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贤臣养成实录-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这伙人是来救他们的。
  “不是像!就是!”
  没待白管事问,陆烁就又说了一句,语气坚定。
  “且我瞧着刚刚那个少年人,像是也参与在其中。”
  白管事听他提起少年,一拍脑袋,道:“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那些客商之前分明与他不相识,可是打斗的时候却一直把他护在后面,当时老奴就有点疑惑,现在想想,说不定那山谷有匪贼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且还是故意出声惹怒那货郎的……”
  陆烁点头,深深呼出一口气,道:“白叔,这少年跟那群人说不定是一伙的……现下不太方便,等到了书院,咱们再好好想想,把这事列下来传到京师去,说不定能帮到父亲……”
  白管事点头。
  确实该如此。
  一路都是坦途,加上马车上有伤员,陆烁特意交代了车夫加快速度。
  因此,等陆烁一行人到了桃山时,才刚刚申时中,比预想的还要早了半个时辰。
  车子稳稳停在了山脚下。
  陆烁才跳下马车,立刻就闻到一股泛着桃花蜜的香气。
  他抬眼四望,就见远处低矮连绵的山峦上漫山遍野种满了桃树,此时已至早春,桃花一一盛开,瞧着粉红一片,沁人心脾的香气迎面扑来,令人心旷人怡。
  “桃山桃山!看这漫山的灼灼桃花,倒真的没说错!”
  清泉修竹几个扶着侍卫下来,听到陆烁这话,也笑着附和应是。
  几人站在山脚下歇歇脚,走动了一会儿,白管事就对陆烁道:“少爷,时间不早了,从这里进山还要走上一段时间,咱们还是尽快上路吧!免得抹黑了……”
  陆烁笑着点点头,提起下摆,昂首走在了最前面。
  后头的清泉修竹则又将手上的几个侍卫扶上了马车。
  就这样,车夫赶车载着侍卫从大道走,陆烁则亲自背着书箱沿着青石板台阶一级级向上爬,后头跟着白管事及几个小厮。
  桃山说是山,倒更像丘陵,山体不高,山路也就十分和缓,陆烁等人行到一半,才刚过了半个时辰不到。
  陆烁头上却微微沁出些汗来。
  “怪不得书院不让学生乘车骑马进去,原来是想让咱们多看看沿途的景色……”
  清泉本就活泼,到了桃山少了拘束,人就更加跳脱起来,见到漫山的红花绿叶、蹦蹦跳跳的小动物,稀奇的不行,忍不住就感叹起来。
  陆烁拿帕子擦了擦汗,笑着没有说话。
  白管事对读书人敬重,对读书举业一事也格外的看重些,见清泉言语中对桃山书院多有不敬,不禁斥责道:“又胡说!桃山书院乃是读书圣地,各地学子都慕名前来,做梦都想在这里拜师读书……骑马乘车,本是学子们为表尊师重道特意沿袭下来的,怎能容你胡说?你这句若是让外人听到了,岂不是让他们有了诟病少爷的理由?”
  清泉见白管事一脸严肃,背地里偷偷吐了吐舌头,却也不敢再多说。
  陆烁心情正是好的时候,见他如此,不由笑着对白管事道:“白叔,清泉虽有些口无遮拦,却也知道轻重,在外人面前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他也有分寸……只是他这跳脱的性子不是一日养成的,您训上两句怕是没什么效果……”
  “就是性子跳脱才要多管管呢!”
