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将军请下马-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材料也是木制的,榻上都是用棉花包成的一个个座位,上面绣着各式图案,榻背上有一排靠枕,和座位的颜色花样相同。
    新奇而又漂亮,在旁边还有一个木制的衣架,四周雕刻的都是花纹。
    这个时候客人们都带着礼物来到了鸳鸯火锅店的门口,小赵掌柜的站在门口,带着亲切的笑容,欢迎着这些客人的到来。
    国公爷带头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的是知府和司农衙门的官员。
    顾芯语直接将他们带到了二楼最好的雅间。
    那里安静宽敞,光线也很足。
    而在这一楼的桌子上,也已经摆好了餐具,调好料的火锅里面,汤汁泛着浓浓的香气。
    果然就像介绍里说的那样,这个锅子是用黄铜打制,然后中间,有一个s形的隔板,那些客人就惊讶地发现。隔板左右的汤汁并不一样,一个是辣的,一个是清汤养生的。
    大家都赞叹这个创意真是非常新奇,因为这样可以照顾到同桌客人的不同爱好,因为有的客人喜欢吃辣的,有的客人不喜欢吃。
    这样根据客人各自的口味来设置的这种火锅,想来这个火锅店以后还是会生意兴隆。
    每间雅间的外面都是用那种很小的木杆订制而成的。很简单。就是将木杆的皮拔下来,然后刷上桐油漆,这样。这个店就和外面的装饰协调配套起来,看着非常的有特色。
    然后最有特色的是那五个店小二,清一色的少年郎,穿着整齐的青色外衣。青色宽腰带,笑容满面。看着就让人感到开心。
    厨房还是和顶顶香总店的厨房是一样的,明档式,后面一排都是橱柜上,上面放着各式各样的菜盘。
    里面大多是暖房里摘下来的新鲜蔬菜。虽然品种不是很多,没有夏天的丰盛,但是数量很多。无限供应。
    等这些客人将调料调好,就开始刷火锅了。看着客人满意的表情,顾芯语知道这个分店又成功了。
    而后事情就开始按照顾芯语当初安排的那样,贺子晴不再只守着顶顶香饭馆了,也不再去端茶倒水了,而是做起了两个饭馆的掌柜。
    顾芯语专门贺子晴配了一辆马车,每天都会往返两个饭馆几次。
    不过距离并不远,管理起这两个饭馆也是很方便的。
    顾芯语现在对这两家饭馆几乎是撒了手。
    现在边关暂时安宁,每年的北辰国人,一旦到了这个季节,就开始小股的骚扰,因为冬季的北辰国缺衣少粮。
    不过今年却没有来,因为在前段时间的那次埋伏中,他们损失了很多骑兵,对于这次失利,其他部落首领颇有微词,暗地里也是讽刺打击。
    对于再次出击,并不赞成,谁知道周朝,还埋伏着什么?
    而且对于蒙克尔嘴里说的那个隐秘的线人,他们并不信,如果是这个线人提供的情报准确,上次怎么北辰国会损失那么多骑兵呢?
    而且对方来救援的一个将军,最后只剩下他一人,蒙克尔都没把他抓住。
    事后让他们捶足顿胸的是,这个将军竟然是周慕寒,眼看着到手的猎物,就这么腾腾地飞走了……
    不过蒙克尔反而却轻松了,自己输在周慕寒手里,真不冤枉,输的也值!
    他心里很清楚,就算当初他知道周慕寒,在那种情况下,他也未必就能将他抓住,这个家伙真是太恐怖了,武力值太高了,尽管那晚已经奄奄一息……
    在已经没有还手之力的情况下,还能奋起杀掉想靠近他身旁的骑兵,并利落的将这名骑兵斩为两段。
    就这种气概和心性,和草原上的饿狼有的一比。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
    蒙克尔对周慕寒一直是很敬佩的,试想如果他落到这种境地,很可能就被捉住了,或者早已经死去,而不向这个周慕寒,反而借助狼神的帮助,安全的回到了周朝。
    所以,今年冬季的边关,确实是暂时安宁的,只是不知道未来如何?等到了深冬的时候,北辰国,大雪彻底封了山,牛羊也没有了草料,那时候,他们未必会甘心地守在那里,可能会铤而走险,毕竟谁也不会傻傻的等死。
    最讨厌的是他们的小股部队,经常跑到边关附近的村子里,将村子里仅有的那些粮食都抢跑,如果有反抗的村民,都会被杀死,甚至,还会将周朝的女子抢到他们的国家去,所以对于北辰国的每一个人,周朝边境的子民,尤其是靠近边境那些村子里的人,对他们都是恨之入骨的。
    这也是顾芯语后来才了解到的,这也激起了顾芯语的痛恨之心,因为她有一天带着司农衙门的李大人去那些偏远的村子查看,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将一些特别贫穷的村落查了一遍,然后她发现,这些人真的是太穷了,有的人家只吃一顿饭。
    而且还是稀稀的,能清晰地数清里面的米粒。
    他们的房前院后堆着的萝卜和白菜就是一冬的主食,那些孩子,脸色蜡黄瘦弱单薄,看着都摇摇欲坠。
    顾芯语知道这样的人家太多了,她不可能一一去相帮,而且,顾芯语记得一个道理,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于目前的这种情况,顾芯语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而这些村民的土地都是靠近边关的,本来土地就并不多,再加上经常骚扰,那每天的收成也可想而知。
    
    第二百四四章 新的雇工
    
    顾芯语不明白,既然这里生存这么困难,那为什么这些村民不走出去呢?
