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好一朵美腻的白莲花-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无论上天是否曾经给予了什么,又或是夺走了什么,如果自己能够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的话,就能够得到回报,或是将失去的夺回来。
  如今的他能够为抗战事业做出贡献,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是因为这五年来他的付出和努力,他想要让他的国家恢复安宁和平,他想要驱逐侵略者,想要让自己的亲人朋友能过上安逸的日子。而他能够在武昌找到黑狗,固然也有机缘巧合,也是因为这五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只要抓住任何一点线索他就会去寻找。假若他早早放弃回了重庆,或是做了流落的难民,现在的他大约还是一无所有的。
  叶荣秋突然轻声道:“我知道了,我不会放弃的。”
  邱进步一愣,抬起头看向叶荣秋的侧脸。阳光洒在叶荣秋的半张脸上,叶荣秋微笑着,眼睛定定地注视着前方,就好像……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但是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看到了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
  很快船就靠岸停下了,众人把邱进步和李七八送进村庄里,村里跟共党有接触的老百姓收容了两名伤员,答应会照顾他们,等到其他共党前来接人。
  安置好伤员,船就继续朝着目的地前进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他们加急赶路;一路上都没有休息;当天晚上就到了鄂城附近。在战区他们不敢随意进城,城镇都被日军把守;于是他们把船停到芦苇荡附近,然后上岸休息。
  临睡之前;他们讨论着明天的行动。
  附近都是日占区,国军运送枪火也不敢光明正大;根据线报,明天他们会乔装成一队渔民从水路渡河;因此人不会太多。但是人再少,也肯定比叶荣秋他们人多,叶荣秋他们即使算上郑家兄弟这两个船夫也才六个人。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他们能够抢下这批枪火占为己有;不过如此在此地发生交战;一定会惊动附近的日军。他们不想跟国军发生正面冲突,情报也十分有限,一切都要等明天见机行事,任务非常困难。
  就连一向没心没肺的小赵都愁眉苦脸的。小赵说:“有枪火,为什么不拿去打鬼子,也免得我们费那么大功夫。”
  叶荣秋说:“人心不齐。”其实他自己也是能够理解驻守在鄂南的川军。川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地位虽说比当年顾修戈的队伍好的多,但也是爹不亲娘不爱。在抗战初期,部分国军,尤其是地方部队,打鬼子还是十分尽心尽力的,毕竟被日本人占领的都是自己的家乡。
  然而时间久了,大家发现把鬼子赶出去不是一两天的事,甚至不是一两年的事,好好打鬼子的队伍早已打得全军覆没,多少军队连番号都不存在了,剩下的那些人心态自然就不同了。别说国共打仗了,就是国民党内部各个派系都各自为伍甚至争得不可开交,打鬼子不是国家大事,反倒成了自己的事,兵打完了,粮吃完了,就什么也没了,就连驻扎在几里外的“友军”都不会对你伸出援手。想要生存下去,就只有保全自己的实力。再加上上面的指示,有些将领只愿意把精力放在剿“匪”上,却刻意避开日本人的锋芒。
  叶荣秋现在说人心不齐,不是一句痛心疾首的指责,而是一句叹息。当年的他,又如何不是这样的心思?别人去前线保家卫国送死,他却只想保全自己的小家。不是逼到自己头上,又有几个人有如此伟大的情怀?叶荣秋固然希望像顾修戈这样的将领能少死几个,可若不是他们都战死了,只怕今时今日中国的形势会更加的艰难。
  周书娟走过来:“早点休息吧,你身体还没养好。”
  叶荣秋点了点头,躺在草地上睡下了。
  七月的鄂南天气十分闷热潮湿,草地里都是虫,他躺着,能听见树上的蝉鸣声,能听见林间的鸟叫声,还有青草在风的吹拂下摩挲的沙沙声。然而就是这些声音,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安静极了。
  在这样的安静之下,他沉沉地睡了过去。他做了一个梦,在阳光下的青山上,他悠然自得地往山上走去。他突然看见黑狗站在前方的山坡上,于是他快乐地朝着黑狗跑去。黑狗向他伸出手,离他那么近,似乎他只要伸出自己的手就能碰到。他毫不犹豫地将手伸了出去,却差了那么一些。他便继续向上走,却还是差了那么一些。他全心全意地朝着那只伸向他的手靠拢,阳光照得他很暖和,即使永远只差那么一步,他却全然没想到要放弃。
  是啊,近在眼前了呢。
  清晨,他被小赵叫醒了。
  周书娟分发了一些干粮和水,然后他们就潜藏在芦苇丛里安静地等待。
  上午十点左右,他们看见一支船队缓缓从前方驶来。
  郑水问周书娟:“是他们吗?”
