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匹夫的逆袭-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汉东哦了一声,这个人他有印象,铁三角之一,刘飞的把兄弟,520惨案的黑手之一。
    “顾全大局啊。”罗汉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拍了拍刘汉东的肩膀。
    ……
    一周后,中国国务院总理出访海湾六国,本来预定计划是五国,后来临时加了一个科林,行程很短暂,只有一个白天,不过准备工作丝毫马虎不得,打前站的飞机运来餐饮用具,连所有的饮用水都是自备的。
    负责总理安全的是中央警卫局的特工们,俗称大内侍卫的他们战斗力并不如罗汉等人强,但是警卫经验丰富,政治可靠性高,他们同样提前来到科林,与当地军警联手承担保卫任务。
    科林方面出面的是国王办公室警卫处的阿里少校,他本是一名伞兵排长,在平叛过程中立了战功,被擢升为少校,负责国王的安全。
    会谈在塔基卡提警察局大楼内进行,参会的还有警察总监,宪兵司令,中方的协调人是姚广,另有大使馆武官秦鹰扬,警卫局的一名大校军官,双方就每个细节进行磋商,科方态度强硬,很不配合,提出减少中方配枪警卫的人数,不肯封闭机场和通往王宫的道路,造成很多不安全因素。
    中方反复交涉,依然进展缓慢,搞得很不愉快,姚广急的上火,差点拍桌子瞪眼发脾气,他在国内飞扬跋扈,没有摆不平的事儿,到了国外就露了怯,事情办得很糟糕,警卫局的那位大校相当不满。
    正在中方考虑取消走访之际,科方突然松口,一切照着中方的意思办,让大家忽有拨云见日之感,此刻,距离总理驾临还有12小时。
    第二天上午,驻科林大使馆,中资机构,留学生代表乘车前往塔基卡提国王机场,迎接总理专机,机场暂时封闭,四周军警密布。
    上午九点一刻,一架国航涂装的波音747专机缓缓降落在机场跑道上,舱门打开,总理出现在门口,下面顿时欢腾一下,军乐队奏响国歌,欢迎人群挥舞着花环高喊着口号,科林王国三军仪仗队一字排开,等待检阅。
    科林国王赛义德·萨利赫身着洁白的阿拉伯长袍,站在伞盖下微笑着等待与中国总理握手,他的身后,站着一名身材高大的准将军官,络腮胡子,卡其色军装,挂金色绶带,右胸挂伞翼章,左胸前两枚勋章,一枚是国王陛下授予的英雄荣誉勋章,另一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等功军功章。
    
    第六十二章 重大外交胜利
    
    担任国王侍卫官的正是刘汉东,他是被临时抓差来凑数的,穿上军装挂上绶带和阿拉伯弯刀,英式大檐帽的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眼睛,加上挺直的鼻梁和络腮胡子,看起来倒像是个正宗的阿拉伯人。
    刘汉东不傻,明白这不是国王对自己的恩宠,而是一种政治小把戏,以此来表明亲中态度,他猜得没错,这就是赛义德的一步棋,根据公开的新闻分析,中国总理在海湾五国的走访并没有获得突破性的成绩,既没推销掉高铁技术,也没买下油气田,只是重申了一些基本共识而已,而在科林取得的外交成功,则会弥补这一切。
    今天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机场停止一切飞机起降,全场戒严,完全按照中方的要求进行警卫,连高处的狙击手都是中方的人。
    总理走下舷梯,与赛义德亲切握手,共同走上红地毯。
    中方随员等了片刻才从飞机上下来,刘汉东背对着舷梯,没看到郑杰夫,也没看到郑佳一。
    中国总理的侍卫是一名陆军少校,个头和刘汉东差不多,挺拔彪悍,目光如电,他一眼就看到了刘汉东左胸前的解放军二等功,不由露出了狐疑神色。
