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小闲人-第17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艺突然道:“如果我们在南海成功,即便将来我们要进入天竺,也不需要再往那边走,可以直接从海上过去,远比陆路要好得多。”

    “对呀!我们如今可以从海上走。”

    李治点点头,又问道:“那如果吐蕃是想西进呢?”

    李绩道:“那边有大食在,吐蕃想要西进绝非易事。”

    韩艺道:“若是吐蕃能够打破大食在波斯的势力,我们其实也可以趁机过去分一杯羹。”

    李治想想也对,吐蕃如果西进,可以视作一次探路,毕竟大唐如今还没有正式跟大食交锋,不清楚大食的真正实力,又问道:“假如让吐蕃成功进入天竺,会不会令吐蕃的国力增加?”

    李绩道:“如果吐蕃拿下天竺,国力肯定会有增加,但是想要将天竺的物资运送到吐谷浑边界来,也绝非是一件轻松的活,远不及我们从南海将物资运送到中原来,毕竟那边的道路,可不是那么好走。”

    韩艺非常肯定道:“国力增长方面,还请陛下放心,我们的国力增长速度始终会保持以至少十倍于吐蕃,最低最低都是十倍。”

    这话说得真是提气。

    “有爱卿在,朕应该对此放心。”李治稍稍点头,道:“也就是说,只要吐蕃往南扩张,不与我大唐为敌,那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都是对于我大唐都是有利的?”

    韩艺点头道:“可以这么说。但是就怕这是吐蕃的虚晃一枪,故意麻痹我们。”

    李治嗯了一声,道:“这一点不能不防啊!但是如今吐蕃已经展现出诚意来,如果我们不答应的话,那就可能会要开战。二位爱卿,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绩沉吟半响,道:“老臣吐蕃这么做,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毕竟从国力来看,吐蕃与大唐决战,只会两败俱伤,而且,他们不可能消灭我们,而我们却有可能消灭他们,而局部战争的话,也占不到什么便宜,稳定住与我们的关系,集中兵力往南边发展,进攻更为弱小的天竺,其实是非常明知的。”

    李治道:“司空认为他们是真的怀有诚意而来的?”

    李绩点点头,道:“但是这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可以要求吐蕃减少驻兵至两万,而我们保持在吐谷浑的驻兵。因为吐蕃的奴隶就是士兵,就算他将主力撤走,留在当地的百姓也是随时可以武装起来的,减少同等规模的兵力,对于我们而言,本来就是不利的。另外,我们要援助吐谷浑也比他们的主力抵达与吐谷浑的边界要困难的多,这么安排,一来可以试探他们,二来也可以保持在吐谷浑的势力平衡。”

    韩艺也道:“臣也赞成司空的建议。”

    李治眯了眯眼,道:“明日朕再召开一场枢要会议,到时具体商议一下。”

    。。。。。.

    而此时,钦陵则是与几名属下来到新市场游览。

    “少主,这大唐真是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繁华啊!”

    “咱们吐蕃什么时候能有这么繁华。”

    钦陵闻言,冷冷一笑,道:“就凭那群鼠目寸光的奴隶主们,我们吐蕃永远不可能有这么繁华。”

    他身边的几名下属都很诧异的看着他。

    钦陵站在广场的中间,游目四顾,目光中充满着饥饿感,缓缓道:“因此我们若想要生活在这繁花似锦的大城市中,唯有占领整个中原,成为中原的主人。”

    左边那人问道:“少主认为他们一定会答应么?”

    钦陵指着前面那来往客人络绎不绝的旅店,道:“你们看的,长安的寻常百姓都生活得如此富足,他们岂会轻易放弃这种生活,跑到战场上面去拼命,这是我们的劣势,但恰恰也是我们的优势,所以,他们是不可能拒绝我的。”

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新的篇章?() 
    第二日,李治正式召开主要枢要会议,这与吐蕃的外交,可不是小事,一直以来都是唐朝对外最为重要的关系,而如今这可是大方针的改变,不能说就李治、李绩、韩艺三人拍板决定,因此这一次会议,不仅仅是枢要大臣参与,包括契苾何力他们这些统帅,六部官员,弘文馆几位大学士,以及皇后武媚娘。

    此番外交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如今武媚娘主持政务,不可能不让她参与。

    而大家也都习惯于武媚娘坐在李治身边。

    张文灌他们这些文臣的语气虽然非常强硬,表示一定要防止吐蕃表面一套,背面一套,必须得谨慎小心,但他们的意思,还是跟韩艺预料中的一样,就是如果吐蕃真的有诚意,就还是跟他们讲和,不要动刀动枪的。

    契苾何力他们这些武将虽然想打,但是好像现在不是开战的时机,因为太原计划刚刚展开,那边又在开辟南海,国内发展也都很好,吐蕃那边已经是满怀诚意而来,要是拒绝人家,好像也真没有什么理由。

    关键吐蕃这一次给出的条件,确实是非常太有诚意了。

    “我反对与吐蕃讲和。”

    一直沉默的武媚娘突然开口道。

    殿中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非常诧异的看着她。

    李治好奇道:“皇后此话是何意?”