  周书娟眯着眼仔细观察。对方来了两条船,两条船上人都不多,加起来总共也就十来二十个人。看打扮,像是普通的百姓,不过没有人会在日占区穿着军装行动,以此并不能说明什么。
  小赵突然凑上来,激动道:“我看到老郭头了,是他们,情报果然没有错!”
  小赵的视力是最好的,他往第二艘船上的指了指,叶荣秋他们就看见了站在船舷上的一个老头,看身影,好像真的是老郭头。
  郑水问道:“现在怎么办?”
  周书娟沉吟不语。国军运送枪火的人不多,因为他们也要避开日本人的耳目,就只有铤而走险。可即使不多,人数也是他们的四倍,硬拼是不可能的,只能智取。
  周书娟突然拉过郑水郑鱼两兄弟,对着他们如此这般耳语了一番。
  不一会儿,他们的船从芦苇荡里开了出去,向着远处来的两条船靠拢。
  对方察觉有人靠近,立刻开始交头接耳,警惕地打量着船上的人。郑水不紧不慢地掌着船,叶荣秋和周书娟坐在船上整理着渔网,看上去就像真正的渔民一般。
  “嘿,以前没见过,你们是哪个村的?”郑水朝着对面喊话。
  对面的人面面相觑,一个回道:“金沙的。”
  郑水一边划着船向他们靠近,一边问道:“打渔的?”
  那些人见郑郑水等人靠近,都摆出了警惕的姿态。其中有几个人手往腰里塞,像是要那什么东西,这时候老郭头向他们比了个手势示意他们冷静,然后站到船舷上笑道:“是打渔的。几位兄弟呢?”
  郑水说:“我们是送货的。”
  谈话间,两艘船只靠得越来越近了,老郭头他们那两艘船的船夫有意把船往边上划,但郑水不依不饶地打着水向他们靠近。
  郑水问道:“你们今天收获好不好啊?”
  老郭头已经有些不悦,打哈哈道:“还成,还成。”
  郑水看了叶荣秋一眼,叶荣秋起身问道:“你们打了什么鱼?”
  老郭头不耐烦,随手从竹篓子里捡了一尾鱼出来,晃了晃,说:“我们还有事,先回去了,下回说哈。
  郑水他们已经很靠近对方的船只了,郑水还伸出船桨去顶老郭头他们的船,造成他们的船只晃动。
  两个国军冲上前,摆出攻击的架势,郑水害怕地收回船桨:“弄啥呢?”
  老郭头皱眉:“你们!”
  叶荣秋忙道:“不好意思,你们真有事,那就不耽误你们了。”说完他对郑水点点头,郑水便划着桨将船向后退,离开老郭头他们的船只。
  他们还刚准备后撤,突然只听老郭头身后的一人惊呼道:“这船怎么漏水了?”
