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乱明-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文程回道:“回皇上,郑芝龙实力不及林纯鸿远矣,对双方的往来非常谨慎。如,运送货物至釜山,不敢靠近大同江一步,惟恐离平壤太近,引起林纯鸿的反弹,再比如,所运送货物,无非茶叶、丝绸等,绝不敢携带一粒粮食及一斤铁。据奴才所知,郑芝龙也在试探林纯鸿的态度,看林纯鸿在多大程度上容忍他与我们往来。所以,奴才认为,通过郑芝龙运送粮食,基本不可能。”

范文程说得在理,虽然皇太极很难接受这个结果,但也不得不承认,解决粮草问题,还得靠自身,不过,皇太极抱着侥幸吩咐道:“向郑芝龙提提吧……看来,短时间内,还得把解决粮草的希望放在朝鲜身上。至于金吾军……先派五千精骑逐离即可。”

内功不够,战略上又处于劣势,皇太极退缩了。最终,皇太极令多铎率领五千精骑与金吾军互相追逐厮杀,期望将金吾军逐离沈阳周边。

金吾军绝无与五千精骑对攻的打算,每次接仗,都是稍一接触,就马上撤退,利用钢弩超远的射程,将女真精骑甩在马后。

多铎忙碌不堪,却只收获了几个商旅,金吾军依然纵横驰骋在女真人的眼皮底下。

济尔哈朗的推测,离事实不远,林纯鸿的确有趁皇太极大规模用兵之际,令龙虎军团在盖州登陆,消耗女真有生力量的计划。

不过,这一计划是被逼出来的,并非林纯鸿最初的打算。

初,林纯鸿令唐文介散布南芬发现大规模富铁矿消息,并利用报纸对收复辽东进行宣传造势,其目的不问可知:激发民间收复辽东的豪情,为募集军费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并从侧面对朝廷施压,加快军事整合的步伐。

然而,事态的进展有点脱离林纯鸿的控制。

民间对收复辽东固然期待已久,也希望在辽东报一箭之仇。只是,不像北方百姓对鞑子的铁蹄记忆深刻,有着切肤之痛,南方的百姓从未经历过鞑子带来的灾祸,其热情显然不及北方百姓。可是,北方百姓没有报纸这一发达的媒介,还不知道林纯鸿准备发动对鞑子的战争呢。

反而,最吸引南方百姓是南芬的大型露天铁矿。

南芬铁矿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在南方掀起了轩然大波。毕竟,就连街头的老太太也知道,近一年来,铁价上涨了不少,经常使用的菜刀、锄头等物,足足翻了两倍有余。

一些敏锐的商家,根据经验推测,在荆州将海量的钢铁铺设在地上的大势下,即便新增加南芬矿山,也不能缓解钢铁紧缺的局面,铁价只会越来越高。

这意味着,只要能投身于钢铁相关产业,就是稳赚不赔,甚至可能是暴利。

南芬的铁矿真有开采价值?真的如荆州所说的含铁量高达五成?

商家们纷纷行动起来,到处招募勇士及探矿专家,欲到南芬一探究竟。

这下,局面失去了控制。南芬处于鞑子控制的腹地,要去探矿,风险极大。以前,奉林纯鸿之命,工程院在金吾军的保护下,对辽东进行探测、测绘,尚需要偷偷摸摸,现在这帮商人居然一窝蜂地往辽东跑,全然不顾近在眼前的危险。

汉民族的血性,对利润的追逐,在这里发挥到极致,林纯鸿欣慰之余,再也无法视而不见。

与周望、陆世明商议之后,林纯鸿下令金吾军由盖州登陆,保护前往南芬的探险家,并令狄威大张旗鼓地率领龙虎军团离开上海,浩浩荡荡地开赴济州岛。

不出意料,郑芝龙立即将龙虎军团的迹象通报给皇太极,皇太极苦于粮草不足,又担心龙虎军团大规模登陆切断女真精骑的退路,居然只派出五千精骑驱逐金吾军及络绎不绝的探矿队。

林纯鸿已经知悉郑芝龙与满清勾结的详情,虽然他这次借用了郑芝龙一次,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容忍郑芝龙在朝鲜越过红线。

“郑芝龙往南、往东拓展,本督都允许,阳光大道不走,这厮偏要做满清的走狗,这点,绝不允许!”

