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良田千顷-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我家原来卖宅子,只要是为了还债。可跟你们换了房,拿到的钱还是不够还债啊!还不了债,也就没必要换房了,您说是不?您看,差价那里你们能不能涨一百文?按两处宅子的情况来看,补五百文差价你们绝对是吃不了亏的。”

“这……”王大娘沉吟了片刻,笑道:“我们家我作不了主。江姑娘,我回家问过我家老头再答复你,如何?”

“嗯,行。不过,还请大伯尽快作决定。否则那女人一旦来闹事,我家那宅子我们就作不了主了。”

“一定,一定。”王大娘连声道。

两人从屋里出来,正好遇上王大娘的四儿媳,背上背着一个娃娃提着一盆衣服回来。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江凌才跟王大娘回了村头,各自归家。

知道李青荷惦记这个事,一进门江凌就直奔李青荷的房间:“娘,我回来了。”

“怎么样?”李青荷放下手中的绣品。

江凌把情况跟她说了一遍,又把自己提的条件说了。

李青荷虽然对那座宅子的位置不是很满意,但形势逼人,不满意也得接受。只听到江凌把差价提高了一百文,她的脸上露出犹豫的神情:“咱们这样做,是不是不好?王大娘家这样做,毕竟也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我们总得承她家的情。”

“这有什么不好?按正常的情况,他家补七百文差价都不吃亏。再说,拿那四百文钱咱们也不够还债,到时你到哪儿去筹那一百文钱?”江凌不以为然。相处几日,她也摸透了李青荷的性子——虽有主见有见识,可太过善良,有圣母的潜质,总是替别人着想;前段时间的强硬,不过是被现实所逼硬撑着。所以遇事还得有人在后面推一把她才能立住脚,不至太过软弱。

“嗯,也是。”李青荷被她这么一说,果然点点头不再反对。反正江凌已经把话说出去了,即使不赞同李青荷也不能拆女儿的台。

过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王大娘便急匆匆地来了,看来王家也担心张流芳会来搅局。她进门一坐下,便笑着对李青荷道:“我们家那老宅的情况,想必江姑娘给夫人你说了,不知夫人满意不?”

李青荷点点头:“如果能按凌儿给的价钱补齐差价,我倒是没意见。”

王大娘脸上露出一丝赧然:“我们当家的说了,最多只出四百五十文,不能再多了。而且得签五十年。还有,多出了五十文,我们就不能再帮修缮房子了。”

“五十年?”李青荷皱了皱眉,转头看了江凌一眼,还是点了点头。

江凌昨晚也问过李青荷唐朝房产的有关事宜。此时见王家提出签五十年,她倒也无所谓,因为她觉得凭自己的能耐,花上几年功夫再买一座宅子,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三十年和五十年,于她来说差别都不大。再说,不同意也没有其他办法了不是?王家老头估计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提出这样的条件。

江凌见李青荷没意见,对王大娘一笑:“行吧。只是有一条,如果房子漏雨,我们要修缮屋顶的话,还请四位大哥能去帮一天忙,帮着把屋顶的瓦捡一捡。”

“行!”王大娘一拍大腿,脸上绽开笑容,“这事不用再问当家的,我做主了。你们要捡瓦,提前打声招呼就行,我让我儿子去帮你们。”说完又道,“既然这样,我们现在就去找村里人把事给办了,以防夜长梦多。”

事情能得以这样解决,实在是最好不过。虽然有些吃亏,李青荷还是松了一口气。但她有伤在身,只得无奈地看了看自己的伤脚,望着江凌歉意道:“凌儿,娘行动不便,你跟弟弟去一趟吧?”

“都说了,以后家里的事就交给我好了,您不用操心。”江凌冲李青荷一笑,站了起来对王大娘道,“那大娘我们走吧。”

“行。今上午能签多少签多少,剩下的晚饭时分再去一趟,这事今天就能办好了。”王大娘得尝所愿,也喜笑颜开。

接下来,江凌和江涛就跟着王大娘以及王大伯,先去了村里有名望的吴大爷家,把情况说了。吴大爷是里正的亲戚,村里人有什么纠纷,一向都找他解决。王家老头跟吴大爷关系挺好,这事又没触犯别人的利益,吴大爷乐得卖个人情,痛痛快快画了押。接下来几人又把村里邻近的几户人家都一一拜访了一遍。当初江家买这房子的时候,那家卖主也曾麻烦过这些人家,所以江家虽然派了两个小孩来,那些人家也算是了解江家的情况;再加上王大伯和王大娘在村里人缘极好,这事又不是买卖房屋,故都二话不说画了押。

看官,您道两家换房为何要村里人签字?却原来唐代买卖房屋有个规矩,就得征求亲人和四邻的意见。如果他们都首肯了,每人签字画押,你才能卖;万一他们其中有谁不同意,只要能给出不同意的理由,譬如说,您卖的是祖产,属于败家,给老一代丢脸了,那么您就是卖不成。您不服气,只管卖去,好,就可能会有某位亲邻吃错了药,把您一纸诉状告到衙门,然后您就等着挨板子吧。

之所以会定下这么变态的规矩,主要是为了保护宗族利益,不让家族中某一家的房子转给外姓旁人;另外呢,也是为了减少民事纠纷,避免官老爷们累坏了身子。您想啊,同族同姓以及几辈子的老街坊住在一块儿,有点儿争端也是人民内部矛盾,老族长一发话,什么事儿都给平了,不至于动不动就给政府添乱;这要是某家卖房给外人,新业主进来定居,土著和新移民之间发生磕磕碰碰,族长的威权就使不上了,必然去走法律程序,父母官的负担自然增加。

