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明-第4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争乃政治的外延,显然,以汉人的智慧早已洞悉,哪能像倭寇一般总是打没脑子的仗?

不过,禁卫军并未等太久,崇祯十三年的仲春,一纸调令从兵部直抵禁卫军大营,令禁卫军十五日内由德州赶赴宣府,筹备出边墙驱逐多尔衮部。

孙应元和周遇吉接令后,面面相觑,一时竟难以相信这条命令是真的。禁卫军都是步兵,主动出击多尔衮的万余骑兵,胜算几乎等于零。

“这……这怎么可能?儿郎们想打仗,结果却盼来了此等糊涂仗!”

周遇吉拍着脑袋,嗫嚅着说道。

孙应元沉默片刻,断然道:“军令不可违,全军一天之后拔营乘船北上!”

“大帅……”周遇吉大急,正准备劝谏孙应元,却被孙应元挥手打断:

“不必多说。本帅将知会陈公公,晓以利害。陈公公乃知兵之人,必不愿看着禁卫军立于危墙之下。希望……希望时间还来得及,在禁卫军抵达宣府前让朝廷改变初衷。”

孙应元将希望寄托在内廷身上,显然是目前最好的方略。周遇吉点了点头,叹道:“希望来得及……”

第二日,禁卫军七千余人马拔营北上,舟行至河间府时,陈奎忽然求见孙应元及周遇吉,语带颤音地说道:“……祖大乐率领两千关宁铁骑,正秘密往宣府靠拢,高公公有意将祖大乐编入禁卫军系列……”

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幸福来得太突然,孙应孙应元和周遇吉显然被这个消息砸晕了,一时张口结舌,居然说不出话来。

片刻之后,周遇吉哈哈大笑:“有了两千关宁铁骑,步骑协同,万余鞑子有何惧?哈哈……怪不得要出边墙,哈哈……”

陈奎见周遇吉声音过于洪亮,大为紧张,劝道:“周将军还请慎言,此等机密之事,泄露了可是掉脑袋的事!”

周遇吉笑道:“晓得,晓得……陈公公说得是!”

周遇吉没心没肺的,除了打仗练兵,别的一概不管。倒是孙应元和陈奎知悉朝廷内部斗争的厉害,内心冒出一丝忧虑:关宁铁骑,是那么好动的?祖家、吴家等武将世家,会眼睁睁地看着禁卫军吃掉两千余铁骑?

高层的斗争,孙应元和陈奎参合不了,更别谈影响和主导,只好听天由命,继续北上。

待禁卫军抵达通州后,弃舟登陆,过居庸关、八达岭,最终抵达宣府,总共只花了十二天。

这个成绩,不仅让孙应元、周遇吉和陈奎相当满意,就连杨嗣昌接报之后,也大喜过望,对着李绍翼道:“高起潜知兵,并非虚名,看中的将领,果然非庸人,甚善甚善……”

李绍翼脸上并无丝毫喜悦之色,叹道:“哎,只可惜孙应元和周遇吉都出自京营……”

杨嗣昌笑道:“曹化淳掌控着京营自然不假,高起潜想从曹化淳口中夺食,自然会站到台上打擂台,此事我等不必理会。我等只须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王朴亦出自京营,许定国离宣府太远,至于杨国柱……嘿嘿……这次就辛苦李侍郎走一趟了!”

李绍翼前些日子刚升为兵部侍郎,这时见杨嗣昌拿此说事,慌忙站起身来,拱手道:“阁老说笑了。学生皆赖阁老提拔,哪能不尽心竭力做事?”

杨嗣昌心情不错,笑道:“去吧去吧,朝廷沉沦太久,总得有一两件事提振信心!”

且说禁卫军甲装鲜明、刀枪闪亮,以高昂的士气跨入宣府后,立即引起了轰动。最为关注禁卫军的,当然是宣府的边军。

“一帮老爷兵而已,济得何事?京营演练时,不也花架子搭得很好?不过,一打仗就抓瞎……”

“凭什么这帮老爷兵能穿这么好的甲,我们在边关拼命,却衣不蔽体?”

