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现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学安排:第一讲:绪论。约6学时。主要讲授: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学习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意义和方法。教学安排与参考资料。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简介。本讲主要应掌握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各个流派及主要观点,特别是理想主义学派、现实主义学派、新现实主义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等。对这四个流派的时代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必须熟记。第二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的对外关系。约8学时。主要讲授:从世界革命到和平共处。对外关系发展的阶段。30年代苏联为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斗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本讲应重点掌握十月革命后苏俄由世界革命到和平共处对外政策的演变,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1939年苏联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与失败的原因。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则应了解国内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同时综合运用所学历史唯物论及辨证唯物论等分析方法,作出自己的评价。第三讲: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约6学时。主要讲授:概述。30年代德意日的矛盾与勾结。关于绥靖政策。本讲主要应掌握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发展的原因及重大事件,特别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之间矛盾与勾结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对他们所发动的二战进程的影响。同时要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对绥靖政策的不同观点,并善于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作出自己的评价。第四讲:美苏冷战始末。约8学时。主要讲授: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冷战史的研究。冷战的起源。冷战的发展进程。冷战结束的原因。冷战的后果与教训。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史最重要的内容,掌握了美苏冷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便掌握了战后国际关系史的要领。本讲作为本门课程的重点,将对美苏冷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析,要求学生对所讲授问题皆要领会掌握,同时运用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冷战的起源、结束原因及后果教训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五讲: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格局。约4学时。主要讲授:国际关系体系与国际关系格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本讲所讲授内容是国际关系史与国际政治学的综合,意在使学生熟知国际关系史的同时也掌握一定国际政治学知识,提高分析当代国际关系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首先明确国际关系体系与国际关系格局这两个由重要联系却不完全相同的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其次理清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总结其发展规律。最后,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格局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第一讲  绪论
一、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1、国际关系——一般被定义为所有国际行为体的跨国界交往;或国际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2、国际关系学——描述、研究、估价和预测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是从总体上研究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学科,具有多层次(指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和多维性(指政、经、军、外等)的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组织、外交政策、军事战略。3、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作为学科) 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存在)4、国际政治——相对国内政治而言,但又有多种解释。①国家之间的政治(politics among nations)通常是指代表不同民族的政府之间的政治,如外交、国家贸易、势力均衡、相互宣战等。(狭义)②存在于国际社会并且作用于国际社会的各个国家的政治,英文为international politics;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这种政治的参与者较多,不止有国家、民族、政府,更有众多的非国家行为体,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女权运动、生态运动、恐怖主义等超国家和跨国界的集团与势力,同时它的重点不在国家层面,而在国际社会。(广义)5.国际政治学(理论)——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国际政治学即国际关系学,具体有多种解释,主要:①研究的对象是国家的外交和国家间的斗争,或更确切地讲是外交政策研究。②(国际政治研究的对象是历史,是国家间关系史,是近代民族国家生成以来的各种重大记录、文献。)研究的对象是国家对外的政治行为(包括联盟和外交、战争和威胁行为、有制裁或援助色彩的经济和贸易活动等),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与以国际法及国际组织为主体的世界政治的总和。6、外交史——各国政府在一定理论原则指导下互相交往的历史,侧重政府关系。7、外交学——研究外交实践的科学,从外交业务上总结历史与现实外交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指导国家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正确运用外交手段和智谋,达到推行本国外交政策的目的。8、国际法:国际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与规章制度,并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国际法律关系。    国际关系史是一门边缘学科,或曰交叉学科,它既属历史学科的范畴,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又属政治学的范畴,属政治学的一分支学科。它包括了自从有国际关系以来迄今为止国际关系发展的全部历史。 现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现代史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来国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包括非政府组织和多国公司),国际关系是这些行为主体相互关系的总和。国际关系从广义上讲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宗教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地域关系、集团关系等,现代国际关系史就是研究俄国十月革命以来这一系列关系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科学。这一系列关系中,政治关系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关系,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因此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现代经济关系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二、学习与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史的意义和方法
1、意义:首先,可以史为鉴,避免对国际事件作表面孤立的分析。人类发展到今天,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十分密切。各种国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任何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不能闭关自守,孤立地存在。它必须了解当代世界大事与国际问题。而要了解世界现在的大事和国际问题,就必须追溯过去,特别是对离今天最近的这段历史,也就是第一次大战和十月革命至今这80多年的历史,包括国际关系史,要有透彻的了解。早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这是马、恩在100多年前写的。今天,各民族之间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19世纪中期《共产党宣言》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各国息息相关的时代,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的社会主义大国,尤其不能不了解世界大事,但是要深刻认识当前国际大事,不能不了解一次大战和十月革命以来的国际关系。现在世界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可以从这段历史里找到直接的根源。有人轻视历史,以为靠着道听途说的一点历史知识就可以就当前重大问题下结论,那是最有害不过的了。比如,拿欧洲共同体来说,其12个成员国规定1992年底建成没有边界的“统一大市场”,消除成员国之间的一切关税壁垒,实现商品、资金、人员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并将加强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关系,由两个组织组成联系更加紧密的“欧洲经济区”。特别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法国和德国本来是世仇,从1870年到20世纪40年代这70多年当中,两国之间曾置身于3次大规模战争—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是,从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到现在已经有40余年了,两国之间不仅没有发生过任何战争,而且两国加强合作,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组成了欧洲共同体。原因就要从二战后的历史中去找,否则就难以理解。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二战后,德、法两国都已经降为二等国家。已无法争霸世界,也无法作欧洲霸主。英国也降为二等国家,也只有放弃欧洲均势政策及美英特殊关系,而投靠欧洲共同体。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其力量比欧洲任何单个国家都具有压倒优势。他们的争夺重点又在欧洲。在这种情况下,德、法以及英国,更不用说西欧其他国家,想要生存,就必须联合起来,否则就只能听凭超级大国的摆布。但两极格局解体以后,法德关系又变得脆弱起来,这是值得注意的。又譬如,为什么美国长期执行反共政策?杜勒斯的“和平演变”策略以及里根口口声声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这难道是偶然的一时的冲动吗?翻开现代国际关系史就会找到答案。原来这种反共、反马克思主义的外交战略和策略早自十月革命时已经开始。俄国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当时是乘坐美国使馆汽车男扮女装逃出彼得格勒的。美国拒不承认苏维埃政权而继续保持与临时政府的关系直到1932年。1933年,美国在苏联十月革命16年后才承认苏联。这一切,在所有资本主义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美国还是武装干涉苏俄的积极参加者。与此相一致,国内则出现了“红色大惊恐”。美国之所以这样地与共产主义和苏俄势不两立,是有深刻根源的。从经济政治上看,1919年2月国务卿兰辛就危言耸听地说,“由于布尔什维主义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归根到底,它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他们还诬蔑苏维埃政体不是基于公众的支持,而是通过“暴力与狡诈”上台的,是靠着“残酷镇压”所有反对派以继续保持其地位的。他们用资产阶级民主来根本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要求苏俄回到资产阶级所谓的“宪法民主”上来。从意识形态上看,正如美国官方史家凯南曾经指出的,美苏“冲突根源中首要的而且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当然就是布尔什维克共产党的领导集团在意识形态上所承担的义务。这在美国的政治经济中,还是一个崭新的东西。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俄国保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在军事上惨败于传统的战争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因之,“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做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当然,在以上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带有决定的意义。美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