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斗鸾-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偏张八斤心里害怕天花还要特地问:“你们家孩子是不是真的天花复发了?给爷一个准话,我们兄弟可不想路上过了病气,丢了性命。”

沈儒平夫妻不知该如何回答。如果说儿子不是天花或者病已经好了,就要跟着上路,一路上不知要吃多少苦头,儿子如何撑得过去?但如果说儿子有病,那就得把他一个人丢在驿站里自生自灭,那更难令人接受。无助之下,他们齐齐转头看向沈氏,沈氏只得对兄弟耳语几句,沈儒平便含泪回答张八斤:“小儿并非天花复发,不过是病后体弱,又不慎感染了风寒,今晚吃了药便好。”

张八斤闻言放下心来:“那就好,如果他是天花复发,那还真是麻烦呢,即便是留他下来,驿站也不能收容的。”

沈家人暗自庆幸,回了柴房后看着昏迷不醒的沈君安,只觉得愁肠寸断。

沈家无奈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而章家此时却遇上了意外惊喜。

张八斤今晚负责看守院门,先前趁同僚拉了吴克明去县里吃酒用饭,放了一个陈家的婆子进来。

那婆子原是跟随洗砚前来侍候的,身体健壮,做事也有分寸。她将两个包袱递给陈氏,对陈氏与章家众人禀道:“洗砚原要过来,只是他伤得厉害,大夫说不可随意挪动,只能让小的跑这趟腿了。明儿要上路的事,张八斤已经跟他说了,他请九姑奶奶与众位亲家宽心,白日里已经托人往京里送信,明日我们五爷就能得到消息,另派人来接替他,到时候就让人直接到对岸江浦去找你们。除此之外,洗砚还在外头打听到那吴班头的亲历,听说他是得了亲戚举荐才做的官差,他那亲戚是在凤阳府做官,五奶奶娘家也有亲戚在凤阳府,若是能提前送信过去,请那位亲戚帮着周旋一二,等亲家与九姑奶奶一行到了凤阳时,说不定能把押解的差役换了,也能少受些苦楚。”

章家人听了顿时欣喜不已,章寂还叹道:“洗砚小哥想得周到,若果其如此,便是我们章家的造化了。”细细一想,他们出京后,一路都是陈家人帮忙,如果没有这门姻亲,还不知道要受多少苦楚,这份恩典章家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

婆子又告诉陈氏:“因时间不足,匆忙间也只备得这点东西,姑奶奶别见怪。这个包袱里装的是两床夹的布被,还有一包干粮,大约能吃上两天,姑奶奶且将就着用吧。另外那个包袱装的是表姑娘先前说的成药,有治风寒的,有治刀伤的,有治水土不服的,也有退烧用的,还有一瓶人参养荣丸,比不得京里的出品好,但也比没有强。”

陈氏哽咽道:“那孩子真是的…自己还伤着呢,却只顾着替我们准备这些东西……”

那婆子叹了口气:“别说洗砚了,小的也放不下心。那吴班头不许我们近前侍候,明日姑奶奶要随亲家一道上船,我们没法跟着,恐怕要委屈姑奶奶受一两日苦了。

宫氏有些惊慌:“你们不能跟着来么?那到了江浦后,我们岂不是要走路了?”她看了看虚弱的儿子,喃喃道:“这可怎么好……”

章寂道:“我们一路有亲家照应,已经比别人强得多了,怎能妄想象从前未获罪时一样舒服?二媳妇不可多言。”章放也瞪了妻子一眼,宫氏只得闭了嘴。

明鸾见两个包袱里东西齐备,有了两床夹被今晚上家里人就能睡得暖和些,也不愁路上会挨饿,装药的瓶子上还用纸笺标明了药名,想想自家到了江宁还不到一天时间,洗砚准备了这么多,心中感动,便问那婆子:“洗砚大哥伤得要紧么?我见那个吴班头踢得很重,不会有后患吧?”