……

各种论调都有,五花八门,总体上就是嫉妒、瞧不起。后来,禁卫军奉命接防了宣府的粮库、府库、军械库,一下子激起了边军的怒火。边军有了怒火,骂人、挑衅是常事,借此来发泄内心的不满,但是,他们的头头宣府总兵杨国柱连发泄愤怒的机会都没有,他惶惶不可终日,就像等待秋决的死刑犯一般。

杨国柱后悔万分,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彻底投奔林纯鸿,哪里会面临今天的困境?杨国柱想尽一切办法自救,包括造反、逃跑等都想到了,但是,他哪有那份气魄,每日幻想着朝廷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杨国柱的惶恐并未持续多久,仅仅两日之后,李绍翼和王继谟一起抵达军中,手持圣旨,宣称杨国柱贪墨,并拿出了诸多证据,将杨国柱锁拿回京,下了诏狱。

铁证如山,加上禁卫军近在咫尺,控制了宣府的要害,杨国柱属下虽然不平,但也只好默认了事实,没有任何想掀起风浪的意思。

杨国柱被执后,李绍翼宣布兵部命令,禁卫军升格为禁卫军团,原先禁卫军编为军团第一军,孙应元则身兼两职,兼领兵团统帅及第一军指挥使,而杨国柱的九千多兵员则被编为军团第二军,由周遇吉担任军指挥使。

孙应元、周遇吉和陈奎一点喜色都没有,满脸的不情愿。三人认为,禁卫军扩充最为理想的道路就是,与鞑子恶战数场,锻炼出军官后,然后抽调军官,重新招募士兵,组建第二军。

现在,朝廷不顾一切将杨国柱旧部扔给禁卫军团,这些旧部都是老兵油子,不仅有可能带坏老禁卫军的风气,甚至还有可能作战懈怠,拖累第一军。

看着周遇吉和陈奎满脸灰败之色,孙应元勉强笑了笑,道:“这是喜事,兵多,总好过兵少,就看周将军怎么带了!”

周遇吉苦着脸,道:“短时间内想让这帮兵油子转变,难如登天!末将倒有个想法,不如从宣府边军中抽调老实、勇敢的兵员,能抽多少是多少,宁缺毋滥,补充至禁卫军中。然后再从禁卫军中抽调相同数量的老兵和军官,把第二军的架子搭起来,至于边军中剩余的将士,就当成预备队,运运粮草和辎重总好过民夫,急切间,还可以上战场。”

孙应元和陈奎大喜,皆赞道:“周将军好算计!端得好计,就这么办!”

话虽这样说,但实行起来非常麻烦。在军队中,任何编制调整、人员抽调,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孙应元并无权决定此事。因此,孙应元马上上书兵部,请求批准。

