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明-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哈,高斗枢和林纯鸿居然搞出这样的好东西,骆养xing,再试试钢弩,用他们的弩sheshe他们的板甲,看看会发生什么!”

众人几乎从未见过皇上这么开心,一个个健步如飞,将穿着板甲的木人挪到一百八十步远的地方。

在朱由检看来,一百八十步的距离已经足够远,毕竟穿着板甲的木人已经快变成一个点。但是,在持弩的锦衣卫看来,木人的胸、脸轮廓分明,能够放松的去瞄准。

这名锦衣卫号称神she手,为了在皇上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端着弩瞄准了好久,方才松开弩机。一阵尖锐的破空之声传来,弩箭瞬间击中了远处的板甲!

朱由检不过二十多岁,童心未泯,正在满怀期待的等待小太监汇报到底是弩she穿了板甲,还是板甲抵挡了弩箭。曹化淳絮絮叨叨的说道:“这弩装了弩机,所以刚才这名锦衣卫才能瞄准这么久,要是寻常的弓箭,哪能拉这么久啊?”

朱由检点了点头,也不说话,只紧紧的盯着往回狂奔的小太监,忍不住叫道:“怎么样?”

小太监边跑边回道:“回皇上,弩箭没有she穿板甲!”

就如猜谜般,朱由检的兴致越来越高,高声叫道:“将木人移到百步的距离!”

弩箭she出,不多时,小太监喊道:“板甲一个小窝窝,弩箭没有she穿板甲!”

五十步!

板甲虽然凹陷,仍然未穿!

三十步!

小太监大喊道:“板甲被she穿啦,板甲被she穿啦!”

朱由检忍不住哈哈大笑道:“古有郑人售矛盾,今有楚人献弩甲,哈哈哈!”

……

当朱由检回到乾清宫,请求觐见的人络绎不绝。紫禁城从未守住过任何秘密,朱由检今ri心情好的消息传出去后,大臣们当然要赶紧觐见皇上。

“宣兵部尚书梁廷栋觐见……”

梁廷栋在乾清宫已等待多时,听闻后,整理一下衣冠,方进入乾清宫。

“皇上,畿南顺德府急报,邓玘部将杨遇chun中伏身亡!”梁廷栋面无表情,如同在诉说一件与他毫不相关的事情般。

梁廷栋低着头,就等着朱由检的雷霆之怒,可等了好久,发现上面一点动静都没有。惊奇不已的梁廷栋偷眼望去,发现朱由检正在看舆图!

梁廷栋暗自点头不已,难怪温阁老要我马上觐见皇上,看来皇上被东林党人蛊惑,心情确实不错。

朱由检能不愤怒吗?他拼命压制住想把梁廷栋狠骂一顿的冲动,自己拿着舆图看顺德府到底在什么地方。朱由检能够压住自己的愤怒,当然有板甲和钢弩的功劳在。

看了良久,朱由检对梁廷栋招手道:“你过来,朕有几个问题!”

梁廷栋狐疑的移动到朱由检身前,且见朱由检敲着顺德府这个地方说道:“奏报紫金梁设伏,打败了邓玘,自此,贼寇岂不是大规模进入了北直隶?”

梁廷栋道:“回皇上,正有这个忧虑!”

朱由检问道:“尤世禄在哪里?”

梁廷栋指着辽州说道:“刚打败闯将李自成,往北追袭中。”

“曹文诏呢?”

“正从泽州往涉县赶,与左良玉一起围堵罗汝才。”

朱由检沉吟道:“卢象升堵着大名府,紫金梁无法北上和东去,唯有南下一条路,可惜顺德府南边无重将镇守,否则定可以将紫金梁围剿!”

朱由检的话让梁廷栋大吃一惊,忍不住对朱由检刮目相看。朱由检也是聪明人,但平ri总是被焦虑和急切所掩盖,今ri心情好,方能细细的思考问题。再说,每ri的战报不断,朱由检也慢慢的看出了一些门道。

梁廷栋顺着朱由检的话说道:“要不调左良玉北上,与卢象升共同夹击紫金梁?”

