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草清-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康巴人终究不是商人,性格直率,跟格桑顿珠的这笔交易很快谈妥。一枝火枪换一个男人,五枝火枪赠一个姑娘,每二十枝附赠一门神臂铳。尚俊自告奋勇担下送货上门的任务,送货的伙计就是他的密探。

“甲尼(王子),李第巴怎么说?”

格桑顿珠出了天王府大门,侯在外面的族人迎上来问着,这头人之子却是神色阴沉,再没了之前在李肆面前的意气风发。

“这李第巴,好像不怎么看得起我们木里人啊,汉人都是这般狂妄自大。”

他话里还带着一丝恼怒,李肆虽然待他和气,但总觉得受了一番轻视。

“你赶紧回家里,让我巴拉(父亲)选一百个勇士,二十个玛吉阿米。”

格桑顿珠还是压下了自己的恼意,这桩交易他觉得很值。部族付出男女,得到枪炮,遣来的勇士如果还能活着,更是一笔珍贵财富。相对别人而言,李肆待异族人也算开明,比如他身边的侍卫长,看衣着就是个瑶民,族里男女,也该能得他善待。

只是这李肆除了小看人,还有桩毛病让格桑顿珠摇头,好女人胃口还挺大的……

“二十个玛吉阿米?那李第巴也不怕自己累着?”

“二十个算什么?听说清人皇帝的皇宫里至少二百个”

部下们被李肆这要求给引得议论纷纷。

“甲尼,能晚回去两天吗?这里好热闹,刚来就要走……”

被格桑顿珠点中的部下一脸苦相,此刻一行人离了天王府,正朝城中心的客栈走去,即便是深夜,街道仍然红灯高挂,人来人往。

“这一条街上的人,恐怕就比咱们木里人多。”

看着眼前这热闹情景,格桑顿珠心中一抖,忽然觉得,李肆之前那般轻视,已经是对他很客气了。

当格桑顿珠一行人在那条街上被浓脂厚粉缠住的时候,李肆在天王府也被严敬、尚俊和龙高山的怪异眼神缠住了。

“喂……你们不会是以为我……”

李肆这才想起,自己找格桑顿珠要姑娘这事很容易让人误会。

“天王怎么对藏女感兴趣?论歌舞咱们瑶女也不差,论身材长相肤色,藏女可更没得比。”

龙高山愤愤不平地念叨着。

“没错,都忘了,不仅瑶女,苗女也要,这事就你去办吧,记得找特别擅长歌舞的。”

李肆也懒得解释,给龙高山下了命令,然后话归正题,问起了尚俊的来意。

严敬赶紧告辞,这是军国之事,他就不能凑热闹了。一边走一边想,三娘没在身边,这小子就心花花了,我是跟女儿说呢,还是不说呢。

“北面传来确切的消息,清廷刚启封了抚远大将军印,但具体人选还没确定,风声很乱。”

尚俊得来的消息,跟严敬带来的格桑顿珠有所呼应,所以两边才会一起深夜求见。

“抚远大将军……早了一两年呢,具体人选,我看还是胤祯。”

李肆眼神飘浮,下意识地念叨着。原本的历史上,清廷和康熙对青海之事没那么敏感,直到策凌敦多布杀了罗卜藏丹济布,这才有了激烈反应。可现在他李肆在南方搅得天翻地覆,清廷对西北之事更上心了,怕的就是再起烽烟,却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

虽然历史有所变化,但李肆还是能把握到清廷和康熙的决策脉络,胤禩虽然没被彻底打入冷宫,却从来都没得过康熙的认可。胤禛跟广东之乱有极深的渊源,康熙也绝不会选中胤禛。而十四阿哥胤祯……虽然早了点,形势所致,胤禩和胤禛该正跳腾得欢,不管是已经有所决定,还是把胤祯丢出来缓和立储危局,这个抚远大将军印,康熙多半还是会给胤祯。

“四阿哥?康熙老儿怎么会用他?是……十四阿哥?怎么可能?”

尚俊不解地嘀咕着,再看李肆摇头,才醒悟说的是胤祯,心中又是茫然又是震动。十四阿哥一直默默无闻,怎么会一下蹿起?李天王又怎么会知道这事?自己所掌的天地会,拼了老命在北京钻营,都没办法沾到清廷中枢层面的边,难道李天王在朝中另有联络?

想及李肆在情报上的密密布置,尚俊这个捕快班头出身的情报头子背后顿时出了一层细汗,李天王城府深得简直无底啊……本以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很到位了,现在看来,好像只是给力天王查漏补缺。

李肆当然不知道自己随口一说,就引得手下的情报头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顺着自己的思路,他继续问道:“清廷用兵方向,有明确迹象了吗?”

尚俊此刻想的是,李肆已经心知肚明,却要来考较他的工作,压住抹汗的冲动,将自己汇总的北面情报一一道来。

清廷确实有在西北大动的迹象,已经发下谕令,要陕甘青海一路准备粮秣,但这都还只属于战备一级的动作,不能完全说明,清廷已经将战略重点定在西北。

“此事你跟罗堂远于汉翼一起会商,我要一个清晰无误的结果。”

李肆沉声说着,他已经料定康熙还在发昏,被青海的策凌敦多布引走了视线,没将重点定在自己身上。但这事太过重大,需要再三确认,毕竟历史已经被他改变,有什么异变,都在情理之中。

康熙真将重点放在了西北,那就是他李肆的绝好机会,原本判断只有半年喘气时间,现在怎么也得松到一年。有这一年时间,那就不是喘气了,而是要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东进福建,打到江南,会马上引得康熙转火,在这段时间里,最佳的方向就是西面,将广西乃至云贵抓到手里,到时就只需两面对敌。