林纯鸿带着怒火,非常武断地对陆世明、周望说道。

第六百二十章郑彩之略

在大陆获取具有一定战略纵深的基地,一直是郑芝龙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并非因为郑芝龙对土地有深深的眷恋,而是由客观事实所决定的。郑芝龙出生于安平的小渔村,从小习海事,说他对土地有所眷恋,无异于笑话。

当初会盟之十八芝,郑芝龙的实力并不占优,却能脱颖而出,相继剿灭各大竞争对手,最终在东海一枝独秀,原因非常简单,无非因为他投靠了朝廷,背靠着大陆,相当于将整个大明当成了他的稳固根据地。

这与欧洲的情势显然不同。若欧洲大陆存在一个统一的政权,如英国一般的小岛,根本就无立足之地,很轻易就会被大陆所攻占,还谈什么北海之航运中心,执工业革命之牛耳?

大明的情势,就相当于出现了一个统一的欧洲,而且比统一的欧洲具有更广阔的面积、更多的人口、更为发达的经济,稍稍从陆上露出一点实力,就足以将海上搅得鸡飞狗跳。当初王直、徐海势力如此强大,却被明廷剿得灰飞烟灭,便是明证。

郑芝龙对这点看得非常明白,一直努力践行着夯实陆上根基的规划。

一方面,郑芝龙与福建官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同进同退,还在安平修筑了坚固的堡垒,以为万全之计。另一方面,郑芝龙着力结交东林党,拓展在江南的影响力,为了讨好东林党、复社,不仅提供大量的政治献金,还亲手将儿子郑森送至钱谦益门下,以示亲近之意。

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出现林纯鸿,或者满清未踏入江南、福建,照这样的情势发展下去,还真有可能出现一个海陆结合的强大势力,改变中国未来的走向。

只可惜,郑芝龙遇到了林纯鸿。

林纯鸿在大陆具有稳固的根基,并抓住郑芝龙

的战略失误,将触角伸向了海洋,从此愈发不可收拾,由陆支援大海,又由大海反哺大陆,势力越来越强大,几乎到了所有势力联合,也无法压制他的程度。

林纯鸿的成功,更是海陆结合的鲜活例子,郑芝龙更加坚定了在大陆站稳脚跟的打算。

后来,林纯鸿抛出了组建大明银行的打算,让郑芝龙看到增强在大陆影响力的机会,郑芝龙立即派郑鸿逵与江南豪绅联络,试图同进同退,逼林纯鸿让出更多的权力。

哪想到,江南豪绅后院着火,轻易地做出了让步,让林纯鸿独揽了大明银行的权力。

正当郑芝龙极度失望时,范文程派出的使者出现在他眼前。

范文程的使者提出,双方共同应对林纯鸿的威胁,保持密切合作。郑芝龙一听,精神抖擞,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郑芝龙被林纯鸿压得喘不过来气时,还真考虑过与满清联络,对林纯鸿施加更大的压力。不过,山东之战后,郑芝龙意识到,满清铁蹄根本不是荆州军对手,与满清合作达不到牵制林纯鸿的目的。

现在满清主动来联络,倒让郑芝龙想到:以朝鲜为跳板,背靠辽东,不失为夯实陆上根基的捷径。

不过,当郑芝龙稍稍了解辽东周边的海上态势后,就如同被泼了一瓢水一般,心里凉了半截。林纯鸿不仅在旅顺修筑了棱堡,还建造了足够七桅帆船停靠的港口,控制了通过海路与辽东联络的咽喉。

