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最强军火之王-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谢初越指的是村舍后面的羊圈。

    受楼房遮挡,只拍到了羊圈一角。

    不过,已经足够了。

    “尸体?”

    谢初越点了点头,说道:“显然,村民全都死了,就算有幸存者,恐怕也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罗清咬紧牙关,赵凰的神色也很愤怒。

    “这队人,应该是沙特特种兵。”王栋说的是村庄西北的十多个人。“现在看,村庄里的雇佣兵不会超过三十个,也就是卡拉什尼科夫团队的那些人员。不发生意外的话,干掉他们不是什么难事。”

    “从东南与东北进入,在西南留几个人与两挺机枪。”谢初越说了一句。

    王栋点了点头,说道:“渗透进去,干掉威胁最大的狙击手与机枪手,顺带抓住卡拉什尼科夫团队的领队。”

    “这样的话,得尽快出发,赶在天亮前结束战斗。”

    “交上狂人与男人婆,去做准备吧。”

    谢初越没多罗嗦,叫上赵凰走开了。

    这时候,汪昊天跑了回来。

    给他吩咐了一番,主要是让他准备好小型无人机,以便在那架“翼龙”2离开后,能继续监视敌情。

    此外,就是在战斗打响后提供情报支持。

    随后,王栋去找到了丘尔金,还有在穆沙拉夫离开之后,率领巴基斯坦特种兵的阿齐兹上尉。

    他确实是一名上尉,还是穆沙拉夫的老部下。

    虽然加入的时间比较晚,但是深得穆沙拉夫器重。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两人当初在卡吉尔山口并肩作战,都差点战死,鲜血与生命铸成的友谊坚不可摧。

    王栋没有让阿齐兹参与渗透行动,而是让他率领巴基斯坦特种兵在外围掩护。

    不是说阿齐兹上尉能力不行,而是得有人在外面掩护,还得是绝对可靠的人。


第170章 北极寒流



    那名雇佣兵走过来的时候,王栋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最后还闭了眼睛。

    不是害怕,而是谨慎。

    开始,依靠那架“翼龙”2无人机,雇佣兵的一举一动都在汪昊天的监视之下,王栋他们在汪昊天的指引下,顺利渗透到村庄外面。

    可惜,无人机在几分钟前飞走了。

    虽然王栋极为小心,但是在匍匐前进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弄出一些响动。

    那个雇佣兵之前站在屋檐下,没有被无人机发现,而且受到墙体遮挡,也没有被王栋看到。

    只是很轻微的声响,就把雇佣兵吸引了过来。

    “北极寒流”果然名不虚传!

    在来也门之前,也就是在法赫德国王军事城集训那几天,王栋让尼古拉斯设法搜集了一些“北极寒流”的资料。

    不管是规模,还是战斗力,乃至过往战绩,“北极寒流”都是全球第一。

    这支队伍的历史,能追溯到个世纪七零年代。

    当时,安哥拉爆发内战,在南非出兵之前,“安人运”在苏联军事顾问的支持下掌握着绝对优势。

    此后,南非与古巴先后出兵。

    被派往安哥拉的苏联顾问中,有一部分留了下来,与古巴军队一道对抗实力强大的南非军队。

    没等到安哥拉内战结束,这些苏联军事顾问就组建了一支雇佣军。

    只是,当时叫“红色风暴”。

    接下来的十多年里,“红色风暴”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在两伊战争中,他们一边帮助伊拉克军队袭击伊朗空军基地,一边暗地里向伊朗走私军火。

    缅甸内战期间,他们一直在为缅甸政府军提供培训。

    在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时候,他们是海豹突击队遇到的唯一对手,让高傲的“海豹”付出了惨重代价。

    巴拿马战争中,他们去晚了几个小时,不然诺列加不会被美军生擒。

    “红色风暴”最后一次出动是在海湾战争期间,不是去帮助萨达姆,而是去收集宝贵的军事情报。

    随着苏联解体,“红色风暴”才销声匿迹。

    只是,几年后就死灰复燃。

    这就是,由“红色风暴”的几名元老组建的“北极寒流”军团。

    “北极寒流”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

    当时,俄军在格罗兹尼遭到顽强抵抗,损失极为惨重。

    在格罗兹尼战役的头两个月,攻入城区的俄军伤亡过半,几乎被叛军打垮,很多作战部队丧失了斗志。

    直到“北极寒流”到来,战局才有所好转。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北极寒流”渗透到了市区各个角落,猎杀数百名叛军指挥官,瓦解了叛军。

    后来,正是被“北极寒流”盯,叛军首领杜达耶夫才被导弹“斩首”。

    “北极寒流”一战成名,由此坐了全球第一雇佣军的王座,而且一直被追赶,从没被超越。

    二十多年来,“北极寒流”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战争与战乱。

    在科索沃、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利比亚、在刚果、在哥伦比亚,只要有俄罗斯利益的地方就有“北极寒流”的足迹。

    最近几年,自然是在叙利亚。

    相对而言,“北极寒流”在叙利亚还不是很活跃,主要是俄罗斯直接出兵,留给雇佣军的舞台并不大。

    与盛名相对的,就是强大的实力。

    按照公开资料,“北极寒流”的战斗人员超过三千人,还全是退役军人,五百名骨干全来自特种部队。

    装备方面,自然不用多说。

    从战术运输机到坦克战车,再到各类枪械,“北极寒流”无一不有,而且无一不精。

    传闻,“北极寒流”有一艘“塞拉”级攻击核潜艇,还有一整套用于秘密渗透行动的水下运载工具。

    有人相信,“北极寒流”手有几枚前苏联解体时遗落的战术核弹头。

    可以说,只要“北极寒流”愿意,随时可以入侵与攻占一个小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权。

    只不过,真要这么做,那就是与全世界为敌。

    对那些为钱卖命的雇佣兵来说,显然不想成为世界公敌。

    当然,并不是说“北极寒流”的每一个雇佣兵都很厉害,依然有高下之分,真正厉害的是五百名骨干。

    那么,卡拉什尼科夫公司请来的是骨干,还是普通成员?