  白管事语重心长,“日后您住到书院里,少不得要跟人打交道,若是身边的小厮做错事说错话,给您丢了脸,可该如何是好……”
  越说,越觉得这话有理,说到最后,竟喃喃说起“早知不该把清泉带来……”的话来。
  吓得清泉身子一抖,再不敢不规矩,老老实实跟在陆烁身边,跟个鹌鹑一样老实。
  ☆、第260章 袁家
  陆烁见此,不由哈哈大笑,心情愈发好了起来。
  几人简单休息了一会儿,就再次起身上路,又行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的时间,远远就看到前头立着一座五门六柱式的石牌楼。
  这石牌楼修建的十分高大,由一整块白石制成,上头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浮雕,看着庄严肃穆,却又不会给人以沉重的威圧感。
  陆烁来到近前,一眼就看到了牌楼正中央镌刻着的“大学士”三字。
  这三个字文字笔力挺拔,雕工遒劲,一看就不凡。
  陆烁停下脚,用手指着这牌楼问白管事道:“听闻这石牌楼是外公当年返乡开办书院时,圣上特意表彰下来的,我看这上面三个大字遒劲凛然、结体宽博,莫非是圣上亲自手书下来的?”
  “正是呢!”白管事笑了笑,“当年亲家老爷年纪轻轻就获此殊荣,着实羡煞了不少人呢……”
  陆烁早就知外公袁仲道是个传奇人物,此时倒没有太大的感觉。
  反倒是这牌楼上的字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看来惠崇帝也是个毫不逊色的书法名士啊!
  因时间还早,陆烁等人并不赶,就在牌楼前站了一会儿,既能歇歇脚,又能观赏这建筑上繁复的雕刻,倒是一举两得了。
  不过他们并没有站多久,正当陆烁提起下摆,准备继续往书院赶时,从牌楼右后方就突然走出来几名小厮打扮的人,直奔陆烁而来。
  想必这些是外祖父安排来接人的吧!
  陆烁看到这些人,心里立马有了些大概。
  果然。
  “公子可是敬国公府二房长子陆烁陆公子?”
  那领头的小厮停在陆烁面前,笑容和煦,轻声问道。
  陆烁点头,施礼道:“正是在下。”
  “太爷听闻公子今日到达,一早就安排小的等候在此,如今终于等到了,公子这就请虽小的来吧!”
  陆烁点头,刚要背起书箱,就被这小厮出言劝阻了。
  “…今日先行家礼,明日再行求学礼即可,此乃太爷来前特意嘱咐过的…”
  他这话一落,后头两个小厮就走上前来,恭敬地从陆烁手中接过书箱。
  陆烁见此,倒也不推拒,从善如流的将书箱递了出去,就跟着前头的小厮一同向书院右侧行去。
  下了大道,沿着三条青石板铺就的小道向右走了一阵,再转过一片抽出新绿的密林,袁府就近在眼前了。
  “这府邸倒是建的稀奇!”
  陆烁看到眼前的建筑,不由一声赞叹。
  各个房屋建的倒是中规中矩,并无特别之处。
  奇妙的在于这建筑与四周的围墙等物的搭配,总体看着竟有一种闲适田园的诗意感,赏心悦目不说,让人见之由心一松。
  领路的小厮笑着解释。
  “…这是当年太爷归隐到桃山之后,领着人亲自建造的,说是要仿着靖节先生畅意田园…”
  陆烁点头,袁仲道虽官位不显,却一直贤名远播,陆烁早就仰慕已久,想着待会儿就要见到他了,心里不由一阵紧张和欣喜。
  陆烁边走边看,一路连连嗟叹,等跟着小厮到了仪门处时,他才整容目不斜视的向前走。
  陆烁由前来接应的侍女带着进去了,白管事、长风夫妻及几个小厮则被袁府的小厮引着率先去了陆烁的住处。
  陆烁挺着腰板,目不斜视走了进去,刚到正院垂花门处,就见两个妇人并几个下人迎了过来。
  两个妇人都是三十余岁的年纪、面目端丽。
  只一个眉锁愁容面色凄苦、身上只着素衣,另一个则面目方正、装扮雅贵,眉宇间透着几分厉色。