郑芝龙又琢磨着通过朝鲜联络满清,但看到横在日本和朝鲜之间的济州岛后,不免心情灰败:怎么看,林纯鸿都有点像故意阻止其他海上势力与满清合作。

当然,郑芝龙也知道,周林佬的舰队并不强大,主力战舰仅仅只有六艘两层甲板战舰,按照郑芝龙的实力,两个时辰内足以将周林佬舰队轰得稀烂。

可是,即,即便将周林佬打败,又济得何事?这必然招致东洋、西洋舰队的倾力报复,很可能连福建沿海都保不住。

范文程的使者提出,辽东之东珠、人参、貂皮等特产,现在堆积如山,正缺一条稳妥的商道进行交易,若郑芝龙有意,可以优惠价格销售。

郑芝龙动心了。他虽不知道荆州军封锁了宣大一线,但他好歹知道,如东珠、人参等物,最近价格飞涨,几乎是有价无市的局面,能弄到这些特产,注定是暴利。

他想来想去,终于决定两面下注:一方面,继续对荆州方面委曲求全,绝不招惹;另一方面,在不刺激林纯鸿的情况下,与满清保持一定程度的往来。

郑芝龙首先得试探林纯鸿的底线,经过细细思索后,郑芝龙选择了釜山码头作为停靠点,而且仅仅只携带了茶叶、丝绸、工艺品等非战略物质。

釜山之行,郑芝龙获利甚丰,狂喜之余,郑芝龙紧张不安地看着荆州,看林纯鸿会有何反应。若林纯鸿置之不理,下次就前往大同江;若再不理会,下次就携带粮食,然后再携带钢铁……就这样一步步地加深与满清的合作。

正当郑芝龙试探林纯鸿的容忍底线时,忽然从荆州、江南爆出了辽东南芬发现大规模露天铁矿的消息,而且郑芝龙的商船队还发现,龙虎军团在上海乘船,往济州岛方向调动。

郑芝龙立即意识到,开采南芬铁矿,既可以谋取暴利,又可以增强在辽东的影响力。更为关键的是,钢铁乃仅次于粮食的战略物质,其价值非表面的价格那么简单。

郑芝龙见无数的商家派人至南芬探测,再也坐不住了,也派出探测队,混杂在其他商家中间,前往南芬探测。

探测结果表明,南芬的铁矿仅次于琼州府,远比大冶的条件要好。

郑芝龙狂喜。南芬位于满清腹心之地,林纯鸿想要在南芬开矿,首先得把满清逐出沈阳,这必然是个漫长的过程,而郑芝龙与满清的合作则有着良好的开端,在南芬开矿有着林纯鸿不可比拟的优势。

郑芝龙越想越兴奋,正待派人与范文程联络、提出开采南芬铁矿之际,忽然接到了荆州外联司陆敏成的拜帖。

陆敏成?没听说过!郑芝龙心里非常不爽,林纯鸿居然派一个小吏前来联络,也太不他放在眼里了。

虽如此,郑芝龙正迫切想知道林纯鸿的底线,遂令麾下一个小助手接待陆敏成。

小助手与陆敏成的谈话非常简短,仅仅半个时辰,郑芝龙就接到了小助手的汇报:

陆敏成严正指出,郑芝龙不得擅自与满清、朝鲜保持往来,所有的往来必须在荆州构建的框架下进行。

在荆州构建的框架下进行?这不是仗势欺人嘛!

郑芝龙大怒,差点下令将陆敏成乱棍打出。郑鸿逵、郑彩正好在身边,及时劝住了郑芝龙。郑鸿逵劝解道,除了日本,无论在东海、南洋、西洋,还是在江南,郑氏集团都在按照林纯鸿制定的规矩动作,既然在如此广阔的空间内,都在守林纯鸿的规矩,为何到了辽东,就不能容忍呢?

郑芝龙郁闷难以排揎,向郑鸿逵、郑彩详细讲述了他的打算,一再强调陆上基地的重要性。

郑芝龙从未向旁人讲过自己的长远计划,郑鸿逵及郑彩不得不承认,郑芝龙的眼光非他们所能及,找到一块稳固的陆上基地,是保持郑氏集团**性的必要条件。

郑彩细细思索良久,忽然道:“说到长远规划,我倒有一些想法。日本人口将近千万,土地面积也不少,不如以日本作为稳固基地,保持在江南、福建的影响力,以孙兰洲为拓展方向,着力增强商船实力,谋取财货,招募大明人至日本、台湾、棉兰老岛、孙兰洲。若孙兰洲、日本能聚集数百万明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