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贤臣养成实录-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等风流韵事,可比谁杀了谁、谁又贪了多少白银要吸引人的多,加之这等事没什么顾忌,因而京师上至九旬老母,下至三岁幼童,俱都知晓了此时。
  四皇子的目的倒是达到了。
  “……然后小的就不知道了。”
  清泉摇摇头,见陆烁收起了晾干的纸张,慌忙接了过来,递到孙哲面前。
  他边做着手里的事,边继续说道:“小的只听说,四皇子和太子殿下今日一早都被召进了宫,估摸着是要挨训受惩……至于姜小姐,听说现在也被皇后娘娘派嬷嬷监视起来,软禁在姜府里。”
  陆烁听完,眉头微微一挑,半句话没说,又将手里刚弄好的纸张递了过去。
  清泉夹在中间,帮着弄了一会儿,等一本书大略装订好了,陆烁才吩咐道:“好了,到此为止吧,你先下去吧!”
  啊?
  清泉方才见陆烁半句不言,本就郁闷,此时再听陆烁如此说,更是摸不着半点头绪。
  不过他见陆烁没有半点评价的意思,呆在这里亦是无趣,遂才退下了。
  只留下孙哲和陆烁在室内。
  两人洗了洗手上的墨灰,又重新回到灯挂椅上坐下,陆烁这才问孙哲道:“这件事,你怎么看?”
  四皇子和轩德太子之间的事,孙哲自来了京师之后,耳闻不少。
  他端起手中的茶碗,吹了吹上头的浮沫,饮了一口,又噔的一下放到小几上,方才道:“四皇子想要恶整太子,只不过做的太过明显,众人都是心知肚名的……至于太子,欺君在先,侮辱弟妾在后,圣心难测,不知会被如何惩戒呢!”
  听他如此说,陆烁笑了起来。
  他们二人倒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陆烁说道:“……我看这次的事,不止是四皇子和太子两人之间的事。”
  “你觉得有人在插手?”
  见孙哲面露惊讶,陆烁轻轻点点头。
  “这次的谣言铺天盖地,四皇子即便有这个能力,仓促之间也做不到这样……加之,前次谣传太子欺君的事,可是将四皇子一并坑害了的,四皇子一向喜欢直来直去,这事可不是他能办的出的……”
  孙哲迟疑的点点头,面上有一丝惘然。
  过了一会儿,他似有了些头绪,抬头问陆烁道:“……若是有人插手的话,你觉得会是谁?”
  这个谁,值得自然是几位皇子。
  陆烁摇摇头。
  他是真不知道,况且,即便他猜了些方向,但因有些事机密,也不变与他细说。
  “……我也没什么头绪,只觉得这人手段了得,若继续这样下去,四皇子和太子迟早会两败俱伤。”
  这倒是真的。
  两人都陷入到沉思当中。
  过了一会儿,陆烁率先打破了这种静默。
  “不想这些了!”
  陆烁摆摆手,笑道:“乡试在即,原本你帮着我整理孤本,就已耽误了不少时间,如今又跟你说了这些,更是离题千里了……我的罪过我的罪过!”
  “烁弟不可如此说。”
  孙哲虽面色肃然,眼中却含笑,说道:“明年若有幸能中,这些官场之事迟早是躲不掉的,如今又恰逢风起云涌之事,多了解些,总没错处的。”
  陆烁了然,微笑起来。
  不过,他看着孙哲那张略微肃然的面庞,却恍惚想起一个人来。
  杜鼎臣。
  听闻他之前已经中了秀才,也不知今年会不会下场。
  若是下场,经历了那么一番屈辱的过往,又埋头苦读这么几年,想来会是此次乡试的一个劲敌。
  ……
  谣言在京师城内喧闹了大半天,到傍晚时分,宫中的旨意终于下来了。
  四皇子心思如何,惠崇帝几乎一清二楚,他被惠崇帝借着强闯姜宅的名头训斥了一顿,责令他闭门一月,好好面壁思过。
  至于轩德太子,则要惨得多。
  原先四皇子势弱,惠崇帝也一日日老去,他将全部的希望都放到了轩德太子的身上,为了加强四皇子的权威,也为了锻炼他,惠崇帝就给他设了监国之职。
  泰半奏章奏折,惠崇帝批阅之前,都会先交由轩德太子审夺一遍。
  虽然最终的决策依旧取决于惠崇帝,但这却是种无上的荣誉,不是一时的权力能够掩盖的。
  试问,从大齐监国开始,有哪一任健在且权柄牢牢掌控在手中的帝王,会自己给自己设置个监国?
