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玄武门-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间封伦感觉自己脊背上的肌肉一阵不受控制的痉挛,他甚至怀疑东宫已然在太极宫里安插了密探。换了旁人,此刻早已吓得瘫了,封伦毕竟宰辅多年,城府非寻常人等可比,此时只是微笑着瞥了魏徵一眼,说道:“玄成,须知不管怎么裁抑秦王,在军事上十个太子二十个齐王加起来都不会是秦王的对手。李世勣虽现下中立,却绝对是个事故圆滑之人,陛下万年之后,新君施仁政以待天下,则逆反者天下共诛之,新君若听信谗言暴虐滥杀,则天下虽大,昼夜翻覆亦非难事……”

魏徵哈哈大笑:“德公不必惊惧,齐王若不出京,武德后天下不宁。这道理凡社稷之臣无不明了。如此封相所言魏徵才敢听信,请恕晚生无礼了……”

至此魏徵躬身告退,临出大门回头说了一句:“德公留步,裴相为左,德公为右,我大唐鼎盛之日可期了……”说罢上车绝尘而去,只剩下封伦一个人站在府门内捻须沉思。

……

长孙无忌默默地听完了侯君集的叙述,半晌未发一言,手中拿着一部未读完的《尚书》闭目沉思。侯君集也不着急,不动声色地小口喝着盏中的酒,外面天寒地冻大雪纷飞,饶是他多年从军打熬地好筋骨,几个时辰下来也有些吃不消。两盏老酒下肚,半边身子才暖和过来。长孙无忌挥手命下人撤下壶盏,吩咐道:“没有我吩咐不要进来,若有客来访,除房杜二位相公外一概挡驾,就说我受了风寒,正在静养。”

“君集,天策亲军目下编制如何?随时可听调用的又有多少?”

“天策亲军卫目下辖骠骑、车骑二府,皆上府编制,两府共计兵卒两千四百二十一人,除去病废司给者其中随时可听调用者约合两千人。”侯君集不假思索地答道。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叹道:“我手上秦王府三府护军约合三千人马,殿下亲自掌管的玄甲亲军虽骁勇能战,也不过千人之数。东宫六率近一万八千,仅在长安内城就有六千之众,齐王府护军三千,左右长林共计军士二千有余,所差近倍,悬殊过大。即使不将南北衙禁军计算入内,大王亦无胜算。若不能出洛阳号召天下,一切休提。”

侯君集皱了皱眉头:“无忌担心封德彝所言不尽不实?”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为了能远避洛阳,两年来我们费了多少心思?封德彝不会在这个事情上做假,除非皇上下定决心诛杀秦王,否则给个天做胆他也不敢欺你。我所担忧者,东宫耳目众多,太子齐王乃盟方同体,在朝中内廷势力庞大,皇上耳根子又软,一旦有变,我们会措手不及……”

侯君集皱着眉头道:“我和你所虑不同,我担心的是东边的李世勣,他手上握着十万大军,大河以东几乎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虽说他向来尊敬大王,但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他打的什么鬼主意?一旦他投向东宫,我们即使到了洛阳,也是腹背受敌进退两难……”

长孙无忌微笑道:“李世勣固然是一代名将,还不是在窦建德手下丢盔卸甲落荒而逃?殿下年纪比他轻不假,可是武牢一战天下惊惧,十八路反王望风披靡,又岂是区区一个李世勣能比得了的?就算他真的投向太子,只要秦王驾临东都。山东诸道,当可传檄而定!”

