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杜甫诗选注-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匡时略,济时的策略。鬱鬱:鬱抑而不伸。 
      '一○'以上四句哀悼高的死。锦里,指成都草堂,追溯当时唱和所在。瑶墀,玉阶,指朝廷。 
冥寞,谓死亡。潇湘句,自伤漂泊湖南,更无知己,但与鼋鼍为伍。鄂杜句,伤高适之亡,朝廷失一 
直臣。鄠杜二地,皆在长安附近,高死于长安,故借以指长安。 《唐书:高适传》,“适负气敢言, 
权幸惮之。”故比之“雕鹗”。雕鹗当秋天尤矫健。 
      '一一'以下换平声韵,自成一段。孔丘曾说过:“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杜亦自谓“甫也 
南北人” (《谒文公上方》)。而高赠诗有“愧尔东西南北人”之句,这对杜甫不只是一种关切,实 
含有敬意,所以杜甫特地挑出这句来作答。更谁论,是说现在任凭怎样漂泊再也没人管我的死活。 
… 页面 261…
      '一二'以上四句,即分说东西南北。但不是个人行踪,而是整个国家局势,杜甫知道,这些情 
况,也是他的亡友所关心的。北辰,指朝廷。西蕃,吐蕃。充斥,犹充塞,谓众多,高适死后的几年, 
吐著仍屡人寇。安史乱后,中原衣冠上庶,多投江南,故借用晋元帝南渡事。崩奔,逃窜避乱。 
      '一三'二句束上起下。上句言世乱未平,以致至今仍流落湘潭,行吟泽畔,有如鼓瑟悲歌之 
帝子。下句言亦思曳据王门,而北归无路,印过渡到汉中王。《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临兮 
北渚。”又《选游》篇:“使湘灵鼓瑟兮。”帝子和湘灵都是指尧之二女,亦即舜之二妃娥皇和女英。 
相传舜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悲泣,投湘水死,遂为湘灵(湘水女神),常鼓瑟悲歌。张溍谓“鼓瑟句, 
言己之悲思玄宗,如二妃思舜”。未免过泥。 
      '一四'二句寄汉中王。曹植是魏宗室,封陈王;刘安是汉宗室,封淮南王,故以为比。服食, 
服食丹药。刘安好神仙,有自日升天的传说。 
      '一五'二句寄敬超先,晋向秀与嵇康为友,康既被杀,秀经其旧宅,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 
亮,追想昔日游宴之好,乃作 《思旧赋》(《晋书:向秀传》。这里以向秀思嵇康,比己之恩高适。 
但自己闻笛而愁思纷乱,不能如向秀之作 《思旧赋》(其实这首诗便是《思旧赋》),故希望敬超先 
能象宋玉之于屈原一样,替自己作篇《招魂》以招高适之魂。宋玉袁屈原,尝作《招魂》。 
附:高适诗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堪断肠。身 
在南蕃无所预 (谓甫不预政事),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订空相忆,明年 
此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 (指杜甫),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 
石 (高自谦),愧尔东西南北人(至亲无文,故直称杜为“尔”)! 
… 页面 262…
                                   小寒食舟中作    * 
                   '一'                     '二' 
佳辰强饮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 
   '三'                                           '四' 
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 
        '五' 
是长安 。 
     * 大历五年 (七七○)在长沙时作。杜甫自到长沙后,总住在船上。小寒食,寒食的次日。 
因禁火,故冷食。 
      '一'强饮,勉强的喝点酒。饮一作饭。 
      '二'隐几,凭几。■冠,隐士的冠。 
      '三'二句是上三下四句法。因为眼花,所以说似雾中看。 
      '四'二句语含比兴。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益觉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状蝶之戏。 
片片,状鸥之轻。闲幔,一作开幔。 
      '五'云白山青与上“佳辰”相应,愁看直北与上“隐几”相应。《唐书:地理志》:“潭州 
长沙郡在京师南二千四百四十五里。” 
… 页面 263…
                                    江南逢李龟年    * 
                                          '一'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 
    。 
     * 这是大历五年 (七七○)也就是杜甫死的这一年在长沙时所作。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也是 
最有名的一首。钱注:“《项羽纪》,徒义帝于江南,《楚辞章句》,襄王迁屈原子江南,是江南在 
江湘之间,龟年方流落江潭,故日江南。”《明皇杂录》:“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 
于东都 (洛阳)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杜甫尝赠诗 (即此首)”原注:“崔九,即殿中监涤也;中书令湜之弟也。” 
      '一'首二句写过去的关系和承平气象,是感慨的张本,岐王,唐睿宗之子,玄宗之弟孪宛。黄 
生云:“二句俱藏一歌字。” 
      '二'二句极概括,有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指山水说,即所谓“湖南清绝地”。多年老相识, 
一旦阔别重逢,又是在山明水秀的湖南,本该极端高兴,然而却碰着这样一个不景气的“落花时节”, 
这就只有使人扫兴,以至感慨系之了。”落花时节”四字,弹性极大,彼此的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 
丧乱,都在其中,不能看得太简单,认为杜甫只是在伤春。一“又”字,绾合过去和现在,构成尖锐 
的今昔对比,有“风景不殊”而世事全非之感。—黄生云:“此诗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 
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千行间,寓感慨子字里,即使龙标 (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 
过。乃知公于此体,非不能为正声,直不屑耳。”衡塘退士 (孙诛)云:“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 
彼此之惨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这些评语都很精到。黄生所说的“字里”,是 
指的虚字。按李端 (大历十才子之一)有《赠李龟年》诗云:“青春事汉主,白首人秦城。遍识才人 
字,多知旧曲名。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观“白首人秦城”句,那 
么这位老歌手后来曾回到长安,而杜甫则终于死在江南。 
… 页面 264…
                                         白马 * 
                              '一'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近时主将戮,中 
           '二'                                   '三' 
夜伤于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霞霰 ! 