可要西进的话,眼下陆军就三军,主力向了西,北面和东面就空了,这可是极度危险,所以必须将清廷的动向看得十二分真切。

有了之前历次教训,即便目前清廷的动向已经比较明显,李肆还是不敢托大,要情报部门再三确认。这是定下战略决策,就得抱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草清第三百一十八章总有人难以看透

更新时间:20121172:10:53本章字数:4979

【可也兄也登盟主了,咱也是双盟在手,天下我有了,哈哈……感谢可也兄的抬爱,鞠躬鞠躬,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激之心。】

英华官府正在下乡,结构让人很是看不明白,而天王府的三厅六科外加军令厅的军政结构,看起来像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外加宋时的枢密院,内里却是云雾缭绕,不深入实务,也搞不懂具体的权责运转。但就是这一套已经呈现中央对地方的政务架子,不仅全盘接下了满清官府对广东乃至广西、福建各一部分地域的治理,还让人心安定,工商繁盛。

李肆在政务上借用了后世的成熟管治架构,自然能做到深而细,相比之下,他的情报部门更为先进,完全是超越若干时代的非凡产物。

于汉翼所掌的禁卫署直属天王府,性质就跟某帝国主义大国的联邦调查局一样,任务由内而外分为三层,一是调查和处置危及李肆个人安全的威胁,二是消除针对核心要员和关键部门的威胁,三是拒阻清廷的探子细作。

尚俊所掌的天地会是不见光的秘密组织,更由李肆一手把控,性质跟那个大国的中央情报局一样,活动范围都在英华之外,由此任务也相对繁杂。刺探清廷动向是最基础的工作,这项工作就已涵盖太多。为此正不断向清廷治下的官府和民间渗透,搭建情报网络。

罗堂远所掌的军情处划到了军令厅之下,专为军事服务。不仅肩负绘制军用舆图的使命,陆海各军侦骑哨探都要向其提供军情。借着俘虏的若干清廷绿营要员,军情处还在当面清军绿营里发展了自己的一套情报网络。虽然跟禁卫署和天地会相比,规模最小,人员最少,但职权却跟于尚二人平行,甚至经常是于尚二人为罗堂远打工,毕竟英华现在还是以军事为重。

这一套架子是因应需求的专业分工,相比之下,满清压根就没有国家级常设情报机构。

满清没有情报机构,的确难以想象。汉人王朝时代,自唐时起,对内对外的情报机构就相次建立,如唐时武则天的内卫,宋明时职方司所承担的一些职责。对内自然是巩固皇权,对外则是基于实用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华夏非四海宾服的中央王朝,而是疆域有边,教化有限,外敌确在。

总体而言,对外的情报机构很难摆上台面,但终究在汉人王朝的体制中一直存在。到了满清,原本还承担着一定谍探任务的兵部职方司再不提“外”字,而原本明代的东西厂内厂锦衣卫也被当作苛酷之政给废掉。前者看似摆足了中央王朝的架子,后者更是被当作“仁治宽政”的象征,被不少人拿来说事。

可满清的皇权已到极致,臣子就是奴才,“朕即国家”名至实归。在奴才里找一些心腹,靠渐渐发展起来的密折制度,人人皆是特务,相互监视,只有一个上线,那就是皇帝。以此政策对内,面子既光鲜,骨子又实惠。

而什么对外的情报机构,既然朕即国家了,那什么是外,该知道什么,就得以皇帝的心思来定。立个常设的对外情报,难道要把这内外之分,敌我之辨,丢给一帮小吏来定?当然不能,所以终满清之世,竟然没有一个常设的对外情报机构,名义上兵部左侍郎还管军情,但这“管”,却是因事而管。

具体到实务层面上,那当然是有情报人员的,比如禁卫署就抓到过年羹尧,范时崇、陈元龙乃至穆廷栻、施世骠的细作,可只是军政细节,因人成事而已。英华占着一隅之地,情报机构就有三个,以情报能力论,英华甩了满清不知多少条街。

清廷和康熙是否将西北作为战略重点,虽说坐等也能有结果,却不符合英华传统,当然也就是李肆的行事风格:抢占先机,绝不坐看风云。之前应对胤禛的青浦佛冈两战如此,韶州之战如此,之后出击广西和福建亦如此。小小英华三板斧,砍得满清一口气老是提不上来,才砍出了现在这样一个局面。

如果清廷选定西北为战略重点,英华就可放心地大展拳脚,选定英华的话,越早准备越有利。

而这个结论,就要由于汉翼、罗堂远和尚俊给出,三人举行初次联席会议时,脸色都很是沉肃。

“军情处最近的重点还在福建和江南绿营,湖南绿营是年屠夫之前刚拉扯起来的,渗透不多,层次也不高,拿到的情报都太零碎,从这两面很难看到西北的动向。唯一有点迹象的是湖南江西绿营都在点马,可那也是营头们听说西北要打仗,补不了军马,自己有了动作。”

罗堂远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尚俊,在他看来,这事还得靠尚俊。

“不知道天王为什么要我来掺和这事,好像跟我无关。”

于汉翼资格最老,说话也就很直接了。他负责内部事务,清廷要做什么决策,他还是下家,得等着别人给他情报。

“这事是归兄弟我负责,但必须借重两位。”

面对这两位小了他十来岁,地位却稳稳压在他头上的同行,尚俊语气很恭敬。

“直接说,咱们都是做事,相互打下手是应该的。”

罗堂远挥手,于汉翼点头,尚俊暗自松了口气。在他看来,李肆已经有了判断,但需要自己找出更多实证,而且这实证不能只来自自己一方,只来自北京探子,还得从另外的途径拿到佐证。

“那么……需要罗兄弟对咱们周边清兵摸底,如果周边没有大动静,那就能确认动静在西北。”

这个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