侯君集撇着嘴道:“无忌兄,这兵事上的事,可不是这么说的。李世勣先败于窦建德,再败于刘黑闼,皆有缘由。窦建德一倾国之力对付李世勣一路兵马,能取胜是自然之事。李世勣虽然兵败,却并未折损多少兵马,武牢这兵家必争之地也未曾丢失。若是武牢在秦王援兵到来之前便陷于贼手,便是韩信复生诸葛再世,恐怕也只能收兵关中了。正因为武牢在手,大王才敢在洛阳未克之下迎击夏军。再说刘黑闼,他据山东乃是占了天时地利,李世勣本来就是客军,又摊上受淮安王爷这么个草包王爷节制,这仗没个不败的。虽说都是败了,咱们神通王爷是单骑逃回来,老李可是全军而回,如此大败,折损人马不过五千,在咱们大唐,目下除了他老李还没有第二个人做得到呢……”

长孙无忌越听越是心惊:“如此说来,即使我们占了洛阳,若是不能策动李世勣,关外谁属就仍然是未定之数了。”

侯君集叹了口气:“老李这人也是邪了门了,秦王为帅,他规规矩矩听调;齐王为帅,他也规规矩矩听调;太子挂帅,他仍旧是规规矩矩听调。就连咱们的草包神通王爷挂帅他都规规矩矩听调,规矩得像个小媳妇,跟着咱们王爷打胜仗,跟着太子打胜仗,跟着齐王和神通王爷规规矩矩打败仗,甭管胜仗败仗,都打得那么规矩本分,从来就不说自己拿一回主意做一回主……”

长孙无忌倒吸了一口凉气:“你不说我几乎漏算了此人,此人城府之深,心性之辣,不要说武将,就是在文臣中也没几个及得上的。有此人一日在河东,我们就别想安稳睡觉!”

侯君集垂头沉思片刻,说道:“无忌兄,若是先发制人在长安动手,我们有几分胜算?”

长孙无忌苦笑了一声:“敌众我寡,谈何胜算?一旦禁军插手又或是皇上颁布明敕,我们连长安城都冲不出去。”

“不是这样算法!”侯君集一脸不以为然,“就算张亮所约东援不能成行,我们在长安还有六千兵马。太子齐王加在一起就算有两万三千兵马,内城总共能容得下多少人争战?我们就算只有千名勇士,若是能得地利天时,一样可把局面反转过来。”

长孙无忌闻言浑身打了个冷战:“你的意思是说潜入太极宫内设伏?”

侯君集冷然道:“只要北军的常何和敬君弘肯合作,天下就到手一半了……”

长孙无忌大摇其头道:“你当真糊涂,且不说这两个如何肯从,仅只太子齐王一宫一府两万多兵马以外围内,我们就算挟持了皇上又能如何?诏敕不出宫城,等于废纸一张。太子虽说懦弱敦儒,却也是乱世储君,你当东宫就那么死板,静等着皇上那道传位遗诏?我们能想到的,王珪魏徵一样能想得到……”

侯君集冷冷一笑:“论军力我们在下风,可是若论统军之力,我们就稳居上风。我们虽然只有六千人,但忠诚勇武能征惯战的战将一一数来,丘行恭、丘师利、公孙武达、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张士贵、张亮、张公瑾、齐善行、薛万均、刘师立、侯君集、段志玄、庞卿恽、罗君副、李孟尝、独孤彦云、郑仁泰十数人之多,太子齐王麾下武将虽人数众多,除薛万彻、冯立本和谢叔方三人外余者皆不足虑。一旦内城战端甫发,人心惶惶满城大乱,两万多兵马中唯有这三个人要费些周折,余者只需一道矫敕,立地可降。我们六千人有十余员久战骁将统领,或战或走,机动自如。所谓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若是凭借人多就能取胜,蒲山公就不会败给王世充了。”

长孙无忌用手拍了拍额头:“君集说的是,是我糊涂了。若论谋臣武将之力,就连当今朝廷都比不得我们天策府,何况东宫齐王府?如此一来,我们在长安就不是没有一搏之力了……”

他顿了顿,说道:“不过怎么说这也是一步险棋,非万不得已不能用之。能够力争远避洛阳以待关中当然是最好,殿下也是这个心思。然而万事未雨绸缪总归不会错,择个好时机,将天策诸将一一调到府中独统一军。王府护军三千分为六队,调六员骁将统领,如此一旦事机有变,我们可随时待机而动!”