    武媚娘道:“陛下,过去几年吐蕃的所作所为,已经告诉我们,这吐蕃人不可信也,他们三番四次在我们背后捅刀子,这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且,这一山也不容二虎,就算不是现在,将来他们也一定会与我们为敌的,臣妾认为,不能与他们讲和,非但如此,还应该保持对吐蕃的压制,尽可能的限制与他们的往来,尤其是在贸易方面,当初他们一穷二白时,是我们大唐提供各方面的技术帮助他们发展起来的,可是他们强大之后,却屡屡与我们作对,我们不能再上当了,我们将他们困于高原之上。”

    张文灌道:“松赞干布在位时,我们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这几年的争斗都是因为禄东赞为人狡猾,且狼子野心,如今禄东赞已经去世,吐蕃要改变禄东赞的政策,也是极有可能,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怎能贸然拒绝呢。”

    武媚娘道:“但还是禄东赞家族控制着吐蕃,另外,吐蕃人都是一群野蛮人,他们没有读过书,不知何为诚信,我们怎能尽信。”

    郑善行突然道:“如果我们不答应的话,吐蕃方面肯定会认为我们要对他们用兵,那他们可能会会先发制人,向我们发起战争的。”

    武媚娘道:“那就与他们一战,对付野兽,唯有将它杀死,方能换得永久平安,想以谈判促使和平,我看这是不可能的。”

    李治听得眼中闪过一抹不快。

    契苾何力一看有人带头,于是道:“臣认为皇后所言,也不无道理。”

    武媚娘心中一紧,不是说没有人支持我的么?余光稍稍瞥了眼韩艺,见那厮很淡定,莫名得放宽心来。

    郝处俊见契苾何力跳了出来,顿时急了,立刻道:“皇后,契苾将军,你们可不要忘记,如今太原计划才刚刚展开,南海那边还不知成败,这边贸然又与吐蕃开战,而且是在吐蕃如此有诚意和解的情况下,到时我们如何跟西北地区和吐谷浑交代?如今吐蕃愿意退去西北,这可一直都是西北百姓愿意见到的。”

    李治点点头,道:“是呀!如果我不答应的话,那势必就会引发战争,而西北和吐谷浑一定会成为主要战场,他们心里一定不会支持这一场战争的,也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今西北百姓已经彻底融入我中原,稍有不慎,这十几年来的努力,可能就会付诸东流。朕看此事就这么决定,尚书令,此事还是由你去与钦陵谈判,你们谈完之后,朕再与他见上一面。”

    韩艺抱拳道:“微臣遵命。”

    张文灌他们是长出一口气。

    武媚娘嗫嚅几回,最终还是忍住没有做声。

    散会之后,李治刚出两仪殿,就冲着身边的武媚娘道:“你知道你方才在说什么吗?”

    他真是气得不轻,因为他是再三考虑过的,权衡利弊,还是认为此时和解对于大唐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他的身体情况,也让他的锐气减少不少,要倾尽全力去消灭吐蕃,始终不符合大唐的利益,防止吐蕃往这边扩张,这才符合大唐的最终利益,吐蕃要去天竺,想拦也拦不住,天竺又不是属于大唐的势力范围,那就由他们去吧。这原本谈得也好好的,一切都如李治预想中的在进行,就是武媚娘方才插了那么一句嘴,差点就将武将给**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能又会有很多变数。

    武媚娘道:“陛下,臣妾当然知道臣妾在说什么,臣妾始终认为吐蕃人是决计不能相信的,陛下只能将此事作为缓兵之计,而不能当做是长久之计,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如何消灭吐蕃。”

    “真是妇人之见,这事不用你操心。”

    李治说完就快步离开了,他本来就不希望武媚娘干预军国大事,他让武媚娘坐在这里,只是让她知道是怎么回事,你就当个哑巴,没想到武媚娘不但出声,而且意见还跟他相左,事先又没有跟他商量过,这可是令他很不爽,夫妻不能共事,这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以前他可不敢这么说武媚娘,他还是有些惧内的,但是因为红尘,因为那场危机,什么难听的话,他都已经说过了,有了第一回,就肯定会有第二回,另外,武媚娘在朝中的势力已经被粉碎,所以他也不是那么害怕武媚娘。

    武媚娘看着李治气冲冲离开的背影,不但没有丝毫的不快,眼中还藏着一抹笑意。

    。。。。。.

    “唉。。。。。。。”契苾何力一声长叹,朝着阿史那弥射、薛仁贵等一干将军道:“各位,其实我是赞成皇后的建议,这吐蕃不能相信啊!”

    薛仁贵道:“话虽如此,但是中书令他们说得也有道理,如今国内发展的这么好,现阶段与吐蕃和解,对于我大唐是更加有利的,贸然开战,只要不能速战速决,我们也难以向天下百姓交代,陛下这般考虑,也是能够理解的。”

    阿史那弥射道:“其实中原百姓对于吐蕃没有什么好感,关中将士也想打仗,只不过如果出兵的话,吐谷浑和西北地区就成为第一战线,那两边都在全力发展,他们肯定不想发起战争的,要得不到他们全力支持,我们还真不一定打得赢。”

    契苾何力道:“这我当然明白,不然的话,一开始我就会反对。”

    种种的一切迹象也反应出大唐对于吐蕃复杂的心情,别说平原,哪怕是山地,大唐也早就动手,偏偏是高原,而且这么高,要打上去,成本太大,获利太少,偏偏此时吐蕃还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将所有风险摊开来看,和要远胜于打,就是这么简单。

    在李治做出决定之后,韩艺开始与钦陵展开更为深入的谈判。

    经过三日的谈判,最终达成了一系列的互信友好协定。

    首先一点,吐蕃还是属于大唐的藩国,维持原有的进贡与册封体系,吐蕃要换赞普,必须李治册封。

    其次,吐蕃减少在吐谷浑边境的驻军,不能超过两万,而大唐方面不能增加在吐谷浑的驻军,维持原有的四万驻军。

    这也是双方争论的焦点。

    吐蕃方面当然希望同等规模的兵力,但是韩艺也拿出许多非常有力说法来,我们这四万驻军,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