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词鉴赏辞典-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罚蛄ⅰ⒑檑痪小断闫住贰6恋秸饫锊唤谷讼肫鹦疗病娥佯商臁反手械拿洌骸叭唇蜃制饺植撸坏枚抑质魇椤绷恕J导噬险庋龆际俏バ牡暮筒坏靡训模渴粑蘅赡魏巍!吧驴吞赣苋拢医潭小痘浼贰保饬骄浔砻嫔鲜撬凳艘炎髦绽现耄抟飧次时呤拢妹栊疵琅氚榈摹痘浼防唇痰级!坝苋保票狈奖呷!逗菏椤ず补匪档奖呔成稀袄凼牵饔芪!焙罄础坝苋北愠闪吮呓绲拇省O衷诓坏俗约翰惶浮捌饺帧保椅ǹ挚腿颂讣啊U饫镒乓庑词斯ピ庥隽粝碌纳送矗潜Ц耗颜沟姆呒ぶ牵 疤境贾骋膊蝗缛耍窈渭啊薄=嵊镉么呵锸敝4蠓蛑蛑溆铩!蹲蟠焚夜暝兀褐蛑涠灾N墓担骸俺贾骋玻滩蝗缛耍唤窭弦樱弈芪惨选!闭饫镆馕溆小按尤种恕保弈瘟Σ淮有摹1砻嫔显固玖髂辏导噬鲜歉刑咀持疚闯辏荒芤徽贡Ц海玫氖乔省
  刘克庄是辛派词人,这首词的风格与辛词酷似。在慷慨淋漓、纵横恣肆中时露悲凉深沉之哀叹。诗人把立志收复中原的气节与功名作为词的主旋律,表现了英雄失志而不甘寂寞的思想。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运用曲笔,使词的意蕴更加深沉含蓄。(葛汝桐)
沁园春
  梦孚若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辆,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淳祐六年(1246)赐同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学士(一说官至兵部尚书),他渴望恢复北方土地,反对南宋政权的妥协苟安。他早年曾因弹劾宰相史嵩之而贬官,名誉很好。他一生宦海浮沉,时进时退,他是辛派词人,作风与辛弃疾相似。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词集名《后村长短句》,又名《后村别调》。
  这首长调是作者追怀亡友孚若之作。孚若是方信儒字,福建莆田人。韩侂胄伐金时,他与作者是志同道合的好友。
  题为梦孚若,故词开篇从梦境写起。首三句写词人梦中和孚若同登宝钗楼,共访铜雀台。“宝钗楼”,汉武帝时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曹操时所建。这两个名胜古迹都在北方,时中原已沦于金人之手,所以作者托以梦游,从中亦窥见作者魂萦梦绕着沦陷了的中原,正和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所表现的抗敌志向一样。“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四句继续写梦境,要厨师马东海里捕的鲸鱼切成细块,要养马的人呈送西方来的良马。“东溟”,东海。“脍”,细切肉。“圉(gǔ)人”,养马的人。“西极龙媒”,极远的西方出的骏马,龙媒是良骑。这四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奔放的豪情。“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这三句脱胎于《三国志·刘备传》中曹操对刘备所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话,这里是把曹操和刘备比方孚苦和作者自己。“余子谁堪共酒杯?”用一反诘句,意为其它的人,简直就没有这个资格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痛感济世无人。“车千辆,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写他俩与中原众多英雄豪杰的交游。按《宋史·方信儒传》说:“信儒性豪爽,挥金如粪土,所至宾客满其后车。”“燕南赵北”,即燕赵间,约当今河北省中部。“剑客”,指才能武艺出众的人。
  词的上片写梦境,作者把渴望收复中原的深挚爱国情感通过梦境曲折地反映了出来。为了和下片形成强烈对比,上片还极写作者意气飞扬,不可一世,吃的要鲸脍,骑的是龙媒,后车载的是剑客奇才。多么辉煌的场面。
  词的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作者用“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自然而贴切地过渡了下来,这里写在梦里画鼓(即战鼓,国鼓上有画;故名)如雷,意在表现词人即使在梦中亦不忘中原、志在恢复的爱国情怀。“谁信被晨鸡轻唤回”,这就由梦中回到了现实中来。这里暗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且以祖逖自比,表现作者壮志未泯,雄心犹在。(过片“饮酣”二句,夏承焘先生《唐宋词选》本作“饮酣鼻息如雷,谁信被晨鸡催唤回”。对照上片所写梦中作者与孚若对酒事,夏先生的选文亦顺理成章。作者曾在《挽方孚若寺丞》诗中说:“诗里得朋卿与我,酒边争霸世无人”。这次在梦中和好友相聚,一定喝得酩酊大醉,因而鼻息如雷,便是很自然的了。但天地悠悠,岁月匆匆,作者不得不“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既是作者壮志未酬的悲凉深沉的哀叹,也是作者对友人生前没有得到朝廷重用而发出的不平呼唤。“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这里借用汉文帝对李广说的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何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这两句一方面表现作者意气飞扬,不可一世的气概,显示作者恢复中原的宏图大愿;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悲啸狂吟,词结尾“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写作者中夜披衣而起,环顾四周,是凄凉的现实。回忆往事,百感交集。这里有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有英雄失路,年华空老的感叹,如此等等。
  这首词上片写梦境,写梦中与友人相会时意气飞扬的场面;下片写晨鸡唤回,梦醒后的现实,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词的上下片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充分暴露了南宋小朝廷的埋没人才。词中不少处融入史书中语,增加了作品的容量,且显得气概豪迈。 (葛汝桐)