    王栋不敢大意,更别说轻敌。

    皓月当空,夜色没有黑到伸手不见五指,在一名强悍的雇佣兵面前,白眼仁反射的月光都可能让王栋暴露。

    所幸,夜晚并不安静。

    村子外面是杂草丛生的农田,有很多小昆虫,还有在夜间出没的小动物,比如一种像老鼠的啮齿动物。

    走到离王栋不到三米的地方,雇佣兵才停下脚步。

    王栋仍然是一动不动的趴着,唯一需要担心的是那个家伙站着不走,因为王栋最多能憋气三分钟。

    要是被发现了,反而没什么大事。

    罗清就在后面,离王栋不到十米,肯定用安装了消声器的手枪瞄准了那个家伙,只要有半点风吹草动就会开枪。

    其实,雇佣兵盯着的不是近在咫尺的王栋,而是远处的罗清。

    王栋披着一条由谢初越制作的伪装网,面挂满了杂草,只要他不动,哪怕雇佣兵就在面前,也不会发现异常。

    只站了几秒钟,雇佣兵继续前行,还是朝罗清那边去了。

    难道,罗清故意引开雇佣兵?

    听到靠近的脚步声,王栋提高了警惕。

    等到脚步声从旁边经过,王栋才睁开眼睛,观察了村庄那边的情况,附近没有其他雇佣兵。

    王栋没再迟疑,掀开伪装网,爬起来的时候拔出了螺旋军刀。

    雇佣兵已经举起挎在胸前的12突击步枪,肯定发现了罗清,至少发现了异常,提高了警惕。

    没什么好奇怪的,罗清在农田中间,那里的杂草并不茂盛。

    如果雇佣兵记得这附近的地形,那么多出来的一丛杂草肯定有问题。

    只是,雇佣兵盯住了前方,却忽视了深厚。

    或许,他是太自信了,觉得刚走过来都没有发现异常,身后肯定没什么危险,也就不用提防。

    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高手大多死于自信。


第171章 错的是谁



    离得并不远,王栋只需要转过身来,再跨出一步。

    转身后,王栋跨出一步,只是脚还没有落地,螺旋军刀就刺了出去,顺势跟上后,左手捂住了雇佣兵的嘴巴。

    快、准、狠!

    螺旋军刀是从枕骨下面刺入颅腔,对应的是脑干,而不是大脑。

    致命一击,干净利落。

    脑干受到破坏,雇佣兵根本无法喊叫。

    捂住雇佣兵的嘴巴,不是怕他喊叫,而是固定住雇佣兵的脑袋,确保螺旋军刀能够刺中脑干。

    王栋没有拔出螺旋军刀,而是托住雇佣兵,没有让他倒下。

    这时,罗清爬起来,猫着腰走了过来。

    雇佣兵的尸体开始抽搐,等罗清走近,王栋才把尸体放下,拔出螺旋军刀,顺手取下了雇佣兵携带的通信设备。

    是一部军用对讲机,由无线耳麦通话。

    在王栋戴上耳麦时,罗清取下伪装网,盖住了雇佣兵的尸体。

    已经到了村庄外面,有没有伪装网都一样。

    王栋在耳朵上拍了一下,又朝前面的村舍指了一下。

    罗清点了点头,走到了前面。

    因为戴着雇佣兵的耳麦,所以王栋没有使用自己的耳麦,也就得由罗清负责跟汪昊天保持联系。

    当然,王栋负责监听敌人的通讯情况。

    来到村舍旁边,罗清停下,朝南面指了指,伸出两根手指头比划了一下,示意另外两个小组也已进入村庄。

    王栋取出已经装好消声器的手枪,退出弹匣检查了一下,确保没有装错弹匣。

    里面,装的是一种弹头涂成绿色的九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是专门用在消声手枪上的减装枪弹。

    在外观上,与普通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没多大区别。

    主要就是,发射药减少了三分之二,初速降低为原来的一半,有效射程也减少为原来的一半。

    安装消声器后,有效射程减到十米。

    当然,威力肯定大部如前。

    只是在十米的距离内,王栋有信心打中敌人脑袋,因此对威力没有太大要求。

    如果需要威力,直接使用df762nz就行了,哪还用得着手枪?

    好处显而易见。

    用安装消声器的手枪发射,枪口噪音不到九十分贝,而且是峰值噪音,比使用普通枪弹低了十多分贝。

    这意味着,枪声在二十米外就听不到了。

    其实,华夏特种部队一直有使用消声冲锋枪的传统,而且使用的就是减少发射药的手枪子弹。

    罗清没有使用手枪,而是换上了短枪管,安装了消声器的df762n步枪。

    接下来,就得逐屋搜查,干掉遇到的雇佣兵。

    虽然通过“翼龙”2无人机,掌握了雇佣兵的部署情况,以及大致活动范围,但是无人机拍不到村舍里的画面。

    此外,被无人机发现的雇佣兵不到二十个,而卡拉什尼科夫团队有三十人。

    没有出现的那些雇佣兵,肯定在村舍里面。

    至于在那间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