那婆子放缓了神色,微笑道:“确实有些重了,多亏表姑娘提醒,他及时看了大夫,用了针药,已经好些了,只要养上几个月便能无事。

他还叫我给表姑娘道谢呢,还说表姑娘先前提的那药茶没来得及配好,他已经在给五爷的信里提过了,等接替的人手赶过去,自会再补上。”

明鸾笑道:“有了这么多药丸,路上就算有人生病,也能应付了,那茶反而不急,你就叫他安心养伤吧。”

婆子笑着应下,这时张八斤在门外叫他们:“还没说完吗?该走了,过一会儿人就要回来了。”那婆子不敢大意,连忙辞了章家众人,又塞了张八斤些许碎银,请他帮忙打点其他差役,便匆匆走了。她才走了一会儿,吴克明就回来了,他亲自到偏院里转了一转,看见三家人各自相安无事,只有沈氏还在柴房门口晃悠,冷哼一声,转身离去。

第二日天还没亮,章李沈三家人就醒了,匆匆忙忙吃了些干粮,差役便来押人。三家成年男丁都上了桎梏,辛苦处又重了几分。在吴克明的吆喝下,三家人被推搡着往码头方向走去,就这短短的一段路,脚踝上的皮肤就被磨得破了皮。女眷孩子们跟在后头,都在低声哭泣,忍受着路人围观的羞耻感。

到了码头,他们上了一辆中等木船,很快就驶离了岸边。明鸾回头望向码头,看不到陈家人,心里总觉得七上八下的。

章李沈三家人在船上是被丢进底舱里的,大概是临时找来的船,底舱里堆了许多杂物,气味不大好闻,只有头顶上有个小小的舱口可以透风。加上船不大,今天却有些风浪,众人被抛上抛下,颠了个头昏脑涨。

明鸾心下有些庆幸,这个身体可能是因为生长在江南地区的关系,虽然不大健康,却没有晕船的症状,但这憋闷的感觉也够难受的了,不是说要过江的呜?她怎么觉得那江面比看上去的宽很多?

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加深了,连章玉翟都察觉到不对,小声问母亲宫氏:“我们上船都有半天了,怎么还没到岸?”宫氏脸色苍白,不知该如何回答。

等到他们好不容易听到甲扳上的人说到岸了,已经是傍晚时分。明鸾爬到舱口,想要探头出去看。

甲板上水手船工们走来走去,还能听到吴克明大声叫其他差役的声音。明鸾生怕叫他们看见了会生气,便小心探头出去,瞥见张八斤正走过来,连忙叫住他:“张大叔!”

张八斤一见,连忙左右张望几眼,方才凑过来骂道:“小丫头想干什么?一会儿自有人给你们送吃食!”

明鸾急问:“张大叔,我们到底到了什么地方啊?”

张八斤有些讪讪地摸了摸自己的脸,扫视周围一圈,方才回头压低了声音:“这里是芜湖。”

芜湖?怎么不是江浦?明鸾顿时懵了。

第三十三章谋划

“芜湖……铜陵……池州……安庆……这一路走下去,想必他们人已经懵了吧?”冯兆中将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来,浅浅一笑,脸上都是志得意满。

坐在旁边的冯兆北忙笑道:“五弟真真聪明,如此一来,他们在北边的人脉与布置就全都落空了!无论章家、沈家还是李家,在岭南都没有根基,连个亲戚故交都没有,这一路还不知要受多少苦楚呢,说不定半路就熬不住了,倒便宜了他们!”

冯兆中微笑着道:“这也难说,章家有姻亲在吉安,就在他们必经之路,说不定能缓口气,不过那也是有限的,如果章家命不该绝,就由得他们去吧。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三家从皇亲显贵一朝沦落到边区为流民,今后就要为三餐温饱奔波了,不过蝼蚁一般,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

冯兆北继续奉承他,“五弟真是慈悲心肠。”

冯兆西心不在焉地翻弄着书架上的诗集,竖起耳朵听两个弟弟的对话,到这里终于忍不下去了,挤出一个笑,走过来插嘴道,“其实何必这样麻烦?打蛇不死,后必伤人,五弟既然算计他们到了这份上,何不索性斩草除根?”