  见陆烁走过来,后头那女子面色和缓了些,笑道:“这就是烁哥儿了吧,长得一脸的福相,一会儿老太太见了,可要欢喜坏了。”
  那素衣女子闻言只笑了笑,并未作声。
  “大舅母,二舅母。”
  一见这两人言行举止,陆烁立刻就辨别清楚了两人的身份,施礼冲两人分别道了一声。
  外公袁仲道一生清名赫赫,未纳一妾,育有三子一女,都是何氏所生的嫡出。
  长子袁通,生来就体弱多病,于十年前就已病逝了,膝下只留一子一女。
  一子年二十三,名唤袁文信,娘胎里带的毒,同他父亲一样自幼体弱。
  自来这考场最为熬人,因此,他虽满腹的才学,却并未应举,到如今都只得了个秀才的功名。
  虽如此,却没人敢小看这个多灾多病的少年!只因他年纪轻轻就与祖父袁仲道、叔叔袁达齐名,人称“袁门三杰”,可见他学问之深厚。
  袁文信现已娶妻生子,如今跟在袁仲道身边继续读书,准备日后继承祖父衣钵,教授学子。
  一女乃遗腹子,名唤袁文沁,刚刚十岁的年纪,与陆烁同龄。
  没了顶梁柱,又要抚育一双孤儿弱女,不用猜,这位满面愁容的素衣女子就是大舅母钟氏了。
  次子袁达,两榜进士出身,却同他父亲袁仲道一样,早早就挂印而去,回到桃山书院治学授书,如今也是桃李满天下。
  袁达未中第时,杨氏就已嫁过来,本抱着做官太太的想法来的,谁料袁达年纪轻轻就致仕在家,蜗居在这小小的桃山教书育人,杨氏实在看不惯,夫妻二人因此倒是颇有龃龉,一直不算和睦。
  虽如此,但袁仲道规定袁家男子未过四十不许纳妾,因此,这夫妻二人虽相看两厌,但膝下二子一女却都是嫡出。
  长子袁文芳,年二十一,上一科二甲传胪,如今在亳州任同知。
  次子与长女为双生,同十七岁。
  次子袁文涛,已中了举人功名,现在仍在桃山书院中读书,准备下科应试。
  长女则早在两年前就已外嫁至他母亲的娘家杨家。
  杨氏连生了二子一女,对子嗣不丰的袁家来说等同于大功臣。
  因此,据陆烁来之前袁氏透露的,这杨氏虽不顺夫君,又爱掐尖要强,于妯娌间也多有挑衅之处,袁家二老对她倒是颇为宽容和悦。
  三子袁正就不必多说,如今在外任职,是这一辈唯一在外出仕的,他家二子一女,除长子袁文季之外,陆烁全都熟的不能再熟。
  ☆、第261章 花痴
  通、达、正、雅,单从三位舅舅及母亲的名字上,外祖父的所求所信可见一斑。
  “看看你,自家人何必拘礼!”
  陆烁正回想着袁家上上下下的情况,二舅母杨氏就和蔼一笑,拍着陆烁的手道了一句。
  若非早就听袁氏提过这二舅母的脾性,陆烁可真难将眼前这温柔妇人与掐尖要强联系在一起。
  “礼不可废,这是应当的。”
  陆烁再次一拱手,施礼道。
  “好了好了!再多礼舅母可就要生气了……”
  杨氏见陆烁一表人才,又知事懂礼,听说在京师科举中还连中小三元,心中愈发满意,面上笑的也更加和煦。
  钟氏微扯着嘴角站在一旁,维持着她往日的低调,只眼睛却频频看向陆烁,心里思量起来。
  几人没什么好说的,杨氏跟陆烁微微寒暄了几句,就带着他进了正院,沿着抄手游廊向内走,约一盏茶的功夫,才终于到了正厅门口。
  丫头们高声禀告了一句,手中却不停,迅速提起帘子,陆烁就跟着两个舅母大步进了内室。
  室内已济济一堂人。
  陆烁的视线却独独放在上首的两个主位上。
  此时上首一左一右坐着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右侧的老人精神矍铄,身形清瘦,花白的长髯直垂到胸前,此时他笑眯眯的看着陆烁,一张脸皱成了一朵菊花,倒跟陆烁先前预想的板正严肃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清名响彻大齐的大儒、他的外公袁仲道了。
  “请外祖父安——”
  陆烁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