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诗鉴赏大典-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菜。一个“喜”字传达出农家主人在喜庆丰收的日子里希望客人也能分享快乐的心情,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主人的殷勤好客。接着写道:“敛手笑相延,社酒有残酌。”主人非常恭敬地邀请客人就座,来品尝祭地神时剩下来的一点酒。 
  品尝社酒,是因为庄稼丰收,主人认为是地神帮了大忙,因此“社酒有残酌”并非闲笔,而是上承“累累绕场稼”的丰收局面。同时以“残酌”待客,则说明主人并没有把客人当作外人,所以不计较是剩酒还是新打开的佳酿。在如此殷勤好客、质朴无华的田家翁面前,客人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与田翁无拘无束对饮起来。身边这位农家主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保持着古朴自然、天真的本性,丝毫也没有某些人中的恶习。 
  饮酒中间,客人不免询问起对方的衣食情况。主人诉苦说,他和妻子儿女都下地劳动,时常筋疲力竭,免不了因劳累过度而受皮肉之苦,但即使如此,衣食问题还是难以满足。这里“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可与上文“累累绕场稼,啧啧群飞雀”联系起来,读者不禁要问,庄稼有这样好的收成,为何农民还要诉苦,衣食所需不能满足呢?丰收年尚且如此,遇到灾荒年又怎么样呢!读者完全可以凭藉自己的想像力,展开丰富的联想,但诗中不再叙述这些,而只是说“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自己身为士大夫,不劳而获,虽不经营农作,却无衣食之忧。这样的行为与卫懿公养的鹤有什么区别呢?诗人以“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作结语,严厉批判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大官僚们。卫人鹤:据《左传》载,卫懿公好鹤,鹤乘大夫之车。敌国来犯,国人皆罢战,卫懿公遂杀鹤,以谢国人。此处代指那些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饱食无所劳”与“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形成鲜明的对比,原来他们这些饱食无所事事的人剥削了农民用血汗换来的那点收成。在批判官僚士大夫的同时,也显示出诗人难能可贵的自我批判精神。 
  质朴自然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诗歌看似漫不经意地描述了他在一次散步和作客中所见所闻的农家生活场景。由描写农民的质朴到发表士大夫不劳而获的议论,转接自然。语言风格朴素无华、明白如话,但在朴素中,却透露出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意蕴。    
  溪中早春 
  白居易 
  南山雪未尽, 
  阴岭留残白; 
  西涧冰已消, 
  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 
  蛰动萌草坼; 
  潜知阳和功, 
  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 
  来拂溪边石; 
  一坐欲忘归, 
  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 
  隐映烟火夕; 
  归来问夜餐, 
  家人烹荠麦。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元和七年(812)或八年春初,诗人丁忧居渭村时的作品。元和六年。其母陈氏不幸去世。诗人丁忧居渭村三年有余。这期间收入微薄,贫病交加。 
  然而,大自然的恩赐是无私的,有时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也能得到暂时的快慰,享受到远离尘世的宁静。这首《溪中早春》正是通过对大地回春时自然的温暖、美妙景象的描绘,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融洽。 
  开始四句描绘早春的景色,由远及近,由大及小。题目是《溪中早春》,却从雪景着笔“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雪本是冬天的景致,用“未尽”来修饰,就透露出春天的气息。冬去春来,气候转暖,冰雪融化,因此山岭上已见不到大片的积雪,但是早春的温暖还不足以完全消融残雪,朝北的山坡上还星星点点地残留着淡淡雪片。这正是早春的气候特征,是春天的温暖与冬天的严寒交汇时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这两句虽是漫不经意写来,却紧扣“早春”二字。下二句则是承“溪中”而发。“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是写渭水的冰块已经消融,山沟里淙淙涧水中已经孕育出勃勃的生机。诗人抓住残雪、冰消、新碧几个极富典型意义的意象,镜头由远及近,仅用四句话就勾勒出一幅“溪中早春”图,含蓄隽永,耐人回味。《唐宋诗醇》评此诗:“通首写早春之景,一结言外有情,悠然不尽”,可谓正中肯綮。 
  面对如此佳妙的早春气象,诗人感叹仅仅吹了几天的春风,就使冬眠的昆虫苏醒过来,稚嫩的小草破土而出,阳春化育万物,真是一天也不虚度。诗人捕捉自然界气候万物的瞬息变化,默默感受着大自然的伟大。这二句抒发哲理与前面的描绘相呼应,可谓理自景出,景中蕴理,二者自然融会,并无丝毫空讲道理、空发议论之处,加深了读者对早春季节特征的理解。 
  诗人的心灵是敏感的,他最先觉察到人世间一切繁杂事物变化的征兆,也最先发现自然界每一丝细微的变化。也许他受够了严冬的折磨,很早就在期待着温暖春天的到来,所以一旦春风吹拂,冰消雪化,他就迫不及待地步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感受这春天的温暖。“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二句把视角由南山残雪、西涧春溜转到了诗人自身上,他仿佛是一个爱嬉戏游玩的孩子,在明媚的春光中,欣喜地抚摸着小溪边的石头。“拂”字用得极形象传神,刻画出诗人喜悦之极,深深体会到春光美的神态。春天太美了,以至诗人流连忘返,长时间沉浸在无边的遐想中。审视着傍晚啧啧鸣叫的飞禽,他的心灵在静观中得到了完全的宁憩。 
  诗的最后四句粗看似与主题了不相关,其实不然。 
  据说汉代张仲尉的居处,蓬蒿没人,“蓬蒿隔桑枣” 
  引用这个典故是借喻诗人的清贫,与下句联系起来看,又渲染了一种初春宁静的气氛。这两句很象陶渊明的诗句。至于“归来问夜餐”则描摹出诗人游春归来兴致勃勃的神态,他玩得太尽兴了,因此一回来就吵着要吃饭。而家人奉之以荠麦,亦是清贫家庭的普通食物。这些都显示出诗人虽处在贫病不堪的环境中,也能游离于世俗之外,在自然美中得到了精神慰藉。 
  全诗表现了初春特有的一种静谧气氛,然静中有动,处处使人感到那春天的脚步正悄悄而来。诗的语言朴素自然,写景、叙事与抒情三者水乳交融,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受,洋溢着诗人对早春的爱恋之情。    
  寓意诗(选一首) 
  白居易 
  促织不成章, 
  提壶但闻声。 
  嗟哉虫与鸟, 
  无实有虚名。 
  与君定交日, 
  久要如弟兄。 
  何以示诚信? 
