平静到震惊再到惊喜。

    “快,让乐师准备,用临江仙的调子。”崔念奴催促道。

    词的调子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不用现场谱曲,直接就能唱。

    小丫鬟赶忙跑出去吩咐,崔念奴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把这六十个字死死的记在心头,她知道,成败在此一举。

    这首词虽说和今晚的气氛不合,却是难得的好词,就算打不败李师师,也能扳回一城。

    诗会就要结束,士子们即将离开,李师师那边已经准备好庆功了,就在没有人觉得还会有惊喜的时候,歌声突然在汴河上响起。

    这歌声并非是婉转悠扬,而是深沉大气,透着一股发乎内心的震撼。

    这首词很短,崔念奴接连唱了三遍才停歇下来。

    在场的士子们都清晰的听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他们心中升腾,使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在短暂的平静后,这些士子们开始高声谈论起来,都想要发表对这首词的看法,还有四处打听这首词到底出自哪位大家之手。

    整个汴河瞬间沸腾起来。

    “豪迈悲壮,深沉淡泊,有东坡先生遗风。”周邦彦听后如此评价道。

    这已是极高的评价了,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宋代词坛最为重要的人物,影响了整个宋词的格局。

    高强回味着歌声,看着周遭士子热烈的反应,心里有些小得意。

    不要怀念哥,哥只是个传说!

    这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感觉很是不错,不过他此刻更想看到李师师脸上的表情。

第十章 国足要从宋代抓起() 
事实上高强恐怕要失望了,李师师并没有郁闷沮丧,她是真心的喜欢诗词,听到这种佳作问世心中高兴还来不及呢,哪有时间去想其他问题,她此刻最想知道的是写词的人是谁,好与之结交一番,共同谈论诗词之道。

    为此她不惜派人到崔念奴的画舫上打探。

    这也是汴河上所有文人士子都想知道的问题,这首词到底是谁人所作?

    崔念奴唱罢,回到画舫内,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小姐,天太黑,奴婢没看清。”小丫鬟惴惴不安的说道。

    她当时根本就没注意,加上高强闪的快,只瞧见一个大概模样,似乎很年轻的样子。

    崔念奴看着那卷纸,心中浮想联翩。

    如今汴河上的文人士子皆是为了扬名而来,想不到还有人如此淡泊名利,或许是有什么隐情,难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身负重罪之人?不过从他的言行来看,似乎是有意识的针对李师师和周邦彦,也可能是因爱成恨。

    种种念头在她心中闪过。

    无论如何,这人算是帮了她一回,以后有机会回报就是。

    她是个决断之人,面对外界的询问,直接把真相说了出来,顿时一片哗然。

    能够流传千古的词作,神秘的作词人,两位名妓之间的终极对决,崔念奴在最后一刻的大翻盘……

    这些话题给中秋诗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也让崔念奴的声名急剧上升,大有盖过李师师的势头,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后世,肯定会被认为是一场商业炒作,而在此时的大宋朝,却被文人士子们当作佳话来传颂。

    高强觉得自己报复了李师师,心中快意很多,就把这件事放下了。

    他来到大宋朝也有一两个月了,对这个时代大体上有所了解,是时候想想以后的出路了,何况他就要成亲,所谓成家立业,总要找点事情来做,难道还要像以前过着无所事事的纨绔生活么?

    高俅虽说位高权重,可总有死去的那一天,而大宋朝也是内忧外患,几年后宋江方腊之流起义造反,金国还在外虎视眈眈,一旦国破家亡,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他要为以后打算起来了。

    在这个官本位的时代想要进入官员的队伍大体上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军功,一条是科举。

    当然你要是能对自己狠一点,引刀成一快,进宫服侍皇帝,兴许也能在宫中混出头,或者能勾搭上公主郡主,成为驸马,皇室宗亲虽说没有实权,却也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高俅走的是军功这条路。

    他本是个泼皮混混,让他去考科举难度太大,除非是作弊才能成功,于是为了提拔高俅,皇帝赵佶把他派到军队里镀金,无论哪里打仗赢了都有他的功劳,就算没赢也可以谎报军功,反正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就这样高俅混成了高太尉,位高权重。

    对高强来说科举这条路走不通,让他去看《四书五经》为时已晚,做学问这种事情没有十几年苦读难有成效,所谓十年寒窗,一朝成名。

    就算是作弊也不行。

    他的名声太过狼藉,如果他真的靠作弊中了进士,别人不用想都知道是作弊,绝对会成为政和年间最大的笑话。

    至于军功同样需要时间,打仗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不打仗想要军功的话只能慢慢的熬资历,正因为军功难得,所以总会有冒领军功的事情发生,就算是有高俅帮忙破格提拔也不能一蹴而就。

    高强分析了这个时代官场的种种问题,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说一千道一万,在这个皇权社会中,只有巴结好皇帝才是根本,只要皇帝想让你当官,总会有各种法子,高俅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么怎么巴结皇上呢?