杨嗣昌把持兵部多年,虽然现在不再兼任兵部尚书,但孙应元的方略还是摆在了杨嗣昌的面前。杨嗣昌大喜,同意了孙应元的方略。

事不宜迟,孙应元和周遇吉马上从宣府边军中选出了一千五百多名堪用之士,又从禁卫军中抽调了一千五百多名将士,以这部分将士为骨干,将军团第二军的架子立了起来。

兵是好兵,将是良将,就连监军也是难得的知兵之人,这样的军团,自一开始就充满了朝气、气势逼人,就等着在草原上证明自己。

第六百三十四章一战成名

杨国柱被执,宣大边军震慑,尤其是王朴和许定国,惶恐不安,惟恐天使抵达军中,一纸诏令将自己下了诏狱。

惶恐之下,王继谟但有所命,两人无所不从。直到现在,王继谟才真正取得了宣大一线的统领权。

不仅宣大将士慑服,就连宁锦一线的吴家、祖家,也纷纷收敛了手脚,深恐触了朝廷的霉头。

朝廷在沉沦了许久之后,终于恢复了一丝威望,显示出了新气象。

无论是朱由检,还是杨嗣昌,都将成效归功于禁卫军的组建,更加坚定了军事改制的决心。

待到祖大乐率领两千余关宁铁骑抵达宣府,朱由检和杨嗣昌更是信心爆棚,令孙应元兵出边墙,伺机消灭蒙古一部,迫使多尔衮离开乌兰察布,滚回辽东。

朝廷的命令,正好就是孙应元与周遇吉的想法。两人乃战场老手,自然知道禁卫军团自组建后从未打过恶战,不宜与多尔衮重骑兵硬拼。

在这个前提下,两人注意到乌兰察布位置太过偏西,从宣府出兵,深入草原百里,正好与骠骑军团形成对多尔衮的夹击之势。

此情此景下,不管骠骑军团是否兵出三娘子城,多尔衮都会离开乌兰察布。

方略已定,孙应元擂鼓聚将,商讨出兵事宜。

军议的第一步,当然是统一军令、明确职责。很明显,这一步主要针对祖大乐。孙应元说话决断,不容置疑,命令祖大乐作为大军左翼进兵,遂行战场侦察、遮断之责。祖大乐一反往常关宁铁骑的骄横之态,爽快应命。

孙应元和陈奎有点始料未及。军议之前,孙应元与陈奎琢磨了无数预案,以应对祖大乐的骄横跋扈,哪想到一掌打在了棉花上,力气全用在了空处。

既然祖大乐不捣乱,军议变得轻松,三日后,万余大军跨出边墙,往正北进兵,一日不过二十里,就像乌龟一般往北爬。

多尔衮、蒙古诸部见禁卫军团慢如蜗牛,直接判断孙应元消极避战,很可能在应付明廷的命令后,便即返回边墙。

大明边军皆如此,没什么好奇怪的。

出于谨慎,多尔衮还是派出探哨密切关注禁卫军团,其余大部兵力聚集在兴和、天镇一线劫掠,将边墙之外的草原搅得一塌糊涂。

如此三日后,孙应元突然令祖大乐加速进兵,一日突进百余里,突然缠住了蒙古朵颜兀良哈部。与此同时,禁卫军团第一军紧随其后,急行军两日,突然出现在兀良哈部侧后,与祖大乐共同夹击兀良哈部。

朵颜兀良哈部乃朵颜三卫之一,当初迫于林丹汗之声势,不得已臣服皇太极。皇太极并不比林丹汗仁慈,强令朵颜兀良哈部大部迁移至辽东,编入蒙古八旗,宣府周边只留下了少部??少部分。

不过,即便是少部分,朵颜兀良哈部壮丁依然超过万余。这万余壮丁在生死存亡之际,爆发出非同一般的战斗力,与祖大乐、禁卫军团第一军战得浑天暗地,日月无光。

禁卫军团第一军在孙应元和周遇吉的精心调教下,果然非同一般,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面临遮天蔽日的弓箭,悍不畏死,拼命缠住兀良哈部。

待到半日后,周遇吉率领第二军及预备队赶到,兀良哈部再也无法支撑,兵败如山倒,就连首领善巴,也被参将金国凤活捉。

多尔衮接报后,慌忙令科尔沁部驰援,然而,待科尔沁部心急火燎地赶至战场,发现大战早已结束,禁卫军团严阵以待,祖大乐部重骑兵隐隐有侧翼出击之势,科尔沁部大惧,后撤一百多里,向多尔衮汇报。

多尔衮轻视禁卫军团,导致万余大军坐视朵颜兀良哈部覆灭,虽未吃亏,但大大折损了颜面。

鉴于继续停留在乌兰察布,有可能被骠骑军团及禁卫军团围歼,又考虑到阻止荆林纯鸿统和宣大防线的目的已经达到,多尔衮吸取上次山东之战的教训,召集部属,返回了辽东。

孙应元见多尔衮率兵去远,令禁卫军团四处出击,横扫宣府以北百里范围内的蒙古小部落,将宣大防线的纵深往北推进了百里。

禁卫军团与朵颜兀良哈部作战时,缴获了两千余匹战马,又在横扫蒙古小部落时,获取了千余匹战马,孙应元在征得兵部同意后,大肆招募精于骑射之士,组建了一营轻骑兵,暂时隶属于周遇吉麾下的第二军。

禁卫军团一战成名,轰动了整个大明朝廷。大明朝廷太需要这场胜利来提振士气了。

自万历末年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大明从未胜得如此干净利落,而且此仗还是在多尔衮重兵云集在侧的情况下取得的,更是难能可贵!

朱由检自登基以来,从未像现在这么舒心过。他是个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