  白水指为盟。 
  云雨一为别, 
  飞沉两难并。 
  君为得风鹏, 
  我为失水鲸。 
  音信日已疏, 
  恩分日已轻。 
  穷通尚如此, 
  何况死与生! 
  乃知择交难, 
  须有知人明。 
  莫将山下松, 
  结托水上蘋。 
  白居易诗鉴赏 
  寓意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寓言诗,在封建社会,诗人们常以此形式曲折地针砭时弊,讽刺现实。 
  白居易的《寓意诗》共有五首,这里选录的是其中一首。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原因,一方面是受执政者的诬陷排挤所致,另一方面,与他青年时代的朋友,内兄杨虞卿的卖友求荣也不无关系。杨虞卿是诗人在宣城结识的朋友,有十七、八年的交谊。《白氏长庆集·与杨虞卿书》记载:“且与师皋(虞卿字)始于宣城相识,迨于今十七、八年,可谓故矣;又仆之妻,即足下从父妹,可谓亲矣;亲如是,故如是,人之情又何加焉?”然而,正是这位好友兼亲戚的杨虞卿,在诗人遭受打击时,竟见利忘义,卖友求荣,诗人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因此作此诗以讽刺之,表达愤恨之心。 
  首二句借促织、提壶以起兴,感叹名不副实之物的恶劣。促织从未织成过一匹锦绣,提壶鸟实际上也并不会斟酒。这两种动物都是徒有虚名,在正直的诗人看来,都是十分卑劣的东西。诗歌一开始就流露出极大的愤慨之情,显然意有所指,接下来必是要讽刺某种他所嫉恨的人物。然而,诗人似乎是为了造成一个小的悬念,竟然笔锋陡转,大谈起与一个朋友的情谊来。“与君定交日,久要如弟兄。何以示诚信?白水指为盟”四句显示了一对朋友间似乎忠贞不贰、生死不渝的友情。久要:意为旧约、旧交。语出《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白水:据《左传》载,晋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遂投其璧于河。此外借用重耳与舅氏相盟的故事,暗寓作者与杨虞卿的郎舅关系。朋友间亲如弟兄,则自非一般相识可比,何况还指白水为盟,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永远结好呢!此处借用晋公子重耳与其舅子犯以白水为盟的故事,当是有所隐喻。子犯跟随重耳流亡多年,没有子犯的帮助,也就会有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所以此处“白水指为盟”一句,正在于表现极为诚挚的友情关系。至此,诗歌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表现一对生死不渝,千古难觅的知音朋友了。 
  “云雨一为别,飞沉两难并。”云雨:梁昭明太子萧统与人书说:“风流云散,一别如雨。”联系下文“飞沉”来看,飞,指云,喻杨虞卿;沉与雨,喻作者本人。命运对人的安排是如此地不同,一飞一沉,二人的际遇竟截然相反,“君为得风鹏,我为失水鲸”高飞者如乘风之鹏鸟,沉沦者若失水之鲸鱼。前者青云得志,鹏程万里;后者漂泊下层,为小人所困。得风鹏:语本《庄子·逍遥游》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用以讽刺杨氏出卖好友,而青云得志。 
  失水鲸:《战国策·齐策》:“海大鱼,荡而失水,则蝼蚁得志。”此处用来借喻自己为小人所困。“飞沉两难并”与上文“久要如弟兄”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对亲如弟兄的朋友理应相互关怀、扶持,但象杨虞卿这样没有丝毫情谊的所谓朋友一旦得志,便翻脸不认人,“音信日已疏,恩分日已轻”便是他们之间的必然结局,因此诗人最后感叹道:“穷通尚如此,何况死与生!”穷富不同尚且疏远,哪里还谈得上生死不渝的金石之交呢!古谚语有“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的说法。白诗本此,暗喻杨氏是个势利小人。 
  最后四句是诗人从上面的叙述中得出的结论。他告诫人们,莫以耐寒抗冷、经冬不凋的松柏与漂浮不定的浮萍相结交。同时诗人以山下松自喻,如同左思《咏史》诗所谓“涧底松”,自谦为出身贫寒的人。 
  出身贫寒而品格高尚,正是诗人的自画像。 
  此诗层次清晰,叙述明白流畅,虽是寓言诗,却爱憎分明,指斥明白。表现了诗人嫉恶如仇,不屈不挠的大胆斗争精神。 
  许多对白诗不满的人,常常以“直露”、“浅易”和“不知比、兴”来对它进行责难。而从前面的《感鹤》、《秦吉了》和这首《寓意诗》,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指责是片面的,因为这些诗本身就是善于比兴,形象生动的最好例证。    
  初贬官过望秦岭 
  白居易 
  草草辞家忧后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