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帝经-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月仙宫宫楼之上,那个熟悉的地方,昊天拿着那张带着熟悉的淡淡清香的信笺,许久之后才从上面那句话上移开目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复杂的情绪消失不见,重新恢复了平日的冷静的睿智。
善自珍重,有缘自会重逢。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不如相忘于江湖吗?”昊天低声自语,他手中的信笺悄然化作了飞灰,散落在冷风之中。
在他旁边,一个身穿月白色宫装长裙的美丽女子静静地站在那里,看到他竟然毁掉了信笺,有些欲言又止,但最终却没有开口。
“她有没有说去了哪里?”恢复冷静之后,昊天再也没有了之前失魂落魄的模样,身上一股上位者的威严含而不露,说话之间,带着一种淡淡的压迫。
“回公子,小姐临走之时只是交代,以后明月仙宫以公子为主,一切都听公子的,其他并未多说只言片语。”宫装女子微微低头,脆声开口,如同瀑布般的黑色长发垂落腰际,与月白色的长裙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她看起来如同一朵不惹尘埃的天山雪莲,圣洁无暇。
“我知道了,以后明月仙宫由你打理,仍旧像以往一样,以收集天下情报为主,有什么事情,你拿着这块玉佩随时可以来找我禀报。”昊天自腰间取下一块蓝色玉佩,上面雕刻着他的名字,平日里他都是随身携带,因为那是他去世母亲留给他的。
“是,公子。奴婢见公子有些乏困,不如今晚就留在仙宫,让奴婢伺候公子吧。”宫装女子接过玉佩之后,珍而重之的贴身放好,然后有些赧然的开口,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中,透露出一丝少女的羞涩。
昊天微微一怔,看了看她,发现她竟然有着不输于司南静的美貌,更难得的是,在她的身上,似乎隐约有些师宣妃的影子,那是一种特殊的气质,如同神仙妃子一般,不食人间烟火。
平日里昊天每次来见师宣妃,都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师宣妃的身上,竟是忽略了那个每一次守在旁边伺候他们的这个女孩儿,他依稀记得,师宣妃叫这个女孩儿琯儿。
“你叫琯儿?”昊天问道。
“奴婢墨羽琯,公子若是喜欢,就叫奴婢琯儿吧,小姐也是这么叫的。”墨羽琯微微低头,不敢去看昊天的眼睛,俏脸之上出现了一丝红霞。
“墨羽琯,很好听的名字,今日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不留在这里了,下次吧。”昊天朝着墨羽琯微微点头,然后一边说着,一边朝着宫楼下面走去。
墨羽琯悄悄松了一口气,但是心中却又有些失落,不过还是微笑着将昊天送出了明月仙宫,目送着他远远地消失在街道尽头,她拿出了那块似乎依旧带着一抹淡淡男子气息的蓝牙玉佩,轻轻地放在胸口,脸上露出一抹少有人见的痴意。
…………
离开明月仙宫之后,昊天策马赶往皇宫,那高高的宫门之外,十几位或身披重甲,或身着儒衫的人已经等在了那里,这些都是昊天手底下最为忠心的谋臣和武将,其中就有墨白先生、庞煌公、武定侯、山樵先生、东城武等人。
“参见武威王。”见到昊天之后,一群人赶紧躬身,齐声开口,从他们眼中,或多或少都带着对昊天的敬畏,虽然此时的昊天只是一个不到十八岁的少年,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文韬武略,却让天下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千古罕见的霸主,值得他们誓死追随。
“事情都处理完了吗?”昊天端居马背,开口询问。
“禀王爷,燕京城内乱已全部镇压,聚众闹事者,均已伏诛,多位皇室之人欲图制造混乱,图谋不轨,现全部收押天牢,听候王爷发落。”墨白先生率先开口,他虽然说得很平淡,但是今日的皇城,却为此几乎血流成河,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那些真正足以对昊天构成威胁的皇室成员和大臣们,只要不选择臣服的,差不多都死了。
昊天微微点头,他很清楚,想要完全的掌控这座皇城,首先要做的,就是清除内患,特别是皇室之人,如果不来一次大清洗,估计皇城之内天天都不得安宁,他需要一次血腥的杀戮,来震慑那些不服从他的人,至于会死多少人,这不是他需要考虑的,古往今来,朝代的更替,哪一个新皇的登基之路不是用鲜血来铺成?他虽然并非无情,但也很清楚,仁慈,是绝对不属于一个皇者的,该杀的,他绝对不会心软。
“禀王爷,帝都各大城门城防已全部稳固,而且均已换上王爷的亲军,城外四路大军已全部退走,只有秦啸天率领三百万大军驻扎于北方青龙城,似乎在伺机而动,我们是否应该派兵出击,将其一举消灭?”庞煌公也站了出来,他主管镇守皇城之事,不过在昊天的王旗之下,城外千万大军全部退去,几乎就没他什么事了,所以他能做的,只是一些必要的换防工作,撤走原来的城卫军,换上昊天带来的军队。
听完庞煌公的禀报,昊天微微摇头,淡淡说道:
“秦啸天不日之后应该会北上占据渭水城,与渭水大军汇合,就看他是选择雄踞一方等待时机,还是带着那八百万大军前来与我们拼死一战了,不过本王估计他多半是不敢来的,毕竟皇室最后那点家底儿都在他手里,他若再败,这大秦皇室,就真的名存实亡了,这是他不敢赌的,所以,暂时不用管他。”
说完之后,其他那些谋臣武将都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昊天夹了夹马腹,大声道:
“走吧,随本王入宫,面见皇上。”
