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最强军火之王-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因嘛,其实也很简单,射程够远,威力够大,精度够高。

    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华夏陆军自用的,没有一种火箭炮的射程、威力与精度能够与ar…3相提并论。久看首发

    以土豪的一贯作风,价格肯定不是问题。

    按照沙特当局最先提出的采购协议,用20亿美元购买72门ar…3,另外用20亿美元购买370毫米火箭弹的生产线。

    此外,沙特还保留了180门火箭炮的意向订单。

    如果一切顺利,沙特陆军将在十年之内用ar…3取代所有的m270。

    反正就一句话,只要好用,那么花再多的钱也值得。

    只是,这笔军火买卖从一开始就不太顺利。

    不是华夏不肯出售,而是沙特提出的要求有点过分。

    这就是,要全装型火箭弹,而不是出口型,即火箭弹的最大射程得达到华夏军队自用的400千米。

    显然,这个要求确实有点过了。

    要知道,ar…3的最大射程被限定在280千米,不是没有原因的。

    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把df…3卖给沙特后不久,华夏签署了限制中程弹道导弹出口的国际条约。

    按照条约的规定,华夏不能出**程达到与超过300千米的弹道导弹。

    火箭炮也在限制范围之内。

    虽然称为火箭炮,但是火箭弹采用了惯性制导设备,因此严格说来已经是配备了制导系统的弹道导弹。

    那么,沙特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过分要求呢?

    很简单,沙特希望把ar…3具备战略威慑能力,也就是能够达到以色列本土,部署在科威特能够威胁到德黑兰。

    显然,以这两个要求为准,280千米的射程明显不够。

    谈判僵持了一年多,沙特才做出让步。

    当然,采购数量与采购价格也大打折扣,用5亿美元买了24门ar…3。

    至于之前提到的火箭弹生产线,沙特陆军暂时也没多少兴趣,只是受当时的国际局势影响,特别是跟美国的关系,沙特陆军明确要求所有火箭弹配备基于“北斗”系统的卫星制导模块。

    拿到这些火箭炮,沙特陆军立即用了起来。

    在也门,24门ar…3成为了沙特陆军最重要的超远程打击火力,而且经常被用来执行定点清除任务。

    实战证明,5米的误差绝不是吹出来的。

    在很多时候,比如对付时间敏感目标时,ar…3甚至是不可取代的。

    此外,在执行正常战术任务的时候,280千米的射程已经足够了,甚至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正是如此,沙特陆军决定增加采购数量,并且购买一条火箭弹的生产线。

    半年前,沙特正式跟华夏签署了购买火箭弹生产线的合同。

    在沙特爽快支付了款项之后,华夏也按照约定交付了生产设备,并且派遣技术专家为沙特皇家兵工厂培训生产人员。

    只是,购买火箭炮的谈判却没有及时完成。

    关键不是价格,而是购买方式,即沙特像以购买生产许可的方式,在国内生产240门火箭炮。

    问题是,做为华夏能拿得出手的最先进的超远程火箭炮,ar…3只卖成品。

    当时,华夏只答应帮助沙特皇家兵工厂建立一座维护保养工厂,确保ar…3在沙特就能得到正常维护。

    等到伊拉克内战爆发,谈判戛然而止。

    此外,按照华夏的军售禁令,沙特已经无法直接从华夏购买生产火箭弹所必须的关键设备,比如“北斗”定位系统。

    虽然通过巴基斯坦,沙特能够获得必要的关键设备,皇家兵工厂的火箭弹生产线还能勉强维持运转,但是生产成本比平时提高了接近一倍,特别是配备了“北斗”定位系统的高精度火箭弹。

    其实,沙特生产的火箭弹本来就比直接从华夏进口昂贵。

    道理也很简单,沙特的劳动力价格更高,而且很多关键设备都需要进口,生产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坚持自行生产弹药,无非是不想受制于人。

    即便在平时,一枚370毫米高精度火箭弹的出厂价格都高达10万美元,一门火箭炮一次齐射就能打到100万美元,而一个炮兵营的24门火箭炮一次齐射,打掉的火箭弹价值高达2400万美元。