朱由检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左良玉堵着涉县,轻易不能动啊,否则罗汝才东窜如何是好?”

梁廷栋也叹了口气,说道:“兵力不足,能打的兵力更不足!”

正当二人不知如何是好时,忽然曹化淳疾步上前奏道:“畿南战报。”

朱由检连忙接过战报,读完后,忍不住兴奋的站了起来,连声道:“好啊,好啊,曹文诏未到涉县,罗汝才就已经败逃,哈哈!”

朱由检将战报递给梁廷栋,梁廷栋阅读后,心里不是滋味,暗自叹道:温阁老啊温阁老,千算万算,没有料到战报来得这么及时!

朱由检在御座前走来走去,还在那里念叨:“果然是神兵利器,林纯鸿靠着这个三战三胜。梁廷栋,既然罗汝才已经溃败,令左良玉继续谨守涉县,立即令林纯鸿从涉县赶赴顺德府,堵住贼寇南下之路!”

接着,朱由检又叫道:“赶紧宣周士朴!”

……

原来,温体仁听闻东林余孽弄了一些奇兵利器敬献给皇上,并且把皇上哄得很开心。心里老大不爽的温体仁便令梁廷栋进宫,汇报杨遇chun战亡的消息。但是他没有料到左良玉的战报来得这么快,并且是两仗皆胜的战报。

在大明,工部的军器局、内府的兵仗局乃兵器制造的管理机构,下设众多工坊,各省都司、卫所也遍设杂造局,专管所在卫所的兵器修造。其中军器局主管冷兵器和盔甲制作,而兵仗局主管火炮、火铳制作。

现在朱由检既然知道了荆州府造出了板甲和钢弩,将周士朴叫来询问军器局能否仿制。周士朴一介文官,刚由户部侍郎转为工部尚书,不通军械制造之术,哪里知道军器局能否仿制?当下也不敢把话说满,只说需要聚合工匠琢磨琢磨。

周士朴出宫后,弯也不转,径直前往文渊阁,与周延儒商讨军器制作之事。

周延儒的鬓角已经悄悄的冒出了一缕一缕的白发,听完周士朴的诉说后,苦笑道:“周尚书啊,军器局造肯定没问题,但是jing钢从何而来?银子又从何而来?现在连军饷和粮草都供应不足,哪能大批量造这等费钱之物?”

周士朴皱眉道:“一府都能造几百套板甲和钢弩,想不到堂堂大明朝廷,居然被那黄白之物难倒了!如之奈何?皇上正在兴头上,不能不造啊!”

周延儒的眉头越皱越紧,最终道:“你看看,工部那里能省点,造一些出来应付一下皇上吧!”

温体仁听闻朱由检令周士朴督造板甲和钢弩,忍不住哈哈大笑:“这就叫作茧自缚!老夫倒要看看,你周士朴拿什么造!”

温体仁的弟弟温育仁嘿嘿一笑,说道:“听闻荆州弓兵中板甲不过四百多副,钢弩多点,大约有上千副吧,这东西说起来好听,战场上好用与否,也不知道。”

温体仁沉吟道:“好用是当然的,否则那林纯鸿率领一群乌合之众,如何阵斩满天星?”

温育仁连忙道:“那大哥何不将监管打造之事接过来?也算大功一件!”

温体仁锐利的目光she向温育仁,一言不发,直把温育仁看得紧张不已。对这个大哥,他一向既敬又怕,自己的心思向来瞒不过大哥。

温体仁厉声道:“你以为那军器好占便宜?趁早收了这份心思!军器局里面水深着呢,张彝宪监管户工两部出纳,一直与周士朴打擂台,我们万万不可搀和!”

温育仁脸涨得通红,辩解道:“我只是想让大哥得皇上看重而已,又没想着分一杯羹!”

温体仁岂能不知温育仁的心思,见他犹自不服,喝道:“以后千万不要起这份心思!要知道,现在朝中的人都紧盯着我们,我们露出一点疏忽,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你看看,几年来,多少大臣下了诏狱,你以为紫禁城里的那位是好糊弄的?”