     * 大历五年 (七七 0)四月八日,湖南兵马使咸玠杀潭州刺史兼湖南 
都团练观察使崔瓘,据潭州为乱。杜甫这时正在潭州 (长沙),因事变发生 
在夜里,所以他也就不得不“中夜混黎氓,脱身亦奔窜”(《入衡州》), 
和人民一道逃难。从城里逃回他自己的船上后,便南往衡州。这首诗便是写 
途中所见的。 
      '一'这句是说骑马的人已死于兵乱,只见马带着双箭回来。 
      '二'主将,即指崔瓘,伤于战,指马上郎。 (三)仇注:“丧乱一语,极惨!或死于寇贼,或 
死于官兵,或死于赋役,或死于饥馁,或死于奔窜流离,或死于寒暑暴露。唯身历忧患,始知其情状。” 
——浦注:“诗凡四层,逐层抽出。马来,一层。见马而伤马上郎,一层。因马上郎,推到主将被戮 
本事,一层。又因本事,而徧慨死非共命者,一层。” 
… 页面 265…
                                         逃难 * 
              '一'                 '二' 
五十白头翁  ,南北逃世难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已衰病方入, 
              '三'                                  '四' 
四海一涂炭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五' 
故国莽丘墟 ,邻里各分散。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 这诗有人疑为伪作,我看是没有根据的。这晃杜甫替他自己一生的逃难作了一个总结。根 
据未句,大概作于大历五年 (七七○),也就是他死的这一年避臧玠之乱的时候。 
      '一'浦注:“肃宗上元二年,公年五十,时周流蜀中,注家释世难者,以是年段子璋反东川当 
之。公值难其多:何独举此耶?盖公自乾元二年客秦入蜀,时年四十八,是为逃难之始耳,言五十, 
举成数也。按杜甫逃难实开始于至德元载,时年四十五,次年由安史乱军中逃归,头发尽白,说“五 
十白头翁”是一个大体上的和特征的说法,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五十不应白头。高适诗:“郑侯应悽 
惶,五十头尽白。”也是所以纪异的。 
      '二'最初在北方,由奉先逃白水,由白水逃 鄜州,他自己又由沦陷了的长安逃归凤翔,后来 
才由华州经秦州、同谷逃到了四川 (南方)。 
     但在四川又碰到段子璋、徐知道和崔吁之乱,如今在湖南又要逃臧玠之乱,所以说“南北逃世 
难”。 
      '三'涂炭,烂泥和炭火。一涂炭,是说全国人民都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例外。 
      '四'畔,边陈,如泽畔、田畔,即“人寰难容身”意。以乾坤之大,竞找不到一块安身之地, 
极写世乱,也显出诗人社甫之不为当道所容。 
      '五'莽,是莽莽然,草木丛生的样子。安史乱后,洛阳附近数百里内都变成了废墟,杜甫家 
正在这一区域内。 
… 页面 266…
 聂来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 
      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一'                                  '二' 
耒阳驰尺素,见访荒江渺 。义士烈女家,风流吾贤绍  。昨见狄相孙, 
              '三'                               '四'                               '五' 
许公人伦表 。前朝翰林后,屈迹县邑小 。知我碍湍涛,半旬获浩糕 。 
                                  '六' 
麾下杀元*戎,湖边有飞施 。孤舟增鬱鬱,僻路殊悄悄。侧惊猿猱捷, 
              '七'                               '八'                               '九' 
仰羡鹤鹤矫 。礼过宰肥羊,愁当置清醥 。人非西喻蜀,兴在北坑赵  。 
方行郴岸静,未话长沙扰'一○'。崔师乞已至,澧卒用矜少'一一'。问罪消息 
真,开颜憩亭沼'一二'。 
     * 这是杜甫最后一首谢人餽食的诗,但并不是杜甫的绝笔 。我们选录这首诗的目的,一方面 
在使读者明腺诗人杜甫死前不久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抚况,另一方面、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