    军乐队奏响了两国国歌,不过临时组建的乐手们水平参齐不齐,把个《义勇军进行曲》的调子奏的跑到了姥姥家,但这并不影响仪式的庄严,赛义德殿下陪同中国总理检阅了科林王家三军仪仗队。
    仪仗队也是拼凑的,从三军中挑选长得不那么磕碜的士兵,临时训练了一星期,穿上笔挺的制服,戴上花头巾,拿起老式李恩菲尔德步枪,站的横平竖直,倒也像那么回事。
    检阅开始,刘汉东站在拔出阿拉伯弯刀,正步前进,太阳下弯刀熠熠生辉,远处礼炮鸣响,科林没有专门的礼炮,临时用大炮仗凑数,好歹响了二十一声。
    其实这次访问只是规格最低的非正式顺道访问,不需要这么隆重的礼仪,赛义德这么做是因为研究透了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最好的就是面子,只要给足面子,中国人就会面子里子加倍奉还,天朝上国,自古如此。
    所以,这是赛义德送给中国总理,中国政府的一份厚礼。
    如此高规格的礼遇,预示着外交上的突破,总理非常高兴,在机场发表重要讲话,称赞赛义德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科林人民的选择,并对赛义德陛下继承王位表示了衷心的祝贺。
    赛义德陛下也发表了简短讲话,说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期待与中国发展更加深入的经济合作。
    随后赛义德陛下邀请总理到王宫共进午餐,总理欣然同意,代表团一行人乘专车,在科林军警护卫下前往王宫。
    王宫同样警卫森严,但是外紧内松,视线之内基本上看不到带枪的人,媒体记者也很少,除了科林王家电视台的摄影师,就只有中国央视和新华社的人了,一切都在可控之内。
    赛义德在花园里举行冷餐会招待中国客人,顺便进行非正式双边会谈,刘汉东的任务已经完成,端着盘子在花园里穿梭,拿了不少烤羊排和葡萄,和郑佳一迎面碰上了。
    “将军阁下,感觉怎么样?”郑佳一问道。
    “凑合。”刘汉东满脸不屑一顾的装逼表情。
    忽然又有一人走来,正是国家能源战略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人郑杰夫,他笑容可掬的端着一杯饮料,冲刘汉东说:“干得不错。”
    “谢谢。”刘汉东挺直了腰杆,他是藐视权贵的人,但是在郑杰夫面前却不敢托大,或许是因为对方是郑佳一的父亲吧。
    “这身军装穿的还合身吧?”郑杰夫意味深长的问道。
    “我刚愿意穿咱们的军装。”刘汉东同样语带双关的答道。
    郑杰夫拍拍刘汉东的肩膀,将女儿撇到一旁,语重心长道:“这身军装,哪怕再不愿意也要穿下去,为了国家利益,需要你的牺牲,刘汉东同志,你的任务很艰巨啊。”
    “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完成国家交办的任何任务。”刘汉东说这话的时候脸都有些发烧,但还是咬着牙说下去,“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此刻他忽然想到牺牲在胜利前夜的秦显扬,指导员是个官迷儿,如果他能活下来,肯定整天喜气洋洋的,不再绷着阶级斗争的扑克脸了。
    可怜的指导员,戴着绿帽子在外面打拼,死了还有人惦记抚恤金,想到这些伤心事,刘汉东的眼角不由得湿润了,他的感情变化被郑杰夫看在眼里,不由得暗暗点头,小伙子,好样的。
    郑杰夫又问了一些细节上的事情,这才端着杯子离开,他刚走,宋剑锋就过来了,他作为中炎黄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出访随员之一,老宋说话就直白白了,他知道刘汉东的脾气,是上不得辔头的野马,有事儿直说,比绕弯子打哑谜有效。