温体仁提到诏狱,温育仁打了个寒噤,连声说道:“小弟知道了!”

温体仁顿了顿,说道:“现在为兄有个事情要让你去做,复社的张溥正在召集四方士子召开虎丘大会,你也去苏州,找那张溥要求加入复社!”

温育仁大吃一惊,问道:“大哥向来不是与东林和复社为敌么?怎么反而要小弟去加入复社?”

温体仁长叹口气,说道:“以前周延儒引东林和复社为援,为兄不得已与他们为敌。但东林和复社树大根深,深得士子之人望,在江南更是与世家豪族紧密结合,斗则两败俱伤,我们也得不到什么好处。现在为兄想让你试探一下张溥,看能否修复关系,引以为援!”

温育仁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瓮声瓮气的说道:“那张溥得意的嘴脸小弟看得就心烦,我不去,大哥派别人去吧!”

温体仁大怒,但多年养成的喜怒不形于se的习惯让他只是冷冷的盯着温育仁,一句话也不说。

温育仁了解大哥,知道大哥这个样子就是暴走的前兆,连忙站起来说道:“大哥让王应熊或者让梁廷栋加入,不行么?小弟文章写得又不好,去了之后白白的受气。”

温体仁厉声道:“幼稚!王应熊和梁廷栋乃朝廷重臣,岂能去加入复社?”

温育仁头慢慢垂下来,不言不语。

温体仁接着说道:“如果张溥打算和为兄合作,他会对你客气的,你在复社不但不会受气,还会如鱼得水。若那张溥看不透时局,兀自妄自尊大,也不会接受你加入复社。你的任务就是试探一下,明白了吗?”

温育仁无法,只好答应温体仁的安排,磨磨蹭蹭的准备南下苏州。

对于小弟的短视,温体仁真有点恨铁不成钢。他早已把周延儒当成了死人一般,毕竟他已经做好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党羽们正蓄势待发,弹劾周延儒收受贼寇神一魁的贿赂。同时,还指使宣府监军弹劾王坤弹劾周延儒污蔑朱由检为“羲皇上人”。

说实话,周延儒收受神一魁的贿赂连温体仁都不信,但是,温体仁就要是借这个事情将水搅浑,然后抛出重磅炸弹“羲皇上人”!

温体仁yin郁着双眼,暗思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待山西前线再来一次败仗,就可以将两件事情抛出,周延儒去职几乎已经成为定局。

但是,自己担任了内阁首辅之后,该怎么办?以前和周延儒斗,自己只管搅局,不用担任何责任,一旦自己担起这个责任,考虑问题出发点就变了!

温体仁真心希望能与东林党、复社修复关系,毕竟,谁也不愿意当政时,下面有一群人不停的唧唧歪歪,阻扰自己的施政。派出温育仁试探张溥,便是第一步。温体仁相信,东林党尽是一般老家伙,位高权重,拉拢极难,但复社基本是年轻士子,位卑,急yu晋身,自己正好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双方有合作的基础。

修复与复社的关系只是第一步,目前朝廷的症结在于财政危机,这才是最头疼的问题。加税几无可能,阻力太大,再则*民间被加税多次,早已不堪重负,继续加税,无异于饮鸩止渴。要不就学学神宗皇帝,四处派出太监征收商业税?这倒是个办法,不知道朱由检是否同意。

历来江南地区乃财赋重地,如果加收商业税,势必遭到江南地区士子的反对,复社更无可能坐视,这样一来就失去了与复社合作的基础。

温体仁头疼不已,只好先把财政问题抛在一边先不理。

温体仁面临的问题还有山西、陕西的民变蜂起,剿之不尽,更有扩散到河南和北直隶之势。对此,温体仁自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应对措施,就是尽力促成成立三省都督,统一事权,应该能迅速平定民变。

周延儒执政时,温体仁冷眼旁观,早就知道官兵既不是由于战斗力低下,也不是由于兵力不够,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事权不统一,互相推诿,导致贼寇流窜至今。

想到贼寇,温体仁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变民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