  也因为这个,由四皇子党派投向太子一派的官员也愈发多了起来,倒使得轩德太子权柄更盛。
  现在太子被撤销了此职,他丢的不止是这个职位,更是惠崇帝的隆宠。
  轩德太子沮丧且气氛,陈皇后大怒,陈府惊惧,太子党派也出现了些涣散。
  至于四皇子党,虽说四皇子也被下令面壁,但这个命令一出,却给了他们一个讯号,使得他们再次蠢蠢欲动起来。
  四皇子凭一时意气种的因,倒得了个好果。
  至于姜府?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惠崇帝的两个儿子都栽在一个女人身上,且让全城老百姓都看皇家的笑话,惠崇帝哪能不气愤,姜府自然得不了好。
  姜景华被降了职,不尴不尬。
  至于姜小姐,原本要一条白绫赐死的,还是太子以死相逼,苦苦相求,这才保了一条命,且终于如愿进了太子府。
  ☆、第360章 乡试(上)
  有得必有失!
  姜菀虽进了太子府,但陈皇后早就看她不顺眼,拿她当眼中钉肉中刺,虽拗不过轩德太子让她入了太子府,只不过岂会这么容易就便宜了她。
  如今中宫已经下了明令,姜菀进宫只得为奉仪,且因德容有失,不得晋升品阶。
  奉仪乃正五品,是太子后院中品阶最低的,几乎与侍妾无异。
  陈皇后又明令姜菀地位不得晋升,想来若不把陈皇后熬死,即便日后太子真的登了高位,姜菀这地位也提升不了。
  陆烁听罢之后,倒是颇为感慨。
  这次的事,本来顺顺当当的,让四皇子一搅和,不仅姜菀一个好好地官家小姐沦落到侍妾的地步,连轩德太子本人亦是受到了不小的牵连,不经过一段时间,恐怕不好恢复。
  两边这仇可真是结大了!
  新仇加宿怨,恐怕此事余波过去之后,两派新一轮争斗就又要开始了。
  四皇子与轩德太子之间的恩怨情仇,并没有被人们议论多久,很快就被即将到来的乡试掩盖。
  乡试是科举各级考试当中,竞争最为激烈、残酷性最大的一轮,同时也是最为严格的一轮考试。
  百余年来,几乎每届的乡试,三千学子都只取其中的一百五十名,率取率接近百分之五。
  且随着大齐官员制度的逐渐完善,各层官僚剩余增多,对新科学子的数量要求就更加少了,这种现象很明显的反映在科举上,每隔十余年,乡试录取率就要降低一点。
  待到如今,百分之五也已算是一个十分理想的数字了,实际操作中,比例明显要低的多。
  也因为这个,不论是监考也好阅卷也罢,朝廷在这方面的把控都更为严格,以至于往年的乡试,少有舞弊的。
  因为一旦舞弊被发现,后果极其严重。
  考生被除名发配不说,甚至禀保人都要受到牵连,面临功名被除的危险,对于已经有了秀才功名的众学子来说,孰轻孰重,自然能够分得清楚。
  八月初八,在众学子的忐忑期盼当中,关内道乡试终于开始了。
  这日天不亮,天空中还淅淅沥沥飘着雨,陆烁和孙哲就乘着马车去了彀文书院。
  龙门外头早早就候了许多人。
  陆烁撑着伞,与孙哲摆手分开,他们二人因籍贯不同,是不在一处考试的。
  别了孙哲,陆烁方才提着考篮走到排队处。
  这次的考篮沉甸甸的,与前几次不同,提着颇为费劲。
  乡试共分三场,每隔三天举行一场,每场三天,入场时间分别为八月初八,八月十一和八月十四。
  今日这一场,恰恰是乡试的第一场。