冯兆中笑道,“皇上要对他们网开一面,若我们背地里做了手脚,就怕会惹得皇上不高兴。”

冯兆西笑笑,“皇上岂会在意这三家人的性命?况且皇上如今正忙着呢,想必也没功夫理会这些小事。”

冯兆中摇摇头,“话不是这么说的。皇上自然不在意这三家人的性命,却要安抚常家与临国公府。常家在外倒罢了,临国公是三朝老臣,德高望重,有他坐镇,朝臣们便不敢对皇上太过为难。先前为了大局,临国公对章家之事袖手,但两家毕竟情谊深厚,若章家人真的为我们冯家所杀,他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也会有根刺在,如今临国公比我们冯家有份量,皇上要是追究下来,让步的肯定是我们,这又何必呢?”

冯兆北忙道,“五弟思虑周全,果然是这个道理!”

冯兆西鄙夷地瞥了他一眼,没理会。继续对冯兆中道,“不能明着把人宰了,也不能让他们过得太好。我都听说了,如今那章家有姻亲陈家一路照应,竟过得比京里还舒服,那还不如不流放呢!陈家这般没眼色,索性把他家也一并除了,否则叫旁人看了,还以为我们冯家好欺负!”

冯兆中皱了皱眉头,“这有什么?有亲戚愿意照应,那是他们家的造化,但也改变不了他们要流放的事实,连这点小事也要追究,倒显得我们不饶人。况且陈家也不是小门小户,家中子弟多有出仕的,虽不是达官显贵,却有许多姻亲门生故交,真要收拾了,牵连太广。万一叫别人看见,以为我们要诛连章李沈三家的姻亲,引得朝野动荡,人心惶惶,皇上为了大局,必会找人顶罪。三哥,如今我们家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只要谨遵皇命行事,富贵尊荣是不必愁的,何必非要生出点事来,惹皇上不高兴?三哥心里有气,也要为大局着想。”

冯兆西几乎要维持不住脸上的笑容,心里早已将这位幼弟骂了几百遍。他明明是嫡出的兄长,不如这位同胞幼弟得父兄宠信,已经够憋屈的了,如今还要被弟弟教训,这叫什么事儿!!

他忍了又忍,才勉强挤出一个笑来,”果然五弟思虑比我周全些,只是三哥想到我们冯家为皇上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却要受这等委屈,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冯兆中微微一笑,”三哥不必担心,这只是暂时的,等朝纲稳定下来,自有我们兄弟用武之地,何必着急?“

冯兆北方才看着嫡兄嫡弟之间的一番明言暗示,不敢出声,到这时却忍不住要插嘴了,”五弟可是有什么好主意了?“心里却想,如果真有出头的机会,他是不是能争上一争?

冯兆中笑道,”三哥在邢部,品级又低,恐怕是派不上用场了,三哥在兵部,兴许能帮得上忙。“

这话说得冯兆西也有了兴趣,”到底是什么事?“

”昨儿听父亲说起,北边来了战报,说是蒙古大军又有南侵迹象,燕王为此还请求暂缓回京奔丧,皇上已是准了,命他只管专心抵御蒙古敌侵,不必回京。“冯兆中又看了看地图,”刑部改了章李沈三家的流放地,用的就是这个理由。太原离北疆太近了,恐不太平,不能将流放罪人丢到那边去。“

冯兆西微微变色,”你是指。。。。叫我去北边杀敌立功?”他立时站了起来,“这怎么能行?!那太危险了!蒙古人杀人不眨眼的!“他开始怀疑,会不会是近来对幼弟的妒恨表现得太明显了,以至于对方生出了弑兄之心。想到这里,他看向冯兆中的目光在就带了惊疑与忿恨。

冯兆中背对着他,没有察觉,冯兆北倒是看了个清楚,但低头一想,便决定当作不知道。嫡兄弟们内斗,与他一个庶子不相干,说不定还能捡到个便宜呢,何必多管闲事?

冯兆中看着地图,慢条斯理地回答,”三哥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