卖房前就先征求一下亲邻的意见,为了族人,为了父母官,这规定可以理解。可是,这还不够,在唐朝,尤其在唐朝前期,咱老百姓卖房之前还得写份儿申请书,唐朝法律管这种卖房申请书叫“田宅投状”。申请书写给谁呢?政府。这申请书的大意是:报告政府,我叫某某某,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想把家里房子卖掉,那房子坐落何处,面积多少,已经住了多少年,现在什么样子,以及准备卖个什么价钱,等等等等。当地政府派人对这份卖房申请书进行审查,如果核实这房屋确实不是国家分配的,而且亲邻都签了字同意你卖房,那就批示同意;如果不合乎规定,那么对不起,把申请书发还给你,禁止你卖房。

(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十三章闹上门来

这也是为什么王家只出四百五十文钱就能拿到江家宅子的缘故。要知道,那座宅子价值也在三百多贯左右,两座宅子的差价也能有几十贯之多。如果要办房产,王家出这一点钱是远远不够的。但现在江家被逼着没办法,如果按正常程序卖房,必得要江文绪签字同意,这是根本没办法做到的事。张流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那么有恃无恐,用半贯钱把嫂子一家逼到墙角。因为她算着李青荷根本没办法卖房。只是她没想到,昨天江文绪来给李青荷报信的时候,就塞了一张签了同意卖房的空白纸给李青荷。兄长去世后他没能照顾嫂嫂一家,心里已是万分羞愧。现在眼看自己夫人为了半贯钱把嫂嫂逼得走投无路,他实在不能再缩在壳里不伸手了。

李青荷原先想把房子私下里卖给村里人,也正是因为想避开张流芳好顺利地把房子卖出去。还有就是不给好意帮她们的张文绪添麻烦。

可现在换房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江家和王家的房子的产权都还是原来自己的,只不过王家花四百五十文钱五十年利息的代价,换江家这房五十年的居住权。五十年之后,江家再用四百五十文钱把房子的居住权再换回来。这叫“典房”。而“典房”是不用办过户手续的,让邻里签个字画个押,不过是以示告之。

转了一圈几人又回到吴大爷家,合约一式三份,两家各持一份,吴大爷那里备案一份。拿到合约,王老伯便当着吴大爷的面,把四百五十文钱交到了江涛手里。在他看来,男人就是男人,无论年纪多小,也是当家作主的人。

吴大爷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身材矮小,却一脸的精明。他看了看江涛,问道:“江公子,你家没有田地,以后打算作何营生?”

江涛毕竟年纪小,被他这一问,转过头来看了看江凌,不知该怎样回答。

江凌忙笑道:“我母亲的绣活做得极好,再加上我,做绣活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人。小涛从小聪颖,每个先生都极力夸赞的,说他日后必有大成。所以我母亲打算继续供他念书,想必以他的聪明,过上几年应该能考上些功名。”

“这个打算好,这个打算好。”吴大爷连连点头,看着江涛慈祥地笑道,“我们这个村,原来只有几户姓张的人家。其他姓氏,都是前朝战乱时迁到这里的。现在你们能到咱们村居住,便是跟大家有缘,不用太过外道。江公子你年纪小,你母亲跟你姐姐又都是个妇道人家。以后你有什么事,尽管跟吴大爷说,大爷能帮的,自然会尽心。”

江涛这回倒不用江凌来替他回答,站起身来对吴大爷作了个揖,道:“多谢吴大爷。”

江凌也站了起来,走到江涛身边,对着吴大爷福了一福:“我弟弟年纪小,以后家里有什么事,少不得劳烦吴大爷和王大伯照应。待他日我弟弟考取功名,必不会忘记大爷大伯对我家的恩情。”

“嗯。好,好!”吴大爷微笑着颔首,看向江凌的目光要多和蔼有多和蔼,心里赞叹:真不愧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小姐,凡事一点就透,全然不用多言,这样的人家,必得好好照应照应。

王大伯听了这话却是一惊。他原来知道江家除了换房这条路,再没别的路好走,所以一心打着算盘压着价钱,好占些便宜。而对于江家小子以后是不是有出息这事,他却全然没有考虑。

他心下对自己的处理有些懊恼,抬眼看着吴大爷,对吴大爷倒是极为佩服——果真不愧是里正家的亲戚,脑子就是不一样,能想得这么长远。他不过是替江家画了一个押,说上两句光面话,就得了天大的人情。自已王家为江家还债的事出了这么大的力,却因为压下了那区区五十文差价,倒落了下乘。

不过有便宜不占,就是王八蛋。这合约既然拿在手里了,再往上添价钱反倒不美。大不了以后多照应照应他们一家,让老婆子多去走动走动。

王大伯打定主意,便不再纠结这事。跟江家姐弟从吴大爷家告辞出来,一块往家走,小心斟酌着对江涛说了几句漂亮的好话。江涛是个单纯孩子,心里哪里知道那么多弯弯绕?一会儿的功夫就满心觉得王大伯是个大大的好人。

江凌和王大娘默默地跟在他们后面。听着王大伯刻意交好的话,江凌虽然对他这态度有些不以为然,却没有一丝恼意。这个世道,谁不为自己打算?买东西压价,再正常不过。王家这价钱,还不算太过份。难得的是在这紧要关头拉了江家一把,她江凌,承王家的情。

四人走了一会儿,还没到村头,迎头遇上王二嫂,抱着孩子急匆匆地走来。一见他们一行,王二嫂大喜,对江凌道:“江姑娘,你们赶紧回去吧。你那婶婶找上门来了,还带了几个人,叫骂着要你们还债呢。”

“什么?”江凌一惊,抬腿正要跑,忽然想到钱还没凑够,赶紧顿住脚步,拉住急奔向前的江涛:“小涛,你等等。”

“还等什么?赶紧走!要是他们把娘打了,那就糟了。”江涛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