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匹夫的逆袭-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围投来愤怒的目光,耿直才不管他们,探过来问刘汉东:“现在就这么个机会,让你接受这种挑战,你愿意么?”
    刘汉东咽下一口食物,刚要说话。
    “你不要急着答应或者拒绝,你考虑一下,跟我干缉毒,一年内给你转正,近江户口没问题,工资待遇岗位补贴,都是最优厚的,你想想吧。”
    说完,耿直站起身来,不经意露出腋下的快拔枪套,那是一把Glock19手枪,奥地利制造,容弹量15发,可靠性与便携性都比国产92要强,香港警察中的CID就使用这种武器,没想到近江的缉毒警也配备了。
    耿大队丢下一张名片,扬长而去。
    同事们端着碗凑过来:“刘汉东,缉毒要人你去不去?”
    “听说缉毒很危险,去年牺牲了三个。”
    “缉毒的待遇是不错,在市局领导跟前都横着走。”
    大家七嘴八舌,刘汉东心中也有些迟疑,缉毒警确实是个危险而刺激的行当,与最疯狂的毒贩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是死亡,不过这种刀口舔血的日子,倒是蛮对自己的胃口。
    还有待遇方面的考虑,虽然沈秘书保证过会给自己转正,但这要等到猴年马月还不一定,万一人家忘了,还能找上门去不成?再说耿大队一番话说得对,当特警没啥挑战性,和在部队当兵差不多,二十四小时备勤,就是国家暴力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而刘汉东不想当螺丝钉,他要当利刃,当子弹头。
    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加入缉毒队伍!
    吃罢早饭,劳累了一天一夜的特警们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宿舍睡觉,刘汉东却被中队长叫住:“小刘,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大队长办公室里,已经坐了两个白帽子交警,警衔不低,两个都是一级警督,和颜悦色,细皮嫩肉,一看就是坐机关的领导,而非街上站岗的一线交警。
    “你就是刘汉东吧,我们是交警支队的……昨天你为我们近江交警出了一口气啊,有礼有节,处理得很好,总队领导很欣赏你,组织上决定给你一个机会,交警需要你这样的后起之秀。”
    这回刘汉东有经验了:“我考虑考虑吧。”
    “行,给你一天时间考虑,我们朱总队长对你可是看中的,小伙子,机会难得啊。”交警领导语重心长,拍拍刘汉东的肩膀,戴上帽子走了。
    大队长送他们出去,回来脸色一变:“好不容易出个人才,一个个都来挖墙脚,太过分了,小刘,你好好干,咱们大队也能想办法给你转正提干的。”
    “是!”刘汉东没敢多说什么,敬礼转身,回去睡觉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了,宿舍门被人砸的山响:“刘汉东,快起来,有人找。”
    刘汉东迷迷糊糊爬起来,穿上作训服出去,来到大队值班室,只见门口停了三辆车,一辆是外省警车,一辆是民牌轿车,还有一辆电视台采访车,都是风尘仆仆的样子,值班室里坐满了人,大队长、中队长他们都在,还有赵良璇等几个女警,正抱着孩子和哭哭啼啼的家长们说话呢。
    原来丢失儿童的家长得到消息后,在当地警方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就开车过来了,这家人在当地也算小有能量,居然把当地电视台也给搬来了。
    大队长热情介绍道:“这位就是智擒人贩子的小刘同志,我们防暴大队的优秀警员。”
    一对老人颤巍巍就要跪下:“恩人呐,你救了我们全家啊。”说着就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站在旁边的年轻夫妻从包里掏出一捆现金,估摸着有五六万块的样子,拼命塞给刘汉东:“警察同志,这点心意务必收下。”
    刘汉东忙着搀扶老人家,还得谢绝巨款,手足无措的样子被电视台的摄像机拍了下来,一个女记者对着镜头动情地说:“孩子找到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保全,人民公安功不可没,下面就让我们采访一下截获人贩子的公安干警。”
    中队长邢志峰站到了镜头前:“咳咳,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中队奉命在卡口布控,夜里两点三十,一辆外省牌照的长途卧铺车通过卡口,我们公安特警上车例行检查,发现了蛛丝马迹,立即进行盘查……”
    “请问,我们公安干警是怎么发现踪迹的?”女记者问道。
    “这和中队平时的训练分不开,时刻保持警惕性,不能麻痹大意,不能放过任何一丝疑点,我们根据省厅精神,市局指导,在支队领导关怀下,本着科学发展观来训练队伍,建设队伍,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技能达标,召之能战,战之能赢的铁军……”
    女记者打断他说:“好了,我们来采访一下在现场的民警。”然后指挥摄影将镜头对准了刘汉东。
    
    第二十八章 当不当缉毒警
    
    面对电视镜头,刘汉东并没有侃侃而谈,而是像个腼腆的新兵蛋子那样挠挠后脑勺说:“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我就是瞎猫遇到死耗子,蒙着了。”
    女记者不甘心:“你是怎么察觉孩子是被拐卖的呢?”