侯君集不耐烦道:“你们文人就是麻烦,办大逆不道的事情,还要择个黄道吉日么?拖拖拉拉何时是个尽头?咱们说干就干,你今日请示大王,明天就调人过去,此事宜早不宜迟……”

长孙无忌摆了摆手:“君集少安毋躁,这事固然紧急,却万不能草率。如今张亮事发,案子尚未审结。此时内廷东宫,长安多少双眼睛紧紧盯着天策府。此时若有动作,无异于授人以柄。正因为这件事干系太大,我们更要多加个小心,万万草率马虎不得!《周易》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办大事首重机密,否则你我的性命事小,若是连累了秦王,我们就万死莫赎了……”

侯君集怔怔看了长孙无忌一阵,叹道:“唉,你们文官说起话来,总要绕这许多个弯子,真个费劲。罢罢,就依你,此事宜早,否则若是万一图穷匕现,恐怕就来不及了。将军们接掌印信兵权熟悉队伍,总要花费十几日工夫……”

长孙无忌笑了笑:“君集放心,此事我今晚就给秦王回禀,至于时机么,总归不会误了大事就是!”

侯君集叹道:“这么紧要的关口,大王还有心思参禅烧香,真真令人匪夷所思……”

长孙无忌高深莫测地摇了摇头:“殿下虽然自幼好佛事,却绝非梁武帝等人可比,你没发觉么?若没有大事,殿下平日里是从不去灵感寺的……”

第四节

满朝文武皆知,裴寂这个宰相当的不易。大唐弓刀立朝以武事平天下,裴寂这个宰相的文治之功自然不值一提;不过治理偌大的一个国家,四处都是军事八方要用钱粮,天下大乱饥民四起野有饿殍,从太原起事至今九年以来他这个“萧何”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竟也勉强对付了个出入相抵四面光鲜,委实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周转营生之能。裴寂能理财,这一层即使素不相能的秦王李世民也从不讳言。百官言其不易,却并非因为他擅长财务民政,乃因其乖巧通达,他很会处理和武德皇帝李渊之间那种既是君臣又似兄弟的关系。

裴寂虽出身豪门,却并不富庶。他是蒲州桑泉县人,祖父裴融做过司本大夫,父亲裴瑜当过绛州刺史。虽说是官宦世家,然而裴寂父母早忘、自由孤怙无依,不得已在族中几个堂兄家中趁食,也说不尽那白眼森森世情种种。十四岁时出仕补了个蒲州主簿,在司牧长官衙署处理些杂务,勉强糊口度日。多亏了幼年发奋习得的一手好文墨,上官的文牍履历案卷书表都少不得由他代笔。开皇七年入朝为左亲卫,官虽做得略大了些,家中仍旧是一贫如洗。开皇九年,尚书省吏部具状,裴寂出任齐州户曹参军,不久便升任州丞,两年后正式出任齐州太守,至此裴寂终于出掌地方独当一面。大业年间,裴寂政声甫起便回调中枢转任侍御史,后回到民部任驾部承务郎。大业七年,裴寂出任太原郡长史兼晋阳宫副监。这一番仕途变迁宦海倾腾,裴寂委实受益匪浅。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卫尉少卿唐国公李渊受炀帝命出任太原留守,兼知关右诸军事。此事无论是对当其时的大隋来讲还是后来定鼎立国的大唐来讲都可称影响深远。即使对于裴寂这个在宦海当中苦苦挣扎了数十年的小人物而言,李渊出镇太原一事也毫无疑问乃是其一生运道命数之关键所在。

能得与后来的武德天子嬉戏为友,当其时也并非什么难事,其中缘故或许是因为李渊本人生性豁达爽朗结交广泛,否则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四海豪杰来投了。李渊早年的朋友极多,且不拘贵贱不论出身。不过,能够在李渊太极加冕登基称帝之后还被这位九五至尊视为良师益友的人,环顾天下却只有这个每日里寡言少语的裴玄真。武德皇帝虽结交不以贵贱,但任人行政却绝不苟且,朋友归朋友,禄位归禄位,他自己就经常以此训诫几个儿子:“官职品轶爵禄,乃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