  叶荣秋和周书娟对视一眼,会心一笑。刚才他们和老郭头等人周旋的时候,派了水性好的郑鱼从水下潜过去,在老郭头他们的一艘船底下凿了个洞。郑鱼这人话不多,做事倒是很牢靠,不愧是水上长大的,这么长时间连口气都没上来换。原本老郭头他们也不至于那么粗心,一个人游近了他们的船都没人发现,都是因为郑水和叶荣秋他们不停地跟老郭头他们说话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郑鱼在水下工作的时候也曾引起过船只的晃动,只是他们以为是郑水的船靠近所致。
  郑水连忙将船又靠向老郭头的船:“唉哟,咋进水了?要不把东西搬到我们船上吧,我们不赶时间,送你们一程好了。”
  船上的一人忙摆手推拒:“不用,不用,你们别管了,回去吧。”
  郑水装的万分热情:“这咋行,你们船漏了啊。都是中国人,还能不帮把手的?”
  叶荣秋和周书娟帮腔:“就是,你们这是要去哪啊?”
  郑水还把桨伸出去勾老郭头的船。
  因为他们造成的混乱,成功把船底凿破的郑水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游开了。
  这时候,老郭头船上反应比较快的人已经察觉到事情不同寻常了。几个人跑过去保护船上运送的货物,几个人跑到船舷这边来挥舞着船桨打开叶荣秋他们的船,不让他们靠近。有那性子冲动的,已经拔出了刀和棍子,虎视眈眈地盯着叶荣秋他们,随时准备动手。
  郑水看见他们手上的刀棍,露出了惊讶的神情:“这是咋个意思嘛。”
  双方一时陷入了僵持。
  突然,从岸边的草丛里传来了两声诡异的爆裂声,两发子弹击中了国军另一艘渔船,在船板上打出两个洞来。
  一时间,乔装成渔民的国军都愣住了。
  当船底被人凿破的时候,他们虽然意识到事情恐怕不妙,但是还没有人敢掏枪。这毕竟是日占区,附近都有巡逻“扫荡”的日军,一旦开枪的话,很可能将日本鬼子召来,到时候事情会变得难以收拾。
  放枪的是埋伏在草丛里的小赵。叶荣秋他们自然也有跟国军同样的担忧,他们甚至比国军更害怕惊动日本鬼子。小赵用的步枪是叶荣秋改装过的,做了消音处理,虽然不可能完全做到开枪时没有声响,但能够令枪声减轻不少,小赵开枪时用湿衣服裹着枪管,也使枪声减轻了不少,如果鬼子不是就在附近的话,这样的声响还不至于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趁着国军慌乱愣神的时候,叶荣秋迅速对郑水比了个先撤退的手势。他们假装慌张、虚张声势地叫道:“鬼子来了!是鬼子开枪!快跑!”一边嚷嚷,郑水一边将渔船向芦苇丛中划去。
  几个国军一时间失去了头绪。他们觉得叶荣秋等人十分可疑,但叶荣秋的叫喊又起到了迷惑的作用,让他们也担忧在岸上放冷枪的人是日本鬼子。
  川军这两年来不打鬼子,他们的将领甚至说过“只打新四军不打鬼子”的话,但这并不表示国军就和日本鬼子和平共处。川军之所以不愿意打鬼子,无非是想保存实力,如果他们偷运军火的事被鬼子发现,他们的太平日子也就到头了。
  郑水已经把船划进了芦苇荡中,几人犹豫着是否要追,为首的一个道:“别追了,送货要紧!”
  他们的两艘船,一艘被凿破了船底,一艘被子弹打了两个眼,但这两个眼无关紧要,并不妨碍船只的正常行驶。于是国军的头领道:“快,快把东西搬到另一艘船上!”
  叶荣秋他们已经推进了芦苇丛中。小马透过茂密的芦苇叶,观察着河中央焦急的国军,问叶荣秋道:“政委,咱们去抢吧。”
  叶荣秋摇头:“不,我们捡漏。”
  国军的人毕竟比他们多,船也比他们大多了,真要正面冲突的话,不能说毫无胜算,但是还是比较危险的。而且到了危急时刻,国军也不会老老实实挨打,闹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