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诗鉴赏大典-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首诗全篇采用今昔对比,既有英姿勃发的少年豪杰的形象,又有气概浩瀚的英年帝王的形象,既有激烈的沙场征战描写,又有和平时期的图景,既有世事沧桑,万物无常的感慨,更有气吞长河刚健奔放的帝王气概,既丰富了人物性格,又增加了诗歌的张力。 
  这首诗除开始二句和结尾二句为散句外,中间全是一对一对的联句,排叠而下,它在语言的工整和词性的对偶上,继承了齐梁诗的特点,为唐诗逐步向排律发展,首开风气,是一种创造中的探索。            
李百药诗鉴赏 
  生平简介 
  作为一个由隋入唐的名门子弟,李百药(565—648 )的经历是非常坎坷的。他幼年多病,但博学强记,号为“奇童”,其父李德林隋文帝时任内史令(宰相)。皇太子杨勇召他为东宫学士;隋炀帝即位,李百药失宠,出为桂州司马,旋即解职还乡里。入唐,又遭李渊猜忌,流放泾州。李世民即皇帝位,重其才名,召拜中书舍人,此时他已年过花甲。以后多次拔擢,成为李世民身旁的文学重臣。李百药“藻思沉郁,尤长于五言诗,虽樵童牧竖,并皆吟讽”(《旧唐书·李百药传》)。尤其长期外斥阶段创作,写景抒情,吊古咏怀,多失意愁苦之辞,情真调苦,感人至深。 
  秋晚登古城 
  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 
  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 
  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 
  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 
  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 
  此志安可平! 
  李百药诗鉴赏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日暮时分,四野幽暝,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实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正所谓“樵童牧竖,并皆吟讽”。他同类题材创作,如《郢城怀古》:“客心悲暮序,登墉瞰平陆”;《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都类此。 
  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衰败的城墙头,晚归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城下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显得明媚一些。 
  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个“余”字,一个“晚”字,仍然抑郁着写景抒情的基调:“霞景”虽明艳,但毕竟是“余照”;“露气”虽清新,但毕竟是“晚清”。 
  经过中间三联写景抒情手法的精心铺垫,诗就自然地过渡到尾联的强烈抒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而我的心志岂能就此消失!结得极妙,呼应首联,如果说开始的“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那结束的“此志安可平”却是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抗议。 
  本诗风格刚健,语言洗练,与魏征的《述怀》、虞世南的《结客少年场行》都是初唐诗坛不可多得的佳篇。            
王绩诗鉴赏 
  生平简介 
  王绩(585—644), 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末名儒王通之弟。隋炀帝时,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六合县丞,因嗜酒被劾而还乡隐居。唐武德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侍中陈叔达闻其嗜酒,特准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东皋而终。 
  工诗善文,作品多以田园、隐逸生活为题材,常以阮籍、陶潜自况。诗风朴素自然,洗尽六朝铅华,为初唐诗坛带来生气,且对五律的成熟,有所贡献。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 
  北场芸藿罢, 
  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 
  王绩诗鉴赏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两次归隐直至终老。《秋夜喜遇王处士》这首诗,就是反映他归隐生活的一个侧面。处士,古代对隐居民间而有方法之人的敬称。 
  诗的头两句主要写诗人在耕作一天之后的晚归途中,与王处士相遇。诗人引“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同调,归隐后也从事农耕。“兆场”、“东皋” 
  二词表示其劳作地。“芸藿”、“刈黍”分别指给豆除草和割谷子等具体的农活。地点和农事活动的变化,暗含着自然风光的不断转换,给诗人视野中增添了流动美感的愉悦。美景与丰收的喜悦相交织,使诗情显得怡然有致。在这样的时刻遇见志趣相投的朋友,心情自是轻快欢悦,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正是在这种随意平淡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习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王绩归隐的生活条件是优裕的,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在他不过是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这种生活所造成的心境的和谐平衡,正是下两句所描绘的“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与条件。 
  三、四两句“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与好友相遇时的自然景色—— 秋月圆若白玉盘,高悬夜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小路之上,田野上的流萤,也提着无数盏小灯笼在两人周围飞来飞去,映得一路星星点点,别有一番情趣。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的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安恬。这里,对两人相遇的场面没有作任何正面描写,也没有一笔正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的词语的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的快意微醺,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的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的两位朋友别有会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以情驭景,以景托情,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点染,但每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境界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 
  由于善于调动场景以映衬心境,因此,诗人没有喜字,而其喜情却从字里行间中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无华,清新自然,摆脱了六朝的绮靡诗风在唐初诗坛独树一帜。    
  过酒家 
  王绩 
  此日长昏饮, 
  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 
  何忍独为醒! 
  王绩诗鉴赏 
  王绩嗜酒,声称求官是“良酝可恋”。有“斗酒学士”、“酒家南、董”的雅称。自撰《五斗先生传》、《醉乡记》以示其好,崇尚刘伶、阮籍、陶渊明风范。其人醉梦度一生,因酒被罢免,也因酒闻名。《过酒家》又作《题酒店壁》,共五首,此为其二。 
  第一首感于京都无人引荐,只能一头钻进酒肆。 
  这一首承前交待迷酒原因:“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这些日子长饮不止,常酒醉不醒,但这与内在“性灵”追求是毫无关涉的。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补充,说明不“养性灵”而“长昏饮”的原因,表面上似乎说自己昏醉不醒是随波逐流,但实际意义却正相反。“眼看”“何忍”见出其中的痛切与无奈。从人醉己也醉的酒语中,强意识迸发出“举世沉浊,不可与庄语”的愤闷和不满。从字面上反用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又前置“何忍”加强语气的强度,折射出一种“高情胜气,独步当时”(辛元房《唐才子传·王绩》)的清醒感。王绩身处隋末衰乱之际,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不乐在朝”为秘书省正字,求为六合丞,目睹“豺狼塞衢路”的现实,即以俸钱,积于县门,弃官还乡,临去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这种“我为涸辙鱼”的危惧,正是从在人尽醉世事昏乱国将败之预感中产生的切肤之痛。因此不忍独醒蕴含求醉的矛盾苦衷,是遁世语,亦是愤世语。 
  这首诗很符合一个“长昏饮”之人的口吻,脱口而出,不假思忖,看似胸襟全敞,而一片苦闷心思,借助五绝短句促调,更显真切。既与滥行于隋末轻侧浮艳的宫体诗不同,也与初唐风靡艳丽的六朝余习有别,质朴不群的风格迥异时流,“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翁方纲《石洲诗话》)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王绩诗鉴赏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诗人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诗人归隐后常·28·《唐诗鉴赏大典》 
  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同时亦暗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表明归隐躬耕身份。“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山、树都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出现,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村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水乳交融。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因而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意思是自己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作为初唐诗歌,这首诗一洗六朝遗风,在当时显得新清自然,独树一帜。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极尽铺陈雕琢之能事,王绩的《野望》用语朴素自然,意境清新质朴,格外引人注目。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律诗就已在酝酿中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律诗逐步成型,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足见他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 景—— 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