  因历时三天,且吃睡都在考院里头,因此陆烁要带的东西就有很多,笔墨纸砚、干粮、木炭、药粉艾草、门帘号顶……这些等等,袁氏准备的充足,因此陆烁的考篮看起来蔚为壮观。
  很快就轮到了陆烁。
  他交了考牌,验了身份,又经过一番搜查,终于进到了候场的大厅内。
  在大厅的一角,陆烁果然见到了杜鼎臣。
  和前几次一样,此次杜鼎臣依旧是一个人,沉默着坐在一隅,面无表情,半点没有与人交流的意思。
  当年府试的事情太过轰动,礼部许多官员因此革职的革职、降阶的降阶,且圣上震怒,京师因此而哗然,即便杜鼎臣被人刻意针对的可能性极大,但却摆脱不了他不明讳饰的事实。
  因此,虽然很多人碍于杜鼎臣的身份以及岳阁老的权威未曾说些什么,但那严厉的探究,以及私下里的指指点点却是显而易见的。
  陆烁自己找了个位置,冷眼看着这一切。
  对于杜鼎臣的为人,陆烁虽了解不多,却也知道,相比于蔡行霈来说,他要正直许多。
  只是正直归正直,且不说他们两人交情不多,即便是有,看杜鼎臣的样子,分明是不想对众人的态度加以制止的。
  在陆烁看来,这种做法倒是极对。
  谣言是无法止住的,尤其这种擦边的谣言,现今杜鼎臣身上的污点是去不掉了,因此,与其去与人争执探究,将事情扩大化,倒不如沉默以对,总有降下来的一天。
  陆烁这样想着时,外头就有小吏来叫,这是例行要拜孔圣人像了。
  众人纷纷跟着小吏出门,外头虽下着细细的秋雨,但拜圣人像是何其庄重肃穆的一件事,众人岂敢怠慢。
  故而,众多身穿青衣学子,齐聚场外,竟无一人撑伞避雨。
  虽下着雨,仪式的过程却是一样不少。
  等全部拜完弄完,陆烁身上就已经有了些潮意,盘起来的发髻也湿哒哒的,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
  因而,等士兵开了号房,陆烁用油布作顶搭好,又将挂好挡好之后,所做第一件事就是取出木炭,放入置在通风口处的炭盆中点上,将外头淋湿的衣裳烤的微干,这才觉得舒适放心了些。
  三天的时间可不短,这秋雨虽小,却也很有些凉意,若是在考场上得了伤寒,于别人无碍,最多得一场病,于陆烁来说,却是天大的事了。
  毕竟,他那个遇病就患的怪毛病,可一直都是他的心头隐忧。
  不久,外头敲击云板的声音响起,考院当中大型沙漏竖起,陆烁人生中的第一场乡试终于正式开始了。
  各个号房都上了锁,非到五谷轮回以及非常之事,绝不开锁,这是考场规定,陆烁亦是早已熟知。
  很快,套封好的考卷就被书吏从小窗中丢了进来。
  考卷厚厚的一沓,陆烁数了数,约有二十多张,共十五道考题,分别是五道四书、六道五经、两道算学,两道总论。
  大齐乡试有重首场的惯例,故而,陆烁将这些题目大略扫了一眼,就发现果真不简单。
  如此,这般情况下,不止题要答好,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分配时间,不得厚此薄彼,以致最后时间不够,后头的题目匆匆而过,造成头重脚轻的乱象。
  这样想着,陆烁就将考卷上的题目根据难易程度,大致分配了时间,等一切都安排好心中有数了,这才开始写名做题。
  第一道是为四书题,取自《论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