    外面的荒地到处都是,而且也可以往南走,据说离蓉城不远的寿昌城就很不错。
    她将这个疑问抛给了随行的李大人,而李大人很严肃的告诉顾芯语,不可以!
    周朝在这土地方面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如果这个人在某一处拥有了土地,那么他就要在这里永远生活下去,他的土地和他的名字都是记录在一起的,他的家人也同样如此。
    除非那些没有土地的人,可以随意去其他地方定居。
    可是如果没有了土地,还没经商的本钱,那不就得活活饿死啊。
    况且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连户籍都没有,那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所以说,有的村人尽管是穷的吃不上饭,但是他们也不能离开这里。
    顾芯语心里就想,这种制度有点太霸道了,随即一想想也能理解,如果大家觉得这里不好,想走就走的话,很多地方就真的成了荒芜之地。
    可是这样也不是办法,顾芯语左看右看也想不到好的解决方法。
    而且这些村民因为思想太古旧,经常过着朝夕不保的生活,当初建暖房的时候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建造的,那个时候顾芯语想,还不如以官府的名义强迫他们种呢,可是在她和一个村民聊天之后才惊觉,自己想的还是太天真了。
    因为那个村民说,就算是种了暖房又有什么用呢?到了深冬的时候那些蛮子就会来抢的干干净净,还会把人抢走,反而不如什么都没有。他们也不会惦记这里,那样反而更安全……
    顾芯语的心里其实是很震撼的,这是个根本的问题,没有一个安全和平的环境,这些百姓就要过这种朝夕不保,提心吊胆的生活。
    那么他们也就没了上进心,和奔头。心里想着。无论怎样努力,最后的成果都便宜了北辰国人,那么倒不如就一无所有……
    可是对于大环境。顾芯语无能为力,最后她找来各村的村长。
    她问那些村长各家有没有富余的劳力?顾芯语需要一大批人做一件事情。
    这是好事,村长们都高兴坏了,赶紧回村统计。很快统计的人数就报了上来,大概有三十几人。
    这些村子人口都很少。尽管名义上有十几个村庄,其实统共加起来还不到二百人。
    顾芯语和各村的村长,再加上李大人做中间人,他们一起拟定了一个契约。在契约书里说的很清楚,桃源山庄展示雇佣者三十五个人做雇工,每月给一百文。到明年春天的时候,想回家的种地的就可以回来。想继续留在那里的就继续留在山庄,这个根据个人意愿,山庄不强迫。
    然后顾芯语给这些人的家人每户留下了三百文的铜钱,让他们去买一些粮食和棉衣。
    她也知道,就目前这些人的时机情况,她还真不能给多了,三百文正好。
    顾芯语看这里暂时也就这样了,随后就带着李大人和三十五个新雇工,回到了蓉城。
    李大人回了府衙,顾芯语将这三十几人带回了桃源山庄,将这些人的契约书装好。
    顾芯语叫来了杜三郎,告诉杜三郎这些人由他统一分配管理,因为现在,暖房的人手虽然是足够的,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家里也种了暖房,他们的家人非常希望他们能回去,但是,这个想法并不敢和山庄说。
    顾芯语对这个到无所谓,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人,尤其干活的人。
    桃源山庄本就有口碑有信誉,想要雇人那是非常轻松的,所以,她告诉杜三郎:“你回去统计一下,看有多少人想回家,帮助家人经营暖房的,然后将名单报上来,银子结好,并且每个人多给一百文,就说是山庄对他们辛勤劳动的鼓励。”
    并且告诉他们回去之后,将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好好的交给家里人,将家里的暖房经营好,然后多赚银子,过一个富足的新年。
    杜三郎点头一一应下。
    顾芯语将现在手里的三十几人,就给了杜三郎,让他带到暖房那里去熟悉一下情况,这些人在刚到蓉城的时候,他们穿的都非常单薄,有的鞋子甚至都露着脚趾头。
    顾芯语甚至都不忍心再看,但是事实就是如此,顾芯语为他们每人添置了一套棉衣还有一双棉鞋,并告诉他们,这个不算在工钱里,是桃源山庄额外赠与他们的。
    而这些人到了山庄之后,又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饭菜,尤其饭菜里面,竟然有肉,有肉啊,那么多的肉,肉片厚厚的,肥肥的。
    这里面很多人甚至几年都没见过一点肉星,他们有的人很少走出小村子,有的甚至都没有来过蓉城,他们没什么见识,也没什么远见和眼光,但是,他们知道,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吃饱和吃好,如果能吃饱和吃好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日子了。
    所以这些人高高兴兴的跟着杜三郎来到了暖房,等到了那里,看见这些暖房,都感到非常惊讶,他们在以前曾经听村长说过,但是没人去做,因为他们不知道,结果会如何,而且他们对他们的环境也充满了担忧,就算是建了暖房,一旦有了收获。假如一小股北辰国骑兵突然间打过来,就会将他们收获的成果统统抢走,那样就会血本无归。
    还莫不如不做,所以他们对于暖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头段时间,是经常在他们口里相传的,没想到现在就真真切切的看到了,然后看见里面长的绿葱葱的蔬菜和瓜果,这些人已经惊呆的不知道说什么了。
    虽然说他们土地稀少,但是世代务农,对于这个土地上的东西他们是最熟悉了,所以,杜三郎带他们参观完之后,将一些基础的操作和注意事项交代了这三十几人,然后按照人员的分配,给他们安排了住的地方,然后交给四弟一部分去管理。
    而桃源山庄原有的雇工就像顾芯语说的那样,山庄发话之后,这些本来就想回去帮家人种暖房的农人,自然是万分感激,他们不敢说的原因也是觉得自己理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