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杜甫诗选注-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二句言得书,读之昼夜忘倦,倾儿孙,儿孙扶持也。儿孙二字,复词偏义,因为杜甫这时 
并没有孙子。费灯烛三字,颇趣,同时透露了自己的穷况。傅玄《秦女体行》:“县令解印绶,令我 
伤心不忍听。刑部垂头塞耳,令我吏举不能成。”是此二句句法所本。 
      '七'此以下为第二段,是对裴的期望。此二句,因得裴书,故忆起旧事。杜甫困守长安时 (七 
五四年)有《送裴二虬尉永嘉》诗。尉永嘉为永嘉县尉。尉,用作动词。 
      '八'二句言裴今已为道州刺史,掌握军符侯印,如良马登途,飞腾甚速。紫燕,汉文帝良马 
名。骤耳,周穆王八骏之一。浦注:“忆子四句,另为一段,韵脚仍前,意思领下。盖以昔年送尉作 
波致,以起期望之因。下段皆望裴之词也。” 
      '九'二句言世乱未平,正宜引用英俊。英俊,即指裴。下六句即实写英俊济世。 
      '一○'会,定也。英俊用事则人民庸苦定可解除。 
… 页面 258…
      '一一'外族虽强梁,也将畏缩,逡巡而不放前。徒,空也。 
      '一二'古时拜将,多筑坛,并授以节钠。闻意旨,亲承皇帝的意旨。 
      '一三'此句承上句而来。纲和网,比喻国家法制。弥纶,弥缝。 
      '一四'这句和下句都是以古人来期望裴虬的。晋武帝太康元年 (二八○),郭钦上疏曰:“戎 
狄强犷,历古为息。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渐徒内郡杂胡于边地,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 
荒服之制、此万世之长策也。” 
      '一五'《晋书:刘毅传》(卷四十五):“帝(武帝)尝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 
对日:“可方桓、灵。’帝曰:‘吾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 
卖宫,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人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日: ‘桓、灵之世,不闻此 
言。’散骑常侍邹湛日: ‘刘毅言犯顺,而陛下欢然,以此柏较,圣德乃过之矣。’”按韩愈《裴复 
墓志》云:“父虬,有气略,敢谏诤,官谏议大夫。”可见裴虬确是直鲠的人,故以郭钦、刘毅来要 
求他。 
      '一六'此以下为第三段,由裴虬说到苏涣,苏涣情况和裴不同,故对裴是期待,对苏则是同情。 
他日,前日。更仆,更换侍仆,因为谈话久了 (语出《礼记,儒行篇》)。语不浅,军国大事无所不 
谈。要明瞭这一段,得追叙一件事。大概是这年夏天;裴虬往道州上任,路过长沙,当地地方官曾在 
湘江饯行,杜甫和苏涣都在座,杜甫并有 《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诗。大概在这宴会上他们有过 
长时间的交谈,并且谈到苏涣 (这是杜甫颇为倾倒的一位新相知),这里的“他日”,便是指的这一 
日。仇注将此二句属上文,不确。 
      '一七'二句写那次宴会上的歌舞。黑字,动词。黑白发,极言欢乐,所谓“白间生黑丝”。 
霜雪,形容剑光。《西京杂记》:“高帝斩白蛇剑,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霜雪吹青春, 
形容剑舞之妙,就在春天,也觉寒光霜气逼人。 
      '一八'二句是说在宴会上裴虬曾语及苏涣,他真下愧为苏季子 (苏秦)杰出的云孙,可与祖先 
相比。云孙是第七世孙,这里只是“远孙”的意思。苏秦是纵横家,苏涣的作风山是这一流,所以在 
古代姓苏的人物中独挑出苏秦。 
      '一九'二句言苏虽有才干,但不得志,结茅长沙郭门,只和我这穷老头打交道。定王城,即长 
沙城,长沙有定王庙。渔商市,杜甫所居。仇注:“公昔进三大礼赋,表中有‘实药都市’句,知此 
处药物楚老,当属自谓。” 
      '二○'二句写与苏彼此过从,相得甚欢。有时苏肩舆而来,访我于市北,有时我亦访苏于郭南, 
相与抱瓮而灌园,凭几而谈心。 
      '二一'此以下为未段,是说国家大局不妙,希望他们努力,是寄裴和呈苏的本意。这两句是说, 
将军不象将军,只知大造府第,丞相也不象丞相,只知赶快下山。东汉时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别 
第于城西,当时名儒马融,作大将军 《西第颂》,为正直所羞(见《后汉书:梁冀传、马融传》)。 
 《晋书:谢安传》:“中丞高崧戏安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 
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有人以为早作丞相,是望裴苏早大用,按如此解, 
则与未“早据要路”重复,不可从。 
      '二二'二句用比喻。鸟雀喻小人,蛟龙喻贤者。蛰,潜藏。张远《杜诗会粹》:“此段正咏率 
尔遣兴。前四句,大有 ‘五陵农马自轻肥’及 ‘臣溯饥欲死,侏儒饱欲死’意。” 
      '二三'这句双缩。因示苏,是说把这曹诗让苏看。 
      '二四'意思是说,我这一辈子算完啦,只有看你们的了。杜甫这年才五十八岁,通常还不到 
须人扶的时候,所以说“已愧”。 
      '二五'这是一句很不客气,也是很沉痛的忠告。真是“一片热血飞洒”。人们一旦居高位,享 
厚禄,是往往会变得自私,变得怕死的。所以,既预祝他们“早据要津”,又预诫他们要“思捐躯”。 
 《古诗十九首》:”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 页面 259…
                                        楼上  * 
              '一'                 '二'               '三'                '四' 
天地空搔首  ,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 ,身事五湖南 。恋阀劳 
      '五'               '六'                                '七' 
肝肺 ,论才愧杞楠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 