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刘克庄这首《清平乐》,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他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遨游月宫的情景。
  开头“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二句,是写万里飞行,前往月宫。“风高浪快”,形容飞行之速。“蟾背”点出月宫。《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张衡《灵宪浑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后人就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曾识姮娥真体态”,“曾”字好。意思是说,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姮娥本来相识。这与苏轼《水调歌头》“多欲乘风归去””的“归”写得同妙。“素面原无粉黛”,暗用唐人“却嫌脂粉污颜色”诗意。这句是写月光皎洁,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性特强。
  下片写身到月宫。“俯看积气濛濛”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国有人担心天会掉下来,有人告诉他说:“天积气耳。”从“俯看积气濛濛”句,表示他离开人间已很遥远。
  末了“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二句,是全首词的命意所在。用“醉”字、“偶”字好。这里所描写的只是醉中偶然摇动月中的桂树,便对人间产生意外的好影响。这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天上,一举一动都对人间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既可造福人间,也能贻害人间。
  北宋王令有一首《暑旱苦热》诗,末二句说:“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全诗都是费气力写的。刘克庄这首《清平乐》则写的轻松明快,与王令的《暑旱苦热》诗比较,用意相近而表现风格不同。
  刘克庄有不少作品表现忧国忧民思想,如:《运粮行》、《苦寒行》、《筑城行》等。他写租税、写征役,为民请命,都很沉痛。这首词“人间唤作凉风”,该也是流露作者对清平世界的向往。全首词虽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却不是超尘出世的。他写身到月宫远离人间的时候,还是忘不了下界人民的炎热,希望为他们起一阵凉风。联系作者其他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可以说这首词也可能是寄托这种思想的,并不只是描写遨游月宫的幻想而已。(夏承焘)
长相思
  惜梅   
  刘克庄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本词副标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梅花冲寒而放,“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冯延已亦有句云:“北枝梅蕊犯寒开。”(《玉楼春》)所以说是“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得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或者干脆别开了吧。惜花之心,人皆有之,“试把花期数,便早有、感春情绪。看即梅花吐。愿花更不谢,春且长住,只恐花飞又春去。”(晏几道《归田乐》)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自有不同的看法,俞陛云评曰:“花开便落,莫如不开,佛家所谓无得亦无失也。词为惜花,而殊有悟境。”作者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会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推而广之,亦可以此胸怀对待人生其他问题,所以说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本来乐声与梅花的开与落并无关系,但因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亦是军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鸣角”又有“收兵”之义,见《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帝乃驻马鸣角收兵。”,所以,听到角声、笛声中传出落梅之曲,就免不了要与当前时局联系起来,“新来边报犹飞羽。问诸公、可无长策,少宽明主。”(《贺新郎》)“赖有越台堪眺望,那中原、莫已平安否。风色恶,海天暮。”(同上)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枝,据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云:“梅用南枝事,共知《青琐》《红梅》诗云:‘南枝向暖北枝寒。’李峤云:‘大庾天寒少,南枝独早芳。’张方注云:‘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南唐冯延已词云:‘北枝梅蕊犯寒开。’则南北枝事,其来远矣。”南方气候暖和,寒流罕至,岭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方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词意又是一转,仍然归结到惜梅,梅花开时韵胜香清,受人爱赏,谢时落花千万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