    “我也不知道,蒙的。”刘汉东憨厚地说。
    女记者被他打败了,只好将话筒继续伸向中队长,镜头也移了回来,邢志峰继续唾沫星子横飞,眉飞色舞起来。
    旁人都觉得刘汉东傻,其实他心里有数得很,这种外地县级市电视台的采访,对自己的事业发展一毛钱的作用都没有,何必抢中队长的风头,不如装傻充类,把露脸的机会让给需要的同志。
    但是在外地刑警同行询问抓捕经过的时候,刘汉东却没再装傻,将事情娓娓道来,刑警们都很佩服他:“你这样的应该去干刑警。”
    孩子家长千恩万谢,终于带着小宝回去了,那五万块钱刘汉东自然没收,硬推了回去,这回战友们没有嫌他傻,人家电视台摄像机都来了,再想要那钱也不能收啊。
    小刘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刚来两天就屡立奇功,说来这些事情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比如军车事件,屡屡发生,每次都没人敢出头,只能忍气吞声任由对方横行,事实证明,当兵的也不是惹不起,刘汉东处理的就非常好。
    再说人贩子事件,更是和个人素质有着莫大的关系,治安卡口每天经过成千上万的车辆,没有一双火眼金睛是看不出门道的,刘汉东只是一名防暴特警,抓人贩子不是他的任务,他能发现端倪并且擒获人贩子,并不能说明大队的训练出色,只能证明这个小伙子心细如发,胆大包天,敢负责,敢揽事儿,假以时日,必定出人头地。
    想到这些,支队长石国平倒有些后悔了,不该答应耿直把人调过去,不过说出的话不能往回咽,只能看刘汉东怎么选择。
    刘汉东和战友们商量了一下,大家一致建议他去缉毒大队,到底是一腔热血的青年人,挑战与压力对他们来说就是前进的动力。
    “缉毒大队可不是谁都能去的,只有最强的刑警才能干缉毒,你要不愿意去,咱们换换。”姬扬这样说。
    “就凭那待遇也得去,都说伤亡率高,可车祸还死人呢,也没见谁不开车。”林连南也极力怂恿刘汉东去。
    其他人也强烈建议刘汉东去缉毒大队而非交警支队,说的难听点,交警是各警种最没地位的,最拉风惹眼的还是刑警,而缉毒警更是刑警中的战斗机,近江缉毒警察,是可以自由选择武器的,随身都带两把枪,那威风比交警不知道强多少倍。
    其实刘汉东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向大家咨询不过是寻求支持罢了,他悄悄出去给马凌打了个电话,告诉她自己要转行,不当特警了,干缉毒去。
    “你真的假的?有没搞错,缉毒警太危险了,不行不行。”马凌当即反对。
    刘汉东很意外,本以为马凌会支持自己的。
    “你听我说,人家答应我,过去能转正,上户口,最主要是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当特警和当兵是一样的,完全没有私人时间,想见你一面都困难,再说了危险不危险,还不是自己掌握,我有这个自信,不会出事。”
    听了刘汉东自信满满的一番话,马凌也松动了,“好吧,我帮你打听一下,你自己也再考虑考虑。”
    打完电话,马凌看了看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的爸妈,犹豫着要不要告诉父亲这个消息。
    客厅墙上挂着崭新的52寸夏普LED平板电视,是王玉兰用投资的利息买的,画质极好,音效也不错,省电视台的主持人正播报重要新闻,江东省新任省委书记徐新和的履历。
    徐新和,男,1953年出生,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历任中学教员、县长、市委书记……
    王玉兰拿起遥控器,啪的换了台,湖南台的娱乐节目。
    马国庆皱起眉头:“正看着呢。”
    “看什么看,新闻有什么好看的。”王玉兰白了他一眼,娘们家对政治漠不关心,省里一把手换人,对她来说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马国庆叹口气,他在家里本来就没地位,王玉兰投资赚了很多钱之后,他就更没地位了,不看就不看吧,他走到阳台去抽烟,马凌悄悄走过来,背着两手,期期艾艾的:“爸……”
    “有事?”马国庆道。
    “嗯,有个朋友,要调到缉毒大队去,想找你咨询一下,那边工作怎么样?”
    “是刘汉东吧?”马国庆点着烟,阳台没开灯,烟头一明一暗,他的脸在黑暗中若隐若现。
    马凌知道这些事情都瞒不过父亲,索性道:“是他,人家缉毒大队主动要他去么,能转正升级调户口。”
    警察圈子就这么大,马国庆自然听说过刘汉东最近的传奇经历,什么好事儿都让他摊上了,看来这小子不但是个惹祸精,还是个福娃哩。
    马国庆从警这么多年,一直在基层默默无闻,最风光的一回就是翻了几吨垃圾帮人找回无意中丢弃的巨款,还上了一回电视新闻,刘汉东的所作所为,是他年轻时候的梦想,如今老了,已经过了做梦的年纪,但内心深处何尝不羡慕这样的骄人战绩。
    如果他是我的儿子,该多好啊,马国庆有时候会这样想。
    但刘汉东不是他的儿子,而是马凌的男朋友,这样的关系就让马国庆很为难了,缉毒警危险系数极大,牺牲负伤是常事儿,他可不想让女儿年纪轻轻守寡。
    “如果只是普通朋友的话,我建议他去干缉毒,相对更容易干出成绩来,三十岁升到副科不是难事,但是刘汉东的话,这小子太莽撞了,我怕他干缉毒活不过三个月。”
    这话说得够狠,就是想打击女儿,让她明白嫁给刘汉东的严重后果。
    当夜,马凌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她是警察的女儿,知道缉毒警的艰辛与危险,干了缉毒警,意味着常年不能回家,不能照顾妻儿老小,还要冒着枪林弹雨与毒贩殊死搏斗,嫁给这样的人,以后的日子辛苦不说,还得提心吊胆。
    可是防暴特警确实不是长久之计,三年合同期,期满续签,刘汉东的年龄已经达到上限,干一期就得下岗,而且这种聘用制警察和义务兵是一样的,常年住在营地,根本不能回家,工资也很低,每个月两千来块钱,买房子结婚就是做梦。
    缉毒警的待遇虽然也不高,但比特警强很多,还有转正、升职的可能性,缉毒大队那么多人,那么多警嫂,人家能扛着这份危险,这份艰辛,为啥自己不能,为啥人家的丈夫、男朋友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