    “小刘,这次任务执行的非常之好,长了我们中炎黄的脸面,好好干,亏待不了你小子。”宋剑锋拍拍刘汉东的胳膊,走了。
    然后才轮到郑佳一,她戏谑道:“你现在可是当红炸子鸡了,今晚上的新闻联播里得有你一个镜头,赛义德挺有意思,投其所好,看来这个单子肯定不会低于一百亿美元了,不过,这些都是其次。”
    “那什么是主要的?”刘汉东问道。
    郑佳一凑过来,吹气如兰:“中炎黄这回出了大风头,把军方和外交部门都给盖了,郑杰夫同志在党内的地位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这一切都是拜你所赐哦。”
    刘汉东心里小鹿乱撞,恨不得将郑佳一楼在怀中,但还是忍住了,光天化日的,外交场合,闹出外交纠纷就乐子大了。
    此刻总理正在与赛义德进行非正式会谈,由于时间有限,上方这是达成了初步意向,并且发表了简短的联合声明,当天下午,总理就乘专机回国了,赛义德陛下携群臣到机场送别。
    回去的专机上,总理果然问起,那个戴解放军二等功勋章的科方侍卫官是怎么回事,郑杰夫在旁立刻做了详细的介绍,总理听完,爽朗笑道:“中炎黄的同志工作做得细致,深入,很有成效,都当上国王的侍卫官了,很不错。”
    ……
    郑杰夫回国后,立刻指示中炎黄集团,抓住契机全力跟进,力争把科林项目做成中东合作典范。
    宋剑锋召开会议,表扬了国际公关部的卓越成绩,将这个部门提升了半级,作为正厅级的直属单位,郑佳一的行政级别,也从副厅升成了正厅,本来还想给刘汉东提一级,作为副厅级干部使用,但是考虑到升迁太快对年轻人的成长不利,最终还是搁置了这个提议。
    集团内部,通报表扬了刘汉东,颁发十万元奖金,这笔钱并没有发给刘汉东,而是送到了江北老家,交给了水芹。
    中炎黄江东分公司的领导亲自跑来送奖金,还在水芹家楼下放了一挂鞭炮,噼里啪啦的很热闹,左邻右舍都出来看,领导们端着泡沫塑料做的支票模型,欢天喜地的送上门,闹哄哄一场才走。
    水芹听说自家儿子上了电视,特地找人从网上找了那天的新闻联播,和贺坚一起仔细的看,果然看到两个一闪而过的镜头,穿着军装的络腮胡子,但是不仔细看,真分辨不出是自家儿子,甚至看不出是中国人。
    “东东有出息了。”水芹拿手绢擦着眼泪,哽咽着说道。
    当晚,水芹破天荒的买了十斤大闸蟹,一些基围虾、牛肉、鸡肉、肋排,新鲜蔬菜,做了满满一桌子菜,贺坚拿了一瓶放了十年的白酒,开了,倒满一杯,在地上洒了,祭奠刘汉东的生父。
    “凯华,儿子上电视了,为国家立功了……”话没说完,水芹已泣不成声。
    贺坚没说话,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第二天,贺坚和水芹提了些水果去滨河小区探望刘骁勇,提到儿子的事情,都是眉飞色舞,贺坚还说:“我上网查了,东东的军衔是准将,您孙子扛上将军肩章了!”
    令人不解的是,刘骁勇并没有老泪纵横,激动万分,而是冷静的问了一些事情,最后叹道:“风口浪尖,未必是福啊。”
    贺坚没法接话了,刘骁勇戎马一生,最高军衔也不过是个国军上校,在解放军这边才混了个中校,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当上将军,所以把希望寄托在次子身上,刘汉东的父亲刘凯华,是步校高材生,不论是单兵技能还是沙盘模拟指挥,样样全校第一,所有人都认为他将来一定是将军,哪知道最终牺牲在了越南前线。
    “孩子有出息,这是命里该有的。”刘骁勇又到道,“老刘家祖坟上也该冒点青烟了,你俩也别那么辛苦了,该出去旅游的就去,该享点儿女福了。”
    水芹说:“爸,我们商量过了,办护照,去一趟迪拜!您老也一起去吧,见见资本主义花花世界。”
    刘骁勇摆摆手:“我老了,走不动了,你们去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