    当然,普通火箭弹便宜得多,单价大概为2万美元。

    只是,如此昂贵的弹药,就连沙特这样的土豪都有点吃不消。

    可以说,没有绝对必要,沙特陆军绝对不会动用这种国宝级的大杀器。

    动用24门ar…3,还齐射了5轮,打掉了1000多枚高精度火箭弹,一口气烧掉了1亿多美元,足见这场战斗的重要性。

    其实,关键不是海伊。

    天亮前,突击部队就到达了海伊郊外。

    只是,王栋没有参与攻打海伊的战斗。

    按照他的安排,装备了炮兵营留了下来,为攻打海伊的机械化步兵营提供炮火支援。

    当然,炮兵都是留在后方,用不着去前线冲锋陷阵。

    与此同时,阿盟联军加强了对海伊的轰炸力度。

    虽然在前面进攻的依然是第101机械化步兵营,但是摆出来的架势,就像要一鼓作气的打下海伊。

    这个时候,王栋率领的三个营已经开始向北突击。

    守卫海伊的叛军有数千人,相当于两个步兵旅,因此卡里姆有理由相信,政府军要在海伊耽搁好几天。

    受此影响,卡里姆会首先稳住迪瓦尼耶,再考虑对付从库特南面杀来的政府军。

    能否一举攻占库特,就得看能不能及时攻到库特。

    关键,显然是后勤保障。

    为此,王栋做了充分准备。

    这就是,让费萨尔准备了一百多架运输直升机,以空运的方式向突击部队提供弹药等作战物资。

    至于燃油,只能依靠政府军的运输车队。

    所幸,从费吉尔到库特,还不到一百千米,而“萨勒曼”与“哈立德”的公路行程都在500千米左右。

    再说了,王栋还带了几十辆油罐车,能够为所有坦克战车补充一次燃油。

    第三日上午,突击部队到达库特郊外。


第482章 夜战



    夜幕下,时不时出现的闪光,让远处的沙丘显得阴森古怪。

    隔着几千米,王栋依然能感受到前方的战斗打得多么激烈。

    下午,王栋就收到消息,一支叛军的装甲部队正从北面的杰桑赶来,而且规模肯定不止一个营。

    因为叛军在行进时扬起了漫天的尘土,所以无人侦察机没法确定叛军的规模。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支叛军肯定获得了伊朗的支持,装备的很有可能是伊朗提供的主战坦克。

    很简单,杰桑往北五十千米就是伊拉克与伊朗的边境。

    因为太靠近边境,所以阿盟联军之前没有重点轰炸这座城市。

    其实,就在不久之前,沙特的一架f…15sa就在杰桑附近遭到攻击,虽然没有被防空导弹击落,但是飞行员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件事,间接证明杰桑附近有伊朗的地面防空系统。

    此外,早在数日前,阿盟的侦查机在杰桑附近发现了一种外形酷似“佐勒菲尔卡”4的主战坦克。

    据此,沙特情报机构认为,伊朗向叛军提供了这种先进的主战装备。

    这种主战坦克很先进吗?

    以伊朗的标准衡量,确实很先进。

    五年前,当这种坦克首次出现的时候,外界一致人为,与之前的两代一样,也是“佐勒菲尔卡”的改进型。

    显然,这是一个错得离谱的判断。

    这种专门为革命卫队研制的主战坦克,采用了大量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技术,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

    最大的变化就是底盘。

    之前三代“佐勒菲尔卡”的底盘都源自m48,第四代“佐勒菲尔卡”的底盘更像m1主战坦克。

    按照外界分析,伊朗正是通过伊拉克,获得了几辆m1a1主战坦克。

    当然,这只是推测。

    其实,“佐勒菲尔卡”4也只有底盘采用了西方的技术,在其他方面几乎全都依靠俄罗斯。

    虽然炮塔更像西方坦克,但是坦克炮、观瞄设备与装甲全都来自俄罗斯。

    甚至沿用了俄罗斯的自动装弹机,炮塔后面的尾舱并不用来储存弹药,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装饰。

    在性能上,确实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比如,采用了最新的2a46型坦克炮,能够发射所有制式炮弹,包括由俄罗斯研制的最新式的贫铀合金穿甲弹。

    只不过,以伊朗跟俄罗斯的关系,未必能够获得这种威力巨大的穿甲弹。

    防护方面,“佐勒菲尔卡”4也很到位。

    炮塔与车体正面都是有着浓郁西方特色的陶瓷复合装甲,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加挂爆炸式反应装甲。

    事实上,所有量产的“佐勒菲尔卡”4都配备了反应装甲。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伊朗的装甲技术依然非常落后,没有能力研制与生产高性能的复合装甲。

    按照外界估计,“佐勒菲尔卡”4的炮塔正面防护强度相当于600毫米均质钢板。

    显然,这个防护水平确实低了一些。

    标准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炮塔正面的防护水平在650毫米以上,一些最先进的主战坦克超过了800毫米。

    安装了反应装甲之后,“佐勒菲尔卡”4对穿甲弹的正面防护强度不会超过700毫米。

    可见,防护方面只能算得上是及格。

    至于机动性能,其实也不算太好。

    其配备的6td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只有1000马力,而6td…2也只有1200马力,没有达到1500马力。

    在挂上反应装甲之后,“佐勒菲尔卡”4的战斗全重接近60吨。

    相对而言,其机动性连及格都算不上。

    当然,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观瞄与火控系统。

    “佐勒菲尔卡”4的很多技术都来自俄罗斯,而俄罗斯的观瞄与火控系统一直就是最大的短板。

    别说提供给伊朗,连俄军自用的主战坦克,其观瞄与火控系统都远远落后于西方。

    按照外界推测,“佐勒菲尔卡”4没有动对动的射击能力,而且静对动的射击命中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下。

    此外,因为缺乏红外成像仪,所以“佐勒菲尔卡”4的夜战能力肯定非常糟糕。

    要制导,俄罗斯根本就造不出合格的红外成像仪。

    可以说,“佐勒菲尔卡”4只能勉强算得上是第三代主战坦克,根本无法跟叛军的m1a1相提并论。

    只是,叛军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打了这么久,叛军保有的m1a1几乎消耗光了,仅存的少数也被分派给了其他地方的主力部队。

    虽然“佐勒菲尔卡”4的性能不怎么样,但是总比没有强吧。

    据此,沙特情报机构相信,驾驶这些坦克的不是叛军,而是伊朗革命卫队的官兵,也许就是圣城旅的官兵。

    很简单,叛军的坦克兵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一种全新的主战坦克。

    收到消息后,王栋立即把第001装甲营与第101机械化步兵营动员了起来,还让第201炮兵营做好了战斗准备。

    叛军火速南下,肯定是有备而来。

    当然,这早就在王栋的预料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