     * 这是杜甫死的那年成前一年 (七六九——七七○)漂泊长沙时所作,尽管自救不暇,但他 
仍没忘记国家。 
      '一'时代是“乾坤含疮痍”,而自己却是“无力整乾坤”;远望天地之大,竟一筹莫展,故只 
有搔头。而搔头又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说空搔首。这形象是十分动人的,千载而下:犹宛然如在我们 
的眼前。 
      '二'这句正写搔首的样子。黄生说:“天地二字之下,却押一极细之事,读之失笑。然作者 
始吟出口,必定失声欲哭也。天地二字已奇。更奇在空搔首之下,仍接次句五字,其词愈缓,“其意 
愈悲矣。”按天地二字,跟楼上来,如身不在高楼,则天地二字便奇得有点可怪了。 
      '三'皇舆,比国君。 《离骚》:“恐皇舆之败绩。”地有四极;皇舆在东西南之北,故曰三 
极北。 
      '四'五湖说法不一,一般指具区、兆滆、彭蠡、青草和洞庭。心欲报国,而身在江湖,此正搔 
首之故。 
      '五'恋新阙,犹恋主。杜甫始终把忧国忧民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关心之极,故曰劳肝肺。 
      '六'自谦无大才。杞楠,皆大木。 
      '七'是说乱离之中,一身尚不能自救,更何能报国,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这些矛盾,也都 
是搔首的根源。 
… 页面 260…
                                                       *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并序 
                                      '一'                      '二' 
           开文书帙中,检所遗忘 ,因得故高常侍适 ——往居在成 
                                                                     '三' 
      都时,高任蜀州刺史——人日相忆见寄诗,泪洒行问  !读终篇 
                                                                '四' 
      末!自在诗,巳十余年;莫记存殁,又六七年矣  !老病怀旧, 
                                       '五' 
      生意可知。今海内忘形故人 ,独汉中王璃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 
      '六'。爱而不见,情见乎辞。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却追酬高公 
                              '七' 
      比作,因寄王及敬弟  。 
                                                                                    '八'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 
                                                                                    '九'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叹我惨凄求友篇,感君鬱鬱匡时略 。 
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潇湘水国谤鼋鼍、鄂杜秋天失雕鹗'一○'。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一一'!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一二'。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一三'                                           '一四'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邻家乱愁思,昭州词翰 
与招魂'一五'! 
     * 这也是一首血泪之作。杜甫写此诗时,高适已死,故曰“追酬”。卢世曰:“生死交情, 
极真板稚。”高适赠诗时为蜀州刺史,故称其当时官职。世俗相传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这首诗的 
诗序也足一篇诗的散文,可与《剑器行》、《同元使君春陵行》二诗诗序参读。 
      '一'杜甫大概要查对什么,所以便去翻书。帙,书套、 
      '二'高适做过左散骑常侍。 
      '三'四字概括,有力。行,读杭,行间,即所谓“字里行间”,指高适的诗。 
      '四'此侍作子大历五尔 (七七○),上距高适赠诗(七六一)实不满十年,距高适之死(七 
六五年正月)亦不满六年。所云“十余年”、“六六年”,盖约略言之。 
      '五'忘形故人,不拘形迹的知友。《醉时歌》所谓“忘形到尔汝”。 
      '六'汉中王藕,唐宗室李俶,封汉中王。昭州,今广西平乐县。敬超先,可能是昭州人,大历 
四年,杜甫有《湖南送敬十使君适广陵》一诗,开头便说:“相见各头白,其如离别何。”大概就是 
此人。 
      '七'敬之年龄小于杜甫,又是“忘形故人”,故直呼为“敬弟”。 
      '八'首四句叙明发现赠诗的经过,杜甫把赠诗卷在书卷里,故尔“久零落”。由于一种意外的 
感触,因而眼泪一时迸散,象断了线的珠子。 
      '九'以上四句赞叹高之才望,兼带叙高对己之友谊。呜呼,叹美之词。壮士,指高,所谓“高 
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送高三十五书记》)。合沓,重沓。高适能诗,也能用兵。寥廓,天空; 
动寥廓,犹动天地。求友篇,指高赠诗。高赠诗,对杜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故曰“叹我悽悽”。 
匡时略,济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