    皇帝陛下的三样喜好:踢球,写字,玩女人。

    写字这种高雅的事情还是算了,高强也没打算给皇帝陛下进献美女,有美女还不如自己留着收藏,那么只剩下踢球了。

    高俅就是因为踢得一脚好球才得到赵佶赏识的,有了这个榜样在,高强开始了发散思维。

    他想的可不仅仅是在皇帝赵佶面前踢球露脸,那样未免档次太低了,不符合他穿越者的身份。

    根据他的了解,蹴鞠这项活动在如今的宫廷和民间都很流行,甚至已经出现了专门靠踢球为生的专业球员,不过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而且比赛很随意,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民众的参与度不高。

    蹴鞠从秦朝到宋代,技术已经很完善了,就算是高强也踢不过这些专业球员,唯一能出彩的就是比赛形式。

    高强想要举办一次全国联赛,宣传他全民蹴鞠的理念。

    其实就是后世的职业联赛,让大宋朝的每个州组成一支球队,这些球队来到东京城进行蹴鞠大赛,获胜者可以得到一个皇家颁发的奖杯,甚至还可能受到皇帝陛下的接见。

    要玩就玩的大一些。

    如果不是如今交通不发达,甚至还可以把辽国、西夏、吐蕃和金国加入进来,进行一场亚洲联赛。

    想想后世国足遭受的耻辱,高强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把这件事抓起来,为了国家的足球事业不落后,联赛要从宋朝打起。

    这一刻,他终于找到了一点穿越者的自豪感。

    在他的设想中,不仅要把足球俱乐部办起来,还要拉广告,拉赞助,让李师师在开幕式上唱歌,让崔念奴在闭幕式上跳舞,把民众的积极性彻底激发起来,把蹴鞠变成全民性的体育项目。

    高强花了几天时间,结合大宋朝的实际情况,写了一份数千字的计划书。

    他也知道事情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能一开始就搞太大,只要能把第一届联赛办起来,形成一种模式,以后自然能延续下去。

    当然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巴结皇帝,要是能忽悠皇帝陛下成立一个足协的话,那他就是第一届的足协主席,这也算是进入官场了吧。

    他首先要做的是把计划书交给高俅审阅。

    作为皇帝的心腹,蹴鞠界的前辈,官场的老油条,高俅的意见相当重要。

    计划书的第一句开宗明义。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为了强健民族体质,为了丰富百姓生活,体现皇帝陛下的仁爱之心……”

第十一章 礼部临时工() 
高俅原本以为这是高强的又一次胡闹,不过看他能耐下心写了那么多字的份上便随手翻了翻,这一看还真看出些门道来,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他本就是依靠取巧钻营起家的,对钻营之事很是敏感,又懂得揣摩皇帝的意思。

    皇帝赵佶贪图玩乐,又好名声,这个蹴鞠大赛把玩乐和名声结合在一起,正是为皇帝陛下量身打造的玩乐活动。

    弘扬民族文化,强健民族体质……

    把一项玩乐活动上升到了国家民族的高度,实在是天才般的构想。

    这其实并不是高强的首创,在汉朝的时候就把蹴鞠作为“治国习武”之道,在军队中推广开来,班固在编写《汉书》的时候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范畴,属于军事训练的兵技巧类。

    高俅出身卑微,依靠踢球得到赵佶的赏识,这件事被广为人知,虽然算不上他人生的一个污点,却也让他耿耿于怀,特别是如今他位高权重的时候。

    出身无法改变,过去无法改写,关键在于现在。

    如果能够把蹴鞠这项玩乐活动推广开来,得到普及,从而提高球员的地位,想必就没有人再拿他的过去说事了,也能为皇帝陛下提高声望,不要总被那些御史说什么玩物丧志。

    而且高俅还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如果这种联赛制度形成之后,蹴鞠就成了一项庞大的项目,牵涉到方方面面。

    比赛的场地,球员的买卖,裁判的公平,甚至是比赛的赌局……

    没错,他想的是捞钱,谁能主持这项比赛,就能捞取大量的外财。

    这让他觉得殊为可惜,高太尉是管理军队的,而蹴鞠这项活动明显是民生类,只能交给其他部门来办,不过既然这个计划是自己提出的,总要安插他的亲信进去,而高强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主意已定,高俅招集幕僚改写这份计划书。

    呈递给皇帝的奏章有具体的格式,不能随意乱写,而且高强的用词太过粗鄙,要改用文雅的字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