说完,他跃马扬鞭,踏过宫门,扬长而去,其他谋臣武将纷纷上马,紧随其后,这一幕马踏宫门,宣示着武威王真正的入主了这座传承了数千年的皇城,大秦的天下,从今日起,真正的改换了旗帜,也该换了它的姓氏。
第22章 :秦皇禅位
第二十章:秦皇禅位
“宣武威王晋见。”
大秦皇宫,金銮殿上,皇帝秦武高坐龙椅,文武百官分列朝堂左右,随着司礼监一声尖锐的大喊,整个朝堂之上,所有的官员们都下意识的低下了头颅,变得颤颤巍巍起来,连呼吸都被刻意的压制,生怕发出丝毫的声音。
哒!哒!哒!……
厚重的战靴踩踏着光滑的玉石地板,发出沉重而清冷的声音,一道身披黑色重甲的身影自下方的白玉石阶一步步走来,当他走到殿门之前,人们竟是有了一种大殿之内光线为之一暗的感觉,尽管相比起那高达十丈的殿门,这个人的身躯是那么的渺小,可是他身上似乎有一道庞大的阴影,将所有人笼罩在内。
他,正是声震天下、威名远扬的武威王,也是导致皇城之中血流成河、死伤无数的屠夫,更是当今帝都唯一的主人。
此时的昊天,身披战甲,腰佩长剑,稳步踏入大殿之内,朝着上方的秦武微微拱手,淡漠而威严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响起:
“臣昊天,参见皇上。”
剑履上殿!上朝不趋!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可是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个人敢出言指责,甚至没有人敢露出哪怕一丝愤懑的情绪,他们全都静静地低着头,想知道皇上会有怎样的反应。
然而皇上并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说了一句平身,便再也没有开口,随后旁边的司礼监便拿出了一道圣旨,直接开始宣读起来:
“陛下有旨,武威王听封。”
昊天微微颔首,示意正在听。
“武威王不远千里挥师北上,护卫皇城,勤王有功,更兼扫平皇城内乱,击退千万反贼大军,此乃社稷之臣、国之柱石,适逢天下大乱,乱臣贼子拥兵自重,割据称王,特命武威王为大秦兵马大元帅,总领天下兵马,平定叛乱,扫除逆党。”
当司礼监宣读到这里的时候,满朝文武心头都是一颤,兵马大元帅,这可是全国最大的武将官职了,前兵马大元帅秦啸天还在外领兵,没想到皇上竟然直接把这个职位封给了武威王,这摆明了肯定不是皇帝自己的意思,那么显而易见,如今的皇上,只怕已经做不了大秦的主了。
就在众人心思百转之间,司礼监继续读道:
“赐武威王一字并肩王爵位,与朕齐平,见武威王如见朕亲临。朕身体抱恙,虽心系天下,却力有不逮,故着武威王暂代朝政,领摄政之权,钦此。”
此话一出,全场瞬间一片死寂,封兵马大元帅他们可以接受,也在预料之中,封一字并肩王王爵,虽然有违祖制,却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是竟然让武威王暂代朝政,领摄政之权,这不是明摆着的要直接让位的意思吗,难道皇帝陛下疯了不成?
短暂的震惊之后,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现在的大秦,真的已经不再是皇室的天下了,武威王称帝,不过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这已经是无法改变的定局。
“臣,遵旨。”昊天沉声回应,并接过了太监送来的印信,秦武以身体不适为由,率先退朝,于是朝堂之上只剩下昊天一人站在那里,文武百官全部拜倒在地,高声呐喊:
“武威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
昊天成为了大秦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但是他却没有第一时间称帝,而是继续扶持秦武做傀儡皇帝,只因为大秦气运如今还在秦武的身上,所以秦武不能死,也不能直接退位,否则天下万民民心丧失,气运也会跟着消散,他就算强行称帝,也只能一点一点的重新积累气运,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利用秦武为中转站,再次将天下气运凝聚起来,然后再转移到他的身上,等气运彻底凝聚之时,便是他称帝之日。
摄政之后,昊天开始梳理朝廷各大机构,培植心腹,招贤纳士,从南方跟着自己一路征战的人,只要是战功卓著者,皆封列侯,文武百官,只要是心甘情愿的效忠于他的人,也都接连擢升,很快,朝廷内外以及中原各大州府都已经换上了昊天的人,短短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原本糜烂不堪的朝廷以及焕然一新,变成了铁板一块,只不过新的朝廷却再也不是大秦的朝廷,而是武威王的朝廷了。
而且昊天还减免了多数地区的税赋,拨发了大量的钱粮救济贫困地区和遭遇天灾人祸的灾民,很快,武威王贤德之名,便传遍了中原各处,那大秦皇宫上方的金色气运,也慢慢地开始再次浓郁了起来。
摄政四个月后,昊天御驾亲征,带领中原八百万大军以及麾下新增的四十万龙骧铁骑,挥师南下,历时一个多月,打败了南蛮八百万大军,生擒南蛮头领,收服蛮族,从此南方安定,逃往东西两域的百姓也相继回归,重新安家落户,南域十三州亿万子民,无不对武威王感恩戴德,视若神明。
又两个月后,武威王以不尊朝廷号令,公然抗旨为由,征讨燕王秦啸天,四百万大军以及两百万南蛮勇士挥师北上,与燕王八百万大军战于渭水河畔,武威王亲手斩下秦啸天头颅,威震敌军,八百万大军尽皆归降。
随后,北方神威王、东域镇东王、西域广陵王纷纷派遣使者,重新向朝廷纳贡称臣,并割让城池共八十余座,至此,大秦帝国内乱终止,天下百姓无不歌颂武威王之功德,四海之内无不震慑于武威王之威严,九州大地,只知大秦帝国有武威王,而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